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當年東漢末年建立的西園八校尉,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訓練。


    鄴城一直以來都是屯兵重鎮,而今駐守在鄴城的中央軍隻剩下了一萬出頭了,足可見朝廷的衰落。


    從一開始,司馬懿就知道自己無法與漢軍進行野戰。


    八月初的時候,司馬懿率領著他沿途匯聚的大軍地抵達了太原城。


    這座古老的城池,也是因為戰爭即將爆發而陷入了一片緊張的氣氛之中。


    或者說,戰爭已經爆發了,因為與此同時,遠在黃河對岸的漢軍沒有閑著。


    漢軍建武將軍張南,率領五千精銳之師,自龍門山強渡黃河,意圖直搗河東地區。


    魏偏將軍王衝接到了夏侯霸的命令,要他堅守龍門渡,抵禦漢軍的進攻。


    王衝深知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迅速召集士兵,在灘頭布置防線,以逸待勞。


    夏侯霸非常重視軍事建設,河東郡的絕大部分資源都被他拿來喂養麾下的一萬人馬。


    因此這支魏軍的裝備精良、士兵們各個吃飽穿暖且訓練有素。


    在王衝的帶領下也是嚴陣以待,張南麾下的漢軍自然勇猛,向龍門渡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王衝也是擔心漢軍渡河後站穩腳跟,因此不敢玩什麽後撤,玩什麽擊敵半渡的操作。


    他擔心一半的漢軍在陸地上列陣自己也打不過。


    因此他是直接帶著軍隊頂在河岸邊上,堵住想要登岸的漢軍。


    一時間也是喊殺聲、兵器相交聲響徹雲霄。


    王衝沉著冷靜地指揮著戰鬥,魏軍憑借著堅固的防禦工事和頑強的抵抗,一次次擊退了漢軍的衝鋒。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漢軍最終不得不撤退,這次試探性的進攻以失敗告終。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堂堂漢軍怎麽可能就這麽點動靜。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南邊的消息傳來,王衝便立刻明白這一切都是漢軍精心策劃的聲東擊西之計。


    漢軍真正的主攻方向並非龍門渡,而是浦阪津。


    漢關中都督吳懿,親自率領一萬大軍悄悄地向著浦阪津進發。


    他打算趁魏軍不備,一舉突破防線,實現戰略目標。


    然而,隻可惜夏侯霸早就料到了這一手。


    他與吳懿多次交手,彼此之間已經非常熟悉,甚至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在去年冬季當河水結冰時,雙方經常派兵互相偷襲,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這種長期的對峙讓夏侯霸對吳懿的戰術風格了如指掌。


    所以,當他發現吳懿沒有親自出現在龍門渡時,心中立刻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漢軍很可能要對浦阪津下手了。


    於是,夏侯霸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奔赴浦阪津。


    果不其然,在這裏,他遭遇了吳懿的大軍。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雙方二話不說直接開打。


    吳懿於西邊河岸尋了一處高地站定,觀察到對岸魏軍早有準備便已經知道此次偷渡大概是失敗了。


    但是本著來都來了的精神,他還是派出麾下三十艘艨艟鬥艦,讓他們全速出擊。


    漢軍將士們早已經是摩拳擦掌,士氣如虹的便向著黃河對岸疾馳而去。


    這些小型戰船在江麵上破浪前行,氣勢如虹。


    吳懿副將率領著這三十艘戰船迅速接近對岸,隻見岸邊早已嚴陣以待的魏軍列好了陣勢。


    魏軍的弓箭手們藏身於防禦工事之後,拉滿弓弦,蓄勢待發。


    當漢軍戰船進入射程範圍時,雙方瞬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對射。


    漢軍士兵們機靈地躲在船上精心設置的掩體後麵,有條不紊地向岸上射箭還擊。


    而魏軍的弓箭手則憑借著岸上的有利地形和防禦設施,不斷發射出密集的箭雨。


    一時間,天空中箭矢如雨,軍鼓聲、喊殺聲震耳欲聾。


    盡管雙方的火力都異常兇猛,但由於彼此都有良好的防護措施,因此傷亡情況並不嚴重。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軍艦船上攜帶的箭矢便逐漸消耗殆盡。


    副將便果斷下令撤退,三十艘戰船在一片硝煙彌漫中調轉船頭,急速返迴己方陣營。


    而船隻處於劣勢的魏軍無法展開有效追擊。


    吳懿也並未因初次進攻受挫而氣餒,他很快便調整戰略。


    緊接著,他派出了一批中型運輸船,準備搭建浮橋以跨越黃河天塹。


    同時,那些剛剛得到箭矢補充的小型戰船則圍繞在運輸船周圍,為其提供嚴密的掩護。


    此時,對岸的魏將夏侯霸見此情形,也是立即做出應對部署。


    他一方麵親自指揮一支精銳部隊乘坐船隻木筏衝入水中,與漢軍展開近身搏鬥,也就是所謂的接舷戰。


    另一方麵,則派遣另一支隊伍專門負責破壞正在搭建中的浮橋,目的明確就是阻止漢軍進發。


    戰鬥從白天一直持續到黑夜,漢軍拚盡全力搭建浮橋,可每當浮橋延伸到一定程度,魏軍就會蜂擁而上將其摧毀一部分。


    如此反複,整座浮橋始終無法完全建成,始終處於一種半建半毀的狀態。


    事實上,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浮橋爭鬥中,盡管雙方都拚盡全力、浴血奮戰,而且魏軍將士的傷亡比例還是稍稍高於漢軍。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戰鬥規模相對較小,雙方是伸出兩個線來對戰,不是大軍列陣的正麵血拚。


    所以這種程度的損耗放在總體數量上來看,其實並不算特別高。


    這還是雙方第一天開戰,都是主帥親臨、戰意昂揚,因此將士們都奮勇爭先、銳意正濃,搏殺的也頗為激烈。


    若是後麵持續對峙下去,雙方銳意頓挫,肉搏戰也不見得會打得如此血腥了。


    吳懿試圖采用這樣一種策略,即以持續的小規模衝突來逐步消磨掉魏軍的有生力量。


    不得不說,從理論上講,隻要堅持下去,最終確實有可能獲得勝利。


    但問題在於,如果按照目前這種緩慢的節奏推進,想要成功建成浮橋恐怕得等到整整一百天之後了。


    到那時,別說是立功受賞了,隻怕吳懿還會因為貽誤戰機而被問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然好像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然好像你並收藏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