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未來科技集團的未來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 作者:520農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一月的北方,秋風淒涼蕭瑟,蒼老的樹木已然脫盡華衣,枝幹如骨,寒意縈繞。
而在南方,仿佛時光靜默,季節似乎依然停留在溫和的春天。
蒼翠的樹木依然蔥鬱,花草安詳地綻放,仿佛不知寒冷為何物。
輕風拂過,帶著微微的涼意和泥土的芬芳,吹散了夏日的炎熱,卻又未曾觸及冬日的寒意。
在中大校園裏,銀杏葉已然金黃,靜靜地鋪滿小徑,踩上去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響。
古老的建築與現代的教學樓交相輝映,歲月的痕跡與青春的活力在此交織,構成一幅絕美的秋日畫卷。
郝強有一段時間沒來中大了,他比較喜歡走種植銀杏的道路。
“郝先生,有空多來走走,鵬城離學校也不遠。”中大校長黃海洋一臉喜悅,和幾位校領導陪他逛校園。
郝強已經畢業,出於尊重,不再直唿其名。
除了郝強本人,隨行還有十餘位訓練有素的持槍保鏢和便衣軍人,嚴密保護著他的安全。
周圍聚集了大量好奇的學生,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首次近距離目睹這位傳奇人物。
出乎意料的是,郝強本人遠比視頻和照片更加英俊迷人,渾身散發著獨特的氣質,甚至帶著幾分超凡脫俗的仙氣。24的顏值,完全可以稱得上國民帥哥,學生們甚至調侃他完全可以轉型當明星。
當然,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當明星肯定拉垮身份。
那是不可能去當的。
就連校領導們也感慨,許久未見,郝強的形象和氣質又有不少變化。
或許,長期處於高位和優越環境,確實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形象。
郝強微微點頭:“嗯,學校環境不錯。”
未來科技集團每年都會慷慨解囊,向中大捐贈一筆資金,主要用於設立“未來科技集團獎學金”。
這項捐贈從最初的兩百萬元起步,逐年增加,到今年已經達到了四五百萬元的規模。
郝強曾經製定了一個宏偉的慈善計劃:將公司每年利潤的1%用於慈善事業。
考慮到去年公司盈利幾百億元的驚人業績,按照這個比例,慈善預算應該達到幾個億的規模。
然而,近兩年來,公司的實際慈善支出遠未達到這一目標。
盡管如此,國人對此卻鮮少有異議說郝強捐錢少。
在08年雪災和那場災難之前,他就花了幾個億做善事,善舉無疑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尊重,郝強做到問心無愧。
近兩年忙於研發ebl光刻機等科研工作,郝強在慈善方麵就疏忽了,他也沒有一個專業的團隊負責這一塊,他想起就做,或者集團副總裁江影問他意見,說哪裏哪裏有災難了,公司要不要捐款。
一般管理層,可不敢問郝強要不要捐錢。
沒有哪個人敢問老板主動做慈善的。
江影知道郝強和公司的財務情況,真是錢多到沒地方花了,同時也知道郝強沒心思放在慈善上,但卻是樂意做慈善,隻要能落到實處,而不是被人貪汙就行。
郝強的慈善理念,特別是在大規模開展慈善事業之前,首要任務是確保公司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得到妥善解決。他不願意陷入一些企業常見的誤區,即過度追求慈善形象而忽視員工利益,導致員工諷刺說“工資福利太好不利於員工奮鬥”。
目前,他的確麵臨著一個幸福的煩惱——手頭的閑置資金數額巨大,卻又缺乏足夠的精力去合理支配。
花錢,還真挺累人的。
一般情況下,他就是張張嘴,然後下屬去忙,還要保證不會盲目揮霍。
就算有團隊幫他花錢,但他也需要審閱和簽字,說不定還要驗收,一樣有工作量,並不是說有團隊就不需要花時間。
上億資金規模的審批,還是需要親自審閱。
想做到完全放權,難度還是非常大,弄不好高層就會腐敗。
公司的福利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為員工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未來科技集團投資建立了私立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實行小班教學,聘請高素質教師,並由公司直接支付教師工資。雖然部分支出由國家承擔,但公司在教育方麵的投入仍然龐大。
員工子女也能經常參觀公司工廠,參加公司的一些科技活動,被周邊居民戲稱“未來二代”。
這種背景的子女,未來想進未來科技集團就容易多了。
就算進不了未來科技集團,進未來科技集團的供應商公司或其他公司也容易。
對於有子女就學的員工來說,這項福利的價值不言而喻。
在寸土寸金的鵬城,即便能夠購置房產,也未必能讓孩子進入優質學校。
公立學校往往難以實現小班教學,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
而未來科技集團為員工子女提供的教育資源,無疑成為讓人豔羨的福利。
正是這種對員工及其家庭的全方位關懷,使得員工們將公司視為自己的第二個家。
加上公司管理製度恰到好處,既不過於嚴苛也不鬆散,再輔以定期的團隊凝聚力培訓,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都保持在較高水平。
這種良性循環使得公司無需推行加班文化或單休製度,就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未來科技集團的這種經營理念,贏得了員工的忠誠。
“在未來科技集團,我們要明確一件事:這家公司不僅屬於董事長,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這裏是我們一輩子可以奮鬥的地方。”人事部的培訓專員在會議室裏激情洋溢地講述著,“不過,我們不能按照國企那一套來工作。
那樣的話,公司的效益就會下滑,最終我們享受不到現在的福利待遇。”
“珍惜每周五天的工作時間,珍惜每天的每一分鍾!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雙休就可能會變成單休,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未來科技集團並不采用末位淘汰製,而是通過定期的思想培訓課程來激勵和引導員工。這些課程每月舉行一次,專門針對那些工作拖遝或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員工。
通過這樣的方式,員工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反思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效率,從而找到改進的方法。
除了思想培訓,集團還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涵蓋了cad繪圖進修、三維建模、辦公軟件提升、英語水平提升等多個方麵。
這些課程旨在幫助員工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在未來科技集團,並不提倡加班行為。
公司倡導合理的工作時間,反對隨意加班,隨意加班甚至會受到郝強的批評。
員工隻能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我,以確保跟上團隊節奏,不被上思想課。
這樣的管理理念不僅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營造了一個和諧、向上的工作環境。
在這樣的氛圍中,員工們知道自己的努力與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共同為公司的輝煌而奮鬥。
當然,未來科技集團的創新管理模式和優厚的員工福利政策,雖然贏得了員工的讚譽,卻也在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其他企業的領導者們私下裏對此頗有微詞,他們的言論反映了對這種模式的複雜態度。
“未來科技集團搞這麽好的福利待遇,實在是讓同行難做啊!”一位中型企業的ceo在私人聚會上感歎道,“我們的員工經常拿未來科技集團來做比較,這讓我們很難應對。”
另一位小公司老板則更加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工資高就算了,福利待遇好得讓人羨慕。
我這個小公司老板,連自家小孩的教育問題都難以妥善解決,更別說為員工提供這樣的福利了。”
“全國就郝強敢這麽搞,”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尖銳地指出,“他是不缺錢,但我們缺啊。
要是我不缺錢,我也能這麽大手筆。”
還有人批評道:“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單休製,加班更是家常便飯。
就未來科技集團喜歡搞獨行俠,這不是在給整個行業添亂嗎?”
盡管這些企業的老板和高層喜歡在私下裏吐槽郝強的做法,但他們內心深處又不得不對未來科技集團的成功模式感到佩服。
麵對未來科技集團的中層管理人員,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們也會熱情地賠笑,態度恭敬。
他們深知,未來科技集團的一個小訂單,對他們的企業來說可能就是大訂單。
未來科技集團稍微漏點湯,對大多企業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
轉迴話題,
郝強今天來到中大,可不是閑逛,而是專程前來捐款。
他曾考慮過捐資辦大學的想法,像這樣的大學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通常以當地地名命名,而不是以公司的名字或個人的名字。
如果他真的命名為“郝強大學”或“未來科技大學”,那麽作為公辦大學,審批的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郝強對國家的貢獻和影響力或許能夠為他打開一些特殊的通道,但不通過的可能性也大。
其實,以公司命名的大學不算什麽事。
那種將錢捐給米國大學,而不是反哺國內大學乃至母校,助力國家科研前進的行為,那真的是,嗬嗬。
借口隻是“捐給國內嫌麻煩”。
話說迴來,
公司缺乏半導體、智能領域等人才,隨著公司快速發展的步伐,校招的難度逐漸加大,合適的人才總是難覓。
他決定與中山大學展開深入合作,共同編寫一係列符合行業需求的教學資料,因地製宜地培養出符合公司需求的專業人才。
那些在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隻要在畢業時通過考核,具備相應的素質,就能夠順利進入未來科技集團工作。
這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也為公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郝強閑逛校園結束後,與校領導迴到學校辦公室,共同暢談他的想法,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既然學校對他這個計劃表現出極大的熱忱,郝強也決定以更大的誠意迴應。
他慷慨地捐贈兩億元,建立一棟“未來科技”實驗樓,配備相關設備和教學資源。
不僅如此,未來科技集團還將每年追加不少於五百萬元的持續性捐贈,為人才培養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微電子專業將開設“未來芯片班”,著重培養半導體領域的人才;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則設立“未來智造班”,專注於人工智能方向的創新人才培養。
這兩個特色班級每年將麵向全國各招收一百名高考生。
這項計劃將從明年的高考開始實施,考上免學費,但不包就業。
考核不合格,依然進不了未來科技集團。
但不管怎麽樣,比其他方式進入未來科技集團更加容易一些。
當天,消息一經公布,頓時在全國高等教育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特別是中大的學生,沸騰起來了。
當然,隨之而來的錄取競爭必將異常激烈。
要想躋身這兩個精英班級,需要的不僅是過人的天賦,更需要驚人的高考成績。
據教育專家預測,錄取分數線很可能會達到令人咋舌的高度,甚至不亞於青北兩校的分數線。
若是將這個項目設在青北,那錄取分數線恐怕會達到更加驚人的高度。
兩天後,
未來科技集團同樣與青華大學達成培養協議,開設未來芯片班和未來智造班,每年每班各招收考生僅為30人。
這對於那些想上青華大學又想進入未來科技集團的考生來說 ,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想進入這個班難度也是非常大,高考成績省前十都不能保證能進。
未來科技集團對當今大學生而言,太有吸引力了。
不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還積極幫助解決員工的單身問題,並為未來孩子的教育提供優厚的保障。
這些令人向往的福利,讓每一個渴望成就的年輕人都為之心動。
在招聘和晉升的過程中,未來科技集團始終保持著高標準,絕不容忍混亂與隨意。
隻要具備實力和潛力,員工便能在這裏獲得晉升的機會。
公司的招聘策略也極具前瞻性,他們在校園招聘這一塊傾注了大量心血,擁有一支專業的校園招聘專員團隊。
這些招聘專員不僅負責篩選優秀人才,更是為他們的工作表現承擔責任。
他們深入校園,潛心觀察在校畢業生的風評,通過暗訪了解這些年輕人的真實素養和潛力,而不是單純依賴於簡曆和麵試數據。
如果某位學生在學校的影響力不佳,甚至有可能在校招的初期就被篩選掉。
他們也不會刻意去拉攏優秀學生,不主動投簡曆是不會錄用的,勉強進入公司,遲早想離開的。
從長遠來看,員工在未來三年的表現不僅關乎個人的發展,也直接影響到招聘專員的薪水和晉升機會。
這意味著,招聘的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公司和個人的未來。
郝強認為,一個優秀的員工並非單靠後天培養,而是在招聘的過程中,憑借自身的天賦與品德被招募進來的。
這一切,仿佛像是玄幻小說中那些頂尖的宗門,麵向世俗的群英招收弟子,講究的不僅是背景,更是人品與潛質的全麵考量,隻有在素質與才能俱佳的情況下,未來之路才能鋪就得更加光輝燦爛。
如此一來,擁有一批優秀的員工,未來科技集團才能走得更遠。
這些優秀的校招員工,才是未來科技集團的未來。
而在南方,仿佛時光靜默,季節似乎依然停留在溫和的春天。
蒼翠的樹木依然蔥鬱,花草安詳地綻放,仿佛不知寒冷為何物。
輕風拂過,帶著微微的涼意和泥土的芬芳,吹散了夏日的炎熱,卻又未曾觸及冬日的寒意。
在中大校園裏,銀杏葉已然金黃,靜靜地鋪滿小徑,踩上去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響。
古老的建築與現代的教學樓交相輝映,歲月的痕跡與青春的活力在此交織,構成一幅絕美的秋日畫卷。
郝強有一段時間沒來中大了,他比較喜歡走種植銀杏的道路。
“郝先生,有空多來走走,鵬城離學校也不遠。”中大校長黃海洋一臉喜悅,和幾位校領導陪他逛校園。
郝強已經畢業,出於尊重,不再直唿其名。
除了郝強本人,隨行還有十餘位訓練有素的持槍保鏢和便衣軍人,嚴密保護著他的安全。
周圍聚集了大量好奇的學生,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首次近距離目睹這位傳奇人物。
出乎意料的是,郝強本人遠比視頻和照片更加英俊迷人,渾身散發著獨特的氣質,甚至帶著幾分超凡脫俗的仙氣。24的顏值,完全可以稱得上國民帥哥,學生們甚至調侃他完全可以轉型當明星。
當然,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當明星肯定拉垮身份。
那是不可能去當的。
就連校領導們也感慨,許久未見,郝強的形象和氣質又有不少變化。
或許,長期處於高位和優越環境,確實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形象。
郝強微微點頭:“嗯,學校環境不錯。”
未來科技集團每年都會慷慨解囊,向中大捐贈一筆資金,主要用於設立“未來科技集團獎學金”。
這項捐贈從最初的兩百萬元起步,逐年增加,到今年已經達到了四五百萬元的規模。
郝強曾經製定了一個宏偉的慈善計劃:將公司每年利潤的1%用於慈善事業。
考慮到去年公司盈利幾百億元的驚人業績,按照這個比例,慈善預算應該達到幾個億的規模。
然而,近兩年來,公司的實際慈善支出遠未達到這一目標。
盡管如此,國人對此卻鮮少有異議說郝強捐錢少。
在08年雪災和那場災難之前,他就花了幾個億做善事,善舉無疑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尊重,郝強做到問心無愧。
近兩年忙於研發ebl光刻機等科研工作,郝強在慈善方麵就疏忽了,他也沒有一個專業的團隊負責這一塊,他想起就做,或者集團副總裁江影問他意見,說哪裏哪裏有災難了,公司要不要捐款。
一般管理層,可不敢問郝強要不要捐錢。
沒有哪個人敢問老板主動做慈善的。
江影知道郝強和公司的財務情況,真是錢多到沒地方花了,同時也知道郝強沒心思放在慈善上,但卻是樂意做慈善,隻要能落到實處,而不是被人貪汙就行。
郝強的慈善理念,特別是在大規模開展慈善事業之前,首要任務是確保公司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得到妥善解決。他不願意陷入一些企業常見的誤區,即過度追求慈善形象而忽視員工利益,導致員工諷刺說“工資福利太好不利於員工奮鬥”。
目前,他的確麵臨著一個幸福的煩惱——手頭的閑置資金數額巨大,卻又缺乏足夠的精力去合理支配。
花錢,還真挺累人的。
一般情況下,他就是張張嘴,然後下屬去忙,還要保證不會盲目揮霍。
就算有團隊幫他花錢,但他也需要審閱和簽字,說不定還要驗收,一樣有工作量,並不是說有團隊就不需要花時間。
上億資金規模的審批,還是需要親自審閱。
想做到完全放權,難度還是非常大,弄不好高層就會腐敗。
公司的福利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為員工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未來科技集團投資建立了私立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實行小班教學,聘請高素質教師,並由公司直接支付教師工資。雖然部分支出由國家承擔,但公司在教育方麵的投入仍然龐大。
員工子女也能經常參觀公司工廠,參加公司的一些科技活動,被周邊居民戲稱“未來二代”。
這種背景的子女,未來想進未來科技集團就容易多了。
就算進不了未來科技集團,進未來科技集團的供應商公司或其他公司也容易。
對於有子女就學的員工來說,這項福利的價值不言而喻。
在寸土寸金的鵬城,即便能夠購置房產,也未必能讓孩子進入優質學校。
公立學校往往難以實現小班教學,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
而未來科技集團為員工子女提供的教育資源,無疑成為讓人豔羨的福利。
正是這種對員工及其家庭的全方位關懷,使得員工們將公司視為自己的第二個家。
加上公司管理製度恰到好處,既不過於嚴苛也不鬆散,再輔以定期的團隊凝聚力培訓,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都保持在較高水平。
這種良性循環使得公司無需推行加班文化或單休製度,就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未來科技集團的這種經營理念,贏得了員工的忠誠。
“在未來科技集團,我們要明確一件事:這家公司不僅屬於董事長,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這裏是我們一輩子可以奮鬥的地方。”人事部的培訓專員在會議室裏激情洋溢地講述著,“不過,我們不能按照國企那一套來工作。
那樣的話,公司的效益就會下滑,最終我們享受不到現在的福利待遇。”
“珍惜每周五天的工作時間,珍惜每天的每一分鍾!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雙休就可能會變成單休,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未來科技集團並不采用末位淘汰製,而是通過定期的思想培訓課程來激勵和引導員工。這些課程每月舉行一次,專門針對那些工作拖遝或未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員工。
通過這樣的方式,員工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反思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效率,從而找到改進的方法。
除了思想培訓,集團還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涵蓋了cad繪圖進修、三維建模、辦公軟件提升、英語水平提升等多個方麵。
這些課程旨在幫助員工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在未來科技集團,並不提倡加班行為。
公司倡導合理的工作時間,反對隨意加班,隨意加班甚至會受到郝強的批評。
員工隻能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我,以確保跟上團隊節奏,不被上思想課。
這樣的管理理念不僅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營造了一個和諧、向上的工作環境。
在這樣的氛圍中,員工們知道自己的努力與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共同為公司的輝煌而奮鬥。
當然,未來科技集團的創新管理模式和優厚的員工福利政策,雖然贏得了員工的讚譽,卻也在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其他企業的領導者們私下裏對此頗有微詞,他們的言論反映了對這種模式的複雜態度。
“未來科技集團搞這麽好的福利待遇,實在是讓同行難做啊!”一位中型企業的ceo在私人聚會上感歎道,“我們的員工經常拿未來科技集團來做比較,這讓我們很難應對。”
另一位小公司老板則更加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工資高就算了,福利待遇好得讓人羨慕。
我這個小公司老板,連自家小孩的教育問題都難以妥善解決,更別說為員工提供這樣的福利了。”
“全國就郝強敢這麽搞,”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尖銳地指出,“他是不缺錢,但我們缺啊。
要是我不缺錢,我也能這麽大手筆。”
還有人批評道:“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單休製,加班更是家常便飯。
就未來科技集團喜歡搞獨行俠,這不是在給整個行業添亂嗎?”
盡管這些企業的老板和高層喜歡在私下裏吐槽郝強的做法,但他們內心深處又不得不對未來科技集團的成功模式感到佩服。
麵對未來科技集團的中層管理人員,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們也會熱情地賠笑,態度恭敬。
他們深知,未來科技集團的一個小訂單,對他們的企業來說可能就是大訂單。
未來科技集團稍微漏點湯,對大多企業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
轉迴話題,
郝強今天來到中大,可不是閑逛,而是專程前來捐款。
他曾考慮過捐資辦大學的想法,像這樣的大學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通常以當地地名命名,而不是以公司的名字或個人的名字。
如果他真的命名為“郝強大學”或“未來科技大學”,那麽作為公辦大學,審批的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郝強對國家的貢獻和影響力或許能夠為他打開一些特殊的通道,但不通過的可能性也大。
其實,以公司命名的大學不算什麽事。
那種將錢捐給米國大學,而不是反哺國內大學乃至母校,助力國家科研前進的行為,那真的是,嗬嗬。
借口隻是“捐給國內嫌麻煩”。
話說迴來,
公司缺乏半導體、智能領域等人才,隨著公司快速發展的步伐,校招的難度逐漸加大,合適的人才總是難覓。
他決定與中山大學展開深入合作,共同編寫一係列符合行業需求的教學資料,因地製宜地培養出符合公司需求的專業人才。
那些在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隻要在畢業時通過考核,具備相應的素質,就能夠順利進入未來科技集團工作。
這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也為公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郝強閑逛校園結束後,與校領導迴到學校辦公室,共同暢談他的想法,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既然學校對他這個計劃表現出極大的熱忱,郝強也決定以更大的誠意迴應。
他慷慨地捐贈兩億元,建立一棟“未來科技”實驗樓,配備相關設備和教學資源。
不僅如此,未來科技集團還將每年追加不少於五百萬元的持續性捐贈,為人才培養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微電子專業將開設“未來芯片班”,著重培養半導體領域的人才;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則設立“未來智造班”,專注於人工智能方向的創新人才培養。
這兩個特色班級每年將麵向全國各招收一百名高考生。
這項計劃將從明年的高考開始實施,考上免學費,但不包就業。
考核不合格,依然進不了未來科技集團。
但不管怎麽樣,比其他方式進入未來科技集團更加容易一些。
當天,消息一經公布,頓時在全國高等教育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特別是中大的學生,沸騰起來了。
當然,隨之而來的錄取競爭必將異常激烈。
要想躋身這兩個精英班級,需要的不僅是過人的天賦,更需要驚人的高考成績。
據教育專家預測,錄取分數線很可能會達到令人咋舌的高度,甚至不亞於青北兩校的分數線。
若是將這個項目設在青北,那錄取分數線恐怕會達到更加驚人的高度。
兩天後,
未來科技集團同樣與青華大學達成培養協議,開設未來芯片班和未來智造班,每年每班各招收考生僅為30人。
這對於那些想上青華大學又想進入未來科技集團的考生來說 ,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想進入這個班難度也是非常大,高考成績省前十都不能保證能進。
未來科技集團對當今大學生而言,太有吸引力了。
不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還積極幫助解決員工的單身問題,並為未來孩子的教育提供優厚的保障。
這些令人向往的福利,讓每一個渴望成就的年輕人都為之心動。
在招聘和晉升的過程中,未來科技集團始終保持著高標準,絕不容忍混亂與隨意。
隻要具備實力和潛力,員工便能在這裏獲得晉升的機會。
公司的招聘策略也極具前瞻性,他們在校園招聘這一塊傾注了大量心血,擁有一支專業的校園招聘專員團隊。
這些招聘專員不僅負責篩選優秀人才,更是為他們的工作表現承擔責任。
他們深入校園,潛心觀察在校畢業生的風評,通過暗訪了解這些年輕人的真實素養和潛力,而不是單純依賴於簡曆和麵試數據。
如果某位學生在學校的影響力不佳,甚至有可能在校招的初期就被篩選掉。
他們也不會刻意去拉攏優秀學生,不主動投簡曆是不會錄用的,勉強進入公司,遲早想離開的。
從長遠來看,員工在未來三年的表現不僅關乎個人的發展,也直接影響到招聘專員的薪水和晉升機會。
這意味著,招聘的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公司和個人的未來。
郝強認為,一個優秀的員工並非單靠後天培養,而是在招聘的過程中,憑借自身的天賦與品德被招募進來的。
這一切,仿佛像是玄幻小說中那些頂尖的宗門,麵向世俗的群英招收弟子,講究的不僅是背景,更是人品與潛質的全麵考量,隻有在素質與才能俱佳的情況下,未來之路才能鋪就得更加光輝燦爛。
如此一來,擁有一批優秀的員工,未來科技集團才能走得更遠。
這些優秀的校招員工,才是未來科技集團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