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0章 晨昏!
重生了,誰還談個狗屁戀愛! 作者:萬劍山宗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霧還沒散盡,興隆鎮中學的煤爐子已經吐出第一縷青煙。
張煜踩著結霜的自行車踏板,車筐裏裝著用舊掛曆包的課本,車把上掛的網兜裏晃蕩著鋁製飯盒——王淑芬天不亮就起來烙的蔥花餅,隔著三層屜布還能聞到香氣。
開學了。
操場上的積雪被掃成堆,主席台掛著褪色的\"新學期新氣象\"橫幅。
校長握著裹紅綢的話筒講話,電流雜音裏混著隔壁木材廠的電鋸聲。
張煜站在初一二班的隊列裏,看李曉燕偷偷把凍紅的手縮進袖管,藍布棉襖袖口磨得發亮,露出裏麵玫紅色的毛衣邊。
\"下麵請優秀學生代表發言!\"教務主任的吼聲驚飛了楊樹上的麻雀。
初三的劉紅梅走上台,滌綸紅裙下露出穿了毛褲的臃腫輪廓。
她別在胸前的團徽反著光,照得張煜眯起眼——那光斑正好落在周大勇悄悄點燃的鬆明子上,引得後排男生一陣哄笑。
班級裏。
教室後排的鑄鐵煤爐燒得通紅,爐蓋上烤著十幾個鋁飯盒。
張煜翻開包著《故事會》封皮的英語書,油墨味混著烤土豆的焦香鑽進鼻腔。
前桌傳來\"咯吱咯吱\"的聲響,李曉燕正在課桌下偷偷嗑瓜子,殼子攢在手心準備下課喂操場的老母雞。
\"張煜!\"王建國突然出現在後門,粉筆頭精準擊中他的額頭,\"把這段課文譯成中文。\"
教室瞬間安靜,三十多雙眼睛盯著他手裏的小說——其實是偽裝成《射雕英雄傳》的《新概念英語》。
當他把\"long long ago\"翻譯成\"在很久很久以前\"時,爐子上的飯盒突然\"嘭\"地跳起,不知誰的雞蛋炸開了。
草長鶯飛。
四月開化時,勞動課轉移到校辦農場。
張煜握著鋤頭在試驗田裏除草,壟溝裏剛冒頭的婆婆丁還帶著晨露。
李曉燕提著柳條筐跟在後麵,把草根抖幹淨裝進筐裏——這些是要送到食堂喂豬的。
周大勇突然從楊樹林竄出來,軍綠挎包裏鼓鼓囊囊裝著山丁子,酸澀的果香驚飛了壟上的花喜鵲。
\"嚐嚐!\"他拋來的野果砸中張煜後背,在藍布衫上留下紫紅印記。
女生們尖叫著躲開飛濺的汁水,勞動委員舉著鐵鍁追打時,褲腳勾住了刺玫藤。
張煜蹲下身幫他解刺,發現藤蔓上結著去年秋天的野葡萄幹,黑珍珠似的果實裏藏著細小的籽粒。
#### 四、供銷社的夏天
期末考試前,張煜被派去幫供銷社抄寫價簽。
玻璃櫃台反射著午後的陽光,他握著蘸水筆在牛皮紙上寫字,\"大白兔奶糖0.8元\/斤\"的墨跡未幹就被饞嘴的孩子蹭花。
李長海送來冰鎮汽水,瓶身的冷凝水洇濕了庫存清單,圓珠筆跡化開成模糊的雲朵。
傍晚換崗時,售貨員趙嬸神秘兮兮地拉開櫃台暗格。
發黴的月餅渣裏埋著本《流行歌曲》,扉頁上鄧麗君的笑臉缺了角。
張煜用三斤糧票換下這本\"禁書\",轉身就看見李曉燕在副食櫃台前徘徊——她正用買練習本的錢稱水果糖,紙包上的麻繩纏著少女纖細的手指。
金秋時節。
九月開學恰逢農忙,操場成了晾曬場。
張煜和男生們扛著麻袋穿梭在金色玉米堆間,帆布手套裏的汗水把玉米須染成深褐色。
李曉燕帶著女生組縫麻袋,針線在秋陽下銀蛇般遊走,有個姑娘的頂針滑落玉米堆,直到冬天喂馬時才被馬蹄刨出。
課間休息時,周大勇用玉米須編成胡須,扮成校長訓話。
教導主任氣衝衝趕來時,踩到滾落的玉米粒摔了個仰八叉,懷裏的教案天女散花——某頁夾著的《武俠故事》被風卷到旗杆頂,成了整個秋天學生們仰望的風景。
又是一個冬天的來臨。
臘月裏教室門窗糊上塑料布,嗬氣成霜的早晨,值日生要提前兩小時來生爐子。
張煜握著鐵鉤通爐膛時,發現某塊蜂窩煤上刻著\"早\"字——不知是哪屆學生留下的。
李曉燕的紅格子圍巾掛在暖氣片上,冰碴化成水珠滴進搪瓷缸,王建國用來泡的茉莉花茶多了絲甜味。
期末複習時,油印的模擬卷帶著體溫傳遞。
張煜和李曉燕共用一盞台燈,電線繞著生鏽的暖氣管爬行,鎢絲燈泡把兩個人的影子投在糊牆的報紙上。
當周大勇第五次借橡皮時,他作業本上的油漬暴露了秘密——這饞鬼竟用複習資料墊著吃豬頭肉。
大雪小雪又一年。
寒假前最後一天,教室飄著墨汁與漿糊的味道。
張煜踩著課桌貼對聯,凍僵的手指把\"書山有路勤為徑\"貼成了波浪線。
李曉燕剪的窗花被北風卷走,最終掛在十裏外的輸電塔上,開春時電工老劉還當是個紅色塑料袋。
除夕夜,張煜蹲在灶坑前烤土豆。
王淑芬往他兜裏塞了五毛壓歲錢,嶄新的紙幣帶著油墨香。
央視春晚的雪花屏裏,趙本山剛說出\"改革春風吹滿地\",整個鎮子的鞭炮聲就炸響了。
張煜跑到院門口,看見周大勇在冰麵上放\"二踢腳\",某個衝天炮的火星點燃了木材廠廢料堆,映得半個鎮子紅彤彤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
三月開江時,張煜在語文課上學到\"一年之計在於春\"。
他模仿朱自清的筆調寫周記,被王建國用紅筆批注\"堆砌辭藻\"。
李曉燕的作文本在女生中傳閱,她寫的《我的供銷社媽媽》裏,藏著對張煜幫忙搬貨的感激。
體育課恢複那天,操場上的冰化成大大小小的水窪。
周大勇帶頭打水漂,瓦片在泥漿裏劃出斷續的弧線。
張煜在柳樹下背單詞,忽然發現去年秋天埋的玻璃彈珠發了芽——其實是冰層消融後露出的啤酒瓶底,在春陽下折射出七彩光斑。
清晨。
四月的晨霧裹著柴火氣息,張煜推著二八自行車穿過興隆鎮早市。
車把上掛的網兜裏,鋁飯盒隨著顛簸叮當作響。
賣豆腐的老漢掀開棉被,熱氣騰起在半空結成細密的水珠,落在李曉燕遞過來的搪瓷盆裏。
\"二斤水豆腐,多給點鹵。\"李曉燕踮著腳遞錢,碎花襯衫袖口露出半截紅毛線手鏈——那是女生間流行的編法,用拆掉的舊毛衣線搓成。
張煜看見她手背上沾著藍墨水,想必是早自習偷趕作業時蹭的。
一轉眼,時光如梭。
期中考試前的教室像個蒸籠。
王建國踩著吱呀作響的講台發卷子,油印試卷的墨香混著後排煤爐烤地瓜的焦甜。
李曉燕把橡皮切成小塊分給周圍人,周大勇用鉛筆在桌角刻\"早\"字,木屑紛紛揚揚落在過期的《中國少年報》上。
\"這道題選c。\"張煜用腳輕踢前桌板凳。
暗號順著課桌間的縫隙傳遞,李曉燕的麻花辮梢係著紅頭繩,向右擺動三次代表選擇題答案。
監考的老孫頭抱著搪瓷缸打盹,缸底沉著厚厚一層茉莉茶渣。
楊花紛飛時。
五月楊絮如雪,勞動課改到江邊植樹。
張煜握著比自己還高的鐵鍁挖坑,汗濕的的確良襯衫貼在背上。
李曉燕拎著鐵皮桶來迴運水,桶裏漂著的楊絮像撒了層。
周大勇趁老師不注意,把剛捉的泥鰍塞進樹坑,說是要給樹苗\"加餐\"。
\"快看!\"不知誰喊了聲。
三十多雙眼睛齊刷刷抬頭,供銷社新買的彩色氣球飄過江麵,拴著的廣告條幅上\"康師傅方便麵\"幾個字在風裏翻卷。
直到多年後張煜才明白,那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鮮活注腳。
午後。
周六替母親值班時,張煜發現了櫃台的秘密。
裝水果糖的玻璃罐底壓著本《射雕英雄傳》,書頁間夾著泛黃的糧票。
李長海來買大前門,煙盒錫紙被他小心展平——國營飯店的後廚要用這個包燒雞。
傍晚換班,趙嬸拉開生鏽的鐵皮櫃:\"幫嬸子搬搬貨。\"
樟腦丸的氣味撲麵而來,壓箱底的的確良布料已微微發黃。
最底下竟藏著台海鷗相機,快門聲驚飛了簷下的家燕,膠片轉動聲像春蠶啃食桑葉。
暴雨如驟。
六月的雨來得急。
放學路上,張煜把書包頂在頭上狂奔。柏油路麵的熱氣混著雨腥味蒸騰,供銷社屋簷下擠滿躲雨的人。李曉燕的白球鞋踩在水窪裏,帆布麵滲出的水跡像幅寫意山水。
\"接著!\"周大勇從國營飯店後門扔來塑料袋,三個燙手的韭菜合子在空中劃出拋物線。
油漬在塑料袋上暈開,混著雨水流進排水溝,引來幾隻麻雀啄食。
王淑芬舉著油布傘找來時,看見三個孩子蹲在台階上分食,雨水順著瓦當串成珠簾。
夏夜,乘涼。
期末考試結束那晚,全鎮人都搬著板凳到糧庫廣場。
露天電影幕布掛在兩棵老榆樹間,《大話西遊》的盜版帶子播到至尊寶告白時,全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咳嗽聲——中年人們用這種方式掩飾悸動。
張煜和李曉燕坐在麻袋堆上,周大勇摸來的青玉米在暗處飄香。
放映機的光柱裏浮塵舞動,如同銀河傾瀉。
當紫霞仙子飄向太陽時,糧庫保管員突然拉閘,黑暗中的口哨聲、笑罵聲和蟋蟀鳴叫編織成仲夏夜交響曲。
張煜踩著結霜的自行車踏板,車筐裏裝著用舊掛曆包的課本,車把上掛的網兜裏晃蕩著鋁製飯盒——王淑芬天不亮就起來烙的蔥花餅,隔著三層屜布還能聞到香氣。
開學了。
操場上的積雪被掃成堆,主席台掛著褪色的\"新學期新氣象\"橫幅。
校長握著裹紅綢的話筒講話,電流雜音裏混著隔壁木材廠的電鋸聲。
張煜站在初一二班的隊列裏,看李曉燕偷偷把凍紅的手縮進袖管,藍布棉襖袖口磨得發亮,露出裏麵玫紅色的毛衣邊。
\"下麵請優秀學生代表發言!\"教務主任的吼聲驚飛了楊樹上的麻雀。
初三的劉紅梅走上台,滌綸紅裙下露出穿了毛褲的臃腫輪廓。
她別在胸前的團徽反著光,照得張煜眯起眼——那光斑正好落在周大勇悄悄點燃的鬆明子上,引得後排男生一陣哄笑。
班級裏。
教室後排的鑄鐵煤爐燒得通紅,爐蓋上烤著十幾個鋁飯盒。
張煜翻開包著《故事會》封皮的英語書,油墨味混著烤土豆的焦香鑽進鼻腔。
前桌傳來\"咯吱咯吱\"的聲響,李曉燕正在課桌下偷偷嗑瓜子,殼子攢在手心準備下課喂操場的老母雞。
\"張煜!\"王建國突然出現在後門,粉筆頭精準擊中他的額頭,\"把這段課文譯成中文。\"
教室瞬間安靜,三十多雙眼睛盯著他手裏的小說——其實是偽裝成《射雕英雄傳》的《新概念英語》。
當他把\"long long ago\"翻譯成\"在很久很久以前\"時,爐子上的飯盒突然\"嘭\"地跳起,不知誰的雞蛋炸開了。
草長鶯飛。
四月開化時,勞動課轉移到校辦農場。
張煜握著鋤頭在試驗田裏除草,壟溝裏剛冒頭的婆婆丁還帶著晨露。
李曉燕提著柳條筐跟在後麵,把草根抖幹淨裝進筐裏——這些是要送到食堂喂豬的。
周大勇突然從楊樹林竄出來,軍綠挎包裏鼓鼓囊囊裝著山丁子,酸澀的果香驚飛了壟上的花喜鵲。
\"嚐嚐!\"他拋來的野果砸中張煜後背,在藍布衫上留下紫紅印記。
女生們尖叫著躲開飛濺的汁水,勞動委員舉著鐵鍁追打時,褲腳勾住了刺玫藤。
張煜蹲下身幫他解刺,發現藤蔓上結著去年秋天的野葡萄幹,黑珍珠似的果實裏藏著細小的籽粒。
#### 四、供銷社的夏天
期末考試前,張煜被派去幫供銷社抄寫價簽。
玻璃櫃台反射著午後的陽光,他握著蘸水筆在牛皮紙上寫字,\"大白兔奶糖0.8元\/斤\"的墨跡未幹就被饞嘴的孩子蹭花。
李長海送來冰鎮汽水,瓶身的冷凝水洇濕了庫存清單,圓珠筆跡化開成模糊的雲朵。
傍晚換崗時,售貨員趙嬸神秘兮兮地拉開櫃台暗格。
發黴的月餅渣裏埋著本《流行歌曲》,扉頁上鄧麗君的笑臉缺了角。
張煜用三斤糧票換下這本\"禁書\",轉身就看見李曉燕在副食櫃台前徘徊——她正用買練習本的錢稱水果糖,紙包上的麻繩纏著少女纖細的手指。
金秋時節。
九月開學恰逢農忙,操場成了晾曬場。
張煜和男生們扛著麻袋穿梭在金色玉米堆間,帆布手套裏的汗水把玉米須染成深褐色。
李曉燕帶著女生組縫麻袋,針線在秋陽下銀蛇般遊走,有個姑娘的頂針滑落玉米堆,直到冬天喂馬時才被馬蹄刨出。
課間休息時,周大勇用玉米須編成胡須,扮成校長訓話。
教導主任氣衝衝趕來時,踩到滾落的玉米粒摔了個仰八叉,懷裏的教案天女散花——某頁夾著的《武俠故事》被風卷到旗杆頂,成了整個秋天學生們仰望的風景。
又是一個冬天的來臨。
臘月裏教室門窗糊上塑料布,嗬氣成霜的早晨,值日生要提前兩小時來生爐子。
張煜握著鐵鉤通爐膛時,發現某塊蜂窩煤上刻著\"早\"字——不知是哪屆學生留下的。
李曉燕的紅格子圍巾掛在暖氣片上,冰碴化成水珠滴進搪瓷缸,王建國用來泡的茉莉花茶多了絲甜味。
期末複習時,油印的模擬卷帶著體溫傳遞。
張煜和李曉燕共用一盞台燈,電線繞著生鏽的暖氣管爬行,鎢絲燈泡把兩個人的影子投在糊牆的報紙上。
當周大勇第五次借橡皮時,他作業本上的油漬暴露了秘密——這饞鬼竟用複習資料墊著吃豬頭肉。
大雪小雪又一年。
寒假前最後一天,教室飄著墨汁與漿糊的味道。
張煜踩著課桌貼對聯,凍僵的手指把\"書山有路勤為徑\"貼成了波浪線。
李曉燕剪的窗花被北風卷走,最終掛在十裏外的輸電塔上,開春時電工老劉還當是個紅色塑料袋。
除夕夜,張煜蹲在灶坑前烤土豆。
王淑芬往他兜裏塞了五毛壓歲錢,嶄新的紙幣帶著油墨香。
央視春晚的雪花屏裏,趙本山剛說出\"改革春風吹滿地\",整個鎮子的鞭炮聲就炸響了。
張煜跑到院門口,看見周大勇在冰麵上放\"二踢腳\",某個衝天炮的火星點燃了木材廠廢料堆,映得半個鎮子紅彤彤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
三月開江時,張煜在語文課上學到\"一年之計在於春\"。
他模仿朱自清的筆調寫周記,被王建國用紅筆批注\"堆砌辭藻\"。
李曉燕的作文本在女生中傳閱,她寫的《我的供銷社媽媽》裏,藏著對張煜幫忙搬貨的感激。
體育課恢複那天,操場上的冰化成大大小小的水窪。
周大勇帶頭打水漂,瓦片在泥漿裏劃出斷續的弧線。
張煜在柳樹下背單詞,忽然發現去年秋天埋的玻璃彈珠發了芽——其實是冰層消融後露出的啤酒瓶底,在春陽下折射出七彩光斑。
清晨。
四月的晨霧裹著柴火氣息,張煜推著二八自行車穿過興隆鎮早市。
車把上掛的網兜裏,鋁飯盒隨著顛簸叮當作響。
賣豆腐的老漢掀開棉被,熱氣騰起在半空結成細密的水珠,落在李曉燕遞過來的搪瓷盆裏。
\"二斤水豆腐,多給點鹵。\"李曉燕踮著腳遞錢,碎花襯衫袖口露出半截紅毛線手鏈——那是女生間流行的編法,用拆掉的舊毛衣線搓成。
張煜看見她手背上沾著藍墨水,想必是早自習偷趕作業時蹭的。
一轉眼,時光如梭。
期中考試前的教室像個蒸籠。
王建國踩著吱呀作響的講台發卷子,油印試卷的墨香混著後排煤爐烤地瓜的焦甜。
李曉燕把橡皮切成小塊分給周圍人,周大勇用鉛筆在桌角刻\"早\"字,木屑紛紛揚揚落在過期的《中國少年報》上。
\"這道題選c。\"張煜用腳輕踢前桌板凳。
暗號順著課桌間的縫隙傳遞,李曉燕的麻花辮梢係著紅頭繩,向右擺動三次代表選擇題答案。
監考的老孫頭抱著搪瓷缸打盹,缸底沉著厚厚一層茉莉茶渣。
楊花紛飛時。
五月楊絮如雪,勞動課改到江邊植樹。
張煜握著比自己還高的鐵鍁挖坑,汗濕的的確良襯衫貼在背上。
李曉燕拎著鐵皮桶來迴運水,桶裏漂著的楊絮像撒了層。
周大勇趁老師不注意,把剛捉的泥鰍塞進樹坑,說是要給樹苗\"加餐\"。
\"快看!\"不知誰喊了聲。
三十多雙眼睛齊刷刷抬頭,供銷社新買的彩色氣球飄過江麵,拴著的廣告條幅上\"康師傅方便麵\"幾個字在風裏翻卷。
直到多年後張煜才明白,那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鮮活注腳。
午後。
周六替母親值班時,張煜發現了櫃台的秘密。
裝水果糖的玻璃罐底壓著本《射雕英雄傳》,書頁間夾著泛黃的糧票。
李長海來買大前門,煙盒錫紙被他小心展平——國營飯店的後廚要用這個包燒雞。
傍晚換班,趙嬸拉開生鏽的鐵皮櫃:\"幫嬸子搬搬貨。\"
樟腦丸的氣味撲麵而來,壓箱底的的確良布料已微微發黃。
最底下竟藏著台海鷗相機,快門聲驚飛了簷下的家燕,膠片轉動聲像春蠶啃食桑葉。
暴雨如驟。
六月的雨來得急。
放學路上,張煜把書包頂在頭上狂奔。柏油路麵的熱氣混著雨腥味蒸騰,供銷社屋簷下擠滿躲雨的人。李曉燕的白球鞋踩在水窪裏,帆布麵滲出的水跡像幅寫意山水。
\"接著!\"周大勇從國營飯店後門扔來塑料袋,三個燙手的韭菜合子在空中劃出拋物線。
油漬在塑料袋上暈開,混著雨水流進排水溝,引來幾隻麻雀啄食。
王淑芬舉著油布傘找來時,看見三個孩子蹲在台階上分食,雨水順著瓦當串成珠簾。
夏夜,乘涼。
期末考試結束那晚,全鎮人都搬著板凳到糧庫廣場。
露天電影幕布掛在兩棵老榆樹間,《大話西遊》的盜版帶子播到至尊寶告白時,全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咳嗽聲——中年人們用這種方式掩飾悸動。
張煜和李曉燕坐在麻袋堆上,周大勇摸來的青玉米在暗處飄香。
放映機的光柱裏浮塵舞動,如同銀河傾瀉。
當紫霞仙子飄向太陽時,糧庫保管員突然拉閘,黑暗中的口哨聲、笑罵聲和蟋蟀鳴叫編織成仲夏夜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