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司馬遷繼續遊曆,來到了烏江。


    就看到一名披頭散發穿著盔甲的將軍,艱難的站立在江邊,周圍則是圍滿了士兵。


    “我項羽攜江東子弟八千人誅滅暴秦,垓下一戰,竟無一人生還,我又有何顏麵去見江東父老,唯有以死謝罪!”


    項羽悲痛欲絕的說道。


    想想他帶著八千子弟兵推翻暴秦,打下大片山河,可以說是一時風光,誰能比他強。


    短短幾年,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


    他本有機會渡過烏江,再去江東找子弟兵。


    但是他的傲氣不允許這麽做。


    他無顏麵對江東父老,覺得虧欠他們,隻能是以死謝罪。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說完就自刎於烏江畔。


    “為了這段曆史,您作了《項羽本紀》!”李信對著一旁司馬先生說道。


    那邊已經落幕,自然是來到了這邊。


    司馬遷之所以作《項羽本紀》,就是為了展現真實的曆史。


    項羽推翻秦朝暴政是他的功績,但他的驕傲而又暴躁,有人才不能善用是他失敗的原因。


    “千秋功過,皆在青史!”


    每一個曆史人物都如同鏡鑒。


    壯遊山河,青年立誌,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踐身上學會隱忍,在孔子故裏追慕先賢。


    在淚羅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國情懷,在烏江之畔記取項羽的勇武也反思他的敗亡。


    山河是一部史書,壯遊如同讀史。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帷幕再一次的關閉。


    “新任郎官,入宮麵聖!”


    隨著一聲唿喊,從兩側走出一隊穿著朝服的男子。


    他們都是入朝為官的人,要去見聖上。


    而這個時候的司馬遷已經是到了中年。


    剛剛站好,司馬遷就看到了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為他高興,而司馬遷也是很高興,期待一個盛世的到來。


    可以說剛剛入朝為官,還是充滿了期待。


    他的父親在小時候告訴過司馬遷,說聖上是一位好皇帝。


    而他也確實遊曆了錦繡河山,看到了繁榮安定。


    皇帝讓使大漢四海一統,聲威遠播,可以說司馬遷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皇帝上朝!”


    “拜!”


    看到皇帝的到來,朝臣們都是齊齊跪拜。


    那時候的皇帝是漢武帝。


    此後司馬遷就一直追隨在漢武帝身邊。


    所謂雲從龍,風從虎,數十年間他隨皇帝巡幸四方。


    “巡視疆土,賑撫萬民,您扈從漢武帝堅持了漢朝日益崛起。”李信誇讚道。


    “內興製度,外除邊患,懲治貪腐,發展經濟,四海一體,家國一統!”司馬遷由衷的說道。


    “所以您也是見證了曆史的人,那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寫《史記》?”李信詢問道。


    聽到李信的詢問,這又不是什麽不能說的。


    也就在那說了起來,他的父親在太史任上就著手寫《太史公書》。


    直到那一年,公元前110年,皇帝泰山封禪。


    司馬談病重,不能跟著皇帝去泰山,讓司馬遷去。


    可是司馬遷不願意,實在是司馬談病的太厲害,害怕到時候見不到自己的父親。


    司馬談不同意,因為他們是史官。


    封禪是史官不能錯過的千古盛事,司馬家一定要去見證。


    司馬遷記掛的是他的父親,如今父親病重,司馬遷如何願意遠赴泰山,一來一迴這麽長的時間,害怕到時候見不到他的父親。


    而他父親牽掛的是司馬家作為史官的責任。


    司馬談:“遷兒!《太史公書》我以初擬,上起堯舜美德,下至漢興一統!史官終將離去!”


    司馬遷:“青史千年永存!”


    司馬談:“遷兒!《太史公書》為父完成不了了,可惜啊,你我父子二人要共著青史的約定,為父要失言了!”


    “父親!”聽到這話,司馬遷有了不好的預感。


    “遷兒,要敬畏寫下的每一個字!”


    司馬談說完這話之後,手中的筆也握不住了,就這樣以世長辭。


    看到司馬談就這樣倒下,司馬遷直接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


    司馬談卒於公元前110年,此後司馬遷繼承父親遺誌任太史令。


    漢武帝對於司馬遷也是非常的看中,之前成為郎官的時候就一直跟隨漢武帝,司馬談卒後,接任了太史令。


    隻是一年之後,就發現了一件重大的人生轉折。


    公元前99年,李廣的孫子李陵策應貳師將軍出征。


    對於李廣和李陵,司馬家是有感情的,特意為李陵送行。


    李陵豪言壯誌的想要一戰而定永訣邊患,司馬遷則是說了等著為他和他的祖父立傳。


    李陵自然是非常感動,也感謝司馬遷為大漢將士立傳。


    帷幕放下,意味著這一段過去。


    “他就是李陵,你在《史記》中專門做了《李將軍列傳》!”李信說道。


    “他就是李廣將軍的孫子,飛將軍可敬,保國安民,征戰犧牲的將士們都可敬,《太史公書》應當記述忠誠死義之士。”


    聽到這話,李信是感動的。


    特別是他看到了李陵迴頭看著司馬遷,那必勝的笑容。


    他相信此去必將得勝而迴,但是曆史就是如此的造化弄人。


    漢武帝讓貳師將軍李廣利去打匈奴,李陵本來隻是策應,但是後來李陵說也想要作為偏師出征。


    漢武帝也就同意了,畢竟是李廣之孫。


    李陵帶著五千步卒行軍浚稽山,一下遭遇了匈奴的主力部隊,戰爭非常的激烈。


    五千步卒打八萬騎兵,寡不敵眾,李陵被俘。


    消息傳到朝廷來,朝臣都是指責李陵投敵。


    但是司馬遷對於李廣和李陵很有感情,也非常的想熟,認為李陵不會投敵。


    他們是忠孝人家,是不可能投降的。


    漢武帝有些相信司馬遷,就派出了一名叫做公孫敖的人去接應李陵。


    隻是公孫敖掉了鏈子,跑迴朝廷說李陵投敵了,還幫助匈奴人訓練士兵。


    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讓漢武帝大怒,然後就牽連到了司馬遷。


    當時按律欺君罔上,當死。


    不過漢武帝不想殺司馬遷,知道司馬遷是一個人才,就給了司馬遷選擇的機會。


    所以就想著讓司馬遷交五十萬的罰金就可以免死,隻是司馬遷又不是貪官,如何會有那麽多錢財。


    他的祖輩也不是貪官,這錢自然是拿不出來。


    還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那就是腐刑。


    腐刑又稱宮刑、蠶室,說句通俗易懂的話就是閹割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狼煙本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狼煙本狼並收藏娛樂:與楊蜜胡戈組建公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