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建寧郡王爬牆跑了!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寶六載年底,李倓在百般拒絕中,終於“無可奈何”地接受了揚州大都督的職位。
不知道為什麽,原本鬧得風風雨雨的私鑄新錢事件,最近慢慢也沒有風聲。
十月底的時候,李倓走了一趟楊國忠的宅院。
他與楊國忠談論的話題主要還是集中在這段時間朝堂的變動。
等午飯之後,楊國忠留他午休片刻,李倓也答應了,便在廂房午休。
剛躺下準備睡覺,卻聽外麵傳來了腳步聲。
李倓連忙站起來快步到門後,各種縫隙看到了一個人:秦國夫人!
李倓忽然又覺得身體有些發熱,一股原始的火焰從身體裏竄起來,像是岩漿要噴發了一樣。
好你個楊國忠,你居然在酒裏下了藥!
李倓千算萬算,沒想到離開長安之前來拜訪楊國忠,楊國忠居然來了這麽一出。
秦國夫人已經走到門口,她敲了敲門。
李倓則假裝從塌上起來,然後去開門。
“小郎君,許久不見了。”看到李倓後,秦國夫人的眼睛都直了,唿吸也加重,蘭香如風,此起彼伏。
“見過秦國夫人,不知道秦國夫人在此,有失禮數,還請夫人見諒!”
“我可以進去坐一坐嗎?”
“請!”
秦國夫人走進去,順手就把門關上了。
“自上一次別過之後,奴家給郎君寫了許多信。”秦國夫人那雙大眼睛,就像要滲出水來一樣,白嫩幹淨的臉也紅了,像桃花一樣,“郎君可有收到呢?”
李倓連忙說道:“夫人,您是知道的,我平時不在家,都在外麵到處遊曆,收到信恐怕也看不到。”
“那現在要不要看一看信呢?”
“現在有信?”
“成文的信倒是沒有,心中的信倒是有。”
說著,秦國夫人開始寬衣解帶。
“夫人請自重!”
“郎君,難道不想嚐試一下滋味嗎?”
“夫人說的信呢?”
“在這裏。”秦國夫人捂著胸口,含情脈脈地說道。
“夫人可否寫出來,我想好好看看。”
“現在看得還不夠清楚嗎?”
“我想看看夫人寫了哪些。”李倓深情地說道。
“但這裏沒有筆。”秦國夫人撲了過來,撲在李倓的身上,一股女人獨特的香味迎來。
李倓全身更是如同火焰在灼燒。
“我去為夫人拿筆墨。”
“何必浪費時間。”
“我想讀一讀,難道夫人不願意寫給我看嗎?”李倓的語氣更加溫柔,目光更加深情。
“郎君想看,奴家寫便是。”
“夫人稍等,我去給夫人拿筆墨。”
秦國夫人在李倓耳邊吹了一口氣,嬌羞地說道:“快去快迴。”
李倓轉身衝出去,飛速奔過長廊,一路朝前麵奔去,卻發現前麵居然有護衛。
李倓暗罵一句:狗日的楊國忠!
隨即他奔到後院,在後院一個比較偏僻地方,搬了幾個花盆,又堆了一些其他的物什,爬上牆。
李倓剛爬上牆,後麵便傳來下人的聲音:“快來人,家裏進了賊!”
“那不是賊!那好像是建寧郡王!”
“快來人!建寧郡王翻牆跑了!”
“快來人!建寧郡王爬牆跑了!”
“……”
李倓跳下去後,拔腿就跑。
狗日的楊國忠!你給本王小心一點!
秦國夫人還在廂房待著,聽到外麵傳來聲音:建寧郡王翻牆跑了!
她霍然起身,準備衝出去,剛走幾步,連忙迴去把衣服穿上。
不多時,楊國忠跑來,看見秦國夫人那張怨恨的臉,連忙說道:“八妹,這可不怪我,那小子跑得太快,連我家牆都能翻過去!”
“楊國忠!你去把他抓迴來!”
“八妹,人都跑了!怎麽還抓得迴來!”楊國忠攤了攤手,表示很無奈。
“我不管!去把人抓迴來!”
“八妹,你就忘了他吧!”
“我不管!”
十一月初的時候,李倓簡單地收拾了一番,便離開長安。
“哥舒翰到長安了嗎?”李倓問剛跟上來的武二郎。
“到了,聽說為王宗嗣求情,聖人動容。”武二郎說道,“但朝廷如何處置王宗嗣,尚不得而知。”
“大概是貶官。”李倓望著身後的長安城喃喃道,“希望有些事能夠改變吧。”
十一月中旬,李倓迴到洛陽的時候,正在下大雪,雲秀坊的水力紡織機已經停了。
他召來顏真卿、劉婉、劉誌、劉益,還有高進等人。
“我即將離開洛陽,去揚州任職,諸位都準備一番,我們一起去揚州。”
“洛陽的澄心堂怎麽辦?”劉誌問道。
“我會安排人接手,包裹雲秀坊。”
眾人去收拾了一番。
顏真卿感慨道:“郎君能拿到揚州大都督的職位,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還是多虧了你們的幫忙,鑄錢一事進展很順利,聖人對我們很滿意,所以才願意給這個職位。”
李倓給一邊的杜甫倒了一杯茶,說道:“子美,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顏清臣。”
杜甫說道:“顏清臣的大名,在下早有耳聞,今日得見,幸會。”
“杜子美的大名我也早有聽聞,我還讀過你的詩。”顏真卿笑道,“沒想到郎君把你也請迴了洛陽。”
“子美會與我們一同去揚州。”李倓說道,“我們之前研製的那個銅板鉛字印刷,不是已經有了雛形麽,我想去了揚州,先做個書局,在修建一所學院,由子美先擔任山長,授業解惑,我們需要真正能做事的人才。”
顏真卿點了點頭,說道:“我們之前在揚州的時候討論過,在下覺得江淮之地,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農業的開墾,但農業的開墾其實是一件極其精細的事,需要對地方農業和田產進行仔細核查,這自然需要大量人才。”
“知我者,莫若清臣也。”李倓感慨道,“此去江淮,一是開田,二是鑄錢,至於商業,那是後麵的事,無法解決糧食問題,談不上大興商業。”
這時,外麵有人通報元載來了。
李倓立刻讓元載進來,他向元載介紹了杜甫,隨即將話題重新拉迴來。
元載聽後說道:“大王能擔任揚州大都督,是下官萬萬沒有想到的,但官職越高,風險越大,此去江淮,恐怕……”
不知道為什麽,原本鬧得風風雨雨的私鑄新錢事件,最近慢慢也沒有風聲。
十月底的時候,李倓走了一趟楊國忠的宅院。
他與楊國忠談論的話題主要還是集中在這段時間朝堂的變動。
等午飯之後,楊國忠留他午休片刻,李倓也答應了,便在廂房午休。
剛躺下準備睡覺,卻聽外麵傳來了腳步聲。
李倓連忙站起來快步到門後,各種縫隙看到了一個人:秦國夫人!
李倓忽然又覺得身體有些發熱,一股原始的火焰從身體裏竄起來,像是岩漿要噴發了一樣。
好你個楊國忠,你居然在酒裏下了藥!
李倓千算萬算,沒想到離開長安之前來拜訪楊國忠,楊國忠居然來了這麽一出。
秦國夫人已經走到門口,她敲了敲門。
李倓則假裝從塌上起來,然後去開門。
“小郎君,許久不見了。”看到李倓後,秦國夫人的眼睛都直了,唿吸也加重,蘭香如風,此起彼伏。
“見過秦國夫人,不知道秦國夫人在此,有失禮數,還請夫人見諒!”
“我可以進去坐一坐嗎?”
“請!”
秦國夫人走進去,順手就把門關上了。
“自上一次別過之後,奴家給郎君寫了許多信。”秦國夫人那雙大眼睛,就像要滲出水來一樣,白嫩幹淨的臉也紅了,像桃花一樣,“郎君可有收到呢?”
李倓連忙說道:“夫人,您是知道的,我平時不在家,都在外麵到處遊曆,收到信恐怕也看不到。”
“那現在要不要看一看信呢?”
“現在有信?”
“成文的信倒是沒有,心中的信倒是有。”
說著,秦國夫人開始寬衣解帶。
“夫人請自重!”
“郎君,難道不想嚐試一下滋味嗎?”
“夫人說的信呢?”
“在這裏。”秦國夫人捂著胸口,含情脈脈地說道。
“夫人可否寫出來,我想好好看看。”
“現在看得還不夠清楚嗎?”
“我想看看夫人寫了哪些。”李倓深情地說道。
“但這裏沒有筆。”秦國夫人撲了過來,撲在李倓的身上,一股女人獨特的香味迎來。
李倓全身更是如同火焰在灼燒。
“我去為夫人拿筆墨。”
“何必浪費時間。”
“我想讀一讀,難道夫人不願意寫給我看嗎?”李倓的語氣更加溫柔,目光更加深情。
“郎君想看,奴家寫便是。”
“夫人稍等,我去給夫人拿筆墨。”
秦國夫人在李倓耳邊吹了一口氣,嬌羞地說道:“快去快迴。”
李倓轉身衝出去,飛速奔過長廊,一路朝前麵奔去,卻發現前麵居然有護衛。
李倓暗罵一句:狗日的楊國忠!
隨即他奔到後院,在後院一個比較偏僻地方,搬了幾個花盆,又堆了一些其他的物什,爬上牆。
李倓剛爬上牆,後麵便傳來下人的聲音:“快來人,家裏進了賊!”
“那不是賊!那好像是建寧郡王!”
“快來人!建寧郡王翻牆跑了!”
“快來人!建寧郡王爬牆跑了!”
“……”
李倓跳下去後,拔腿就跑。
狗日的楊國忠!你給本王小心一點!
秦國夫人還在廂房待著,聽到外麵傳來聲音:建寧郡王翻牆跑了!
她霍然起身,準備衝出去,剛走幾步,連忙迴去把衣服穿上。
不多時,楊國忠跑來,看見秦國夫人那張怨恨的臉,連忙說道:“八妹,這可不怪我,那小子跑得太快,連我家牆都能翻過去!”
“楊國忠!你去把他抓迴來!”
“八妹,人都跑了!怎麽還抓得迴來!”楊國忠攤了攤手,表示很無奈。
“我不管!去把人抓迴來!”
“八妹,你就忘了他吧!”
“我不管!”
十一月初的時候,李倓簡單地收拾了一番,便離開長安。
“哥舒翰到長安了嗎?”李倓問剛跟上來的武二郎。
“到了,聽說為王宗嗣求情,聖人動容。”武二郎說道,“但朝廷如何處置王宗嗣,尚不得而知。”
“大概是貶官。”李倓望著身後的長安城喃喃道,“希望有些事能夠改變吧。”
十一月中旬,李倓迴到洛陽的時候,正在下大雪,雲秀坊的水力紡織機已經停了。
他召來顏真卿、劉婉、劉誌、劉益,還有高進等人。
“我即將離開洛陽,去揚州任職,諸位都準備一番,我們一起去揚州。”
“洛陽的澄心堂怎麽辦?”劉誌問道。
“我會安排人接手,包裹雲秀坊。”
眾人去收拾了一番。
顏真卿感慨道:“郎君能拿到揚州大都督的職位,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還是多虧了你們的幫忙,鑄錢一事進展很順利,聖人對我們很滿意,所以才願意給這個職位。”
李倓給一邊的杜甫倒了一杯茶,說道:“子美,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顏清臣。”
杜甫說道:“顏清臣的大名,在下早有耳聞,今日得見,幸會。”
“杜子美的大名我也早有聽聞,我還讀過你的詩。”顏真卿笑道,“沒想到郎君把你也請迴了洛陽。”
“子美會與我們一同去揚州。”李倓說道,“我們之前研製的那個銅板鉛字印刷,不是已經有了雛形麽,我想去了揚州,先做個書局,在修建一所學院,由子美先擔任山長,授業解惑,我們需要真正能做事的人才。”
顏真卿點了點頭,說道:“我們之前在揚州的時候討論過,在下覺得江淮之地,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農業的開墾,但農業的開墾其實是一件極其精細的事,需要對地方農業和田產進行仔細核查,這自然需要大量人才。”
“知我者,莫若清臣也。”李倓感慨道,“此去江淮,一是開田,二是鑄錢,至於商業,那是後麵的事,無法解決糧食問題,談不上大興商業。”
這時,外麵有人通報元載來了。
李倓立刻讓元載進來,他向元載介紹了杜甫,隨即將話題重新拉迴來。
元載聽後說道:“大王能擔任揚州大都督,是下官萬萬沒有想到的,但官職越高,風險越大,此去江淮,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