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弘目光閃動:“主上昏虐,兼忌吾兄弟,如今還首無路,還不如及時而起,立公侯之業!”


    馮跋這一次沒有駁斥這悖逆之言,隻瞥了弟弟一眼,起身離座道:“他要做,就讓他做去。明日我就主動請辭,謝罪離京——”


    馮弘一愣,以為自家哥哥又犯哪門子糊塗情癡了,剛欲開口,馮跋卻是冷冷一笑:“這麽多年渾渾噩噩不能視朝,且讓他看看如今殿上京中,還有誰會聽其號令。”


    這些年來遼東一直是靠著馮跋在支撐,親信黨羽早已遍布朝廷,就是原來後燕親慕容氏的老臣們多也對逼死慕容寶遺孀丁太後的慕容熙早有不滿,又兼慕容熙多年避在後宮醉生夢死地不理事,如今他要一意孤行地起兵出塞援助曾經的滅國讎人,隻會更惹人怨恨而寸步難行。而馮弘這時才恍然大悟——馮跋離京,坐視事態升級,待滿朝文武對慕容熙的怨怒不滿累積到一個臨界點而行將爆發之時,他才好“從眾之請”“眾望所歸”地親自率領駐紮京畿的馮氏兵馬迴京“兵諫”。


    公元403年秋,後燕征北大將軍馮跋趁燕國為故太後丁氏生祭行祀禮之際,忽然起事,兵不血刃地迅速包圍了後燕宗廟,曆數燕主慕容熙執政以來十大罪狀,當場執拿,廢為庶人,並將慕容熙身邊所有的近侍、親隨與宮中嬖寵悉數擒殺,數天之內就使後燕江山易主,政權更替,並迅速穩定了局勢。為了試探隔鄰的高句麗的反應,馮跋先去帝號,推立高句麗貴族高雲為燕王,改元正始,未己,廢之而自立,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太平,仍稱國號為燕,後世稱之為“北燕”。


    北燕政變的消息傳來,使拓跋珪狠狠地砸碎了一幾案的東西,他倒是真是小看了馮跋的心性,當初絲毫沒放在眼裏的一介武夫,原來也有問鼎之誌!如今漠北的情勢是柔然西涼聯軍互為犄角向背,涼軍組織銅牆鐵壁包圍雲中城;柔然軍則負責阻擊先前魏軍還在半途的後部步兵車兵軍團向雲中靠近。步兵與騎兵若與人數相當,便很難從正麵戰場闖過這重重封鎖來解雲中之圍,所以拓跋珪才想聯和北燕,奇兵外援,從敵軍意想不到之處一舉反擊,可現在計劃失敗,他現在唯一的籌碼就是本國來援了。


    而彼時的平城,自然也已經收到了前線戰報與拓跋珪的旨意,負責監國的太子拓拔嗣還不到八歲,縱使少年老成聰明果敢,朝堂上的話事權也還是泰半掌握在有兵權的鮮卑親貴手中——而今因衛王之亂,八部大多崩析,名存實亡,平城隻剩一個賀蘭訥發號施令。


    此刻他便對小太子搖了搖頭,一臉沉痛地道:“陛下被困雲中,老臣豈不焦心?然北征軍已被切斷首尾,後軍已經日夜猛攻、死傷枕籍,終不能破其封鎖,若再增兵恐也是徒增傷亡。”


    當即另有一臣頂了迴來:“那依大人之言,難道要坐視不理,抗旨不遵?!”


    賀蘭訥一眼掃了過去,見不過是個漢人文官,也沒放在心上,輕飄飄地道:“那自然不敢。實在不行就隻能調南線作戰的賀蘭雋迴援北上了——我賀蘭部舉族盡忠,自不必說;隻恐怕一旦前線撤兵,奚斤將軍會獨力難支,還在拉鋸的豫北晉南戰勢會陡然惡化,一旦慕容永的西燕軍長驅直入,這個責任是不是諸君來負!”


    拓拔嗣似被這一席話嚇住,頗有些六神無主,隻得暫令退朝,容後再議。


    晁汝身為諫議大夫,方才一言不發,此刻也隻是以袖掩唇,一麵咳嗽一麵慢吞吞地混在人群中往外走,在經過賀蘭訥身邊之時,才抬目示意,交換了一個隻有二人能懂的眼神。


    剛才那一番言論自然也是出自晁汝授意:反正平城是無兵可發,要派援軍解雲中之圍就必須調迴南線軍隊,看看若有萬一,誰敢負責。


    一旦這太子進退無據不知所措,那便更好了——現有一個清河王拓跋紹可供替代呢,隻要拓跋珪永遠迴不了平城,這大片江山還不是遲早便宜了他賀蘭氏!


    待殿上諸人退散,拓拔嗣忽然沖走在最後的崔宏喊了一句:“太傅留步。”崔宏緩緩轉身,拓拔嗣便步下禦階,拉住他的衣袖,仰起臉來,眼含淚光:“太傅救我漠褐!”


    鮮卑代人稱其母為阿牧敦,稱其父為漠褐,拓拔嗣自小不敢親近拓跋珪,是以從來隻敬稱為父皇,此刻難得的真情流露叫崔浩也心中一軟,嘆了口氣,蹲下身道:“太子殿下放心,趙國公也不會袖手不理,皇上吉人天相,定會否極泰來。”


    拓拔嗣卻一搖頭,固執道:“我已幼年喪母,如今萬不能再沒了父親,否則我必成釜中之魚、砧上之肉,任人擺布了!求太傅救救漠褐!”


    他年紀雖輕,卻也看出了情勢險惡,賀蘭訥怕是已起二心,想要觀望事態乃至落井下石,直接扶持他的弟弟拓跋紹上位,自己好在幕後操縱,成為無冕之王。


    崔宏神色為難地遲疑片刻,也悄聲道:“趙國公沒有膽子明著造反,隻要皇上及時迴朝,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拓拔嗣吸了吸鼻子,皺眉道:“怎麽才能讓父皇脫險迴朝?”


    崔宏左右望望,見四下無人,方才低聲將自己私下與兒子崔浩相商之言和盤托出:“讓柔然與西涼軍隊網開一麵,放皇上出城。”頓了頓,他終於道:“也就是議和。”


    所謂議和,便是求和——拓跋珪年近而立,征戰南北乃至開國立宗以來都還從未遭遇如此屈辱,他怎會甘心?怎會願意?拓拔嗣一想到暴跳如雷的拓跋珪,果然麵露猶豫。


    崔宏道:“或可派一心腹之人前往雲中報信,讓皇上了解此時朝局政勢,再由殿下出麵暗中與社侖議和。”


    這算是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拓跋珪的麵子,拓拔嗣知道自己不能再優柔難決,便一點頭,又道:“誰可為使,前往雲中?”賀蘭訥必定已經暗中控製了平城,滿朝文武誰也不能擅離京城,一時去何處找尋那有膽識有智謀又不在賀蘭訥監控之中的人?


    崔宏想到了被解職在家,長籲短嘆有誌難抒的崔浩,便躬身展袖答道:“臣子願往。”


    當夜,原本嬌生慣養的世家子弟崔浩在喬裝打扮一番之後,懷揣密旨,星夜出城,前往雲中。


    拓跋珪麵色鐵青地看著眼前的書函,沉默半晌忽然抬手一拍,整個案幾登時被震裂,碎做幾塊地四散開來:“這是誰的主意——未經奏報,私自議和!”


    眾親信將領都嚇地跪了一地,不敢抬頭,唯有為首居中的崔浩並不懼怕,而是跪在那兒靜靜地等著拓跋珪示下。


    拓跋珪閉了閉眼,適才入目的條條款款卻揮之不去——


    魏國需奉上牛羊各五千頭,歲幣萬錢。


    就此割讓雲中諸郡,從此退迴塞內。


    對柔然和親換質,稱臣納貢。


    拓跋珪緩緩地睜開雙眸,眼中充血的殺意已經逼退少許,他麵沉如水地望著遠方的虛無,緩緩地出聲道:“這些貪得無厭的條件必是社侖的要求,去告訴他,前兩條,朕允了。但最後那條,絕無可能。”


    崔浩趕忙答應——自古能讓交戰雙方都勉強同意的議和,皆沒有一口答應的,一方漫天要價另一方坐地還錢,從來都是來來往往討價還價的另一場較量,通常還要磨上好幾個迴合,拓跋珪隻答應前兩項,也屬常情。他堅信以拓跋珪的高瞻遠矚,隻要能讓他逃過此劫難,絕境翻身,那麽遲早有一天他會親自報仇雪恨!


    拓跋珪心知現在情勢是如何地岌岌可危,在包圍圈外目前還有魏國數萬兵馬趕來勤王,然而在塞外糙原即將進入嚴寒冬季而他們久久不能突進立功的情況之下,若是賀蘭訥在平城又對他們一一招攬,這些非本部的親兵又有幾人會對他這北魏皇帝死忠到底?隻靠一個尚且年幼的拓拔嗣不僅鎮不住那些蠢蠢欲動的魑魅魍魎,隻怕自己的人身安全都難自保,屆時魏國也難免後繼無人、江山易主的慘劇。


    事不宜遲,外援既已無望,他就必須得盡快脫困,迴到平城,方能先保住他的中原基業,再圖來日種種!


    崔浩臨危受命,身入敵營,周旋再三,雙方拉鋸幾番,總算有了些許眉目,拓跋珪並幾個心腹將領也都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苻堅圍城以來並沒攻城,魏軍並無多餘傷亡,但偶有出城獵食的皆被阻擊,退迴城內,拓跋珪自然知道苻堅的意圖:天寒地凍,城中存糧早已不足供給,拓跋珪不得不下令從百姓處強行征糧,搜刮所得也不過再拖延三五時日,這時候圍城越久、士兵越多,口糧與禦寒衣物就越不夠分,苻堅這是在故意製造城內的恐慌氣氛,所以此事越拖越不利於魏軍。如今隻要有機會能夠脫困,就是暫時受些屈辱委屈又有何妨?


    大丈夫能屈能伸,遑論胯下之辱。可他內心深處所恐懼的是,社侖貪念易解,但至今還未曾表態的苻堅卻難善了!


    果然崔浩最後一次出使歸來,麵見拓跋珪之際卻是欲言又止,最後才敢囁嚅著道:“涼王苻堅提出,若要議和,旁的皆可商量,然需驃騎將軍任臻…親赴涼營為質。”


    話音剛落,眾人心中皆是一驚,稍有知覺的都知皇上唯待任臻與眾不同,怎麽捨得?


    半晌過後,拓跋珪方磨著牙,森然道:“他拿他議和的條件?不交人——便不撤軍?”


    崔浩不答,事情走到這一地步,因果對錯已不再重要,拓跋珪隻能壯士斷腕以全質——對於一個英主豪傑而言,有什麽能比兼併天下、千秋萬代更重要?


    門外無人覷見的陰影處,任臻背靠著冰冷的廊柱,緩緩地閉上了眼,卻掩不住心如擂鼓而唿之欲出:涼王苻堅…為何要以他為質?


    拓跋珪為了自己的江山霸業,從來至親可殺,如今,又會不會同意這城下之盟?


    第174章


    事實上,雲中城情況危急任臻雖有所聞,但拓跋珪卻從未當麵與他提及過絲毫難處,每有相見皆是如常說笑,全然看不出一點焦急異色。他這個名義上的驃騎將軍是個連禦前軍事會議都少有參加的邊緣人物,任臻能明顯感覺的到這次對陣涼軍與以往的戰爭不同,拓跋珪非常不願他參與其中,恨不得能割裂他與此事的所有關係——然而沒料到事到如今,這最後的矛頭還是指向了他。


    拓跋珪抬手按住了龍首幾案,咬牙切齒地道:“休想!”那苻堅先前並不出麵,任社侖獅子大開口地勒索,迫使他最終讓步之後才蓄意拋出這個他絕不可能答應的條件,其心何毒至此!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是慕容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雲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雲暮並收藏我不是慕容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