第496章 舊勢力的反攻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琨臉上的笑容凝固住,雙眼透露出一種懷疑人生的目光,嗓子裏艱難地擠出話來:“楊中丞,我們對您可以一片忠心,您不能……”
“呔!還敢胡言亂語!”楊國忠大怒,“方今陛下派本官前來劍南道,正是看中了本官的清正廉明,剛正不阿!”
劉琨更加傻眼,霍允、牆鬆以及曹正清都他媽的更傻了。
你楊國忠清正廉明、剛正不阿?
“是需要嚐嚐本官正義的審判,還是自己老實交代?”楊國忠一臉嚴肅,這一刻仿佛正義在人間的化身。
但他實在沒有演戲的天賦,嘴裏說著正義的話,語氣卻尖酸,還一臉壞人的樣子。
當然,用他自己的話再做一下補充:你們不能以貌取人,渣男都溫柔體貼,隻有好男人才大大咧咧,我雖然貪汙、受賄、草菅人命、禍亂朝政,但我是個好男人!不,我是個好男孩!
“楊中丞,您是真的誤會了,這些都是他們對下官的汙蔑……”劉琨還企圖繼續嘴硬,他認為楊國忠之所以如此,可能是演給旁邊這位禁衛軍的軍官看的。
“好!你很好!”楊國忠指著劉琨的鼻子,然後下令道,“把他的衣服扒了,塞到外麵的水缸裏!還有他!他!他!還有他!”
不多時,這些人都被扔到水缸裏,凍得全身發抖。
“楊中丞,您要什麽,我們招供!我們都招!”
“筆墨伺候!”
眾人出來後,瑟瑟發抖地交代完。
楊國忠看後,將筆杆子砸在牆鬆臉上,墨水灑了牆鬆一臉。
牆鬆錯愕之際,楊國忠再補了他一腳,牆鬆被踹翻在地上。
牆鬆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活了幾十年,他感覺今日自己所有在尊嚴都被楊國忠碾碎了。
“你牆家隻有一千畝地?”楊國忠用腳踩著牆鬆的臉。
牆鬆不敢反抗,隻能憋屈地說著:“草民平日裏簡樸節約,對仆從管教甚嚴,絕不敢隨意搶奪他人良田,這一千畝,還是祖上傳下來的。”
“那你為何今年一粒稅糧都沒有交?”楊國忠加大力度,用力碾壓起來,“朝廷規定,一百畝以上,交稅五成,你公然違背朝廷!”
“草民……”
楊國忠看著一邊的助手,說道:“記下來,他公然違背朝廷,或許要謀反。”
“楊中丞……”
“繼續記,可能已經勾結上南詔人和吐蕃人。”
牆鬆徹底懵了:“這萬萬不敢……”
“鮮於仲通出師不利,就是他這種人泄露的情報!都記好了嗎!”
“記好了!”
“好,下一個!”楊國忠一腳踢開牆鬆,目光落到霍允身上。
“楊中丞,我是霍家家主,我們霍家……”
不等霍允說完,楊國忠打斷了他的話:“說說看,你是如何勾搭上吐蕃人的。”
“吐蕃人……我……我沒有……”
“記下來,他也是賣情報的人之一!”
說完,楊國忠踹了霍允一腳,最後目光落到曹正清身上。
“都是劉刺史吩咐做的假戶籍,把很多人的戶籍消了,田畝和人丁不在籍,就不用交稅,下官隻是按照吩咐行事……”
“哦,記下來了嗎?”
“記下來,楊中丞!”
“把所有隱瞞田畝和戶籍的名單列出來,本官要上奏朝廷,本官要把這些蛀蟲全部抓出來!還大唐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說完,瞥了這些人一眼,冷哼道:“走,我們去成都繼續抓人!”
十二月十三日,長安。
今年冬季的長安格外的冷,鵝毛大雪已經連續飄了多日。
這實在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長安的朝野並不算平靜,甚至一度變得激烈。
在楊國忠、武意南下的這短短數日,兩京朝野突然湧現出了一大批針對當前朝廷稅政的聲音。
例如岐州刺史薛貞童,就公開上書,反對朝廷以並田為由,迫害忠良。
他的看法,得到了一大批官員的支持。
這些支持的官員先是有京畿道,隨後關內道諸州官員紛紛表態。
薛貞童出身河東薛氏,河東薛氏是關西六大姓之一,是漢唐前年名震海內的望族。
岐州又是京畿道旁邊重要的州,是京畿的西大門。
這樣的人,這樣的官職,表達出的意見,舉足輕重。
而且他所說的迫害忠良,也不是沒有理論支持。
早在李隆基時代,朝廷已經允許買賣土地。
既然允許買賣土地,在他看來,所謂的強行並田就不存在。
他還基於目前朝廷支持商業的自由交易理論,對買賣土地做了新的詮釋,是與強行並田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是符合大唐律法的。
而現在朝廷上大肆攻擊地方並田,是某些卑鄙小人找的借口,以此來打擊政敵。
最後,他還列舉了最近傳言甚囂塵上的劍南道賦稅。
他認為劍南道的賦稅之所以少,也是因為土地自由買賣的結果。
如果派人強行調查,隻會得出栽贓嫁禍的結果,最後為朝廷做事的人慘死,玩弄權力的人逍遙法外。
他的一套前後完全自洽的說法,在天聖元年的最後一個月,如同海嘯一樣,震驚了整個關內道。
然後快速向其他各道傳去。
一時間,朝廷稅政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長安城更是風起雲湧,朝堂各部官員每天爭論不休,朝野之下,長安城酒肆已經因此事發生了四五次群毆。
誰都知道現在國庫吃緊,也都知道叛軍在幽州虎視眈眈。
更何況,在十二月初十,隴右突然傳來軍報,據說吐蕃往隴右戰線增兵了。
而十三日這一天,隨著兩敗將軍鮮於仲通抵達京師,邊境的危機感開始如同巨大的黑幕一樣,籠罩到長安上空。
對河北叛軍勝利的喜悅情緒隨著時間消散後,人們開始被迫麵臨接下來不得不麵臨的現實:一兩場勝利,並不能解決大唐的全麵危局。
既然外部環境已經如此惡劣,那內部更應該小心謹慎,更應該和氣處理。
薛貞童的名字,在長安城傳播,被各界名流知曉。
傍晚時分,大明宮被皚皚白雪覆蓋,隻剩下一望無際的白色。
鮮於仲通跟隨著李泌,一路走進了大明宮。
“李公,今年我軍敗退,完全是因為吐蕃人支援了南詔。”鮮於仲通語氣沉重地說著。
“我知道。”李泌淡淡道。
“那聖人……”
“聖人也知道。”
鮮於仲通心頭一顫,又試探性問道:“聖人召下官前來,不知……”
“聖人對你還是認可的,但劍南道現在情況特殊,所以必須見你一麵。”
鮮於仲通心頭一緩,走了一段距離,又忍不住問道:“聽聞朝堂對劍南道的賦稅問題……”
“這件事,你去問聖人吧。”
“呔!還敢胡言亂語!”楊國忠大怒,“方今陛下派本官前來劍南道,正是看中了本官的清正廉明,剛正不阿!”
劉琨更加傻眼,霍允、牆鬆以及曹正清都他媽的更傻了。
你楊國忠清正廉明、剛正不阿?
“是需要嚐嚐本官正義的審判,還是自己老實交代?”楊國忠一臉嚴肅,這一刻仿佛正義在人間的化身。
但他實在沒有演戲的天賦,嘴裏說著正義的話,語氣卻尖酸,還一臉壞人的樣子。
當然,用他自己的話再做一下補充:你們不能以貌取人,渣男都溫柔體貼,隻有好男人才大大咧咧,我雖然貪汙、受賄、草菅人命、禍亂朝政,但我是個好男人!不,我是個好男孩!
“楊中丞,您是真的誤會了,這些都是他們對下官的汙蔑……”劉琨還企圖繼續嘴硬,他認為楊國忠之所以如此,可能是演給旁邊這位禁衛軍的軍官看的。
“好!你很好!”楊國忠指著劉琨的鼻子,然後下令道,“把他的衣服扒了,塞到外麵的水缸裏!還有他!他!他!還有他!”
不多時,這些人都被扔到水缸裏,凍得全身發抖。
“楊中丞,您要什麽,我們招供!我們都招!”
“筆墨伺候!”
眾人出來後,瑟瑟發抖地交代完。
楊國忠看後,將筆杆子砸在牆鬆臉上,墨水灑了牆鬆一臉。
牆鬆錯愕之際,楊國忠再補了他一腳,牆鬆被踹翻在地上。
牆鬆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活了幾十年,他感覺今日自己所有在尊嚴都被楊國忠碾碎了。
“你牆家隻有一千畝地?”楊國忠用腳踩著牆鬆的臉。
牆鬆不敢反抗,隻能憋屈地說著:“草民平日裏簡樸節約,對仆從管教甚嚴,絕不敢隨意搶奪他人良田,這一千畝,還是祖上傳下來的。”
“那你為何今年一粒稅糧都沒有交?”楊國忠加大力度,用力碾壓起來,“朝廷規定,一百畝以上,交稅五成,你公然違背朝廷!”
“草民……”
楊國忠看著一邊的助手,說道:“記下來,他公然違背朝廷,或許要謀反。”
“楊中丞……”
“繼續記,可能已經勾結上南詔人和吐蕃人。”
牆鬆徹底懵了:“這萬萬不敢……”
“鮮於仲通出師不利,就是他這種人泄露的情報!都記好了嗎!”
“記好了!”
“好,下一個!”楊國忠一腳踢開牆鬆,目光落到霍允身上。
“楊中丞,我是霍家家主,我們霍家……”
不等霍允說完,楊國忠打斷了他的話:“說說看,你是如何勾搭上吐蕃人的。”
“吐蕃人……我……我沒有……”
“記下來,他也是賣情報的人之一!”
說完,楊國忠踹了霍允一腳,最後目光落到曹正清身上。
“都是劉刺史吩咐做的假戶籍,把很多人的戶籍消了,田畝和人丁不在籍,就不用交稅,下官隻是按照吩咐行事……”
“哦,記下來了嗎?”
“記下來,楊中丞!”
“把所有隱瞞田畝和戶籍的名單列出來,本官要上奏朝廷,本官要把這些蛀蟲全部抓出來!還大唐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說完,瞥了這些人一眼,冷哼道:“走,我們去成都繼續抓人!”
十二月十三日,長安。
今年冬季的長安格外的冷,鵝毛大雪已經連續飄了多日。
這實在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長安的朝野並不算平靜,甚至一度變得激烈。
在楊國忠、武意南下的這短短數日,兩京朝野突然湧現出了一大批針對當前朝廷稅政的聲音。
例如岐州刺史薛貞童,就公開上書,反對朝廷以並田為由,迫害忠良。
他的看法,得到了一大批官員的支持。
這些支持的官員先是有京畿道,隨後關內道諸州官員紛紛表態。
薛貞童出身河東薛氏,河東薛氏是關西六大姓之一,是漢唐前年名震海內的望族。
岐州又是京畿道旁邊重要的州,是京畿的西大門。
這樣的人,這樣的官職,表達出的意見,舉足輕重。
而且他所說的迫害忠良,也不是沒有理論支持。
早在李隆基時代,朝廷已經允許買賣土地。
既然允許買賣土地,在他看來,所謂的強行並田就不存在。
他還基於目前朝廷支持商業的自由交易理論,對買賣土地做了新的詮釋,是與強行並田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是符合大唐律法的。
而現在朝廷上大肆攻擊地方並田,是某些卑鄙小人找的借口,以此來打擊政敵。
最後,他還列舉了最近傳言甚囂塵上的劍南道賦稅。
他認為劍南道的賦稅之所以少,也是因為土地自由買賣的結果。
如果派人強行調查,隻會得出栽贓嫁禍的結果,最後為朝廷做事的人慘死,玩弄權力的人逍遙法外。
他的一套前後完全自洽的說法,在天聖元年的最後一個月,如同海嘯一樣,震驚了整個關內道。
然後快速向其他各道傳去。
一時間,朝廷稅政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長安城更是風起雲湧,朝堂各部官員每天爭論不休,朝野之下,長安城酒肆已經因此事發生了四五次群毆。
誰都知道現在國庫吃緊,也都知道叛軍在幽州虎視眈眈。
更何況,在十二月初十,隴右突然傳來軍報,據說吐蕃往隴右戰線增兵了。
而十三日這一天,隨著兩敗將軍鮮於仲通抵達京師,邊境的危機感開始如同巨大的黑幕一樣,籠罩到長安上空。
對河北叛軍勝利的喜悅情緒隨著時間消散後,人們開始被迫麵臨接下來不得不麵臨的現實:一兩場勝利,並不能解決大唐的全麵危局。
既然外部環境已經如此惡劣,那內部更應該小心謹慎,更應該和氣處理。
薛貞童的名字,在長安城傳播,被各界名流知曉。
傍晚時分,大明宮被皚皚白雪覆蓋,隻剩下一望無際的白色。
鮮於仲通跟隨著李泌,一路走進了大明宮。
“李公,今年我軍敗退,完全是因為吐蕃人支援了南詔。”鮮於仲通語氣沉重地說著。
“我知道。”李泌淡淡道。
“那聖人……”
“聖人也知道。”
鮮於仲通心頭一顫,又試探性問道:“聖人召下官前來,不知……”
“聖人對你還是認可的,但劍南道現在情況特殊,所以必須見你一麵。”
鮮於仲通心頭一緩,走了一段距離,又忍不住問道:“聽聞朝堂對劍南道的賦稅問題……”
“這件事,你去問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