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誘殺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別才陰惻惻地說道:“顧陸朱三家被他建寧郡王殺怕了,但我不信他們願意乖乖就範。”
張雲說道:“郎君之意是他們是故意妥協?”
“這隻是我的推測。”
“郎君這樣說卻十分有道理,建寧郡王不可能在江東待一輩子,不出意外,他最多再待一年,這一年隻要我們不去招惹他,等他任職滿,迴了長安,一切就會恢複到之前。”
說到這裏,張雲繼續說道:“顧陸朱三家也是這麽想的,他們現在乖乖交田,隻是權宜之計,他們比誰都清楚。”
周別才頓時覺得張雲講到了重點。
其實曆朝曆代,變革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其中的難度不僅僅是改革推動難,更是因為舊勢力極其擅長偽裝。
你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真心臣服。
往往舊勢力都是妥協,開始隱忍。
等主政人走了之後,立刻出現反撲。
正麵來硬的,江東這些家族顯然已經見識到了建寧郡王的手段。
於是他們開始改變策略。
“前些日送過去的那些錢和金銀珠寶,卻是全部給我退了迴來。”周別才臉色有些掛不住了,“而且他殺了我的兒子,坊間有傳聞,我要對付他了,別說我現在不動手,就這種傳聞,我也害怕他先動手。”
張雲說道:“不如再多加一些錢送過去,之前送了五千貫,這一次加到一萬貫。”
一萬貫?
周別才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一萬貫也太多了。
“郎君大可不必擔心,等建寧郡王迴了長安,所有的錢都能變本加厲地賺迴來!”
“可以,你張羅一番送過去。”
“是。”
二月初一一大早,武意就跑來了。
“用早膳了麽?”李倓問道。
“郎君,周別才派人送來了禮品。”武二郎一臉的凝重。
“哦,什麽禮品?”
“是一萬貫錢。”
李倓卻繼續吃著餅,說道:“看來周別才是擔心我對他下手,他現在瘋狂地向我示好。”
武意問道:“這錢咱們要麽?”
“這點小錢,要它作甚,退迴去。”李倓輕描淡寫地說道。
其實他是故意的。
劉晏在一邊說道:“我們與他結怨,郎君又三番五次拒絕他送來的禮物,恐怕他坐不住了。”
“我就是要讓他坐不住。”
“郎君要對他動手了嗎?”劉晏問道。
“等他先動手。”李倓放下筷子,目光深沉,對武意說道,“密切觀察顧陸朱三家的動靜,若是他們乖乖交田,一切好說,若是有異動,及時上報。”
“是!”
中午的時候,周別才接到消息,臉色當場陰沉下來:“一萬貫他都不收?”
“是的,拒絕了。”張雲的臉色也不好看,他沒有想到這個建寧郡王連一萬貫都不收。
一萬貫!
在長安可以買兩座宰相級別的府邸了。
在地方上,一千貫就能讓刺史的態度變得非常溫和。
一萬貫卻是剛送到就被退了迴來。
周別才實在想不明白。
“錢呢?”
“已經全部帶迴來。”
周別才憤怒地砸碎了杯子,像一頭野獸一樣嘶吼道:“他到底想幹什麽!”
“郎君息怒。”
“現在怎麽辦?”周別才看著張雲問道。
“辦法也不是沒有。”
“什麽辦法?”
“郎君親自去見建寧郡王,以表誠意。”
“不行!”周別才立刻否定了這個辦法。
讓自己親自去,這不是羊入虎口嗎?
去肯定不會去。
“那就隻能提前做準備,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張雲說到這裏停頓下來,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
“要殺一個郡王,引來的風險是巨大的。”周別才感慨道。
但現在的周別才卻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中,他比誰都害怕李倓對他動手。
畢竟李倓殺了他的兒子,就算他向李倓表達了沒有任何異議,可他怎麽就能確定李倓對他放心了呢?
猜疑鏈上的每一個人,都缺乏安全感。
“派胡六郎去辦,他想來貪財如命,之前一直想要成為郎君的左膀右臂,現在給他一個機會。”
周別才猶豫了很久,才說道:“跟他說,事成之後一萬貫!”
“好,我這就去安排。”
下午的時候,張雲秘密見到了胡六郎。
胡六郎當即就擺出一副舔狗的模樣。
“新來的刺史。”張雲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刺史衙門裏所有人全部……事成之後五千貫。”
“沒問題。”胡六郎露出了笑容,臉上的刀疤更加猙獰,“隻要錢給到,我連自己父母都殺。”
張雲冷笑道:“這就是我器重你的原因,在這個世間,若沒有狠毒的手段,是不可能成為人上人的。”
“何時行動?”
“十日之內,召集人手,潛入吳縣!”
“好!”
二月初三,王忠嗣到了吳縣,抵達刺史衙門。
見到王忠嗣,李倓整個人都踏實了。
“王公,這一次辛苦你了。”李倓做了個叉手禮。
“江夏之亂已經平定,我得知郎君從長安迴來,甚是震驚。”
“王公是認為我迴不來了?”李倓大笑道。
王忠嗣也笑起來:“不瞞郎君說,我確實擔心郎君迴不來了。”
顯然,王忠嗣的心情大好,之前的抑鬱一掃而光。
那個大氣、沉穩而有信心的王忠嗣正在慢慢迴來。
“王公且放心,聖人是信任我的。”
王忠嗣卻也沒有追問這個問題,他知道李倓有自己的辦法,這一點他倒是真的佩服李倓。
“三千兵馬都帶來了嗎?”
“在城外駐紮,天黑之後,可以入城中,但我需要郎君說明現在的情況,以便安排。”
李倓便將眼下蘇州的情況說了一遍,王忠嗣說道:“八百人手進入城中即可,太多人會引起對方的警覺,夜晚進城,無需披甲,潛伏城中,可隨時接應。”
“另外兩千多人,可在城外,以斷去賊人生路。”
“全憑王公安排便是。”
轉眼已經過去數日,二月初八這一天,武二郎跑來匯報道:“郎君,不知是否是我的錯覺,近日衙門周圍多了許多生麵孔。”
“這就對了,周別才還是忍不住要動手。”
李倓不怒反喜,他也沒有時間了,周別才盡快動手,他好有理由趕盡殺絕,把鹽產全部吞並。
若是周別才不動手,他也得找理由動手了。
張雲說道:“郎君之意是他們是故意妥協?”
“這隻是我的推測。”
“郎君這樣說卻十分有道理,建寧郡王不可能在江東待一輩子,不出意外,他最多再待一年,這一年隻要我們不去招惹他,等他任職滿,迴了長安,一切就會恢複到之前。”
說到這裏,張雲繼續說道:“顧陸朱三家也是這麽想的,他們現在乖乖交田,隻是權宜之計,他們比誰都清楚。”
周別才頓時覺得張雲講到了重點。
其實曆朝曆代,變革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其中的難度不僅僅是改革推動難,更是因為舊勢力極其擅長偽裝。
你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真心臣服。
往往舊勢力都是妥協,開始隱忍。
等主政人走了之後,立刻出現反撲。
正麵來硬的,江東這些家族顯然已經見識到了建寧郡王的手段。
於是他們開始改變策略。
“前些日送過去的那些錢和金銀珠寶,卻是全部給我退了迴來。”周別才臉色有些掛不住了,“而且他殺了我的兒子,坊間有傳聞,我要對付他了,別說我現在不動手,就這種傳聞,我也害怕他先動手。”
張雲說道:“不如再多加一些錢送過去,之前送了五千貫,這一次加到一萬貫。”
一萬貫?
周別才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一萬貫也太多了。
“郎君大可不必擔心,等建寧郡王迴了長安,所有的錢都能變本加厲地賺迴來!”
“可以,你張羅一番送過去。”
“是。”
二月初一一大早,武意就跑來了。
“用早膳了麽?”李倓問道。
“郎君,周別才派人送來了禮品。”武二郎一臉的凝重。
“哦,什麽禮品?”
“是一萬貫錢。”
李倓卻繼續吃著餅,說道:“看來周別才是擔心我對他下手,他現在瘋狂地向我示好。”
武意問道:“這錢咱們要麽?”
“這點小錢,要它作甚,退迴去。”李倓輕描淡寫地說道。
其實他是故意的。
劉晏在一邊說道:“我們與他結怨,郎君又三番五次拒絕他送來的禮物,恐怕他坐不住了。”
“我就是要讓他坐不住。”
“郎君要對他動手了嗎?”劉晏問道。
“等他先動手。”李倓放下筷子,目光深沉,對武意說道,“密切觀察顧陸朱三家的動靜,若是他們乖乖交田,一切好說,若是有異動,及時上報。”
“是!”
中午的時候,周別才接到消息,臉色當場陰沉下來:“一萬貫他都不收?”
“是的,拒絕了。”張雲的臉色也不好看,他沒有想到這個建寧郡王連一萬貫都不收。
一萬貫!
在長安可以買兩座宰相級別的府邸了。
在地方上,一千貫就能讓刺史的態度變得非常溫和。
一萬貫卻是剛送到就被退了迴來。
周別才實在想不明白。
“錢呢?”
“已經全部帶迴來。”
周別才憤怒地砸碎了杯子,像一頭野獸一樣嘶吼道:“他到底想幹什麽!”
“郎君息怒。”
“現在怎麽辦?”周別才看著張雲問道。
“辦法也不是沒有。”
“什麽辦法?”
“郎君親自去見建寧郡王,以表誠意。”
“不行!”周別才立刻否定了這個辦法。
讓自己親自去,這不是羊入虎口嗎?
去肯定不會去。
“那就隻能提前做準備,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張雲說到這裏停頓下來,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
“要殺一個郡王,引來的風險是巨大的。”周別才感慨道。
但現在的周別才卻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中,他比誰都害怕李倓對他動手。
畢竟李倓殺了他的兒子,就算他向李倓表達了沒有任何異議,可他怎麽就能確定李倓對他放心了呢?
猜疑鏈上的每一個人,都缺乏安全感。
“派胡六郎去辦,他想來貪財如命,之前一直想要成為郎君的左膀右臂,現在給他一個機會。”
周別才猶豫了很久,才說道:“跟他說,事成之後一萬貫!”
“好,我這就去安排。”
下午的時候,張雲秘密見到了胡六郎。
胡六郎當即就擺出一副舔狗的模樣。
“新來的刺史。”張雲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刺史衙門裏所有人全部……事成之後五千貫。”
“沒問題。”胡六郎露出了笑容,臉上的刀疤更加猙獰,“隻要錢給到,我連自己父母都殺。”
張雲冷笑道:“這就是我器重你的原因,在這個世間,若沒有狠毒的手段,是不可能成為人上人的。”
“何時行動?”
“十日之內,召集人手,潛入吳縣!”
“好!”
二月初三,王忠嗣到了吳縣,抵達刺史衙門。
見到王忠嗣,李倓整個人都踏實了。
“王公,這一次辛苦你了。”李倓做了個叉手禮。
“江夏之亂已經平定,我得知郎君從長安迴來,甚是震驚。”
“王公是認為我迴不來了?”李倓大笑道。
王忠嗣也笑起來:“不瞞郎君說,我確實擔心郎君迴不來了。”
顯然,王忠嗣的心情大好,之前的抑鬱一掃而光。
那個大氣、沉穩而有信心的王忠嗣正在慢慢迴來。
“王公且放心,聖人是信任我的。”
王忠嗣卻也沒有追問這個問題,他知道李倓有自己的辦法,這一點他倒是真的佩服李倓。
“三千兵馬都帶來了嗎?”
“在城外駐紮,天黑之後,可以入城中,但我需要郎君說明現在的情況,以便安排。”
李倓便將眼下蘇州的情況說了一遍,王忠嗣說道:“八百人手進入城中即可,太多人會引起對方的警覺,夜晚進城,無需披甲,潛伏城中,可隨時接應。”
“另外兩千多人,可在城外,以斷去賊人生路。”
“全憑王公安排便是。”
轉眼已經過去數日,二月初八這一天,武二郎跑來匯報道:“郎君,不知是否是我的錯覺,近日衙門周圍多了許多生麵孔。”
“這就對了,周別才還是忍不住要動手。”
李倓不怒反喜,他也沒有時間了,周別才盡快動手,他好有理由趕盡殺絕,把鹽產全部吞並。
若是周別才不動手,他也得找理由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