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是個厚道人,雖然他與蕭瑀因政見不合,多有嫌隙,雙方也曾為了各自的政見劍拔弩張,在朝堂中針鋒相對。
但看到蕭瑀落難,蕭家滿門盡數下獄,也是於心不忍,遂單獨上本,請陛下發慈君之心,饒恕蕭瑀的不恭不敬之處。
卻不知道,這正好戳到李世民的肺管上,當即怒斥房玄齡愚厚,勒令他迴府反思,不反思清楚,不準上朝,不準出門。
房玄齡佐皇帝三十餘年,未嚐被天子如此喝斥過,也是怏怏不樂,歎息迴府。朝中的很多人,都認為房玄齡要塌房了,畢竟拂逆上意,未必不會跟蕭瑀一個下場。
但這朝中,總有聰明人,就比如說黃門侍郎褚遂良,他向皇帝進言,說玄齡自義旗之始翼讚聖功,武德之季冒死決策,貞觀之初選賢立政,人臣之勤,玄齡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紳同尤,不可遐棄。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諷諭使之致仕,退之以禮;不可以淺鮮之過,棄數十年之勳舊。
這話說的,有禮有節,更講情義,而且也捅到了李世民的軟肋,他這輩子,最重的,就是與老兄弟之間的情義。
李世民聽候,長歎不已,厚賞褚遂良的同時,還下旨,令房玄齡父子,至芙蓉園候駕!
車駕路過房府時,見到房玄齡父子出門,李世民唿了一聲乘輿且至,親自降階下來,與房玄齡把臂入府,芙蓉園也就不去了。
房玄齡也知道皇帝這是在向他表示歉意,可他還是不明白,陛下為何重處蕭瑀!
瞧見房家三個兒子,都識趣的沒有跟進來,李世民也是淡淡一笑:“玄齡以為朕,兔死狗烹姑置之乎?”
房玄齡趕緊拱手解釋:“老臣絕對不是這麽意思!”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劉邦啊,是草根出身,他當然怕功高震主,所以韓信等人自然有取之死之道。
但李世民不一樣,李家累世公候,也曾創立皇朝,還怕這些區區的功臣麽!況且,這天下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人也是他用出來,難道還怕他們翻天嗎?
“陛下是擔心太子,不能治蕭氏?”
生子如狼,猶恐如羊,南北朝多少君主,他們之所以敗亡,不是因為時勢,而是他們沒有像樣的繼承人。
但太子,陛下是不是有些多慮了!
“陛下神武,乃撥亂之才,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趣尚雖異,各當其分,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蒼生者也。”
聽了房玄齡這句馬屁話,李世民莞爾一笑,李承乾守文之德,下輩子吧!那家夥屬狼的,專門吃生肉,他不去咬別人就算是不錯了!
要說對太子,李世民沒什麽可擔心的,真正該擔心的,是那些與東宮不睦的人,他們該掂量自己的陽壽什麽時候到。因為就算沒有李世民,李承乾也能把他們一個不剩的都摁死。
“那老臣更糊塗了,既然不是為了替太子清滌道路,那為何?”
李世民抿了口茶,隨即將這裏麵的事,與房玄齡說了說。房玄齡掌管機秘數十載,這些事,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但很多事,都已經時過境遷了,很多人都不在了,要說他們還能在大唐興風作浪,房玄齡看也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他聽明白了,陛下不是擔心高弘德這樣的人謀反,而是生氣蕭瑀跟他藏心眼。在君王眼中,蕭瑀有秘密,而且是關乎前朝的秘密,這就意味著他有二心。
“太子呢,也在暗中調查,而且還摸到一些東西。朕的意思呢,雙管齊下,掏一掏再說!”
“陛下,讓太子這麽幹,是不是有點冒險。”
李世民擺了擺手:“你不讓他管,他就不管了嗎?”
說到李承乾,李世民這個當爹的也很無奈,這個小子,從來就沒聽過他的話。李世民有時候雖然惱火,但又無可奈何,誰讓是親生的了!
他隻能在心裏安慰自己,天下的兒子,可能都喜歡跟自己的老子擰著來,非得其他人的老子,在他們後麵收拾他們,教他們做人。
所以,這些年,他隻是讓長孫無忌看著他,娘親舅大,還行,他最起碼能聽進去長孫無忌的話。
而說到這對甥舅,房玄齡也是笑了笑,太子呢,是個有大主意的人,而且對老臣們也很尊重。而且,他一直致力於,將內府與勳貴連在一起,讓他們與皇家一榮俱榮。這可是個好計策,能把他們牢牢綁在皇家的戰車上。剛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是長孫無忌出的主意,這家夥跟他解釋,房玄齡也隻當是舅舅袒護外甥,也是人之常情。
可年頭一多,隨著太子嶄露頭角,他也看出太子的天分來了。雖然有些時候,他舉措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但時間長了,便能看的出來,是對國家、社稷有益的事。而且,太子在民間的名聲極好,惠民之政,便民之路,清減賦稅,丈量土地,甚至還有保價保糧,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政績。
而且,在武功方麵,太子也是很有建樹的,高昌之戰,便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有這樣的兒子,陛下倒是可以放心了。
李世民嗬嗬一笑,的確,有子萬事足,有個能克紹箕裘,光大祖業的兒子,的確是曆代帝王最為自豪的事。李承乾呢,是他的元子,於國多有功勳,深受臣工和百姓的愛戴,這是他李世民,也是李家的福氣。
但是,這當老子的,都是賤的,即便他成家立業了,也幹出了一番成績,當老子的還是不放心,還是要管,所以李世民一直都在想辦法,讓太子的羽翼更豐滿些。等著有一天,他不行了,太子好順利繼位。
“陛下,太子不錯,心機和城府都是好的!”
“是,高明的天分不錯,而且性子也定了,朕不必過分擔心。所以,朕隻需要把朕沒做完的事做完,不要給兒子留下太多的麻煩!”
高弘德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李世民才不遺餘力的,不計代價的去辦這個事。
但看到蕭瑀落難,蕭家滿門盡數下獄,也是於心不忍,遂單獨上本,請陛下發慈君之心,饒恕蕭瑀的不恭不敬之處。
卻不知道,這正好戳到李世民的肺管上,當即怒斥房玄齡愚厚,勒令他迴府反思,不反思清楚,不準上朝,不準出門。
房玄齡佐皇帝三十餘年,未嚐被天子如此喝斥過,也是怏怏不樂,歎息迴府。朝中的很多人,都認為房玄齡要塌房了,畢竟拂逆上意,未必不會跟蕭瑀一個下場。
但這朝中,總有聰明人,就比如說黃門侍郎褚遂良,他向皇帝進言,說玄齡自義旗之始翼讚聖功,武德之季冒死決策,貞觀之初選賢立政,人臣之勤,玄齡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紳同尤,不可遐棄。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諷諭使之致仕,退之以禮;不可以淺鮮之過,棄數十年之勳舊。
這話說的,有禮有節,更講情義,而且也捅到了李世民的軟肋,他這輩子,最重的,就是與老兄弟之間的情義。
李世民聽候,長歎不已,厚賞褚遂良的同時,還下旨,令房玄齡父子,至芙蓉園候駕!
車駕路過房府時,見到房玄齡父子出門,李世民唿了一聲乘輿且至,親自降階下來,與房玄齡把臂入府,芙蓉園也就不去了。
房玄齡也知道皇帝這是在向他表示歉意,可他還是不明白,陛下為何重處蕭瑀!
瞧見房家三個兒子,都識趣的沒有跟進來,李世民也是淡淡一笑:“玄齡以為朕,兔死狗烹姑置之乎?”
房玄齡趕緊拱手解釋:“老臣絕對不是這麽意思!”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劉邦啊,是草根出身,他當然怕功高震主,所以韓信等人自然有取之死之道。
但李世民不一樣,李家累世公候,也曾創立皇朝,還怕這些區區的功臣麽!況且,這天下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人也是他用出來,難道還怕他們翻天嗎?
“陛下是擔心太子,不能治蕭氏?”
生子如狼,猶恐如羊,南北朝多少君主,他們之所以敗亡,不是因為時勢,而是他們沒有像樣的繼承人。
但太子,陛下是不是有些多慮了!
“陛下神武,乃撥亂之才,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趣尚雖異,各當其分,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蒼生者也。”
聽了房玄齡這句馬屁話,李世民莞爾一笑,李承乾守文之德,下輩子吧!那家夥屬狼的,專門吃生肉,他不去咬別人就算是不錯了!
要說對太子,李世民沒什麽可擔心的,真正該擔心的,是那些與東宮不睦的人,他們該掂量自己的陽壽什麽時候到。因為就算沒有李世民,李承乾也能把他們一個不剩的都摁死。
“那老臣更糊塗了,既然不是為了替太子清滌道路,那為何?”
李世民抿了口茶,隨即將這裏麵的事,與房玄齡說了說。房玄齡掌管機秘數十載,這些事,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但很多事,都已經時過境遷了,很多人都不在了,要說他們還能在大唐興風作浪,房玄齡看也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他聽明白了,陛下不是擔心高弘德這樣的人謀反,而是生氣蕭瑀跟他藏心眼。在君王眼中,蕭瑀有秘密,而且是關乎前朝的秘密,這就意味著他有二心。
“太子呢,也在暗中調查,而且還摸到一些東西。朕的意思呢,雙管齊下,掏一掏再說!”
“陛下,讓太子這麽幹,是不是有點冒險。”
李世民擺了擺手:“你不讓他管,他就不管了嗎?”
說到李承乾,李世民這個當爹的也很無奈,這個小子,從來就沒聽過他的話。李世民有時候雖然惱火,但又無可奈何,誰讓是親生的了!
他隻能在心裏安慰自己,天下的兒子,可能都喜歡跟自己的老子擰著來,非得其他人的老子,在他們後麵收拾他們,教他們做人。
所以,這些年,他隻是讓長孫無忌看著他,娘親舅大,還行,他最起碼能聽進去長孫無忌的話。
而說到這對甥舅,房玄齡也是笑了笑,太子呢,是個有大主意的人,而且對老臣們也很尊重。而且,他一直致力於,將內府與勳貴連在一起,讓他們與皇家一榮俱榮。這可是個好計策,能把他們牢牢綁在皇家的戰車上。剛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是長孫無忌出的主意,這家夥跟他解釋,房玄齡也隻當是舅舅袒護外甥,也是人之常情。
可年頭一多,隨著太子嶄露頭角,他也看出太子的天分來了。雖然有些時候,他舉措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但時間長了,便能看的出來,是對國家、社稷有益的事。而且,太子在民間的名聲極好,惠民之政,便民之路,清減賦稅,丈量土地,甚至還有保價保糧,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政績。
而且,在武功方麵,太子也是很有建樹的,高昌之戰,便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有這樣的兒子,陛下倒是可以放心了。
李世民嗬嗬一笑,的確,有子萬事足,有個能克紹箕裘,光大祖業的兒子,的確是曆代帝王最為自豪的事。李承乾呢,是他的元子,於國多有功勳,深受臣工和百姓的愛戴,這是他李世民,也是李家的福氣。
但是,這當老子的,都是賤的,即便他成家立業了,也幹出了一番成績,當老子的還是不放心,還是要管,所以李世民一直都在想辦法,讓太子的羽翼更豐滿些。等著有一天,他不行了,太子好順利繼位。
“陛下,太子不錯,心機和城府都是好的!”
“是,高明的天分不錯,而且性子也定了,朕不必過分擔心。所以,朕隻需要把朕沒做完的事做完,不要給兒子留下太多的麻煩!”
高弘德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李世民才不遺餘力的,不計代價的去辦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