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斷的就是安祿山的糧!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邊令誠幾乎連滾帶爬地進了殿。
“洛陽緊急軍報!”
皇帝、宰相和重臣,頓時心頭一緊。
邊令誠尚未把軍報送到李隆基手裏,外麵已經傳來傳令兵慌張和恐懼的聲音:“聖人!洛陽失守了!”
“什麽!”李隆基豁然站起,臉上的神色瞬間凝固住。
楊國忠也愣了一下。
邊令誠將戰報呈遞到麵前,李隆基甚至沒有去接,他一動不動。
“陛下!”楊慎矜站出來大聲說道,“請陛下禦駕親征,以安人心!”
“放肆!”楊國忠出列怒斥道,“陛下乃是萬金之軀,怎可下駕前線汙穢之地!”
楊慎矜嚴肅地說道:“眼下東京已失,各郡有歹人生出異心,陛下親征,向天下臣民表態與反賊不死不休,必能安定天下人心,使各地義士奮起反抗叛賊!”
“妄言!”楊國忠當場嗬斥道,“陝州尚有六萬大軍,潼關還有守軍,朔方邊軍也已經行動起來,河北、河南各地都有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忠義之士,遠未到需要天子親征的地步!”
“局勢已危如累卵!“
“哥舒翰的隴右大軍已然在迴京的路上!”楊國忠提高音量,大有一副優勢在我的架勢。
這個時候,誰聲音越大,誰心裏其實越沒底。
見楊慎矜還想說,楊國忠趕緊繼續說道:“潼關天險,給他安祿山百萬大軍他也攻不進來!”
所有人都被楊國忠強壓下去,不敢再多說。
過了好一會兒,李隆基說道:“向天下臣民頒布詔書,就說朕要禦駕親征。”
“陛下聖明。”
等諸位大臣告退後,楊國忠說道:“聖人斷不必禦駕親征。”
“這事先去處理。”
“是。”
楊國忠也不多說,本能告訴他,李隆基在放屁。
禦駕親征?
你當我楊國忠不了解你這老頭子是吧?
四月初三,李倓主力推進到滎陽郡。
初夏的正午,已經有些炎熱。
往常的這個時候,算是青黃不接之時,中原與河北的莊稼要等到五月才成熟,但即便如此,也應該能隨處看見農民在田裏忙碌的身影才對。
可此時此刻,一眼望去,盡是荒田。
前方的路邊,還躺著十幾個人,他們正在緩慢地爬行。
李倓騎著馬,在一眾騎兵的簇擁下走過去。
李倓說道:“先喂他們一些水,再給點吃的。”
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人似乎慢慢有了一絲力氣。
“情況如何?”李倓問道。
那些人頓時哭起來,泣不成聲。
“我的孩子……”一個約莫二十出頭的女子情緒崩潰道,“我的孩子沒了!她才七歲!”
另一個男子神色木訥地看著李倓,說道:“是朝廷派的援軍嗎?”
“是。”李倓簡單地說了一句。
其他人哭得更大聲。
“叛軍在前些日殺到滎陽,很多人都死了,縣令逃走了,聽說滎陽郡的大族也都投降了,村裏的糧食都被搶走……”
說到這裏,那男子也忍不住痛哭起來:“咱的阿娘被叛軍殺死了,她……她……她……”
李倓說道:“說出來,不要壓在心裏!”
“她……她的頭被叛軍砍下來,到時候就落到我懷裏!”
說到這裏,男子整個人瞬間到了崩潰的邊緣。
李倓沉默了片刻,才說道:“現在滎陽的叛軍還多嗎?”
“不清楚,這兩天我們暫時沒有遇到叛軍,隻是實在找不到糧食了,我餓啊!”
說話間,後麵一個男子突然身體一僵,倒在地上抽搐了幾下,死了。
“都吃慢一些!”李倓大聲說道,“再給他們一點水!”
說完,李倓歎了口氣。
這時,一支騎兵飛奔而來,是武意帶的騎兵。
“郎君,我們探查到了管城有大量的叛軍集結!”
李倓此時所在的地方是中牟縣,管城在中某縣以西五六十裏的地方。
中某縣東麵就是汴州治所俊儀縣。
王忠嗣問道:“俊儀縣的消息迴來了嗎?”
“報!我們在俊儀縣也探查到大量叛軍的行徑。”
王忠嗣又問道:“有沒有叛軍大致兵力?”
武意迴答道:“管城至少有數萬人,不過我打聽過,有許多是臨時抓來的壯丁!”
“俊儀縣目前無法探查到叛軍具體人數,但若算上強征的民力,恐怕數萬之多。”
也就是說,在中牟縣的李倓,此時是腹背受敵。
不過由於他剛從黃河登岸不久,叛軍暫未發現他們的行徑。
“洛陽的情況呢?”李倓又問道。
這一次沒有人迴答他。
但按照滎陽叛軍的路過時間來推算,安祿山主力恐怕已經到了洛陽,封常清必然已經潰敗。
至於滎陽的這些叛軍,應該隻是叛軍後勤,負責為前麵的主力籌集糧草的。
汴州和滎陽本就是中原腹地,汴州更是江淮商品北上的主要漕運點。
安祿山的計劃是打洛陽和長安,以汴州作為糧食後方。
所以李倓直接到了洛陽和汴州的中間位置的滎陽(鄭州)。
李倓問道:“王公,若洛陽此時已破,我們該如何彌補目前的局勢?”
王忠嗣看了看西麵,若有所思地說道:“洛陽被迫是早晚的事,封常清最好的辦法是直接退到潼關,和高仙芝一起,隻要將安祿山堵在潼關,我們切斷安祿山從汴州運往洛陽的糧食,再加上張巡在河北不斷招兵買馬,顏真卿聯合河南道各郡,不出三個月,安祿山就會全麵處於被動狀態。”
“若局勢真像王公所預料發展,安祿山會如何?”
“安祿山會一邊派人繼續威懾潼關,一邊分派三支強軍,一支馳援汴州,目的是消滅顏真卿部,將中原的反抗力量擊碎,另一支則是馳援清河,目的是消滅張巡部,重新在河北諸郡樹立威望!”
“最後一支,就是打滎陽的我們。”
李倓說道:“若是安祿山的北線既無法攻克清河,南線也無法擊破雍丘呢?”
“安祿山部會持續招募更多的人進來,叛軍的力量會越滾越大,此時洛陽已經丟失,河北、河南各郡必然有投降之人。”
“那叛軍豈不是永遠無法消滅?”
“非也,要擊敗叛軍的頭目,摧毀他們的營地,其他諸州異心者,自不敢再亂來。”
“那目前朝廷官兵何時能擊敗叛軍?”
王忠嗣歎了口氣,說道:“難啊!”
“眼下的局勢,小王有幾套策略,王公且聽聽,這幾套策略都是鋌而走險之策。”
“如此時局,哪還有什麽萬事俱備的輕鬆策略呢?”
“洛陽緊急軍報!”
皇帝、宰相和重臣,頓時心頭一緊。
邊令誠尚未把軍報送到李隆基手裏,外麵已經傳來傳令兵慌張和恐懼的聲音:“聖人!洛陽失守了!”
“什麽!”李隆基豁然站起,臉上的神色瞬間凝固住。
楊國忠也愣了一下。
邊令誠將戰報呈遞到麵前,李隆基甚至沒有去接,他一動不動。
“陛下!”楊慎矜站出來大聲說道,“請陛下禦駕親征,以安人心!”
“放肆!”楊國忠出列怒斥道,“陛下乃是萬金之軀,怎可下駕前線汙穢之地!”
楊慎矜嚴肅地說道:“眼下東京已失,各郡有歹人生出異心,陛下親征,向天下臣民表態與反賊不死不休,必能安定天下人心,使各地義士奮起反抗叛賊!”
“妄言!”楊國忠當場嗬斥道,“陝州尚有六萬大軍,潼關還有守軍,朔方邊軍也已經行動起來,河北、河南各地都有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忠義之士,遠未到需要天子親征的地步!”
“局勢已危如累卵!“
“哥舒翰的隴右大軍已然在迴京的路上!”楊國忠提高音量,大有一副優勢在我的架勢。
這個時候,誰聲音越大,誰心裏其實越沒底。
見楊慎矜還想說,楊國忠趕緊繼續說道:“潼關天險,給他安祿山百萬大軍他也攻不進來!”
所有人都被楊國忠強壓下去,不敢再多說。
過了好一會兒,李隆基說道:“向天下臣民頒布詔書,就說朕要禦駕親征。”
“陛下聖明。”
等諸位大臣告退後,楊國忠說道:“聖人斷不必禦駕親征。”
“這事先去處理。”
“是。”
楊國忠也不多說,本能告訴他,李隆基在放屁。
禦駕親征?
你當我楊國忠不了解你這老頭子是吧?
四月初三,李倓主力推進到滎陽郡。
初夏的正午,已經有些炎熱。
往常的這個時候,算是青黃不接之時,中原與河北的莊稼要等到五月才成熟,但即便如此,也應該能隨處看見農民在田裏忙碌的身影才對。
可此時此刻,一眼望去,盡是荒田。
前方的路邊,還躺著十幾個人,他們正在緩慢地爬行。
李倓騎著馬,在一眾騎兵的簇擁下走過去。
李倓說道:“先喂他們一些水,再給點吃的。”
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人似乎慢慢有了一絲力氣。
“情況如何?”李倓問道。
那些人頓時哭起來,泣不成聲。
“我的孩子……”一個約莫二十出頭的女子情緒崩潰道,“我的孩子沒了!她才七歲!”
另一個男子神色木訥地看著李倓,說道:“是朝廷派的援軍嗎?”
“是。”李倓簡單地說了一句。
其他人哭得更大聲。
“叛軍在前些日殺到滎陽,很多人都死了,縣令逃走了,聽說滎陽郡的大族也都投降了,村裏的糧食都被搶走……”
說到這裏,那男子也忍不住痛哭起來:“咱的阿娘被叛軍殺死了,她……她……她……”
李倓說道:“說出來,不要壓在心裏!”
“她……她的頭被叛軍砍下來,到時候就落到我懷裏!”
說到這裏,男子整個人瞬間到了崩潰的邊緣。
李倓沉默了片刻,才說道:“現在滎陽的叛軍還多嗎?”
“不清楚,這兩天我們暫時沒有遇到叛軍,隻是實在找不到糧食了,我餓啊!”
說話間,後麵一個男子突然身體一僵,倒在地上抽搐了幾下,死了。
“都吃慢一些!”李倓大聲說道,“再給他們一點水!”
說完,李倓歎了口氣。
這時,一支騎兵飛奔而來,是武意帶的騎兵。
“郎君,我們探查到了管城有大量的叛軍集結!”
李倓此時所在的地方是中牟縣,管城在中某縣以西五六十裏的地方。
中某縣東麵就是汴州治所俊儀縣。
王忠嗣問道:“俊儀縣的消息迴來了嗎?”
“報!我們在俊儀縣也探查到大量叛軍的行徑。”
王忠嗣又問道:“有沒有叛軍大致兵力?”
武意迴答道:“管城至少有數萬人,不過我打聽過,有許多是臨時抓來的壯丁!”
“俊儀縣目前無法探查到叛軍具體人數,但若算上強征的民力,恐怕數萬之多。”
也就是說,在中牟縣的李倓,此時是腹背受敵。
不過由於他剛從黃河登岸不久,叛軍暫未發現他們的行徑。
“洛陽的情況呢?”李倓又問道。
這一次沒有人迴答他。
但按照滎陽叛軍的路過時間來推算,安祿山主力恐怕已經到了洛陽,封常清必然已經潰敗。
至於滎陽的這些叛軍,應該隻是叛軍後勤,負責為前麵的主力籌集糧草的。
汴州和滎陽本就是中原腹地,汴州更是江淮商品北上的主要漕運點。
安祿山的計劃是打洛陽和長安,以汴州作為糧食後方。
所以李倓直接到了洛陽和汴州的中間位置的滎陽(鄭州)。
李倓問道:“王公,若洛陽此時已破,我們該如何彌補目前的局勢?”
王忠嗣看了看西麵,若有所思地說道:“洛陽被迫是早晚的事,封常清最好的辦法是直接退到潼關,和高仙芝一起,隻要將安祿山堵在潼關,我們切斷安祿山從汴州運往洛陽的糧食,再加上張巡在河北不斷招兵買馬,顏真卿聯合河南道各郡,不出三個月,安祿山就會全麵處於被動狀態。”
“若局勢真像王公所預料發展,安祿山會如何?”
“安祿山會一邊派人繼續威懾潼關,一邊分派三支強軍,一支馳援汴州,目的是消滅顏真卿部,將中原的反抗力量擊碎,另一支則是馳援清河,目的是消滅張巡部,重新在河北諸郡樹立威望!”
“最後一支,就是打滎陽的我們。”
李倓說道:“若是安祿山的北線既無法攻克清河,南線也無法擊破雍丘呢?”
“安祿山部會持續招募更多的人進來,叛軍的力量會越滾越大,此時洛陽已經丟失,河北、河南各郡必然有投降之人。”
“那叛軍豈不是永遠無法消滅?”
“非也,要擊敗叛軍的頭目,摧毀他們的營地,其他諸州異心者,自不敢再亂來。”
“那目前朝廷官兵何時能擊敗叛軍?”
王忠嗣歎了口氣,說道:“難啊!”
“眼下的局勢,小王有幾套策略,王公且聽聽,這幾套策略都是鋌而走險之策。”
“如此時局,哪還有什麽萬事俱備的輕鬆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