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裏做針線活的婆媳兩人,看了看灶房的方向,年輕婦人繼續低頭做活,婆婆卻搖了搖頭。
她還是第一次見主子動手做飯,仆從在外麵閑逛的主仆。
那位夫人的兩個仆人,趕著馬車去了鎮裏,留下主子在村子裏燒火做飯,這是什麽事。
年輕婦人低聲說道:“娘,要不我去看看吧,那位夫人也不知會不會灶房的東西。”
主要是怕那人飯做不成,再把房子點了。
老婦人嗯了一聲,“去吧!也別太搶著做,這些貴人們說不定不想吃我們做的東西,別遭人嫌棄了。”
“哎!我知道了娘。”小婦人應下,起身走向灶房。
看到蘇慈有條不紊的燒火,添水,心裏驚奇不已。
“貴人可要我幫忙?”想著婆婆說的別讓人嫌棄,又說道:“我可以幫你燒火。”
蘇慈一笑,“灶房裏的活我都會,小嫂子不用擔心。”
小婦人眼裏全是探究,有點不相信像蘇慈這樣的金貴人會做飯。
蘇慈原本就會做飯,和於洛寒帶著兩個孩子又在小村莊裏過了小三年,對鄉下的土灶很熟悉。
小婦人很健談,兩人搭手做飯,沒一會兒,就把這家人的情況摸清了。
一場大雨,把他們留在了這個不知名的小村子裏。
這家人姓李,現如今就婆媳兩個在家,家裏婦人的丈夫常年出去做工,隻有農忙時才會迴來。
這家人口簡單,空閑房子多,他們便借住進來。
從小婦人口中得知,她的丈夫是家裏老大,下麵有兩個妹妹都已出嫁,兩人成親三年,聚少離多隻有她和婆婆守著家門過日子。
眼見著秋收在即,外出的丈夫也要迴來,小婦人眼裏全是光彩。
蘇慈做的是地鍋亂燉,東流在山上打的一隻野雞,宰殺剁成小塊,先焯水浸出血沫子,撈出來備用。
鍋裏放油,放進雞塊慢慢煸炒,加入蔥段、薑片,還有她們出行自備的燉肉料。
煸炒雞肉的特有香氣充斥著整間灶房,小婦人叫劉夏,聞著香氣使勁吸鼻子。
“這野雞也太香了,我從來不曾聞到過這種香氣,也太好聞了。”
就著香氣她能啃兩個窩窩頭。
蘇慈絲毫不懷疑她說的話,這片大陸的吃食很簡單,食物不是煮就是燉,食材調料少的可憐。
她在祁國時賺的第一桶金就是調料和榨油,這也是她有信心打開其餘三國和各個小部落商路的底氣。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閉塞,偏遠的地方,物資匱乏的難以想象。
有些地方茹毛飲血,能吃上熟的東西就是天大的幸福。
東雍與祁國相對而立,一個東,一個西,飲食比祁國還糙。
她雖然當時沒有記憶,但刻在骨子裏的東西不是失去了記憶就能完全抹殺。
例如,她會做飯的技能,例如,知道什麽食材搭配起來最可口,還有她隻要看到便知道用途的物件。
她也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自己過得最舒適。
哪怕在小溝村那段灰暗的日子裏,也沒有讓自己吃太多苦。
雞肉很快炒成了金黃色油滋滋的,蘇慈找出他們隨身帶的黃豆醬,用勺子挖出兩勺放進鍋裏。
醬香四溢,又從燒開水的鍋裏舀了熱水進鍋裏燉雞塊。
“夫人,你放的是什麽,好香啊。”劉夏咽了咽口水,實在忍不住的問道。
這些富貴人家做飯都這麽不一樣,這都是放的啥,見都沒見過。
“這是黃豆醬,是我自己做的,燉煮時可以增香提色,還可以代替鹽,出門時帶上一些無論做什麽吃食都很方便。”
蘇慈手裏忙碌不停,給她慢慢解釋。
劉夏睜大眼睛,“還有這種東西,那也太方便了吧!”
蘇慈動作一頓,是了,她身邊從沒缺過這些東西,讓她也忽略了原來東雍並沒有這些。
她自從出了小溝村就進了上京,為了賺錢,她把目光放在了,玉石,金銀,絲綢,茶葉上麵,這些柴米油鹽醬醋的生意並沒有染指。
不是嫌棄利潤小,而是迴籠資金太慢,她沒想過入手那些。
恰恰相反,這些才是本小利大的生意,假如一根針進價一文錢三根,倒手賣掉可以賣一兩文一根,試問,哪個敢說利潤小,隻能說,它本身的價值限製了它的價格。
若是有人入手這些方方麵麵,她相信,隻要三五年後,便能成一方首富。隻是她當時等不及。
當時為了給於洛寒和兩個小的解毒,錢花的如流水。
還好過去了,都過去了。
那日手邊的黃豆醬壇子,遞到劉夏麵前,“就是這個。”
劉夏兩手捧著壇子,用手指揩了邊緣的一點點,放到嘴裏慢慢迴味。
鹹,鮮,還有醬香味,那麽一點點居然能有這麽多味道,太神奇了。
這東西是鹹的,可以代替鹽,這樣不是連鹽都省了?
雞塊在鍋裏咕嘟咕嘟的翻湧著,燉煮一會兒,蘇慈把準備好的配菜依次放進鍋裏,讓食材與雞塊一起燉煮。
蘑菇是春水早上去山裏采的,酸筍是她們隨身帶的,李老太家自己種的大豆角子,也抓上一把扔進去,想了想,又把馬車裏的臘腸洗了兩節,扔進去一起燉。
農家人吃飯不講究什麽色香味的,反而大鍋亂燉別有一番滋味。
各種食材混合在一起的香味,讓坐在院裏的李老太口舌生津,伸著脖子往灶房看了又看。
最後,蘇慈又在鍋邦貼了白麵和雜糧麵的小花卷,滿滿一鍋地鍋亂燉就做好了。
天黑前,東流和春水也趕著馬車迴來了。
這裏太過偏僻,他倆趕著馬車兜兜轉轉出去一天才把采買的東西置辦齊全。
東流卸車,春水進廚房接手接下來的擺飯工作,蘇慈聽著她絮絮叨叨說著,打聽迴來外麵的消息。
一鍋亂燉,湯汁收的剛剛好,上麵油滋滋的看著很有食欲。
入鄉俗隨,吃飯也沒那麽講究,農家人的大海碗每人一份亂燉,拿上兩個花卷自己吃自己的。
李家婆媳有意躲避,被蘇慈拉到桌前,一人手裏一碗亂燉。
“廚房被我占用了,難不成你們餓肚子不成,這滿滿一大鍋,我們哪裏吃的完,您老就別客氣了,你們若是餓肚子,就是我的不是了。”
話說的熨帖,李家婆媳根本拒絕不了,幹脆坐下一起吃飯。
關鍵是也不想拒絕,實在太香了。
她們家有菜園子,這些貴人若是愛吃,隨便摘就是了。
婆媳兩個碗裏雞肉比較多,雞肉入口,不由得睜大眼睛!
她還是第一次見主子動手做飯,仆從在外麵閑逛的主仆。
那位夫人的兩個仆人,趕著馬車去了鎮裏,留下主子在村子裏燒火做飯,這是什麽事。
年輕婦人低聲說道:“娘,要不我去看看吧,那位夫人也不知會不會灶房的東西。”
主要是怕那人飯做不成,再把房子點了。
老婦人嗯了一聲,“去吧!也別太搶著做,這些貴人們說不定不想吃我們做的東西,別遭人嫌棄了。”
“哎!我知道了娘。”小婦人應下,起身走向灶房。
看到蘇慈有條不紊的燒火,添水,心裏驚奇不已。
“貴人可要我幫忙?”想著婆婆說的別讓人嫌棄,又說道:“我可以幫你燒火。”
蘇慈一笑,“灶房裏的活我都會,小嫂子不用擔心。”
小婦人眼裏全是探究,有點不相信像蘇慈這樣的金貴人會做飯。
蘇慈原本就會做飯,和於洛寒帶著兩個孩子又在小村莊裏過了小三年,對鄉下的土灶很熟悉。
小婦人很健談,兩人搭手做飯,沒一會兒,就把這家人的情況摸清了。
一場大雨,把他們留在了這個不知名的小村子裏。
這家人姓李,現如今就婆媳兩個在家,家裏婦人的丈夫常年出去做工,隻有農忙時才會迴來。
這家人口簡單,空閑房子多,他們便借住進來。
從小婦人口中得知,她的丈夫是家裏老大,下麵有兩個妹妹都已出嫁,兩人成親三年,聚少離多隻有她和婆婆守著家門過日子。
眼見著秋收在即,外出的丈夫也要迴來,小婦人眼裏全是光彩。
蘇慈做的是地鍋亂燉,東流在山上打的一隻野雞,宰殺剁成小塊,先焯水浸出血沫子,撈出來備用。
鍋裏放油,放進雞塊慢慢煸炒,加入蔥段、薑片,還有她們出行自備的燉肉料。
煸炒雞肉的特有香氣充斥著整間灶房,小婦人叫劉夏,聞著香氣使勁吸鼻子。
“這野雞也太香了,我從來不曾聞到過這種香氣,也太好聞了。”
就著香氣她能啃兩個窩窩頭。
蘇慈絲毫不懷疑她說的話,這片大陸的吃食很簡單,食物不是煮就是燉,食材調料少的可憐。
她在祁國時賺的第一桶金就是調料和榨油,這也是她有信心打開其餘三國和各個小部落商路的底氣。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閉塞,偏遠的地方,物資匱乏的難以想象。
有些地方茹毛飲血,能吃上熟的東西就是天大的幸福。
東雍與祁國相對而立,一個東,一個西,飲食比祁國還糙。
她雖然當時沒有記憶,但刻在骨子裏的東西不是失去了記憶就能完全抹殺。
例如,她會做飯的技能,例如,知道什麽食材搭配起來最可口,還有她隻要看到便知道用途的物件。
她也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自己過得最舒適。
哪怕在小溝村那段灰暗的日子裏,也沒有讓自己吃太多苦。
雞肉很快炒成了金黃色油滋滋的,蘇慈找出他們隨身帶的黃豆醬,用勺子挖出兩勺放進鍋裏。
醬香四溢,又從燒開水的鍋裏舀了熱水進鍋裏燉雞塊。
“夫人,你放的是什麽,好香啊。”劉夏咽了咽口水,實在忍不住的問道。
這些富貴人家做飯都這麽不一樣,這都是放的啥,見都沒見過。
“這是黃豆醬,是我自己做的,燉煮時可以增香提色,還可以代替鹽,出門時帶上一些無論做什麽吃食都很方便。”
蘇慈手裏忙碌不停,給她慢慢解釋。
劉夏睜大眼睛,“還有這種東西,那也太方便了吧!”
蘇慈動作一頓,是了,她身邊從沒缺過這些東西,讓她也忽略了原來東雍並沒有這些。
她自從出了小溝村就進了上京,為了賺錢,她把目光放在了,玉石,金銀,絲綢,茶葉上麵,這些柴米油鹽醬醋的生意並沒有染指。
不是嫌棄利潤小,而是迴籠資金太慢,她沒想過入手那些。
恰恰相反,這些才是本小利大的生意,假如一根針進價一文錢三根,倒手賣掉可以賣一兩文一根,試問,哪個敢說利潤小,隻能說,它本身的價值限製了它的價格。
若是有人入手這些方方麵麵,她相信,隻要三五年後,便能成一方首富。隻是她當時等不及。
當時為了給於洛寒和兩個小的解毒,錢花的如流水。
還好過去了,都過去了。
那日手邊的黃豆醬壇子,遞到劉夏麵前,“就是這個。”
劉夏兩手捧著壇子,用手指揩了邊緣的一點點,放到嘴裏慢慢迴味。
鹹,鮮,還有醬香味,那麽一點點居然能有這麽多味道,太神奇了。
這東西是鹹的,可以代替鹽,這樣不是連鹽都省了?
雞塊在鍋裏咕嘟咕嘟的翻湧著,燉煮一會兒,蘇慈把準備好的配菜依次放進鍋裏,讓食材與雞塊一起燉煮。
蘑菇是春水早上去山裏采的,酸筍是她們隨身帶的,李老太家自己種的大豆角子,也抓上一把扔進去,想了想,又把馬車裏的臘腸洗了兩節,扔進去一起燉。
農家人吃飯不講究什麽色香味的,反而大鍋亂燉別有一番滋味。
各種食材混合在一起的香味,讓坐在院裏的李老太口舌生津,伸著脖子往灶房看了又看。
最後,蘇慈又在鍋邦貼了白麵和雜糧麵的小花卷,滿滿一鍋地鍋亂燉就做好了。
天黑前,東流和春水也趕著馬車迴來了。
這裏太過偏僻,他倆趕著馬車兜兜轉轉出去一天才把采買的東西置辦齊全。
東流卸車,春水進廚房接手接下來的擺飯工作,蘇慈聽著她絮絮叨叨說著,打聽迴來外麵的消息。
一鍋亂燉,湯汁收的剛剛好,上麵油滋滋的看著很有食欲。
入鄉俗隨,吃飯也沒那麽講究,農家人的大海碗每人一份亂燉,拿上兩個花卷自己吃自己的。
李家婆媳有意躲避,被蘇慈拉到桌前,一人手裏一碗亂燉。
“廚房被我占用了,難不成你們餓肚子不成,這滿滿一大鍋,我們哪裏吃的完,您老就別客氣了,你們若是餓肚子,就是我的不是了。”
話說的熨帖,李家婆媳根本拒絕不了,幹脆坐下一起吃飯。
關鍵是也不想拒絕,實在太香了。
她們家有菜園子,這些貴人若是愛吃,隨便摘就是了。
婆媳兩個碗裏雞肉比較多,雞肉入口,不由得睜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