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隅賊笑起,將存票放迴懷中,“行,吾勉為其難做你的錢莊罷。”


    “話說,咱們吃穿住都是王府的,武曲的藥也是王府藥房免費抓的,哪裏還要你花什麽錢。”


    文無隅沒迴答,他一眼看中道旁攤鋪木架上垂掛著的拂塵形狀的玉製腰墜,此刻已扒開人流來到貨架旁,貓下腰細細觀賞。


    哪怕文曲這種不識貨之人也看得出,那玉墜壓根不上檔次。


    “主子,你買這幹啥?”文曲妥妥地不屑,認為他眼光不佳。


    “王爺生辰快到了。”


    “哈?這東西值得了幾個錢?人王爺鐵定瞧不上。”


    “你懂個軟蛋,黃金有價玉無價禮輕情意重。”文無隅迴嗆道。


    文曲不服氣,斜眉歪嘴地直哼哼。


    一會兒聽他主子喊道,“店家,多少錢?”


    店家從隔壁銀器攤子竄過來,熱情道,“公子真有眼光,我這兒最好最貴的就是這拂塵墜,一兩銀子!”


    文曲入住王府後眼睛漸漸往腦門上長,看不起滿街的俗物,加之奔波各個錢莊耗費不少時間,他便催促文無隅打道迴府。


    好巧不巧未出長街,迎麵碰上老主顧徐靖雲。


    自城外一別,徐靖雲沒想到還能再見,欣喜萬分,把公事推至一邊,請文無隅進茶館飲茶。


    盛情難卻,文無隅便沒推辭。


    長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徐大人問完近況抒發幾句曖昧之詞後,三棍子敲不出一個屁,沒話說了。


    文無隅為了不冷場,鹹吃蘿蔔淡操心地問了一句公家事,“徐大人可抓到赫平章了?”


    提起這事徐靖雲一臉苦惱。曲大人的傷勢並無大礙,可嫌犯跑了,於是曲大人閱過案卷之後,懷疑赫平章不止買通一個無名小賊混淆行蹤,建議兩家輪流監視京兆府,必定有所收穫。


    今日正是輪到他留守。


    徐靖雲簡單地提了幾句案情。


    文無隅突發奇想,反向思及另一個問題,“赫平章若真如傳言所說的那般厲害,他為何隻挑京兆府,而且隻盜走幾百兩銀子。徐大人何不查一查京兆尹,許是其中另有隱情也說不定。”


    聞言徐靖雲更顯為難了,“你有所不知,京兆尹劉大人深得皇上信任,沒有皇上的旨意,我等怎敢去調查他。”


    文無隅好奇道,“照你這麽說,劉大人來頭不小。”


    “不清楚有何來頭,無人知曉他出仕以前的事跡,倒是聽聞他曾是前朝某位高官府中的管家,如今是真是假無從查證。”


    站門口的文曲按捺不住催他,“主子,時辰快到了,萬一王爺怪罪下來,可不得了。”


    文無隅隻好起身告辭。


    徐靖雲眼裏閃爍希冀的光芒,邊相送邊局促不安道,“我住在西街,你…若得空,沒有要緊事做,可到徐府找我,沒別的意思,就隻是說說話,行麽?”


    文無隅充滿善意地迴笑,輕微點了下頭。


    第15章 番外一


    大齊末年,皇帝積勞成疾,命不將久。


    膝下唯有兩個皇子,一個年方十歲,另一個不及滿月。


    偏生太尉鍾武手握舉國兵權,結黨營私。


    內外交困之際,皇帝秘密召集數位至忠至誠的臣子,立血書為詔,意在太尉鍾武篡權奪位之日,無懼生死群起反抗,保大齊江山不落賊子之手。


    血詔暗中流傳,忠貫日月之士紛紛立字為證。


    次年,皇帝駕崩,


    年方十一的幼子齊明蘇繼位。


    太尉鍾武益發囂張跋扈,獨攬朝政。


    外間傳言,太尉欲效仿曹操挾天子令百官,然大齊一家為尊,非三國鼎立之時。


    新君第二年,七星皎燦與日爭輝,天象大兇。


    太尉鍾武夥同一眾黨羽,牽掣機要大臣,聯名上書——‘新君年幼,德不配位,恐士卒百官不能相輔’,進諫幼君承堯舜禹之仁德禪位賢能。


    抵死不從者當庭斬殺。


    齊後不堪喪國之辱,母子三人於宮中引火自焚而亡。


    太尉鍾武成功篡位,改國號大康。


    大康二年。


    正值中秋。


    禦史大夫文大人攜家眷拜訪宰相府,兩家共聚佳節。


    文家長女五歲,幼子尚在繈褓。


    宰相大人淵尚徽夫妻唯育一子,卻府中另有一個同般年歲的孩童。


    原來當年齊後暗中將幼子送出宮闈,此孩童便是逃出生天大齊先帝僅存的血脈。


    宰相府閉門謝客,圍牆內其樂融融。


    卻接到侍衛密稟,皇上漏夜出宮,即將到府。


    淵尚徽當機立斷,命文大人從後門出府,又令管家將皇子送去曲侍郎府中。


    這位曲侍郎鳳泊鸞漂之時曾受過他的提攜,絕對忠誠可靠,正因如此,當年血詔立誌,他留有一手,並未讓其在血詔上署名。


    原宰相府內有一奇巧的地下密室,但恐怕被搜查出,斷送皇子性命,故而不敢冒險將他藏於家中。


    當夜,宰相府燃燈至天明。


    數日後,夫妻二人遇刺而亡。


    皇帝下令舉國通緝捉拿反賊,並收養其遺子淵澄。


    此後前朝重臣相繼辭官歸隱。


    十二載春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遊人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遊人左並收藏道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