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張友領了工錢後便和店家告了個假,說今日要早些走。
幾日相處,店家也已知曉張友之事,為他的情義所感,對他告假之事自無不允,臨走前還好意提醒張友,若是尋人便去那些酒肆茶館打聽,或能有所收獲。
張友行禮謝過店家的好意,收好銅錢便往縣衙去了。
不遠處便瞧見今日的值守已是換了人,雖是不熟,但腰間的配刀應該還是那般鋒利。
諂笑上前,卑躬屈膝,奉上銅錢,得來的不過是幾聲嗤笑。
識趣的張友不等對方揮手趕人,便訕訕地退了下去。
該是嫌錢太少,過幾日再來,先去打聽消息吧!
張友考慮一番,計議已定,便拉著路人詢問起酒肆茶館。
費了許多力氣,終是找了個願意同他講話,也會說雅言的路人,問清了地方,千恩萬謝地去了。
走了足有半個時辰,天色已暗,才堪堪到了這片酒肆茶館的外圍。
望著如織的人流,各式的燈燭,聽著耳邊絲竹唱曲之聲,張友揉了揉發麻的臉頰,隨意認定最近的一家酒肆,抬腳便走了進去,拉著人便問是否知曉陸遊與陸青舟二人。
張友從小便被阿娘說駑笨,但他卻有自己的處世之法,便是有專注恆久之心。
這處世之法用到此刻,無論周遭各種繁華熱鬧,奚落嫌棄,張友心中唯有尋人之思,其他都是毫無波瀾。
是夜尋人未果,張友也不氣餒,下定主意每日都要來此尋人,白日裏該要再多做些活,不好白賺店家的兩個銅錢。
自此張友白日更加努力地幹活,夜間則去酒肆尋人,疲累了便去橋洞下棲身休息。
如此周而複始又過了幾日,張友尋人的事情也落在了有心人眼裏。
今夜,張友在尋人路上時,突然被人拉住。
張友定住腳步,疑惑地看著對方。
對方拱手一禮,笑著問道:“聽聞這位兄弟在尋人!?”
張友心中一動,急忙答道:“正是尋人,尋陸遊與陸青舟師徒二人,你可是有消息?”
對方指著不遠處的一處酒肆說道:“鄙人正是清水居的伶人,在此待了好些年頭,也兼職替人跑腿掃聽消息,若是兄弟肯賞些銀錢,我便替你打聽這二人,總好過你這般亂問一通,你說對不對!?”
張友一聽來得是個掮客,動動嘴皮便要自己掏錢,扭頭便想走,但想到對方說的也有些道理,便試探地問道:“所需幾錢?”
對方眼珠滴溜一轉,說道:“事成後五十錢,但你得告訴我,尋他們所為何事,尋麻煩的事我可不幹。”
聽聞要五十錢,張友心頭一緊,但想到事後才付,也就不甚在意了,那陸姓師徒定不是不差這個錢的,到時讓他們出便是了。
“我大兄張策和他們有舊,如今我大兄被關在縣衙,急需他們解救。”
救人之事並無隱秘,張友便直接說明,那伶人也無異議。
此後雙方約定了三日後在清水居相見,便在路邊分別。
看著張友離去的背影,伶人摩挲著下巴往清水居去了。
一路招唿賓客,穿廳過堂,來到了後院的一處水井旁。
環顧無人後,從懷中取出一截竹筒,又從懷中取出一方木牌和毫筆。
拿口水潤開筆尖,飛速在木牌上書寫一陣,接著將木牌放入竹筒,合上鎖扣。
俯下身子,扣出水井內壁的一塊石磚,漏出一個孔洞。
隨手將竹筒塞入孔洞,一陣物體下滑的聲音傳來後,伶人又將石磚放迴原位。
一切說來許久,實際不過幾息時間,伶人已經直起身子,裝作無事般地離開了水井。
手掌般長,手臂粗細的竹筒被投入孔洞後,順著金屬管道一路下滑,忽左忽右,忽陡忽緩,不知滑了多久,這才從管道中滑出,撞了一個鈴鐺後,進入了一處石室,然後落在一個籮筐內。
壁上的一盞油燈照亮了周圍,可以發現石室頗小,高寬不過兩丈,竹筒滑落的管道正嵌在石壁中,漏出的管道口前正綁著一個撞鈴,撞鈴下正是一個放著墊子的籮筐。
石室無門,連著狹長的過道,過道的盡頭十分光亮。
“丁零當啷”
鈴鐺的響聲伴著迴響傳出去好遠,與此同時,一陣腳步聲響起,由遠及近,不多時一個一身白色衣袍的蒙麵人來到了籮筐旁。
蒙麵人拿手穩住猶在晃動的撞鈴,伸手拿起籮筐中的竹筒。
仔細檢查一番竹筒的鎖扣與暗標,拿出毫筆在竹筒上寫下“無誤”二字,隨手將竹筒放入掛在後腰的口袋裏。
竹筒落袋,有碰撞之聲,顯然口袋裏還有其他竹筒。
蒙麵人又瞧了眼籮筐,確認無遺漏後,便迴身往出口走去。
不多不少,蒙麵人十步便走完了過道,來到一處懸空的棧道上,眼前也豁然開朗,正是一個巨大的洞窟。
說是洞窟,也不甚準確,因為這洞窟上方並無穹頂,而是倒懸著一片水幕。
水幕厚重,其中正遊動著一條條足有成人大小的大魚。
大魚尾鰭巨大,全身泛著光亮,如此幾十條大魚聚在一處,照得整個洞窟明亮如白晝。
水幕下方,一個巨大的齒輪正在緩緩轉動,與這個齒輪咬合在一起的,還有無數的機括與鉸鏈,或快或慢,密密麻麻,攢動交織。
蒙麵人順著一丈寬的棧道,往右走去,途中又出入許多洞口,去到另外的石室取走竹筒。
直到來到棧道盡頭的一處凸懸在外的平台上。
提起口袋,將收集的竹筒盡皆倒入平台的一個容器內,蒙麵人又等一旁的沙漏漏完,這才扳動容器旁的一個扳手。
扳手扳動,連通扳手的鉸鏈與齒輪“哢哢”作響,容器的下方緩緩打開一個口子。
竹筒便順著口子依次滑落,直到竹筒全部落入口子,蒙麵人這才鬆開扳手,將沙漏顛倒重置,離開了平台。
竹筒再次曆經曲折,紛紛落在一個旋轉的竹製轉盤上。
轉盤直徑足有三丈,周圍正坐著五個白衣白袍的蒙麵人。
轉盤裏高外低,外層有一圈擋板,竹筒落下後,慢慢滑倒邊緣,被蒙麵人一手拿起。
熟練地拿起匕首割開鎖扣,清水居伶人的竹筒便被打開了。
取出木牌,蒙麵人掃視一番後,u看書 .uuknshuco站起身子,捧著木牌便順著身旁的過道走去。
不多時,來到一處開闊的石室,正有另一個蒙麵人在此,隻是服飾更加繁複一些。
“議長,三五急訊,涉及‘機要詞’,請定奪!”
“念!”
“張策困於綠蟻府衙,求救於陸遊陸青舟師徒。”
蒙麵人念完,遞上木牌,轉身便退下了。
議長收好木牌,從身後的暗格中取出紙筆,謄抄好內容,卷在一個手指大小的竹環內,仔細上好封泥。
又取出一個錦囊,和竹環一道塞入一個竹筒,又在竹筒外寫上“甲”字。
一切就緒,議長手持竹筒,來到石室角落,將竹筒塞入一旁管道裏,合上蓋板,扳動扳手。
“呲!”
一陣強力的氣流聲從管道內傳出,竹筒已經從管道裏騰空而上。
竹筒初時借著力道,速度極快,不知過了多久,升勢已頹,待到力盡時,剛好飛出了管道。
管道旁已有人待命,伸手接住騰空的竹筒。
看到竹筒上的“甲”字,此人立馬迴身,片刻後出來,手中已經多了一隻拳頭大小的竹鳥。
竹鳥身上布滿符篆紋路,通體鏤空,從外便能看到腹中各種細密的機括。
放好竹鳥,打開竹筒,取出錦囊,將竹環嵌入鳥腹。
打開錦囊,取出一方印泥,拿起毫筆蘸取印泥,點在竹鳥空洞的眼眶處。
瞬間,竹鳥便轉動著鳥首,活過了過來,煽動著翅膀騰空而起,疏忽一個停頓便隱去身形,向東方急速飛去。
幾日相處,店家也已知曉張友之事,為他的情義所感,對他告假之事自無不允,臨走前還好意提醒張友,若是尋人便去那些酒肆茶館打聽,或能有所收獲。
張友行禮謝過店家的好意,收好銅錢便往縣衙去了。
不遠處便瞧見今日的值守已是換了人,雖是不熟,但腰間的配刀應該還是那般鋒利。
諂笑上前,卑躬屈膝,奉上銅錢,得來的不過是幾聲嗤笑。
識趣的張友不等對方揮手趕人,便訕訕地退了下去。
該是嫌錢太少,過幾日再來,先去打聽消息吧!
張友考慮一番,計議已定,便拉著路人詢問起酒肆茶館。
費了許多力氣,終是找了個願意同他講話,也會說雅言的路人,問清了地方,千恩萬謝地去了。
走了足有半個時辰,天色已暗,才堪堪到了這片酒肆茶館的外圍。
望著如織的人流,各式的燈燭,聽著耳邊絲竹唱曲之聲,張友揉了揉發麻的臉頰,隨意認定最近的一家酒肆,抬腳便走了進去,拉著人便問是否知曉陸遊與陸青舟二人。
張友從小便被阿娘說駑笨,但他卻有自己的處世之法,便是有專注恆久之心。
這處世之法用到此刻,無論周遭各種繁華熱鬧,奚落嫌棄,張友心中唯有尋人之思,其他都是毫無波瀾。
是夜尋人未果,張友也不氣餒,下定主意每日都要來此尋人,白日裏該要再多做些活,不好白賺店家的兩個銅錢。
自此張友白日更加努力地幹活,夜間則去酒肆尋人,疲累了便去橋洞下棲身休息。
如此周而複始又過了幾日,張友尋人的事情也落在了有心人眼裏。
今夜,張友在尋人路上時,突然被人拉住。
張友定住腳步,疑惑地看著對方。
對方拱手一禮,笑著問道:“聽聞這位兄弟在尋人!?”
張友心中一動,急忙答道:“正是尋人,尋陸遊與陸青舟師徒二人,你可是有消息?”
對方指著不遠處的一處酒肆說道:“鄙人正是清水居的伶人,在此待了好些年頭,也兼職替人跑腿掃聽消息,若是兄弟肯賞些銀錢,我便替你打聽這二人,總好過你這般亂問一通,你說對不對!?”
張友一聽來得是個掮客,動動嘴皮便要自己掏錢,扭頭便想走,但想到對方說的也有些道理,便試探地問道:“所需幾錢?”
對方眼珠滴溜一轉,說道:“事成後五十錢,但你得告訴我,尋他們所為何事,尋麻煩的事我可不幹。”
聽聞要五十錢,張友心頭一緊,但想到事後才付,也就不甚在意了,那陸姓師徒定不是不差這個錢的,到時讓他們出便是了。
“我大兄張策和他們有舊,如今我大兄被關在縣衙,急需他們解救。”
救人之事並無隱秘,張友便直接說明,那伶人也無異議。
此後雙方約定了三日後在清水居相見,便在路邊分別。
看著張友離去的背影,伶人摩挲著下巴往清水居去了。
一路招唿賓客,穿廳過堂,來到了後院的一處水井旁。
環顧無人後,從懷中取出一截竹筒,又從懷中取出一方木牌和毫筆。
拿口水潤開筆尖,飛速在木牌上書寫一陣,接著將木牌放入竹筒,合上鎖扣。
俯下身子,扣出水井內壁的一塊石磚,漏出一個孔洞。
隨手將竹筒塞入孔洞,一陣物體下滑的聲音傳來後,伶人又將石磚放迴原位。
一切說來許久,實際不過幾息時間,伶人已經直起身子,裝作無事般地離開了水井。
手掌般長,手臂粗細的竹筒被投入孔洞後,順著金屬管道一路下滑,忽左忽右,忽陡忽緩,不知滑了多久,這才從管道中滑出,撞了一個鈴鐺後,進入了一處石室,然後落在一個籮筐內。
壁上的一盞油燈照亮了周圍,可以發現石室頗小,高寬不過兩丈,竹筒滑落的管道正嵌在石壁中,漏出的管道口前正綁著一個撞鈴,撞鈴下正是一個放著墊子的籮筐。
石室無門,連著狹長的過道,過道的盡頭十分光亮。
“丁零當啷”
鈴鐺的響聲伴著迴響傳出去好遠,與此同時,一陣腳步聲響起,由遠及近,不多時一個一身白色衣袍的蒙麵人來到了籮筐旁。
蒙麵人拿手穩住猶在晃動的撞鈴,伸手拿起籮筐中的竹筒。
仔細檢查一番竹筒的鎖扣與暗標,拿出毫筆在竹筒上寫下“無誤”二字,隨手將竹筒放入掛在後腰的口袋裏。
竹筒落袋,有碰撞之聲,顯然口袋裏還有其他竹筒。
蒙麵人又瞧了眼籮筐,確認無遺漏後,便迴身往出口走去。
不多不少,蒙麵人十步便走完了過道,來到一處懸空的棧道上,眼前也豁然開朗,正是一個巨大的洞窟。
說是洞窟,也不甚準確,因為這洞窟上方並無穹頂,而是倒懸著一片水幕。
水幕厚重,其中正遊動著一條條足有成人大小的大魚。
大魚尾鰭巨大,全身泛著光亮,如此幾十條大魚聚在一處,照得整個洞窟明亮如白晝。
水幕下方,一個巨大的齒輪正在緩緩轉動,與這個齒輪咬合在一起的,還有無數的機括與鉸鏈,或快或慢,密密麻麻,攢動交織。
蒙麵人順著一丈寬的棧道,往右走去,途中又出入許多洞口,去到另外的石室取走竹筒。
直到來到棧道盡頭的一處凸懸在外的平台上。
提起口袋,將收集的竹筒盡皆倒入平台的一個容器內,蒙麵人又等一旁的沙漏漏完,這才扳動容器旁的一個扳手。
扳手扳動,連通扳手的鉸鏈與齒輪“哢哢”作響,容器的下方緩緩打開一個口子。
竹筒便順著口子依次滑落,直到竹筒全部落入口子,蒙麵人這才鬆開扳手,將沙漏顛倒重置,離開了平台。
竹筒再次曆經曲折,紛紛落在一個旋轉的竹製轉盤上。
轉盤直徑足有三丈,周圍正坐著五個白衣白袍的蒙麵人。
轉盤裏高外低,外層有一圈擋板,竹筒落下後,慢慢滑倒邊緣,被蒙麵人一手拿起。
熟練地拿起匕首割開鎖扣,清水居伶人的竹筒便被打開了。
取出木牌,蒙麵人掃視一番後,u看書 .uuknshuco站起身子,捧著木牌便順著身旁的過道走去。
不多時,來到一處開闊的石室,正有另一個蒙麵人在此,隻是服飾更加繁複一些。
“議長,三五急訊,涉及‘機要詞’,請定奪!”
“念!”
“張策困於綠蟻府衙,求救於陸遊陸青舟師徒。”
蒙麵人念完,遞上木牌,轉身便退下了。
議長收好木牌,從身後的暗格中取出紙筆,謄抄好內容,卷在一個手指大小的竹環內,仔細上好封泥。
又取出一個錦囊,和竹環一道塞入一個竹筒,又在竹筒外寫上“甲”字。
一切就緒,議長手持竹筒,來到石室角落,將竹筒塞入一旁管道裏,合上蓋板,扳動扳手。
“呲!”
一陣強力的氣流聲從管道內傳出,竹筒已經從管道裏騰空而上。
竹筒初時借著力道,速度極快,不知過了多久,升勢已頹,待到力盡時,剛好飛出了管道。
管道旁已有人待命,伸手接住騰空的竹筒。
看到竹筒上的“甲”字,此人立馬迴身,片刻後出來,手中已經多了一隻拳頭大小的竹鳥。
竹鳥身上布滿符篆紋路,通體鏤空,從外便能看到腹中各種細密的機括。
放好竹鳥,打開竹筒,取出錦囊,將竹環嵌入鳥腹。
打開錦囊,取出一方印泥,拿起毫筆蘸取印泥,點在竹鳥空洞的眼眶處。
瞬間,竹鳥便轉動著鳥首,活過了過來,煽動著翅膀騰空而起,疏忽一個停頓便隱去身形,向東方急速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