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非正統曆史文,盡量簡化戰爭過程)
乾清宮內,在得知建奴大軍已經入關的消息後,吳予便知道自己的猜測成真了,皇太極還是和曆史上的己巳之變一樣從草原借道了,如此一來,他的計劃就能繼續進行下去了。
如此又過了十餘日,在得知皇太極已經順利突破長城到達遵化後,吳予便知道是時候通知王在晉動身了。
九月初八,遵化城外。
大帳內,看著不遠處那座比寧遠更加堅固的遵化城,皇太極整個人都變得煩躁起來。
這幾日來,他們一共攻城十餘次,但每次都被明軍借助城牆將他們給打退,尤其是城牆上的那二十多門紅衣大炮更是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整整五千名大金勇士倒在了這座遵化城下。
其實他哪裏知道,為了讓遵化巡撫王元雅盡可能拖住皇太極,給王在晉足夠的時間迴援,吳予可是特定命人將這些紅衣大炮給運了過來,為的就是讓王元雅無論如何都要拖住皇太極幾日時間。
而且為了不讓他如同曆史上那樣自殺殉國,吳予還特地命人看著他,一旦時間一到便帶著他撤出遵化。
“都說說,如何才能快速突破這該死的遵化城。”
原本在皇太極的預想中,這遵化城最多一兩日就能攻下才對,卻不想一連五日過去,對方依舊堅固如初,再這麽下去,別說五日了就是再過五日他們也別想攻陷。
可直到他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一個人迴應,顯然這些人一時之間也想不到好的辦法。
倒是身為鑲白旗旗主的十五弟的多鐸有些躍躍欲試,但卻被他一個眼神給製止了。
因為他知道多鐸的意思,無外乎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罷了,但那不是他想要的,如果真如對方說的那樣做,就算最後拿下了遵化城,那他們這邊也必然損失慘重。
要知道他們大金可不比大明,每一個大金勇士都是彌足珍貴的,便是這幾日死掉的這五千人都夠他心痛了好久,因此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拿他人命來填的。
倒是坐在身邊的範文程似是想到了什麽開口道:“大汗,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從我們第一天攻城的時候,那紅衣大炮一共有二十四門,可在今日我們攻城的時候卻隻剩下十六門。”
“先生的意思是……”
範文程的話頓時讓皇太極眼睛大亮,因為他已經猜出了對方的意思。
果然就聽範文程道:“若奴才所料不差,那遵化城上要麽是炮彈已經嚴重不足,要麽就是其他火炮已經報廢,但不管是哪一種,都說明他們已經快堅持不下去了,一旦明軍沒了火炮,那我們……”
範文程的話雖然沒說完,但眾人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尤其是皇太極不但直接起身握住對方的手,然後來了一句:“本汗此生有幸得先生相助,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殊不知此話一出,頓時就讓範文程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皇太極的這句話他當然知道,正是出自《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的話。
而且這本書他也看過,就是一本普普通通演義小說,但偏偏這皇太極不知道哪根筋搭錯線,不但將此書奉若珍寶日夜研讀,更是要求其他八旗旗主也跟著一起學習。
而皇太極這邊,在明白了範文程的意思後也頓時有了打算,當場就製訂了計劃。
而事情也果然不出所料,兩日後,他們都還沒來得及攻城,便已經得到了巡撫王元雅“棄城而逃”的消息。
甚至不隻是王元雅,就是城中的大小官員以及平民百姓也都逃了個一幹二淨,隻留下一座空空如也的城池給他們。
“可惡的明人!”
一想到自己等人辛辛苦苦耗費了那麽多人力物力才打下來的城池居然是一座空城,多鐸等八旗旗主就氣得罵娘,合著他們這些天死了那麽多人都白死了。
想到這,眾人紛紛一臉殺意地看向範文程,心道要不是這明狗忽悠大汗放緩攻勢,這遵化城早就被他們攻陷了。
其實不止多鐸一眾八旗旗主,就是皇太極自己也在想,他是不是有些太過於信任範文程了,以至於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間,害得現在進城後毛都沒得到一根。
但很快皇太極就搖了搖頭,人家範文程隻是提了一句而已,真正拿主意的還是自己。
更何況《三國演義》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問題,與範文程沒多大關係。
隨即皇太極便吩咐下去犒賞勇士,雖然他們這次拿下遵化後什麽都沒有物資都沒有得到,但該有的賞賜卻不能少,否則以後誰還給他賣命。
看著原本就已經為數不多的糧食再次幹癟下去,皇太極更加堅定了要打到北京城的決心。
尤其是他們目前所在的遵化城距離北京已經不足三百裏的情況下,如果這都不打過去,那他們這一趟就白來了。
三百裏,以他們的行軍速度也就不到三五日而已,當然如果加上其他步兵的話要慢上一些。
不過雖然騎兵比步兵速度快,但皇太極也不想白白浪費這幾日時間,於是再讓大軍開拔的同時,也不忘讓莽古爾泰與阿濟格以及多鐸三人分別領著一千騎兵到附近的村鎮去掠奪物資。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等莽古爾泰三人帶人返迴後卻是一個個垂頭喪氣。
一問之下才知道不僅是遵化城,就是周邊的所有鄉鎮村落都空了,連個鬼影都沒見到,更別說物資了。
不用想也知道是巡撫王元雅趁著他們攻城的這段時間,將附近所有的百姓都遷移走了。
一想到這,皇太極直接氣得將手中的酒水狠狠摔了出去,心知這次若是不能打到北京城去劫掠一番,那不但他們這次白來一趟,就是自己大汗的位置也要出現動搖,尤其是阿敏代善以及莽古爾泰三人,早就恨不得取自己而代之。
乾清宮內,在得知建奴大軍已經入關的消息後,吳予便知道自己的猜測成真了,皇太極還是和曆史上的己巳之變一樣從草原借道了,如此一來,他的計劃就能繼續進行下去了。
如此又過了十餘日,在得知皇太極已經順利突破長城到達遵化後,吳予便知道是時候通知王在晉動身了。
九月初八,遵化城外。
大帳內,看著不遠處那座比寧遠更加堅固的遵化城,皇太極整個人都變得煩躁起來。
這幾日來,他們一共攻城十餘次,但每次都被明軍借助城牆將他們給打退,尤其是城牆上的那二十多門紅衣大炮更是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整整五千名大金勇士倒在了這座遵化城下。
其實他哪裏知道,為了讓遵化巡撫王元雅盡可能拖住皇太極,給王在晉足夠的時間迴援,吳予可是特定命人將這些紅衣大炮給運了過來,為的就是讓王元雅無論如何都要拖住皇太極幾日時間。
而且為了不讓他如同曆史上那樣自殺殉國,吳予還特地命人看著他,一旦時間一到便帶著他撤出遵化。
“都說說,如何才能快速突破這該死的遵化城。”
原本在皇太極的預想中,這遵化城最多一兩日就能攻下才對,卻不想一連五日過去,對方依舊堅固如初,再這麽下去,別說五日了就是再過五日他們也別想攻陷。
可直到他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一個人迴應,顯然這些人一時之間也想不到好的辦法。
倒是身為鑲白旗旗主的十五弟的多鐸有些躍躍欲試,但卻被他一個眼神給製止了。
因為他知道多鐸的意思,無外乎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罷了,但那不是他想要的,如果真如對方說的那樣做,就算最後拿下了遵化城,那他們這邊也必然損失慘重。
要知道他們大金可不比大明,每一個大金勇士都是彌足珍貴的,便是這幾日死掉的這五千人都夠他心痛了好久,因此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拿他人命來填的。
倒是坐在身邊的範文程似是想到了什麽開口道:“大汗,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從我們第一天攻城的時候,那紅衣大炮一共有二十四門,可在今日我們攻城的時候卻隻剩下十六門。”
“先生的意思是……”
範文程的話頓時讓皇太極眼睛大亮,因為他已經猜出了對方的意思。
果然就聽範文程道:“若奴才所料不差,那遵化城上要麽是炮彈已經嚴重不足,要麽就是其他火炮已經報廢,但不管是哪一種,都說明他們已經快堅持不下去了,一旦明軍沒了火炮,那我們……”
範文程的話雖然沒說完,但眾人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尤其是皇太極不但直接起身握住對方的手,然後來了一句:“本汗此生有幸得先生相助,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殊不知此話一出,頓時就讓範文程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皇太極的這句話他當然知道,正是出自《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的話。
而且這本書他也看過,就是一本普普通通演義小說,但偏偏這皇太極不知道哪根筋搭錯線,不但將此書奉若珍寶日夜研讀,更是要求其他八旗旗主也跟著一起學習。
而皇太極這邊,在明白了範文程的意思後也頓時有了打算,當場就製訂了計劃。
而事情也果然不出所料,兩日後,他們都還沒來得及攻城,便已經得到了巡撫王元雅“棄城而逃”的消息。
甚至不隻是王元雅,就是城中的大小官員以及平民百姓也都逃了個一幹二淨,隻留下一座空空如也的城池給他們。
“可惡的明人!”
一想到自己等人辛辛苦苦耗費了那麽多人力物力才打下來的城池居然是一座空城,多鐸等八旗旗主就氣得罵娘,合著他們這些天死了那麽多人都白死了。
想到這,眾人紛紛一臉殺意地看向範文程,心道要不是這明狗忽悠大汗放緩攻勢,這遵化城早就被他們攻陷了。
其實不止多鐸一眾八旗旗主,就是皇太極自己也在想,他是不是有些太過於信任範文程了,以至於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間,害得現在進城後毛都沒得到一根。
但很快皇太極就搖了搖頭,人家範文程隻是提了一句而已,真正拿主意的還是自己。
更何況《三國演義》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問題,與範文程沒多大關係。
隨即皇太極便吩咐下去犒賞勇士,雖然他們這次拿下遵化後什麽都沒有物資都沒有得到,但該有的賞賜卻不能少,否則以後誰還給他賣命。
看著原本就已經為數不多的糧食再次幹癟下去,皇太極更加堅定了要打到北京城的決心。
尤其是他們目前所在的遵化城距離北京已經不足三百裏的情況下,如果這都不打過去,那他們這一趟就白來了。
三百裏,以他們的行軍速度也就不到三五日而已,當然如果加上其他步兵的話要慢上一些。
不過雖然騎兵比步兵速度快,但皇太極也不想白白浪費這幾日時間,於是再讓大軍開拔的同時,也不忘讓莽古爾泰與阿濟格以及多鐸三人分別領著一千騎兵到附近的村鎮去掠奪物資。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等莽古爾泰三人帶人返迴後卻是一個個垂頭喪氣。
一問之下才知道不僅是遵化城,就是周邊的所有鄉鎮村落都空了,連個鬼影都沒見到,更別說物資了。
不用想也知道是巡撫王元雅趁著他們攻城的這段時間,將附近所有的百姓都遷移走了。
一想到這,皇太極直接氣得將手中的酒水狠狠摔了出去,心知這次若是不能打到北京城去劫掠一番,那不但他們這次白來一趟,就是自己大汗的位置也要出現動搖,尤其是阿敏代善以及莽古爾泰三人,早就恨不得取自己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