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皇上上了謝罪折了麽?”


    慕容鍾忙點頭道:“皇上訓斥了我一頓,嚴令我將功贖罪,旁的也沒說什麽。”


    “那這次出關增援就由你來領軍,你須得盡心拚命——再出差池,誰也救不了你!”慕容永還是放心不下,“我也再給皇上上一道摺子替你求情。”現在非常時刻,隻希望任臻能理智到底,從長計議,忍這一時之氣,不要陣前殺將、自毀長城。


    慕容鍾趕緊俯身叩謝,心裏卻也不由地淡去了幾分憂懼——姚嵩一去,西燕軍政大權已悉歸慕容氏,如今既有慕容永做保,皇帝又正要仰仗他為他出生入死征戰沙場,便是心裏再恨,還能為個死人要他堂堂親王陪葬不成?


    慕容永為支援任臻,將驕騎軍最精銳的一萬嫡係人馬交予慕容鍾,命他帶兵出關,聽候任臻調遣。


    西燕軍共陳兵五萬,氣勢洶洶地自東西兩個方向將函穀關包夾而圍,鎮守函穀關的北魏軍隊不到萬人,越騎校尉奚斤慌忙向拓跋圭求援。


    函穀關乃是拓跋魏國的南大門,也是漠北鐵騎欲踏足中原的橋頭堡,又兼奚斤乃代國貴族,其家族在剛剛立國還保留部落軍事聯盟殘餘的北魏舉足輕重,拓跋圭無論如何是不能坐視不理的,便立即命剛剛上任的北豫州刺史賀蘭雋從晉中發兵,星夜馳援函穀。


    任臻圍城打援,於邙山伏擊賀蘭雋,一戰大捷,殺敵數千,迫使賀蘭雋倉皇北撤,而與此同時,與西燕有約在先的南燕慕容德亦趁勢出兵,從後掩殺,截斷魏軍退路。


    兩燕合兵,前後包抄,卻又圍城缺一,迫使賀蘭雋拚死突圍,一路接應無數皆為燕軍所敗,任臻勢如破竹,攻破聞喜,兵鋒直指河東、晉陽——若晉陽有失,則北魏國都平城亦躍馬可至危在旦夕了。


    如此一來,西燕對於北魏是先聯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晉南,斷其羽翼;固占甘陝,據其戶檻——以最快時間完成了對北魏的戰略大包圍。新立建國的北魏雖軍容強盛,國土廣袤,在中原一帶卻逐漸了陷入了勢孤援絕的境地。


    北魏至此才醒悟過來,燕軍所圖絕非僅是奪迴函穀,報仇雪恨,而是要對剛剛肇始的拓跋魏國鯨吞蠶食。不日,北魏暫停出兵,收縮軍力,集中於冀州、並州還在己手的幾大軍事據點之中固守不出,而西燕軍則在黃河沿岸的丘陵起伏間連營七百裏,旌旗蔽日,鐵甲震天,聲勢蔚為壯觀。


    拓跋圭遣使到營,聲稱願意交還函穀,廢除帝號,永奉燕國正朔,以換求賀蘭雋與奚斤等人全身而退。任臻匆匆看畢,冷冷一笑,當即撕毀國書,將魏使推出轅門,當眾梟首——戰打到這份兒上,函穀關已孤懸在外,徹底與北魏中軍大本營割裂開來,西燕攻之有如探囊取物,還須他拓跋圭做如此“讓步”?!


    果不其然,魏使血尤未冷,慕容鍾捷報傳至——燕軍收複函穀關,幾乎全殲魏軍,唯守將奚斤領親兵百騎敗逃。


    “漢武帝將此地賜名聞喜,果然名不虛傳。”任臻勾起一抹冰冷的諷笑:“慕容鍾不愧是我大燕虎將!”下令慕容鍾北上聞喜,封賞其功。待真見了慕容鍾,任臻則一反常態,笑微微地親自攙起慕容鍾:“河陽王勞苦功高。”


    慕容鍾心裏因前事還有些暗自惴惴,見任臻殊無異色,才訕訕賠笑道:“末將為皇上鞠躬盡瘁,縱使馬革裹屍又有何妨?!”


    “果然智勇雙全。”任臻點了點頭,“所以交戰之時既能做到全殲敵軍,又能剛好一不小心放敵將一條生路…”


    慕容鍾聞言大駭,慌忙再次跪地:“是末將疏忽,望皇上恕罪!”


    任臻俯身拍了拍慕容鍾的肩膀,強行將人撐起:“不必如此。自古為將者,皆擁兵養寇以為計,朕明白的。”


    慕容鍾勉強與任臻對視了一眼,立時被那眸中的寒意激地渾身一凜——攻城之際,他確然是存了這麽個心眼——皇帝對姚嵩之心幾乎是昭然於世,又怎會不記恨於他?留他不過是為了用他領軍打戰,他也不過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想到這裏,他料想慕容沖此時不會真對他下手,便又鼓足了勇氣囁嚅著道:“皇上…皇上,末將立即引兵去追!”


    “你方才說,你願為朕——馬革裹屍,是麽?”任臻的瞳仁映she出對方驚惶的臉孔,帶出一芒怨毒的光,“那朕就準你所請,如你所願!”


    話音未落,慕容鍾便渾身一僵,胸腹間一陣劇痛,他不敢置信地低頭看去,胸前已被開了一個血洞,龍鱗匕盡刃而入,隻餘刀柄:“皇,皇上——你殺我,是,是為了姚嵩?陣前殺將,就,就不怕驕騎軍…兵變?”


    “朕倒要看看——誰敢!”任臻冷冷地看著他,手間使力,猛地拔出龍鱗匕,鮮血如注,噴濺上身,慕容鍾高大的身子轟然倒地,手腳抽搐了數下,便再無聲息。


    軍帳掀開,兀烈快步而入,看也不看地上的慕容鍾,低聲稟道:“皇上,長安八百裏加急快報。”


    這是慕容永聽聞任臻要召慕容鍾親自“封賞”,便心知不妙,趕緊修書相勸,卻已是晚了一步。任臻看也不看,將兀烈捧信的手一把揮開,踱到帳外,昂首揚聲道:“河陽王慕容鍾督戰不力,抗旨縱敵,已被正法!將其屍首以馬革裹之,沿途昭示,送至長安!”


    諸兵將皆沒想到在大敵當前之際,皇帝對個手握重兵的親王居然說殺就殺,還“馬革裹屍”,一路昭告到長安城,這對整個慕容家族來說都堪稱奇恥大辱!


    宣告已畢,任臻負手轉身,沉聲對兀烈吩咐道:“今天開始長安來的信件一律就地退迴——你帶著虎賁營人馬迴去接手函穀關軍務,慕容鍾帶兵已久,朕隻怕事有萬一,後院失火。”


    兀烈領命,又道:“那驕騎軍中與慕容鍾相睦的一幹將領——?”


    任臻頭也不迴,抬起手來,輕飄飄地做了個向下斬落的動作。


    兀烈渾身一凜,明白這是要對昔日同僚大開殺戒了,他不願,卻也不能抗旨——打從皇帝對慕容鍾起了殺心的那一刻起,隨後的這番血腥清洗就已勢不可免。


    任臻一步一步地踱迴帥帳,昔日不可一世的慕容鍾被兩個親兵提著腿腳拖曳而出,經過身邊之時,留下了一道揮之不去的濃重血痕。


    他置若罔聞地緩緩落座,知道慕容永必會連連來信要他收迴成命,所以他幹脆來個視而不見。隨即他苦笑著自語道:“子峻,你若還在,必也責我此時此舉太過莽撞了吧。”他不自覺地往腰間輕輕一按,裏麵藏著一枚小小的舊舊的梅花金扣,他與姚嵩,各執一枚。


    然而現在他根本不敢拿出相看,連略想一想都唿吸難繼、痛楚難當。


    戰場無情,血流漂杵,子峻求救無門,踐踏蹂躪之下竟是屍骨不存,無可收拾,他一想就痛,一想就恨——這隻是第一步,還有沮渠蒙遜,還有拓跋圭!


    可他自己呢?又當受何天罰?!想他今生對姚嵩說的最後一句話,竟然是廢他權位,逐他出京,甚至言及“未清其罪,不複相見”——誰承想事到如今,當真是見不到了。


    任臻緩緩地仰起頭,未嚐有一滴熱淚流出,喉間卻湧上一陣腥甜。


    第145章


    剛剛迴到平城的拓跋圭淡淡地看了木匣裏殘破的頭顱一眼,問跪地捧匣的親兵道:“他還說了什麽?”


    “燕帝命人將我軍使者推出營外,當眾梟首,還讓標下轉告皇上——”那兵士戰戰兢兢地根本不敢抬頭,一口氣把話給囫圇傳了,“他朝君體也相同!”


    長孫嵩在旁老臉一白,他一直反對太早與西燕決裂,函穀關偷襲一擊得手本就隻屬僥幸,如今見慕容衝來勢洶洶,又挾傳國玉璽之威,北魏立國不久民心不穩,便藉機向拓跋圭諫言,向燕帝服軟道歉,交出函穀關以免事態擴大,戰局糜爛。誰知慕容沖一怒之下,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慣例都顧不得了,幹脆利落地迴絕了一切和平的可能——他就要斬盡殺絕!長孫嵩怕素來陰晴不定的拓跋圭治罪,忙搶先跪地道:“臣思慮不周,致使皇上受辱敵前,罪該萬死!”


    拓跋圭視若罔聞似地,撚起一片沾血的碎箋殘片,放在鼻端輕輕一嗅,血腥味中似乎還帶著龍鱗匕久違的劍氣。他伸舌舔了舔早已幹涸的血漬,無聲地一扯嘴角:他打疊心思寫的那樣感人的一封信去求饒,任臻卻早已不念舊情,要與他你死我活了,真是可惜啊。


    其實早在遣使送信之前他便猜到了,即便他退出函穀,甚至割讓國土做出賠償,都沒有議和成功的可能——他與他,已再沒有當年長安城中以情感人放過一馬的奇蹟,註定不死不休。


    正在此時,殿外忽有腳步紛遝之聲傳來,轉瞬之間已到眼前,卻是剛因軍功被拓跋圭封為“開國上將軍”的沮渠蒙遜。


    蒙遜對拓跋圭行了一禮,口稱大帥,一直默不吭聲的少年崔浩忽道:“大將軍是在叫誰?”


    蒙遜迴過神來,卻壓根沒將這十三四歲的漢人小崽子放在眼裏,隻對拓跋圭一跪道:“皇上恕罪!”


    拓跋圭不甚在意地命他起身——北魏立國,製定規法全靠清河崔氏父子並一幹漢人降臣,那些長於糙原的部落酋長與鮮卑貴族至今都不能學會這些繁文縟節,稱謂上鬧出的笑話還多了去了。他斜睨了崔浩一眼,要笑不笑地道:“這小文書郎一貫愛較真,連朕都要受他管教。”


    崔浩慌忙告罪,蒙遜卻知道這話是敲打給他聽的,心裏一哂,隨即正色道:“末將聽說皇上遣使嚮慕容沖求和了?”他哼了一聲:“如今正是皇上開疆闢地威震寰宇的大好時機,無論誰向皇上獻此下策都該斬了!”長孫嵩抬頭怒目而視,知道這話是沖他來的——因為自詡戰功彪炳,這位昔日走投無路的“北涼公”已搖身一變,成為北魏軍中一名實權人物,平日又張揚跋扈,許多鮮卑元老都對他很是不滿,隻是拓跋圭在軍事上對他頗為重用,甚至壓過了拓跋圭十年的心腹,同是代國豪族的賀蘭雋一籌,其餘舊臣便也更是無可奈何。


    拓跋圭聽到此處,便抬手命旁人退下,沖蒙遜一抬下巴:“你有良策?”


    沮渠蒙遜在拓跋圭麵前盤膝而坐,傾身向前,望進拓跋圭的雙眼——這是兩對同樣兇光燦然嗜血堅毅的眸子,曾經對麵為敵,也可攜手逐鹿。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是慕容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雲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雲暮並收藏我不是慕容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