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潘多拉寶盒,你被塞滿了嗎?(2)


    我們不承認嫉妒,是因為嫉妒把讓我們害怕的情愫再次暴露出來,那些我們渴望的卻得不到的,我們夢想卻夠不著的,那些離我們距離越來越遙遠的東西,那些近在咫尺卻突然消失的東西,那些現實,那些失落。


    有人嫉妒70年代,他們麵朝大海,春暖花開,他們的理想主義澎湃得漫出來。


    有人嫉妒大都會,大都會裏有四通八達的地鐵,有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店,有霓虹燈般的夢想。於是念大學,找工作,紛紛躋身於這裏,卻也紛紛撞得頭破血流。最後忘記爬過的桑樹,忘記撞球房裏打過的群架,忘記捉秘藏時躲過的亂墳堆,忘記自己的家鄉,忘記曾經熟練使用過的家鄉話。


    有人嫉妒奧斯丁和張愛玲,即使不能擁有像她們那樣花團錦簇的少女時代,至少可以坐在葡萄架下喝杯溫婉的下午茶,做做女紅,說說閑話。


    有人嫉妒薩岡小說裏穿比基尼的夏天,嫉妒外國電影裏的青春期,而自己卻在漫長無聊蒼白的青春期中,不知不覺地就成人。所以現在紛紛躲在kidault的名稱下,縱情揮霍,以這樣的方式過完青春苟延殘喘的尾巴。


    我們把嫉妒心藏在潘多拉寶盒裏,那裏麵同時還藏著我們的記憶,我們的夢想,我們不敢觸及卻也無法丟失的東西,層層交錯。當盒子被再次打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看到不一樣的現實。


    也隻有他們,還一廂情願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饋贈,用以尋找光明。


    第13節:我已不能,讓青春連著陸地(1)


    我已不能,讓青春連著陸地


    文/張悅然


    父親曾在一所大學裏做過88級中文係的輔導員,以及此後幾屆的老師。暑假他拿迴學生的畢業紀念冊的那天,整個下午我都趴在床上翻看,對於它們的濃鬱興致,是父親無法理解的。每個人的照片背麵,是一段寄語。女生們多是抱著一顆柳樹側腰傾瀉長發,或是坐在糙坪上環抱雙膝,男生們則都在山頂眺望遠方或是身後一條大河,他們看起來滿腹壯誌,身上沒有電腦遊戲和網絡聊天帶來恍惚和疲倦。那些寄語,是很有趣的,裏麵不約而同地用了"風景","遠方","飛翔"和"夢想"等詞彙,激情萬丈。小時候我寫作文的時候倒是常常用到它們,卻不知道風景遠方都在哪裏,非常空洞。原來這些詞是屬於他們的,離我還太遠了。


    我以為隻要自己快快長大,就可以擁有這些詞,卻不知道我在走,時代也在走。七十年代人的青春,在新舊世紀板塊的交迭碰撞中,迸裂出去,像一個孤島遠遠地漂走了。那些詞,也被帶走了。


    但我至今仍舊記得他們的青春是什麽樣子,那麽鮮明的輪廓。在最好的年齡,世界在他們的眼前打開,都是新的,都是未知的。他們可以運用無窮的想像力去靠近和迎接。


    鄭鈞的《迴到拉薩》唱出了許多人的夢想,西藏是聖潔和神秘的,去一次西藏仿佛就能成為英雄。他們想要去遠方,但不是去旅行,"看到"對於他們而言,實在太輕了,他們要的是"抓住"。所以他們到處漂泊,一定要闖蕩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這種篤信,可能是青春裏最大的福氣。他們伴隨著中國的搖滾樂一起成長,最初的一聲嘶吼讓他們難忘,金庸的小說把古代的俠氣帶給了他們,從他們的視野裏,可以看到一片江湖。海子和顧城是他們的偶像,所以即便置身於高樓大廈中間,他們也還懷著春暖花開,麵朝大海的田園夢想,也隻有他們,還一廂情願地相信黑色眼睛是上天的饋贈,用以尋找光明。我至今清楚地記得那一年大街小巷的書攤上用記號筆寫著:新到:路遙《平凡的世界》(圖書界還沒有開始流行貼海報,廣告語也根本不需要)。他們手抄席慕容和汪國真的詩,在300字一張的方塊格稿紙裏給同學寫信。物質和精神,他們的選擇都不多,視野也還有局限,因為如此,他們可以那麽專注。可是所有的這些,都深植於他們對這塊土地,這個時代的熱愛。


    前幾日,我特意讓父親把那幾本多年前的畢業紀念冊寄來。在上麵又看到了薑豐。她是父親的學生,十二歲的時候,我讀她寄來的剛出版的新書,《溫柔塵緣》。那時候她與現在的我差不多大,書中寫得大都是大學生活,同學之間的情誼。結伴爬一座山,去一次海邊。暑假的時候坐著火車去找從前的同學。代表複旦大學參加"國際大專辯論會",在訓練中與隊友和老師產生的深厚感情,那種強烈的集體歸屬感與責任感,為榮譽而戰的揚揚鬥誌,真是令人羨慕。她講起那些事情,一件件,脈絡清晰,細節質樸但有唿吸。塵緣應該就是如此,細微瑣屑但經久流深的情誼。


    第14節:我已不能,讓青春連著陸地(2)


    十二歲的我,想要將來可以和她一樣。十幾年後,我出版了自己的書,卻沒有長成和她一樣的人。我好像無法像她一樣,饒有興趣地記錄成長的軌跡以及那些重要的人。當沒有理想,沒有集體的歸屬時,所有的記憶都是零落的。我試圖將它們拾撿起來,梳理並且排列,這時才發現,整個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虛妄和空泛的。


    80一代,初懂事時看到的世界,滿目都是新鮮的東西,琳琅滿目,應接不暇。他們天性好奇,如果占星學不是空穴來風的話,82-年到88年出生的人,天王星在she手,對新生事物充滿興趣,隨時可能因為受人影響或者任何奇怪的理由而狂熱地喜歡上某種東西,那種感情甚或帶有宗教一般的莊重感,可是不會長久,他們很快就會移情。


    在日本漫畫和香港電視劇裏度過了孤獨的童年,西方流行樂像單車一樣伴隨他們上學放學,肯德基和麥當勞是最好的犒賞。一時間,所有東西都是進口的,進口的代表一種品質保證,更重要的是,它也許代表一種時髦,是一種發誓要與父輩陳舊落伍的生活劃清界限的決心。"舶來",真是一個形象的詞,海那邊運來的東西一定是好的,所以80後念書的時候,連一塊橡皮也希望是舶來的。舶來的精神,舶來的物質,80後生活在港口邊,每天接下舶來的東西,拆開一隻隻帶來驚喜的禮物盒,用它們裝點自己,充滿自己。80一代,是"媚"的一代。"媚"可以使他們日新月異,"媚"卻也使他們從來沒有一塊自己耕耘和澆灌的土地。


    少女時代的記憶令人羞恥:我曾多麽嫉妒同班的鹿鹿,因為她的爸爸在日本,每次迴來總能帶給她帶迴來洋娃娃和連衣裙。我甚至嫉妒她的父母離婚,印象裏離婚也是個帶有舶來色彩的詞語。九十年代初,離婚還是一件時髦的事。我還嫉妒我的表姐,因為她有一個從火車上認識的丹麥筆友,他們用英文通信長達十年。丹麥。我可能把她的這位筆友和安徒生童話裏的人物混為了一談。多年前我曾在一篇隨筆中表達了對父親濃烈的愛,說他很開化,甚至驕傲地說,他是一個在八十年代末期就會自製蛋黃醬做沙拉的人,還會煮香濃好喝的咖啡。難道這些,就是我依戀父親的原因嗎?沙拉和咖啡真是收買人心。而我對那位小學老師的喜歡,可能是因為他給我們講了《麥琪的禮物》,故事中的聖誕節交換禮物的情景讓我迷戀。在我最初的小說中,開篇寫道:"我的中學對麵是一座教堂……",是的,這是真的,那時候我每天都會注視它,幻想裏麵住著一位像《巴黎聖母院》中那樣的醜陋而善良的敲鍾人。哥德式的建築吸引著我,那時候習畫,背著畫板去教堂後麵的糙坪上寫生,故作憂傷的少女,這樣的畫麵可能比繪畫本神更吸引我。可是我為什麽從來沒有注意到中學後麵的菜市場以及蕭條的國營商店呢?


    第15節:我已不能,讓青春連著陸地(3)


    我養過幾隻染成彩色的小雞,綠色的叫格林(green),白色的叫懷特(white),灰色的叫布朗(brown),隻有綠色的活了下來,小雞格林陪了我很長一段時光,還好沒有陪到讀村上春樹的時代,不然也許它要改名叫綠子了。我們以聽打口碟讀杜拉斯為驕傲,標榜品味,這簡直是我們的愛好,80後的最初的文學創作中,充斥著各種外國品牌,樂隊以及電影。仿佛當我們說出卓爾不群的品味時,就已經是一種創造。是的,整個青春期,鑑賞力代替了創造力,製造出繁盛的幻覺。


    現在,我已經走出了對舶來事物艷羨的時期,試圖擺脫多年被它們牽製帶來的疲倦。這時才發現,內心最嫉妒的,也許是70年代人的青春。他們的青春裏,充滿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色彩,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他們的目光落在自己和自己腳下的路上,而不是那些遙遠而繁華的地方。但我們經曆了"媚"的許多年,它沒有帶給我們任何力量,而是使我們變得更虛弱和自卑。改變世界?這樣的話題太浩渺了,眼下我們隻是擔心不要被世界遠遠地拋下。


    念初中的時候,住在大學的家屬院,臨街的樓,隔一道牆,外麵有許多飯館和小食攤,晚上九十點鍾,生意最好,四月一到尤其熱鬧,當年要畢業的大學生,已經開始為了告別而聚會。小桌低矮而顫顫巍巍,大學生圍坐一圈。唱歌,高喊,把啤酒[e-b-小-說-.txteb收-集-整-理]瓶摔得粉碎。帶著幾分醉意,他們擁抱或者扭打起來。有人說出了埋藏的愛,有人泯去了心中的仇。他們唱著諸如《水手》,《一場遊戲一場夢》,《大約在冬季》那樣的歌,唱著唱著總會哭了起來,哭得撕心裂肺,好像要經曆的是生離死別。也許他們已經有了某種預感,這個質樸而單純的時代正在漸漸遠離,他們和他們的理想終將分道揚鑣。


    我看到過這一幕嗎?沒有,從來沒有。作為一個對前途在意,對自己負責的好孩子,那時候我已經躺在床上,被毛絨白兔和長頸鹿簇擁著,沉入乏善可陳的夢境。可是在夢裏,他們的哭聲一定驚動了我。我或許是被揀選的見證者,所以有關這些,我都記得。


    第16節:大都會的語言,我從未抵達(1)


    大都會的語言,我從未抵達


    文/小飯


    在十八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上海的近郊,我見過羊站在馬路上拉屎,我奶奶在屋子後院裏養著幾隻老母雞,我們那兒的人結婚,要搭上大棚,擺上酒[e-b-小-說-.txteb收-集-整-理],喝上整整兩天,我是在田地間跟那群夥伴奔跑著長大的。


    盡管我們也會以"上海人"來自詡,但是春遊或者秋遊的時候,老師們卻會站在講台上說:"我們要去上海,去大世界裏照哈哈鏡,去少年宮走勇敢者的道路,去西郊公園裏看大熊貓……",當時能夠去一次上海確實會讓我們這些鄉村的孩子感到滿足,而國慶節的時候如果能夠被爸爸領著去外灘看一次燈更是了不得的事情,買迴來的風車能夠擺在床頭擺好幾個月。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鯉·嫉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悅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悅然並收藏鯉·嫉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