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最委婉的說法了,李至善小心翼翼地打量著慕清灃,聽說這些個皇親國戚都有一不高興就弄死人的毛病!不知道,這位有沒有,這樣的嗜好!
慕清灃聽了不置可否,臉色如常,“哦……他方才喝了不多,你再去熬藥吧……”
第45章 何為戲謔
“可有緩解之法”
李至善停住腳步,迴過頭來看慕清灃的背影,“子時前施針可減緩痛楚。”
“嗯”,他輕哼一聲,重新坐了下來,便再無聲息。
李至善默然退了出來,去廚房叮囑了童兒看著藥爐莫要打盹,然後,便心事重重地迴了臥房。
臥房的窗下擺著一張條案,他徑直走了過去,打開抽屜,拿出一個檀香木的小盒子。
揭開盒蓋,裏麵隻放了兩封書信,還有一個掌心大小的布袋子。
指腹無意識地與粗糙的布麵磨擦著,李至善有霎那間的恍惚,仿佛又迴到了前年春天,那個陰雨綿綿的日子。
那時的他已經整整兩年沒再收到徒弟方孝安的書信了,冬日天寒路滑,以他的年齡實在出不了門,隻好捱到冰消雪融,等不及春暖花開,就上了路。
方孝安最後一封來信說他已被罷官,正準備歸鄉,這之後兩年,卻再無一絲半點音訊傳來。
方孝安的家鄉距此兩百多裏,無花鎮又偏安一隅,往來客商鳳毛麟角,就是想找個人打聽,都不可能。
足足顛簸半個多月,那是一個雨夾雪的陰暗春日,李至善一腳踏進滁州府,就如同邁進了鬼門關。
迎麵而來的噩耗將他打得三魂不見了七魄——三年前的一日夜,方府被一夥來曆不明的盜賊屠盡滿門,金銀細軟盡數不見,而元兇至今逍遙法外不知為誰!
他急怒攻心,在滁州一病不起,在一間客棧將養了月餘,方才拖著病弱殘軀迴了無花鎮。
方孝安是他這輩子最親的人,比親兒子還親。
李至善的父親是江湖上臭名昭著的“鬼醫”,性格惡劣變態,醫術高明,卻最喜拿活人試藥,一生害人無數,偏偏生了個心地善良的兒子。
李至善聰明靈慧,醫術有成,卻根骨欠佳、無法習武,終於,“鬼醫”不得好死也就罷了,連累了手無縛雞之力的兒子如喪家犬般東躲西藏無處容身。
直到他遇上方家施粥,方孝安的父親看他被一群人推來搡去,可憐巴巴地連個小孩子也爭不過,就尋思著這個人怪可憐的,怕他把自己給餓死,就把他這大齡乞丐從乞丐堆裏扒拉出來,帶迴了方家。
後來,方老爺子發現,他這哪裏是撿了個乞丐,分明是撿了個寶啊!不僅人品好,醫術還頂呱呱的,正好獨子方孝安不喜讀書,索性隨著李至善學醫算了。
李至善這一住,就是十幾年,他與方孝安名為師徒,實則比父子還親。直到方孝安考入了太醫院,方老太爺覺得好歹也算光耀門楣了,於是高興地撒手人寰了。
方孝安舉家搬到京城,李至善便躲到了這“無花鎮”,開了間醫館。
他妻子早亡,隻留下一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沒長對,長成一個禍害。
方孝安每月一封信,定時定點,他也知道李大虎的品性,不孝不義,於是早就有了要把李至善接到身邊奉養的打算。
人死燈滅,方家滅門。
都說人間至痛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可是他呢,連方孝安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這痛豈非比死別更令人難以接受!
他就弄不明白了,怎麽這人說沒就沒了呢?什麽樣的盜賊狂妄如斯,那可是滁州府,不是尋常山裏鄉村!
他唯一能聯想到的就是方孝安最後的兩封信。
一封信是方孝安的長子親自送來,並取走了信中所提的一味藥材“烏頭草”;另一封,則是提及他因貴妃之死被免官,信上隱諱提到,因被權勢所逼,枉害了一條人命,還連累了不相幹的人,背離了醫者“懸壺濟世”的初衷。
最重要的,是信上最後的一句話,“師傅,如果王似道放過了徒兒,待塵埃落定,定奉養您天年!”
算算方府滅門之日,正是他歸鄉第二日!
本以為,這件事情會爛在心裏,然後隨同他一起埋進棺材,再無人知曉!他區區一介布衣,永遠沒有機會將它晾在人前,更沒有能力去追索真相。
可是,如今機緣巧合,將沂親王送到了“無花鎮”,難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麽?
李至善顫微微地抬起有些混濁的淚眼,望向窗外的遠山白雲,喃喃低語道,“孝安,孝安……”
不知不覺,日暮西沉,最後一片桔紅色亮光也被黑暗吞噬。
直到小童兒喊他開飯了,李至善方才活動了一下坐麻了的腿腳,在黑暗中站起身來。
慕清灃其人,他早有耳聞,聽說,他處事嚴明公正,卻也最是冷血無情,這從昨日河岸邊的那場廝殺便可窺豹一般。
據他觀察,慕清灃的確殺伐決斷心思縝密,但也並非無情無義之人。
可是,縱有情義又如何,他會為了一個不相幹的小人物去得罪朝廷一品大員麽,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太後的親哥哥,皇帝的親舅舅。李至善根本不敢保證!
他嘆了口氣,決定不能冒險,還是等等再說,摸著黑,將檀木盒子重新放迴抽屜裏。
</br>
慕清灃聽了不置可否,臉色如常,“哦……他方才喝了不多,你再去熬藥吧……”
第45章 何為戲謔
“可有緩解之法”
李至善停住腳步,迴過頭來看慕清灃的背影,“子時前施針可減緩痛楚。”
“嗯”,他輕哼一聲,重新坐了下來,便再無聲息。
李至善默然退了出來,去廚房叮囑了童兒看著藥爐莫要打盹,然後,便心事重重地迴了臥房。
臥房的窗下擺著一張條案,他徑直走了過去,打開抽屜,拿出一個檀香木的小盒子。
揭開盒蓋,裏麵隻放了兩封書信,還有一個掌心大小的布袋子。
指腹無意識地與粗糙的布麵磨擦著,李至善有霎那間的恍惚,仿佛又迴到了前年春天,那個陰雨綿綿的日子。
那時的他已經整整兩年沒再收到徒弟方孝安的書信了,冬日天寒路滑,以他的年齡實在出不了門,隻好捱到冰消雪融,等不及春暖花開,就上了路。
方孝安最後一封來信說他已被罷官,正準備歸鄉,這之後兩年,卻再無一絲半點音訊傳來。
方孝安的家鄉距此兩百多裏,無花鎮又偏安一隅,往來客商鳳毛麟角,就是想找個人打聽,都不可能。
足足顛簸半個多月,那是一個雨夾雪的陰暗春日,李至善一腳踏進滁州府,就如同邁進了鬼門關。
迎麵而來的噩耗將他打得三魂不見了七魄——三年前的一日夜,方府被一夥來曆不明的盜賊屠盡滿門,金銀細軟盡數不見,而元兇至今逍遙法外不知為誰!
他急怒攻心,在滁州一病不起,在一間客棧將養了月餘,方才拖著病弱殘軀迴了無花鎮。
方孝安是他這輩子最親的人,比親兒子還親。
李至善的父親是江湖上臭名昭著的“鬼醫”,性格惡劣變態,醫術高明,卻最喜拿活人試藥,一生害人無數,偏偏生了個心地善良的兒子。
李至善聰明靈慧,醫術有成,卻根骨欠佳、無法習武,終於,“鬼醫”不得好死也就罷了,連累了手無縛雞之力的兒子如喪家犬般東躲西藏無處容身。
直到他遇上方家施粥,方孝安的父親看他被一群人推來搡去,可憐巴巴地連個小孩子也爭不過,就尋思著這個人怪可憐的,怕他把自己給餓死,就把他這大齡乞丐從乞丐堆裏扒拉出來,帶迴了方家。
後來,方老爺子發現,他這哪裏是撿了個乞丐,分明是撿了個寶啊!不僅人品好,醫術還頂呱呱的,正好獨子方孝安不喜讀書,索性隨著李至善學醫算了。
李至善這一住,就是十幾年,他與方孝安名為師徒,實則比父子還親。直到方孝安考入了太醫院,方老太爺覺得好歹也算光耀門楣了,於是高興地撒手人寰了。
方孝安舉家搬到京城,李至善便躲到了這“無花鎮”,開了間醫館。
他妻子早亡,隻留下一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沒長對,長成一個禍害。
方孝安每月一封信,定時定點,他也知道李大虎的品性,不孝不義,於是早就有了要把李至善接到身邊奉養的打算。
人死燈滅,方家滅門。
都說人間至痛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可是他呢,連方孝安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這痛豈非比死別更令人難以接受!
他就弄不明白了,怎麽這人說沒就沒了呢?什麽樣的盜賊狂妄如斯,那可是滁州府,不是尋常山裏鄉村!
他唯一能聯想到的就是方孝安最後的兩封信。
一封信是方孝安的長子親自送來,並取走了信中所提的一味藥材“烏頭草”;另一封,則是提及他因貴妃之死被免官,信上隱諱提到,因被權勢所逼,枉害了一條人命,還連累了不相幹的人,背離了醫者“懸壺濟世”的初衷。
最重要的,是信上最後的一句話,“師傅,如果王似道放過了徒兒,待塵埃落定,定奉養您天年!”
算算方府滅門之日,正是他歸鄉第二日!
本以為,這件事情會爛在心裏,然後隨同他一起埋進棺材,再無人知曉!他區區一介布衣,永遠沒有機會將它晾在人前,更沒有能力去追索真相。
可是,如今機緣巧合,將沂親王送到了“無花鎮”,難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麽?
李至善顫微微地抬起有些混濁的淚眼,望向窗外的遠山白雲,喃喃低語道,“孝安,孝安……”
不知不覺,日暮西沉,最後一片桔紅色亮光也被黑暗吞噬。
直到小童兒喊他開飯了,李至善方才活動了一下坐麻了的腿腳,在黑暗中站起身來。
慕清灃其人,他早有耳聞,聽說,他處事嚴明公正,卻也最是冷血無情,這從昨日河岸邊的那場廝殺便可窺豹一般。
據他觀察,慕清灃的確殺伐決斷心思縝密,但也並非無情無義之人。
可是,縱有情義又如何,他會為了一個不相幹的小人物去得罪朝廷一品大員麽,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太後的親哥哥,皇帝的親舅舅。李至善根本不敢保證!
他嘆了口氣,決定不能冒險,還是等等再說,摸著黑,將檀木盒子重新放迴抽屜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