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淩突然說道:“王公,下官有一計,不知當說不當說?”


    “但說無妨。”王鉷豪言大氣地說道。


    他心情格外好。


    “不如我們也配合配合建寧郡王,讓絳州所有的銅商,把銅都賣到洛陽去,這建寧郡王鑄造的越多,他虧的錢也就越多。”


    王鉷卻思考起來。


    一邊的盧平卻表示讚成,他說道:“我去絳州錢監打聽過,鑄造一貫錢,大約需要消耗750文,建寧郡王鑄造50萬貫,原本需要投入37.5萬貫,但現在他私自太高銅價,至少六十萬貫以上才能鑄造50萬貫銅錢出來,他手中有37.5萬貫,最多隻能造出32萬貫,不會超過這個數字了。”


    崔淩也立刻接過話來說道:“如此一來,等他造錢數到了32萬貫,他將沒有錢投入進去繼續開工,除非他自己拿私人的錢將剩餘的18萬貫造出來,按照他的造錢投入產出來算,18萬貫,至少需要22萬貫的再投入,他自己拿得出手22萬貫嗎?”


    22萬貫,現在的李倓,如果把目前的產業線全部拉滿,勉強可以拿出來。


    這不是一個小數字。


    按照李隆基時代的大唐軍隊配置,十大節度使總兵力49萬,京畿禁軍12萬。


    一個禁軍一年吃米12石,一年賜絹布20匹。


    按照李隆基時代的物價,一個禁軍一年投入是14貫。


    22萬貫,可以供一支一萬五千規模的禁軍一年。


    邊軍的俸祿是禁軍的三分之一,那22萬貫可以養一支四萬五千規模的邊軍一年。


    試想想,22萬貫在手,很快就可以拉一支5萬規模的大軍出來,然後去搶,搶了之後可以再持續養兵。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聽說建寧郡王在長安澄心堂還是賺了不少錢的。”王鉷突然說道,“他是不是以為在洛陽也和在長安一樣好運?”


    思忖片刻,王鉷說道:“諸位說的有道理,我即刻給右相寫一封信。”


    “不出半年,建寧郡王必遭遇無錢投入的問題!”


    三月二十六日,李林甫接到了王鉷的迴信。


    李林甫微微蹙起眉頭來,對外麵的小吏說道:“讓吉溫來見我。”


    吉溫到了李林甫的辦公廳:“相公。”


    “來,你來看看王鉷的信。”


    吉溫接過來信,仔仔細細看完,看完後,吉溫臉上像是瞬間爬滿了問號一樣。


    “在絳州提高銅價來充實洛陽錢監,建寧郡王這是飲鴆止渴,喝得越快,死的也越快。”


    李林甫不動聲色地問道:“所以,你如何看這件事呢?”


    “建寧郡王這是找死,他的行為實在過於幼稚,這也不怪他,畢竟他才十數歲的年齡。”吉溫冷笑道,“聖人派建寧郡王去洛陽,太子殿下居然沒有阻攔,這真是留給右相的一次大好的機會,讓這個建寧郡王放手去做,把事情辦砸,隻是時間問題了。”


    李林甫思忖片刻說道:“做兩手準備,一是在洛陽收集少府監貪汙的證據,二是時刻打聽洛陽少府監鑄錢監的進程。”


    “相公放心,下官時刻盯著洛陽,一隻螻蟻都不會放過的。”


    三月二十七日,晚春的洛河之水波光粼粼,街頭人頭攢動。


    李倓一大早就騎著馬,抵達了鑄錢監。


    “郎君,這邊請。”劉益很謙卑地說道。


    李倓跟著劉益一路走到後麵,後麵便是鑄錢的地方。


    洛陽鑄錢監是大唐開國之初便設立的,一共有兩尊錢爐。


    劉益喚來了鑄錢的工匠,說道:“這是建寧郡王,是少府監監。”


    哪些工匠連忙行禮:“草民參見大王。”


    “不必多禮,本王是來看看這錢爐的。”


    工匠們感到意外,以前從來沒有上麵的大官和貴族到錢爐這裏來,今日怎會突然到訪?


    他們也不敢多問,更不敢多想。


    “大王這邊請。”


    李倓很快見到了洛陽的錢爐。


    李倓說道:“你們該做什麽做什麽,本王就四處瞧瞧。”


    眾人看了一眼劉益,劉益說道:“下去幹活吧。”


    “大王,您也看到了,這洛陽鑄錢監一共兩尊錢爐,這裏就是鑄錢之地,這裏空中汙穢難聞,您若沒有其他事,下官陪您先出去,事情交給他們即可。”


    李倓卻抬手打住了他。


    他四處看了看,看得比較隨意,但每一個細節都留意到了。


    母錢翻砂法的工藝在唐代已經趨近成熟,但隻是成熟,既沒有標準化、精細化,也沒有廣泛推廣。


    他又看了看爐子,以及銅範,還有那些工匠的操作,以及旁邊的燃料等等。


    看了許多之後,才停下來。


    劉益見李倓對這些感興趣,他不敢多說什麽,隻能乖乖站在旁邊陪同。


    “劉監丞。”


    “下官在。”


    “你把那些工匠叫過來。”


    劉益立刻將之前那幾個工匠叫了過來。


    其中一個年齡最大的大約有四十幾歲了,常年在錢監工作,讓他看起來蒼老而疲憊,臉上滿是皺紋,皮膚被火烤得有些奇怪。


    “這是錢工張二郎。”劉益給李倓介紹道。


    隨即他又說道:“張二郎,大王有話要問,你最好如實迴答。”


    張二郎說道:“大王有何問題,盡管問,知無不言。”


    “本王問你,現在銅錢中含銅多少?”


    “每一枚銅錢在鑄造的時候,用銅量百有八五,鑄成之後,含銅大約七成以上。”


    李倓開始仔細計算,這銅的火耗居然高達18%左右。


    太高了!


    他前世恰好讀過中國貨幣史,宋朝的鑄錢火耗隻有11%左右。


    大唐鑄1000文錢要投入750文,到了宋代,鑄1000文錢,隻需要535文的成本。


    而且宋錢的工藝更甚唐錢,數量呈現井噴,成為當時世界通行貨幣。


    李倓指著其中一個錢爐說道:“從今日開始,嚐試將用銅量降到百六五,提高鉛和白錫的用量。”


    張二郎微微一怔,其他人也都麵麵相覷。


    “聽到了嗎?”劉益不假思索就對眾人說道,“從今天開始,就按照大王說的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