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三年起步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羊衜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遣一直追隨在自己身旁的忠誠族人,護送著自己的愛女羊徽瑜踏上前往長安的路途。
這一行動背後,原因自然是劉禪聘羊徽瑜入宮為側妃,而這個約定竟是劉禪私底下親口應承下來的。
盡管並沒有留下任何白紙黑字的書麵憑證,但身為尊貴的天子,其金口一開便如同立下了九鼎般沉重的誓言,自然是非履行不可的。
對於能夠成為皇室外戚這件事,羊衜可謂極其上心。
一來,這無疑將給家族帶來無上榮耀;二來,他對自己的寶貝女兒充滿了信心。
想當年,他自己青春年少時就已是名震鄉裏的翩翩佳公子,相貌英俊非凡,風采照人。
而羊徽瑜的母親更是出身名門,乃是東漢名士左中郎將蔡邕之女、大名鼎鼎的才女蔡文姬的姐妹蔡貞姬。
如此優良的基因傳承之下,他們的女兒羊徽瑜即便不敢妄稱國色天香,但也絕對稱得上是傾國傾城。
不僅如此,羊徽瑜自幼飽讀詩書,氣質高雅如蘭,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閨秀風範,實非尋常女子所能比擬。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如今的羊徽瑜年紀尚小。
按照傳統說法,她現在還隻是個未滿及笄歲的女孩。
虛一歲,再毛一歲之後,才能達到羊衜向劉禪所言明的“二八年華”。
她那嬌小的身軀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此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宛如一個天真的小女孩。
但是士族的生存法則就是這樣,當利益所需的時候,聯姻對象的年齡往往不在考慮之列,甚至十一二歲就結為新人的也比比皆是。
更何況對方是皇帝,隻有嫁娶,沒有婚約。
在即將與女兒分別之際,羊衜緊緊地拉住女兒的手,絮絮叨叨地說了許久的話語,不厭其煩地向她詳細囑咐著各種需要留意的事項。
而這羊徽瑜自幼便聰慧過人、機敏伶俐,不僅熟讀詩書禮儀,而且極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美德。
盡管對於男女之間的情愛之事尚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但她卻清楚地明白此次前往長安,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非凡。
她此去不僅僅關乎個人的前途命運,更直接影響著整個家族未來的興衰榮辱。
而麵對這一使命,羊徽瑜並沒有絲毫的退縮和推脫之意。
一直以來,父親和兄長們都視她如同捧在手心裏的璀璨明珠般疼愛有加。
如今,為了迴報這份深厚的親情關愛,她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前方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亦在所不惜。
終於,到了父女二人依依惜別的時刻。
望著彼此眼中閃爍的淚光,他們心中縱有千般不舍、萬般感傷也要作別。
羊衜同時又感到那塊長久以來壓在心頭上的巨石總算緩緩落了地。
伴隨著羊徽瑜漸行漸遠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視線之中,踏入長安城的那一刻起,羊氏一族即將開啟一段輝煌燦爛的未來。
唯一感到心裏有些不爽快的人,恐怕就要數劉禪了。
雖然他並沒有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對方送過來的會是一個如花似玉、正值妙齡的少女,但起碼也應該是個女子。
可誰能想到,最終呈現在眼前的居然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的女孩。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但事已至此,又能有什麽辦法,總不可能直接把人家給退迴去吧。
無奈之下,隻能硬著頭皮讓禮部按照簡單的禮儀流程走一遍,然後匆匆忙忙地將這位名叫羊徽瑜的女子安排住進了未央宮的漪蘭殿裏。
且先這麽養著唄,反正過不了幾年她也就長大成人了。
而對於之前答應羊衜的那些待遇條件,劉禪自然也是絲毫不打折扣,一樣不落全都給兌現了。
畢竟和整個並州相比起來,這點兒東西實在算不上什麽。
此時此刻,劉禪更為關心的其實還是諸葛亮那邊的行動計劃。
話說迴來,自從兩軍開始進入對峙狀態以後,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之間可謂是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鬥智鬥勇。
為了能夠成功激怒司馬懿,讓他主動出兵迎戰,漢軍這邊可是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各樣難聽的罵詞。
諸葛亮更是派使者去給司馬懿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司馬懿則迴複說:“蜀錦不愧是蜀錦,質量真不錯。”
之後,諸葛亮讓人不停地反複念叨著司馬懿當初在汾水河畔放臭屁那件糗事。
不出意料的是,司馬懿這家夥像是真的變成了一隻忍者神龜。
無論漢軍如何挑釁辱罵,他始終都穩如泰山,愣是不為所動。
隻不過,他雖然可以無視對自己的人身攻擊,當他手下的士兵們知曉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整個軍營都像是炸開了鍋一般,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如此一來,軍隊的士氣自然無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已未雨綢繆,提前安排那些親族仆從以及忠心侍衛掌控住了軍隊的基層秩序。
正因如此,盡管軍中人心惶惶,但司馬懿依然能夠牢牢把控著軍隊,使其穩住不至於陷入分崩離析。
身為防守方的司馬懿,其所麵臨的後勤補給消耗堪稱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
隻不過相較於需要長途跋涉進行物資運輸的漢軍而言,這方麵的壓力無疑要小得多。
畢竟,漢軍勞師遠征,每日所耗費的錢財猶如流水般源源不斷,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而司馬懿心裏很清楚,即便漢朝廷擁有著雄厚的財力支持,但這種巨大的開銷終究還是有其極限所在。
自古以來,但凡發動戰爭,哪有國家不會因此變得貧困潦倒?所以,漢軍究竟還能夠支撐多久呢?
再者說,麵對當前的戰局,除了采取避戰對峙的策略之外,魏軍實在是沒有其他更為有效的應對之法了。
畢竟雙方實力懸殊,正麵交鋒根本毫無勝算可言;而若是選擇逃跑,則更是死路一條。
於是司馬懿下定決心要死守到底,準備與諸葛亮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看看到底誰能笑到最後。
這一行動背後,原因自然是劉禪聘羊徽瑜入宮為側妃,而這個約定竟是劉禪私底下親口應承下來的。
盡管並沒有留下任何白紙黑字的書麵憑證,但身為尊貴的天子,其金口一開便如同立下了九鼎般沉重的誓言,自然是非履行不可的。
對於能夠成為皇室外戚這件事,羊衜可謂極其上心。
一來,這無疑將給家族帶來無上榮耀;二來,他對自己的寶貝女兒充滿了信心。
想當年,他自己青春年少時就已是名震鄉裏的翩翩佳公子,相貌英俊非凡,風采照人。
而羊徽瑜的母親更是出身名門,乃是東漢名士左中郎將蔡邕之女、大名鼎鼎的才女蔡文姬的姐妹蔡貞姬。
如此優良的基因傳承之下,他們的女兒羊徽瑜即便不敢妄稱國色天香,但也絕對稱得上是傾國傾城。
不僅如此,羊徽瑜自幼飽讀詩書,氣質高雅如蘭,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閨秀風範,實非尋常女子所能比擬。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如今的羊徽瑜年紀尚小。
按照傳統說法,她現在還隻是個未滿及笄歲的女孩。
虛一歲,再毛一歲之後,才能達到羊衜向劉禪所言明的“二八年華”。
她那嬌小的身軀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此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宛如一個天真的小女孩。
但是士族的生存法則就是這樣,當利益所需的時候,聯姻對象的年齡往往不在考慮之列,甚至十一二歲就結為新人的也比比皆是。
更何況對方是皇帝,隻有嫁娶,沒有婚約。
在即將與女兒分別之際,羊衜緊緊地拉住女兒的手,絮絮叨叨地說了許久的話語,不厭其煩地向她詳細囑咐著各種需要留意的事項。
而這羊徽瑜自幼便聰慧過人、機敏伶俐,不僅熟讀詩書禮儀,而且極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美德。
盡管對於男女之間的情愛之事尚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但她卻清楚地明白此次前往長安,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非凡。
她此去不僅僅關乎個人的前途命運,更直接影響著整個家族未來的興衰榮辱。
而麵對這一使命,羊徽瑜並沒有絲毫的退縮和推脫之意。
一直以來,父親和兄長們都視她如同捧在手心裏的璀璨明珠般疼愛有加。
如今,為了迴報這份深厚的親情關愛,她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前方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亦在所不惜。
終於,到了父女二人依依惜別的時刻。
望著彼此眼中閃爍的淚光,他們心中縱有千般不舍、萬般感傷也要作別。
羊衜同時又感到那塊長久以來壓在心頭上的巨石總算緩緩落了地。
伴隨著羊徽瑜漸行漸遠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視線之中,踏入長安城的那一刻起,羊氏一族即將開啟一段輝煌燦爛的未來。
唯一感到心裏有些不爽快的人,恐怕就要數劉禪了。
雖然他並沒有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對方送過來的會是一個如花似玉、正值妙齡的少女,但起碼也應該是個女子。
可誰能想到,最終呈現在眼前的居然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的女孩。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但事已至此,又能有什麽辦法,總不可能直接把人家給退迴去吧。
無奈之下,隻能硬著頭皮讓禮部按照簡單的禮儀流程走一遍,然後匆匆忙忙地將這位名叫羊徽瑜的女子安排住進了未央宮的漪蘭殿裏。
且先這麽養著唄,反正過不了幾年她也就長大成人了。
而對於之前答應羊衜的那些待遇條件,劉禪自然也是絲毫不打折扣,一樣不落全都給兌現了。
畢竟和整個並州相比起來,這點兒東西實在算不上什麽。
此時此刻,劉禪更為關心的其實還是諸葛亮那邊的行動計劃。
話說迴來,自從兩軍開始進入對峙狀態以後,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之間可謂是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鬥智鬥勇。
為了能夠成功激怒司馬懿,讓他主動出兵迎戰,漢軍這邊可是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各樣難聽的罵詞。
諸葛亮更是派使者去給司馬懿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司馬懿則迴複說:“蜀錦不愧是蜀錦,質量真不錯。”
之後,諸葛亮讓人不停地反複念叨著司馬懿當初在汾水河畔放臭屁那件糗事。
不出意料的是,司馬懿這家夥像是真的變成了一隻忍者神龜。
無論漢軍如何挑釁辱罵,他始終都穩如泰山,愣是不為所動。
隻不過,他雖然可以無視對自己的人身攻擊,當他手下的士兵們知曉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整個軍營都像是炸開了鍋一般,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如此一來,軍隊的士氣自然無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已未雨綢繆,提前安排那些親族仆從以及忠心侍衛掌控住了軍隊的基層秩序。
正因如此,盡管軍中人心惶惶,但司馬懿依然能夠牢牢把控著軍隊,使其穩住不至於陷入分崩離析。
身為防守方的司馬懿,其所麵臨的後勤補給消耗堪稱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
隻不過相較於需要長途跋涉進行物資運輸的漢軍而言,這方麵的壓力無疑要小得多。
畢竟,漢軍勞師遠征,每日所耗費的錢財猶如流水般源源不斷,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而司馬懿心裏很清楚,即便漢朝廷擁有著雄厚的財力支持,但這種巨大的開銷終究還是有其極限所在。
自古以來,但凡發動戰爭,哪有國家不會因此變得貧困潦倒?所以,漢軍究竟還能夠支撐多久呢?
再者說,麵對當前的戰局,除了采取避戰對峙的策略之外,魏軍實在是沒有其他更為有效的應對之法了。
畢竟雙方實力懸殊,正麵交鋒根本毫無勝算可言;而若是選擇逃跑,則更是死路一條。
於是司馬懿下定決心要死守到底,準備與諸葛亮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看看到底誰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