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奇遇記——theseaisalong,longwayfromme23.故事開頭或者有時候無所不知先生有很多事情本來就出乎你意料之外,因此,gag認為,犯不著大驚小怪。在他看來,意料之外不可避免地也是一種意料之中。為了實踐自己的理論,gag在撲滿城開了一家店,名為「意料之外有限製造公司」。這個名字實在古怪,而且似乎是文理不通,但是卻吸引了很多人。gag又很謙遜地在門口掛上一個「有時候無所不知先生」的牌子,這一下子顧客更是絡繹不絕。事實上,如同大多數情況下你閑暇時去購物一樣,顧客來到店裏,並不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而擺在他們麵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需要在水晶球、星象圖、沙盤、塔羅、河洛、積木、生肖、八字、血型等等種類繁多的項目中選擇一種或數種;gag也會很敬業地打扮成巫師、神棍、預言家、神秘人、半瞎甚至全瞎並在適當的時候翻翻白眼,導致來的傢夥心神不定,坐立不安。這種情況下人就容易糊弄了。於是gag就不著邊際地問他們一些問題,然後輸入到google的搜索框中——這個有個度的問題,問得太多,輸入得太多,可能什麽都找不到;輸入得太少,結果找到一大堆——然後將結果頁麵列印輸出。那些可憐的人就捧著這些紙兒迴去對號入座了。當然事情並不是這麽順利,也有的人頭腦清晰,隻衝一點而來,以為可以從平淡的日子中尋覓一抹波瀾,又或者是紛擾的生活中得到一絲寧靜。對這種人,gag會要求他們選擇多種推理項目,然後,毫無疑問地,這些推理項目會得出各種名目的、自相矛盾的結果,這時候,gag就會將這些結果演繹成為一道統計概率題,交給顧客自行計算,並安慰他們說,概率為零不代表不會發生。在最壞的情況下,有些英雄豪傑是學數學出身,又意誌堅定,比如julier。gag嘆一口氣,對他說,這有什麽,你往下看吧,犯不著大驚小怪。
【遺忘的城市vol2】
或者你會以為,城市的構建、發展、頹敗、消亡是會符合某種規律、某種邏輯的。比如,如果沒有發展出「讀書識字」,便無法興建大圖書館。但是撲滿城不是這樣。事實上,撲滿城的人都是文盲,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國立大圖書館裏津津有味的捧著圖書在閱讀。那書上所包含的文字、插圖、聲音、影像、多媒體他可能懂也可能不懂,誰知道呢,不過我們不關心這個。反正按規定,隻要某個人在圖書館裏坐夠6個小時,就代表他看完一本書了。之後就得到圖西西無聊的時候就坐在碼頭上看海鷗,但她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海鷗。因為遠遠的,那隻是天際在移動的幾個黑點。就連喝醉了的海鷗也不會飛近撲滿城,海鷗一飛到離撲滿城不遠處就會莫名其妙地一頭掉進海裏去,給釣魚的人給釣著了。西西隻能望著黑點發呆了。
在撲滿城住久了,西西也漸漸遺忘了「飛」。在徹底遺忘的前一天夜裏,西西偷偷混入電視台,一把把正在進行新聞直播的主持推開,對著全城的電視觀眾大喊道:「我——要——飛——啊!」
【無用的發明家】
julier是一個發明家,或者說,是一個以發明為生活意義的人。如果還要再加上一個定語,那可以這樣表達:julier是一個無用的發明家,當然這個「無用」一開始並不指人,指的是他的發明。在目睹了眾多發明給社會帶來的種種便利或者有害的部分去掉……這樣一來,他的構想通常就不剩下什麽了,有的也隻是些沒意義的長短線段、標點符號。於是julier嘆一口氣,在糙稿上畫一個大大的叉。
後來julier想,既然純粹的「無用」難以追求,他可以先嚐試發明一些相對無用的東西,當有了足夠多的相對無用的發明,可能會存在一個絕對的無用的質變。為了把發明中產生的效用降到最低,他搬到了離撲滿城幾百海裏的一個小島上住。這個小島非常之小,以至於自從julier蓋了一幢房子之後,就沒有地方再蓋另外的房子了。24.從《怕老婆之歌》說起薑昆和李文華搭檔的時期,靈氣盡顯於外,尤其是自嘲的功力,更勝比他年輕的劉偉一籌。有一個小段《怕老婆之歌》,薑昆把一首原本表現在家頤指氣使的丈夫氣概的外國民歌改了詞唱出來,《男子漢之歌》成了《怕老婆之歌》,隻聽了一遍,我就記住了歌詞:「每天早晨你起床,我一定給你疊好被。每天晚上你迴家,我一定給你燒好洗腳水……我去做飯,我去燒水。我來沏茶,我來擦茶杯。大個的煤氣罐,我一個人背。做得好吃的菜,全都塞滿你的嘴!」
比薑昆的調侃更甚的,是師勝傑、馮永誌,他們把受氣丈夫的特徵作了理論歸納,命名為「五全丈夫」:工資全交、剩飯全吃、家裏活全幹、愛人話全聽、嶽母家的事全包。概括得滴水不漏,不可謂不高明。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氣管炎」和「膚輕鬆」之說,這是小學中學裏學生日常嘲鬧的重要素材,不見得人人說得出娶媳婦的社會學或人種學意義,卻都知道說人怕老婆是揭男人的短。怕老婆最極端的表現是體罰,比如師、馮二人說「廚房裏蹲了一宿」,「在床頭跪著」,觀眾無不鬧笑,怕也是深有感觸。再有像「跪搓衣板」之類,好像也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薑昆、李文華的另一段相聲《買傘》,就刻畫了一個名叫「嚴麗」、每月隻給丈夫四毛錢零花的妻子形象。為了退掉一把劣質傘,丈夫在街上跑了個通宵,迴到家還被愛人關在門外。中國男人家庭地位的下降,不僅成了80年代後期以來的一大社會熱點,而且還在相聲中被大大地發揮了一通。
相聲的落井下石,跟報紙的打抱不平相映成趣。那個年代很多事情人們還沒看開(現在仍然不少),我記得讀到過好多篇短文,言之鑿鑿地替男人鳴不平,說夫妻平等是社會主義家庭觀的基本原則,說夫妻應該互諒互讓。殊不知上帝分了男女之後,兩性就從沒平等過:男人如太陽,女人如月亮;男人主日,女人主夜;男人代表主動和肯定的一麵,女人「不是被動和否定,便是不存在」(法國學者西蘇語)。你怎麽知道男人淪落為私人空間的弱勢群體,就不是男權社會讓人習焉不察的伎倆?照法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女人在父權文化中是「缺席和緘默」的,男人在社會的象徵秩序中居於主導地位,他們有資本放任女人爬到他們頭上。換一個布爾迪厄式的說法,最理想的統治格局得讓被統治者找到統治的良好感覺。
事實上,「五全丈夫」的出現,並不代表男尊女卑的格局有所鬆動,用拉康的話說,語言構造的「象徵秩序」將這一格局牢牢固定——它的載體就是父親形象,而語言之於人的重要與空氣和水無異。隻要活在語言和現實中的女人仍是生理上相對弱小的「第二性」,她們就無法躲避父權陰影的籠罩,尤其在我們這個充斥著無形壓迫的社會。未經女性主義運動的洗禮,「夫妻平等」隻有口號的價值,主宰現實的仍然是帶有歧視色彩的觀念和語言。正像薑昆、唐傑忠《自我選擇》中那個煩惱的小夥子所說的:婦女盡管表麵上攬了大量的福利照顧,可是最要緊的地方,「招生招工,誰願意要女的?」讓西方人到中國的人才市場轉轉,他肯定能找到一堆寫訴狀的靈感。
「五全丈夫」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麽?是大老爺們對另一半的一點明智讓步,還是女性主義意識確有覺醒的跡象?我想,第一批擔上怕老婆名聲的男人,在其他鬚眉眼裏形象一定黯淡了不少,特別是那些單位裏一言九鼎的領導。所幸「氣管炎」很快被社會所認可,除了那些篇自不量力的文章之外,人們開始接受這個稱謂的喜劇色彩,淡化了其事關男人尊嚴的成分。這說明,社會積聚的男權傳統尚不屑於為「氣管炎」之類的私事上綱上線,它更樂意把歧視的能量結合體製、行規等非人的東西一起運動出來。於是,我們完全可以把「氣管炎」看作一種夫妻間的私人遊戲,我甚至覺得,正是這一諧音稱謂,多少彰顯了夫妻生活私人化色彩的迴歸,增加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要知道,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根本沒有名正言順屬於自己的家庭。
在對夫妻生活進行藝術詮釋這方麵,薑昆作出過很多有益的嚐試。除了以上幾例外,他和唐傑忠合演的《家庭趣事》,生動地表現了「氣管炎」現象的最新發展動態:丈夫不再一味地忍氣吞聲,而是想方設法,憑藉以理服人奪取家庭的領導權。比如,他和妻子(姓胡名「傳魁」)談心、「搗根」,要弄明白「當初誰追的誰」,從而決定「現在誰怕誰」;他成立了家庭管理委員會,跟妻子約法三章,輪流當「主任」。薑昆的這幾句響亮的宣言,特別能代表要麵子丈夫的心聲:
「我是強大的,她是弱小的……她好比被保護國,託管地區,殖民地,亡國奴!……反正就那意思。」
唐傑忠這時插話:「說穿了,就是小胡下班一個人走害怕,你去接她迴家。」這位處處碰壁的可憐丈夫最後攥住的一根救命稻糙,仍舊隻能是生理上的天然優勢,盡管這一優勢遠不足以讓他當上家裏的一把手。韓非子說「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倘若這話適用於家庭,那麽做丈夫的是否幻想過一個戰國時代的來臨?有意思的是,正是隨著這種床第角逐的深入普及,中國男人的形象才逐漸豐滿起來——質言之,其逐漸擺脫了舊習俗下支配與被支配的既成觀念,轉而更加理性地審視自己的角色和分工;他們甚至願意藉此表露自己性格中柔軟的、憐香惜玉的一麵,表露和妻子寬容相待的大度。擅長表演婚姻愛情題材的師勝傑,在這裏很聰明地襲用了一個老包袱:「五全丈夫」都有個特點——「嘴唇發幹」。「嘴唇」,這個最傳統不過的女性象徵移植到懼內男人身上,巧妙地暗示了「五全丈夫」是夫妻握手言和結出的碩果。
在1968年的西方,激進女性主義運動來勢洶湧,提出了強調男女差異、以差異為名否定男性秩序的主張。十年以後,法國學者朱迪絲·克裏斯蒂瓦反思道,這種主張存在著矯枉過正、最終變成另一種性別歧視的危險;結構主義者福柯也唿籲:我們不要建立一個重新使用壓迫權力機製的女性主義。在「五全丈夫」改變了中國家庭數年之後,笑林、李國盛的《我怕有個家》卻讓人看到了「壓迫性女性主義」的抬頭,和《家庭趣事》中的樂觀詼諧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相聲中的主婦這樣自詡:
笑:我們是女人,我們女人優點是優點,缺點也是優點。
李:噢,那你們女人長得矮算什麽優點?
笑:是小巧玲瓏。
李:女人長得高呢?
笑:是亭亭玉立。
李:女人胖?
笑:是豐滿。
李:女人瘦?
笑:是苗條。
</br>
【遺忘的城市vol2】
或者你會以為,城市的構建、發展、頹敗、消亡是會符合某種規律、某種邏輯的。比如,如果沒有發展出「讀書識字」,便無法興建大圖書館。但是撲滿城不是這樣。事實上,撲滿城的人都是文盲,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國立大圖書館裏津津有味的捧著圖書在閱讀。那書上所包含的文字、插圖、聲音、影像、多媒體他可能懂也可能不懂,誰知道呢,不過我們不關心這個。反正按規定,隻要某個人在圖書館裏坐夠6個小時,就代表他看完一本書了。之後就得到圖西西無聊的時候就坐在碼頭上看海鷗,但她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海鷗。因為遠遠的,那隻是天際在移動的幾個黑點。就連喝醉了的海鷗也不會飛近撲滿城,海鷗一飛到離撲滿城不遠處就會莫名其妙地一頭掉進海裏去,給釣魚的人給釣著了。西西隻能望著黑點發呆了。
在撲滿城住久了,西西也漸漸遺忘了「飛」。在徹底遺忘的前一天夜裏,西西偷偷混入電視台,一把把正在進行新聞直播的主持推開,對著全城的電視觀眾大喊道:「我——要——飛——啊!」
【無用的發明家】
julier是一個發明家,或者說,是一個以發明為生活意義的人。如果還要再加上一個定語,那可以這樣表達:julier是一個無用的發明家,當然這個「無用」一開始並不指人,指的是他的發明。在目睹了眾多發明給社會帶來的種種便利或者有害的部分去掉……這樣一來,他的構想通常就不剩下什麽了,有的也隻是些沒意義的長短線段、標點符號。於是julier嘆一口氣,在糙稿上畫一個大大的叉。
後來julier想,既然純粹的「無用」難以追求,他可以先嚐試發明一些相對無用的東西,當有了足夠多的相對無用的發明,可能會存在一個絕對的無用的質變。為了把發明中產生的效用降到最低,他搬到了離撲滿城幾百海裏的一個小島上住。這個小島非常之小,以至於自從julier蓋了一幢房子之後,就沒有地方再蓋另外的房子了。24.從《怕老婆之歌》說起薑昆和李文華搭檔的時期,靈氣盡顯於外,尤其是自嘲的功力,更勝比他年輕的劉偉一籌。有一個小段《怕老婆之歌》,薑昆把一首原本表現在家頤指氣使的丈夫氣概的外國民歌改了詞唱出來,《男子漢之歌》成了《怕老婆之歌》,隻聽了一遍,我就記住了歌詞:「每天早晨你起床,我一定給你疊好被。每天晚上你迴家,我一定給你燒好洗腳水……我去做飯,我去燒水。我來沏茶,我來擦茶杯。大個的煤氣罐,我一個人背。做得好吃的菜,全都塞滿你的嘴!」
比薑昆的調侃更甚的,是師勝傑、馮永誌,他們把受氣丈夫的特徵作了理論歸納,命名為「五全丈夫」:工資全交、剩飯全吃、家裏活全幹、愛人話全聽、嶽母家的事全包。概括得滴水不漏,不可謂不高明。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氣管炎」和「膚輕鬆」之說,這是小學中學裏學生日常嘲鬧的重要素材,不見得人人說得出娶媳婦的社會學或人種學意義,卻都知道說人怕老婆是揭男人的短。怕老婆最極端的表現是體罰,比如師、馮二人說「廚房裏蹲了一宿」,「在床頭跪著」,觀眾無不鬧笑,怕也是深有感觸。再有像「跪搓衣板」之類,好像也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薑昆、李文華的另一段相聲《買傘》,就刻畫了一個名叫「嚴麗」、每月隻給丈夫四毛錢零花的妻子形象。為了退掉一把劣質傘,丈夫在街上跑了個通宵,迴到家還被愛人關在門外。中國男人家庭地位的下降,不僅成了80年代後期以來的一大社會熱點,而且還在相聲中被大大地發揮了一通。
相聲的落井下石,跟報紙的打抱不平相映成趣。那個年代很多事情人們還沒看開(現在仍然不少),我記得讀到過好多篇短文,言之鑿鑿地替男人鳴不平,說夫妻平等是社會主義家庭觀的基本原則,說夫妻應該互諒互讓。殊不知上帝分了男女之後,兩性就從沒平等過:男人如太陽,女人如月亮;男人主日,女人主夜;男人代表主動和肯定的一麵,女人「不是被動和否定,便是不存在」(法國學者西蘇語)。你怎麽知道男人淪落為私人空間的弱勢群體,就不是男權社會讓人習焉不察的伎倆?照法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女人在父權文化中是「缺席和緘默」的,男人在社會的象徵秩序中居於主導地位,他們有資本放任女人爬到他們頭上。換一個布爾迪厄式的說法,最理想的統治格局得讓被統治者找到統治的良好感覺。
事實上,「五全丈夫」的出現,並不代表男尊女卑的格局有所鬆動,用拉康的話說,語言構造的「象徵秩序」將這一格局牢牢固定——它的載體就是父親形象,而語言之於人的重要與空氣和水無異。隻要活在語言和現實中的女人仍是生理上相對弱小的「第二性」,她們就無法躲避父權陰影的籠罩,尤其在我們這個充斥著無形壓迫的社會。未經女性主義運動的洗禮,「夫妻平等」隻有口號的價值,主宰現實的仍然是帶有歧視色彩的觀念和語言。正像薑昆、唐傑忠《自我選擇》中那個煩惱的小夥子所說的:婦女盡管表麵上攬了大量的福利照顧,可是最要緊的地方,「招生招工,誰願意要女的?」讓西方人到中國的人才市場轉轉,他肯定能找到一堆寫訴狀的靈感。
「五全丈夫」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麽?是大老爺們對另一半的一點明智讓步,還是女性主義意識確有覺醒的跡象?我想,第一批擔上怕老婆名聲的男人,在其他鬚眉眼裏形象一定黯淡了不少,特別是那些單位裏一言九鼎的領導。所幸「氣管炎」很快被社會所認可,除了那些篇自不量力的文章之外,人們開始接受這個稱謂的喜劇色彩,淡化了其事關男人尊嚴的成分。這說明,社會積聚的男權傳統尚不屑於為「氣管炎」之類的私事上綱上線,它更樂意把歧視的能量結合體製、行規等非人的東西一起運動出來。於是,我們完全可以把「氣管炎」看作一種夫妻間的私人遊戲,我甚至覺得,正是這一諧音稱謂,多少彰顯了夫妻生活私人化色彩的迴歸,增加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要知道,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根本沒有名正言順屬於自己的家庭。
在對夫妻生活進行藝術詮釋這方麵,薑昆作出過很多有益的嚐試。除了以上幾例外,他和唐傑忠合演的《家庭趣事》,生動地表現了「氣管炎」現象的最新發展動態:丈夫不再一味地忍氣吞聲,而是想方設法,憑藉以理服人奪取家庭的領導權。比如,他和妻子(姓胡名「傳魁」)談心、「搗根」,要弄明白「當初誰追的誰」,從而決定「現在誰怕誰」;他成立了家庭管理委員會,跟妻子約法三章,輪流當「主任」。薑昆的這幾句響亮的宣言,特別能代表要麵子丈夫的心聲:
「我是強大的,她是弱小的……她好比被保護國,託管地區,殖民地,亡國奴!……反正就那意思。」
唐傑忠這時插話:「說穿了,就是小胡下班一個人走害怕,你去接她迴家。」這位處處碰壁的可憐丈夫最後攥住的一根救命稻糙,仍舊隻能是生理上的天然優勢,盡管這一優勢遠不足以讓他當上家裏的一把手。韓非子說「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倘若這話適用於家庭,那麽做丈夫的是否幻想過一個戰國時代的來臨?有意思的是,正是隨著這種床第角逐的深入普及,中國男人的形象才逐漸豐滿起來——質言之,其逐漸擺脫了舊習俗下支配與被支配的既成觀念,轉而更加理性地審視自己的角色和分工;他們甚至願意藉此表露自己性格中柔軟的、憐香惜玉的一麵,表露和妻子寬容相待的大度。擅長表演婚姻愛情題材的師勝傑,在這裏很聰明地襲用了一個老包袱:「五全丈夫」都有個特點——「嘴唇發幹」。「嘴唇」,這個最傳統不過的女性象徵移植到懼內男人身上,巧妙地暗示了「五全丈夫」是夫妻握手言和結出的碩果。
在1968年的西方,激進女性主義運動來勢洶湧,提出了強調男女差異、以差異為名否定男性秩序的主張。十年以後,法國學者朱迪絲·克裏斯蒂瓦反思道,這種主張存在著矯枉過正、最終變成另一種性別歧視的危險;結構主義者福柯也唿籲:我們不要建立一個重新使用壓迫權力機製的女性主義。在「五全丈夫」改變了中國家庭數年之後,笑林、李國盛的《我怕有個家》卻讓人看到了「壓迫性女性主義」的抬頭,和《家庭趣事》中的樂觀詼諧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相聲中的主婦這樣自詡:
笑:我們是女人,我們女人優點是優點,缺點也是優點。
李:噢,那你們女人長得矮算什麽優點?
笑:是小巧玲瓏。
李:女人長得高呢?
笑:是亭亭玉立。
李:女人胖?
笑:是豐滿。
李:女人瘦?
笑:是苗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