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吃定蕭家了!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值說道:“一個紈絝子弟,絕對沒辦法把這筆賬算得如此清晰。”
“如此說來,之前這個建寧郡王一直在偽裝?”蕭瑞疑惑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沒錯。”
“他偽裝的理由是什麽呢?”
“他現在拿到了揚州團練使的官職,可以招募五千兵馬。”
“五千兵馬能在地方上做什麽呢?”蕭瑞又問道。
關於這個問題,蕭值一時間也迴答不上來,但他覺得之前李倓是在偽裝自己。
沉默了片刻,蕭值才說道:“他是在為太子積蓄勢力。”
蕭瑞說道:“如此看來,建寧郡王之所以有今日,是聖人對儲君態度的明確了?”
“聖人年事已高,大概也覺得應該要做一些事了。”
這個邏輯就說得通了。
在蕭家看來,建寧郡王能來揚州,成為揚州大都督和揚州團練使,民政、司法、軍政一把抓,並不是建寧郡王真的鑄造錢這麽簡單,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是朝堂中樞權力的博弈。
“所以說,建寧郡王拋出這個條件,是想拉攏我們蕭家,成為太子的支持者?”
蕭值迴答道:“大概是這個目的,否則他不會拋出如此誘人的條件。”
蕭瑞又問道:“那你覺得,這一次我們站在建寧郡王這一邊,安全嗎?”
“如果我們站在建寧郡王這一邊,就等同於站在了太子這一邊,必然遭到右相的打壓,可是建寧郡王開的條件卻很誘人,如果我們真的掌握了屬於我們蕭家的澄心堂,河北、河南的紙張用度,由我們供給,我們……”
蕭瑞卻打住了兒子,他說道:“錢是好,但不能引火上身,你伯父在長安深居簡出,多次強調不要參與到與李林甫的鬥爭中。”
“這事兒倒覺得也好處理,建寧郡王現在正在開荒和開渠,他無非是想借助我們做這些事,這些都是小事,若是他還提其他事,我們委婉拖延,拿到他的那套造紙術之後,我們完全可以不用再理會他。”
蕭瑞閉目沉思起來。
說實話,他也覺得李倓拋出來的條件實在很誘人。
可這個世間就沒有免費午餐,吃了別人的,肯定要還的。
不過目前蕭瑞還想不出來李倓會提出什麽條件。
過了好一會兒,蕭瑞才說道:“你安排去告知他,就說開荒和開渠,都可以談,甚至銅礦的開采,也沒有問題。”
“那這件事就這麽定了。”
七月十三日,揚州大都督府。
李倓接到了元載的信,樂平發現新的銅礦。
元載在信中並未說明銅礦的規模,因為元載並不知道新銅礦的規模。
或者說,沒有人知道這個新的銅礦的規模。
在當事人看來,這和之前的銅礦也沒有區別。
畢竟古代沒有現代化的偵查技術,開采人員隻能看到眼前暴露在外麵的銅礦,無法窺探全貌。
至於元載,寫信的時候很興奮,信中字裏行間也透露出了他的興奮。
但這種興奮不是樂平的銅礦規模有多大,而是挖了大半個月,終於找到了,並且元載申請要迴揚州。
李倓當即就答應了元載的請求。
元載這種人才自然不是用來挖礦的。
以後用他的地方多著。
可以說,這個時代,除了李倓,沒有人知道樂平的銅礦在接下來,將會如何改變整個大唐。
七月中旬,長安。
安祿山的捷報傳到了長安,很快就傳到李隆基耳朵裏。
李隆基對著楊慎矜說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人,那些錢監給得值!”
楊慎矜卻說道:“陛下,現在邊境節度使手中權柄過重,尤其是安祿山,兼任兩鎮節度,臣覺得可以另外派人去範陽任職。”
“不出什麽意外,暫時不要變動了。”李林甫說道,“邊境大事不是兒戲,寧可平穩一些,若是因人事調動出現將帥不和,被蠻夷趁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李隆基問一邊的楊國忠,楊國忠說道:“如今陛下天威遠播四方,臣倒是覺得,劍南節度可以嚐試對南詔用兵。”
“有道理!”李隆基立刻說道。
王鉷卻說道:“陛下,大唐的敵人主要還是在東北的奚族、契丹和西北的吐蕃,南詔卻翻不起浪,無需興師動眾。”
“陛下,南詔國數次忤逆大唐,在邊境一帶襲擾我大唐子民,朝廷去年遠征西域,高仙芝取得大捷,今年安祿山又在東北連續擊敗契丹和奚族,大唐兵威正盛,上下士氣如虹,臣覺得應該趁此機會對南詔用兵。”
“用誰好呢?”
楊國忠說道:“劍南道節度使鮮於仲通政績斐然,能力出眾,讓他自行決斷,完全沒有問題。”
不等其他人說什麽,楊國忠繼續說道:“而且現在朝廷在成都建造澄心堂和雲秀坊,能解決當地一部分財務收入的問題,臣覺得此事完全不在話下。”
李隆基說道:“那就依卿所言。”
王鉷還想阻止,卻被李林甫打斷,李林甫說道:“陛下聖明,如此一來,四方蠻夷必紛紛臣服於大唐聖人。”
時間推到天寶七載,大唐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劇變。
李林甫已經感應到自己正在遭受李隆基的信任危機,安祿山野心勃勃,借助邊境軍功,還是快速膨脹。
安祿山的膨脹,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能阻止。
就像楊國忠的膨脹,到目前為止,也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了一樣。
並且楊國忠的膨脹,還搭上了李倓鑄錢的這道順風車。
可以說,大唐的權力派係正在重新洗牌。
當然,除李隆基以外,權力最大的依然還是李林甫。
這個處心積慮抓住相位的人,雖然麵臨著來自楊國忠的挑釁,但他卻沒有坐以待斃。
在他看來,隻要捧殺了李倓,楊國忠將失去一塊往上走的基石,可以大大拖住楊國忠的腳步。
至於楊國忠想用鮮於仲通在西南刷戰功,在李林甫看來,那不過是癡心妄想,鮮於仲通在李林甫眼中不值一提。
李林甫在等待機會,等待李倓招募五千兵馬的機會。
目標越大,越容易出問題。
隻要李倓有了那五千兵馬,以後李林甫想要在江淮軍政上做文章,那簡直是太容易了。
謀反的帽子隨便扣就是了。
天寶七載七月底,元載急匆匆迴了揚州。
李倓跟元載介紹了目前與蕭家合作的大致情況。
李倓突然說道:“我需要你去挖一挖蕭家在地方上的不可見人的一些事。”
“大王是想要……”
“我想要他們的田,他們肯定不肯,並且拿到我給的好處之後,大概會跟我們玩拖延的那一套,我需要能威懾蕭家的一些理由,既讓他們看到跟我們合作的利益,也要讓他們看到不跟我們合作的下場。”
“如此說來,之前這個建寧郡王一直在偽裝?”蕭瑞疑惑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沒錯。”
“他偽裝的理由是什麽呢?”
“他現在拿到了揚州團練使的官職,可以招募五千兵馬。”
“五千兵馬能在地方上做什麽呢?”蕭瑞又問道。
關於這個問題,蕭值一時間也迴答不上來,但他覺得之前李倓是在偽裝自己。
沉默了片刻,蕭值才說道:“他是在為太子積蓄勢力。”
蕭瑞說道:“如此看來,建寧郡王之所以有今日,是聖人對儲君態度的明確了?”
“聖人年事已高,大概也覺得應該要做一些事了。”
這個邏輯就說得通了。
在蕭家看來,建寧郡王能來揚州,成為揚州大都督和揚州團練使,民政、司法、軍政一把抓,並不是建寧郡王真的鑄造錢這麽簡單,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是朝堂中樞權力的博弈。
“所以說,建寧郡王拋出這個條件,是想拉攏我們蕭家,成為太子的支持者?”
蕭值迴答道:“大概是這個目的,否則他不會拋出如此誘人的條件。”
蕭瑞又問道:“那你覺得,這一次我們站在建寧郡王這一邊,安全嗎?”
“如果我們站在建寧郡王這一邊,就等同於站在了太子這一邊,必然遭到右相的打壓,可是建寧郡王開的條件卻很誘人,如果我們真的掌握了屬於我們蕭家的澄心堂,河北、河南的紙張用度,由我們供給,我們……”
蕭瑞卻打住了兒子,他說道:“錢是好,但不能引火上身,你伯父在長安深居簡出,多次強調不要參與到與李林甫的鬥爭中。”
“這事兒倒覺得也好處理,建寧郡王現在正在開荒和開渠,他無非是想借助我們做這些事,這些都是小事,若是他還提其他事,我們委婉拖延,拿到他的那套造紙術之後,我們完全可以不用再理會他。”
蕭瑞閉目沉思起來。
說實話,他也覺得李倓拋出來的條件實在很誘人。
可這個世間就沒有免費午餐,吃了別人的,肯定要還的。
不過目前蕭瑞還想不出來李倓會提出什麽條件。
過了好一會兒,蕭瑞才說道:“你安排去告知他,就說開荒和開渠,都可以談,甚至銅礦的開采,也沒有問題。”
“那這件事就這麽定了。”
七月十三日,揚州大都督府。
李倓接到了元載的信,樂平發現新的銅礦。
元載在信中並未說明銅礦的規模,因為元載並不知道新銅礦的規模。
或者說,沒有人知道這個新的銅礦的規模。
在當事人看來,這和之前的銅礦也沒有區別。
畢竟古代沒有現代化的偵查技術,開采人員隻能看到眼前暴露在外麵的銅礦,無法窺探全貌。
至於元載,寫信的時候很興奮,信中字裏行間也透露出了他的興奮。
但這種興奮不是樂平的銅礦規模有多大,而是挖了大半個月,終於找到了,並且元載申請要迴揚州。
李倓當即就答應了元載的請求。
元載這種人才自然不是用來挖礦的。
以後用他的地方多著。
可以說,這個時代,除了李倓,沒有人知道樂平的銅礦在接下來,將會如何改變整個大唐。
七月中旬,長安。
安祿山的捷報傳到了長安,很快就傳到李隆基耳朵裏。
李隆基對著楊慎矜說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人,那些錢監給得值!”
楊慎矜卻說道:“陛下,現在邊境節度使手中權柄過重,尤其是安祿山,兼任兩鎮節度,臣覺得可以另外派人去範陽任職。”
“不出什麽意外,暫時不要變動了。”李林甫說道,“邊境大事不是兒戲,寧可平穩一些,若是因人事調動出現將帥不和,被蠻夷趁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李隆基問一邊的楊國忠,楊國忠說道:“如今陛下天威遠播四方,臣倒是覺得,劍南節度可以嚐試對南詔用兵。”
“有道理!”李隆基立刻說道。
王鉷卻說道:“陛下,大唐的敵人主要還是在東北的奚族、契丹和西北的吐蕃,南詔卻翻不起浪,無需興師動眾。”
“陛下,南詔國數次忤逆大唐,在邊境一帶襲擾我大唐子民,朝廷去年遠征西域,高仙芝取得大捷,今年安祿山又在東北連續擊敗契丹和奚族,大唐兵威正盛,上下士氣如虹,臣覺得應該趁此機會對南詔用兵。”
“用誰好呢?”
楊國忠說道:“劍南道節度使鮮於仲通政績斐然,能力出眾,讓他自行決斷,完全沒有問題。”
不等其他人說什麽,楊國忠繼續說道:“而且現在朝廷在成都建造澄心堂和雲秀坊,能解決當地一部分財務收入的問題,臣覺得此事完全不在話下。”
李隆基說道:“那就依卿所言。”
王鉷還想阻止,卻被李林甫打斷,李林甫說道:“陛下聖明,如此一來,四方蠻夷必紛紛臣服於大唐聖人。”
時間推到天寶七載,大唐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劇變。
李林甫已經感應到自己正在遭受李隆基的信任危機,安祿山野心勃勃,借助邊境軍功,還是快速膨脹。
安祿山的膨脹,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人能阻止。
就像楊國忠的膨脹,到目前為止,也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了一樣。
並且楊國忠的膨脹,還搭上了李倓鑄錢的這道順風車。
可以說,大唐的權力派係正在重新洗牌。
當然,除李隆基以外,權力最大的依然還是李林甫。
這個處心積慮抓住相位的人,雖然麵臨著來自楊國忠的挑釁,但他卻沒有坐以待斃。
在他看來,隻要捧殺了李倓,楊國忠將失去一塊往上走的基石,可以大大拖住楊國忠的腳步。
至於楊國忠想用鮮於仲通在西南刷戰功,在李林甫看來,那不過是癡心妄想,鮮於仲通在李林甫眼中不值一提。
李林甫在等待機會,等待李倓招募五千兵馬的機會。
目標越大,越容易出問題。
隻要李倓有了那五千兵馬,以後李林甫想要在江淮軍政上做文章,那簡直是太容易了。
謀反的帽子隨便扣就是了。
天寶七載七月底,元載急匆匆迴了揚州。
李倓跟元載介紹了目前與蕭家合作的大致情況。
李倓突然說道:“我需要你去挖一挖蕭家在地方上的不可見人的一些事。”
“大王是想要……”
“我想要他們的田,他們肯定不肯,並且拿到我給的好處之後,大概會跟我們玩拖延的那一套,我需要能威懾蕭家的一些理由,既讓他們看到跟我們合作的利益,也要讓他們看到不跟我們合作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