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揚州書院待著。


    他對 《大唐字典》非常重視,夜以繼日地增加和更正。


    到目前為止,《大唐字典》已經發行第二版,並且大量印刷。


    據說一部《大唐字典》的價格已經下降到200文,隨著印刷數量的增多,還在持續下降。


    杜甫最希望就是《大唐字典》能快速普及出去,讓更多人能讀書。


    不過今日建寧郡王派人找他,而且非常急。


    杜甫收拾一番,冒著零星小雪,到揚州大都督府的時候,發現王忠嗣、顏真卿、元載等人都在。


    而且眾人沉默,氣氛有些凝重。


    “子美,請坐。”元載微笑地說道。


    杜甫坐下來後,見眾人不說話,他也沉默。


    不多時,李倓才到議政廳。


    “這是幽州送來了一封密信。”李倓開門見山地說道,“這份密信上說,最近幽州一帶民間有一些奇怪的傳聞。”


    “什麽奇怪傳言?”武二郎疑惑地問道。


    “五星聚,金土相代。”


    李倓此話一出,現場一片死寂。


    金土相代?


    這話隻要是讀了書的都知道什麽意思。


    大唐是土德。


    金土相代是什麽意思?


    還能是什麽意思?


    “這是謀逆之言!”杜甫第一個站出來,怒斥道。


    王忠嗣看了看李倓,他沒有想到李倓居然還在幽州放了眼線,能如此快知道幽州的情況。


    又聯想起前段時間討論的安祿山謀反一事,還想起這段時間新式兵器,以及磚頭城牆的興建。


    看來這位郡王不僅僅察覺到了什麽,還在準備著什麽。


    “幽州乃是邊陲重鎮,竟有這樣的流言!”武意驚訝道,“地方官員沒有管嗎?”


    元載說道:“恐怕就是地方官遣人散播的。”


    杜甫更是驚詫:“公輔此話何意,幽州地方官潛人散播謀逆之言?”


    “這種事抓住了是會被夷族的,哪個地方官敢做這種事?”


    元載又說道:“如果是安祿山授予的地方官,就會做這種事了。”


    氣氛一下子又凝重起來,提到安祿山,似乎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杜甫又道:“地方官會聽安祿山的?”


    “別忘了,安祿山還是河北采訪使。”元載說道。


    “我還是很難想象,幽州的地方官會幫安祿山做這種事。”


    李倓開口說話了:“這是謀反的大事,幽州民間流傳這種謠言,恐怕不是本月開始的,而是好幾個月前就有了,按照正常情況,民間有這種事,地方官要第一時間派人抓人,再上報朝廷,可是現在朝廷對此一無所知。”


    按照傳播學理論來說,當你聽到一個消息的時候,這個消息大概率已經傳播了一段時間了。


    因為一個普通的個體第一時間接受到一首消息的概率是極低的。


    “這說明安祿山下達了封口令。”元載解釋道。


    李倓說道:“這說明,幽州地方官要麽已經完全聽安祿山,要麽已經保持沉默。”


    眾人深吸了一口氣。


    安祿山之心,路人皆知。


    終於要謀反了嗎?


    其實人人都在傳安祿山要謀反,而且還有不少人派眼線去幽州。


    安祿山謀反的套路其實已經很高明。


    據史料表示:於時,安祿山為河北采訪使,雖內苞兇慝(ni),而外獎廉平,精擇能吏,唯曰不足。遂奏公攝魏州魏縣令。


    這說明,安祿山內心早有謀反之意,但外表行為卻賞罰分明,選擇有才能的人擔任要職。


    這恰恰是天寶年間大唐最大的痛,無數有才能之人被排擠到了邊緣。


    人才這種東西,不是你不給他機會,他就迴家老實種田的。


    因為他讀過書,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所以他會自己找出路。


    你不用,有人會用。


    這些人以漢人為主,例如高尚,例如嚴莊,還有嚴莊的父親嚴複。


    再例如張通儒、李廷望、平冽、李史魚、孤獨問俗等人都在安祿山的幕僚。


    漢人很難想象粟特人相信的東西,同樣,粟特人也很難想象漢人相信的東西。


    這是這些漢人,幫助安祿山在輿論上大做文章。


    加上關中與河北的地域矛盾,一些情緒就起來了。


    至於安祿山具體的造反計劃,隻有極少數人知道。


    按理說, 這樣做輿論,長安也應該知曉,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可問題是李隆基不相信。


    隻要李隆基不相信,外麵把安祿山謀反的事傳出花來都沒有用。


    既然沒有用,河北的官員自然不會再上奏,萬一被安祿山發現,罷官是小,全家小命不保才是大。


    杜甫這種沒有當過官的理想主義者,是不可能想象得到如今河北,尤其是幽州一帶官場氣氛的。


    大家都知道安祿山要造反。


    大家都假裝不知道安祿山要造反。


    安祿山也知道大家都知道自己要造反。


    安祿山卻還假裝不知道大家知道自己要造反。


    最後,所有人都保持著啥也不知道的默契,過一天算一天。


    畢竟公司又不是我的,我摸個魚怎麽了?


    公司倒閉,跟我有什麽關係?


    記得發工資,不然就去告你。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安祿山會有行動。”李倓說道,“很快就會有行動。”


    元載則說道:“目前還隻是民間有這樣的傳聞,這也無法判斷安祿山明年就會行動。”


    “有了這樣的傳聞,楊國忠聽到後,必然會更加大張旗鼓,安祿山沒有別的退路了!”


    眾人再一次沉默下來。


    “局麵為何就變成了這般模樣?”杜甫歎了口氣,頗為無奈。


    是啊!


    為何就變成了安祿山手握重兵,朝中大部分人說安祿山要反的局麵了呢?


    這是死局啊!


    “這個流言恐怕不會沉寂多久,必然有官員私下悄悄寫信在往長安送。”李倓用一種前所未有的嚴肅語氣說道,“明年的局勢恐怕要大變,我們得提前做好準備了。”


    “大王之意是,安祿山起兵造反,我們則勤王?”武意問道。


    “不,勤王一事急不得,正如王公所言,安祿山要造反,必先拿下河北重鎮,其次要打中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