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視餘麵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伴隨著卯時三刻到來,太陽漸漸升起。
八百多名進士從配角徹底變成旁觀者,排著整齊的隊列。
他們和將要參加儀式的朝官們站在一起,站在道路的旁側。
他們和那群朝官們一樣,眼神中帶著好奇、羨慕、酸等等情緒。
他們仔細的審視著這六名前不久通過科舉考試而名列前茅的天之驕子們。
唯有那些不苟言笑、裝備精良的甲士們,一個個仰首挺胸,莊嚴肅穆,目不轉睛、一聲不吭。
不久之後,軍樂隊奏響隆隆的鼓聲,嘹亮的號角那悠遠的聲音傳向遠方,皇宮大門緩緩打開。
在禮部官員的指引下,文武百官的隊伍先行,進士們的隊伍在後。
緊跟著要上朝的隊列,步入皇宮。
按照禮製,皇宮之中行走,需要低頭,不能抬頭張望,以示尊重。
雖然如此,進士們內心的激動還是不可按耐的。
對於一些寒門黎庶出身的那些進士來說,這裏原本或許是他們一輩子不可能踏入的地方。
這種夢幻般的感覺,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他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的跟上前麵人的步伐。
然後很快他們便抵達了帝國權力運作的中樞,舉辦朝會的臨華殿。
這裏是當今皇帝舉辦曆次大朝會、各種宴會、國宴,以及一些祭祀活動的地方。
皇權便是在這裏得以彰顯,凡是能在這裏參與一場會議,哪怕沒有什麽發言,也已經可以算作是國家重要人物了。
當然,這是外人所認為的,實際上,朝廷真正的大佬,真正牛逼的人物在尚書台、在內閣、在軍機台。
當然,這對剛剛進入官場的大多數進士來說,就要求太過了,隻要能見到皇帝的麵,對現在的他們來說就夠了。
畢竟很多人實際上終其一生都沒機會見一見皇帝的長相,聲音又是如何的。
更別說近距離接觸了,大部分朝官都沒有機會近距離與皇帝接觸溝通。
天下成千上萬的官吏,九成以上的也是沒有走到皇帝麵前過的,說過話的。
因此,那六名進士是值得羨慕嫉妒的,這科舉三鼎甲不僅能和皇帝近距離接觸、交談。
還能得到皇帝親自給予的勉勵和贈禮,這是何等的榮耀,多麽令人羨慕的事情啊。
很快,禮部侍郎便出麵宣讀皇帝的詔書,宣告典禮流程。
然後黃門侍郎黃皓走出臨華殿,宣讀劉禪的詔書,勉勵莘莘學子。
然後一甲、二甲、三甲皆有不同程度的錢帛賞賜。
隨後便是一陣奏樂敲鼓,眾多內廷宦官和國家低級官員托舉著漢朝官員服裝緩緩入場,一人對一人與進士們麵麵相對。
然後平民學子的服飾就此脫下,褪去褐衣,著上官服,大部分進士都是當眾脫衣服。
而文武三鼎甲則是更莊重些,他們在黃皓的帶領下,登上那高聳的階梯,步入臨華殿。
石苞、羅式、程祁、胡濟、鍾離牧、蔣斌。
一寒門出身、三士族子弟,二豪強子弟。
沒有底層黎庶出身的子弟,黎庶群體在教育界太劣勢了。
這樣的劣勢還要持續很多時間,普及教育的基礎在經濟條件。
社會還要進一步提高生產力,提高物資基礎才能更進一步的普及教育。
慢慢來吧,劉禪如此想著,反正軍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並且能維持很長時間的這種局麵。
就比如南方水係發達,劉禪要求工匠們將研發的主要精力放在水利方麵。
有人認為現有的工具已經相當先進,隻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開發南方即可,沒有必要將精力浪費在研究新工藝器具上麵。
於是劉禪便給馬鈞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他發明一件器物,向世人證明自然偉力與奇妙。
倡導大家積極格物致知,發現自然規律利用規律改造自然造福人類。
於是,經過四五個月的研究之後,馬鈞真的做出來一座水轉百戲。
並代表工部在前不久作為賀禮,正式給皇宮進獻了那個水轉百戲的大型水利玩具。
馬鈞在一座假山上,雕刻了許多木人、石人,暗中設下了機關,利用水力將它發動,製成活動的“百戲圖”。
隻要把機關一開,樂工木偶們立即擊鼓吹簫,歌女木偶們翩翩起舞。
雜技木偶的表演更是精彩,有的疊羅漢,有的翻滾、拋球,有的在繩索上作驚險的動作。
表演變化多端,惟妙惟肖,極為生動有趣。
劉禪親自帶著百官去參觀,看到這些人偶做出千奇百怪的動作後,沒有人不感到驚異的。
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發水利新科技的大批財政撥款順利在朝堂上通過。
後來那水轉百戲的大型器具,劉禪讓人搬到太學去了,用以啟迪那些學子探究物理科學。
這種克製玩樂的行為,倒是引起朝野上下一陣讚歎。
隻不過,這次的六名天之驕子便覺得可惜了。
他們去太學考試的時候,聽說過這個東西,但沒能看到那神奇的器物。
當然,這點小失落根本難掩他們的激動。
在當今眾多位高權重的大佬的視線中,他們走到了劉禪禦床前並不遠的階下。
他們本來心理素質還是挺不錯的,可是在今天這盛大的儀式中,還是不知道的麵色肅穆身體繃緊,變得非常緊張了,仿佛是在擔心自己不小心做出逾越的舉動。
劉禪站起身來,緩步走下台階,場麵非常的安靜,隻有劉禪的腳步聲。
劉禪從小重視健身和營養,也是長得身材魁梧,而今已經成年,身高八尺,身著龍袍更加威嚴十足。
“予一人難治理九州萬方,幸賴天公世代降良才,二三子,視餘麵。”
一聲清晰不容置疑的命令落到六人耳中,六人不自覺的身體一顫,然後遵照指令抬起了頭。
年輕卻手段老道的皇帝,年輕卻高齡長壽的政權,這麽衝突的屬性此事竟然這般和諧的融在了一起。
劉禪的視線在他們麵上一一掃過,有的人被看的緊張的咽了咽口水。
而劉禪微笑著,他隻是欣賞著六名帝國新招聘的人才代表。
“……願爾等為官行政,牧民一方的時候,一如筆下揮毫千言那般銳意十足,正直純良。”
八百多名進士從配角徹底變成旁觀者,排著整齊的隊列。
他們和將要參加儀式的朝官們站在一起,站在道路的旁側。
他們和那群朝官們一樣,眼神中帶著好奇、羨慕、酸等等情緒。
他們仔細的審視著這六名前不久通過科舉考試而名列前茅的天之驕子們。
唯有那些不苟言笑、裝備精良的甲士們,一個個仰首挺胸,莊嚴肅穆,目不轉睛、一聲不吭。
不久之後,軍樂隊奏響隆隆的鼓聲,嘹亮的號角那悠遠的聲音傳向遠方,皇宮大門緩緩打開。
在禮部官員的指引下,文武百官的隊伍先行,進士們的隊伍在後。
緊跟著要上朝的隊列,步入皇宮。
按照禮製,皇宮之中行走,需要低頭,不能抬頭張望,以示尊重。
雖然如此,進士們內心的激動還是不可按耐的。
對於一些寒門黎庶出身的那些進士來說,這裏原本或許是他們一輩子不可能踏入的地方。
這種夢幻般的感覺,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他們亦步亦趨,小心翼翼的跟上前麵人的步伐。
然後很快他們便抵達了帝國權力運作的中樞,舉辦朝會的臨華殿。
這裏是當今皇帝舉辦曆次大朝會、各種宴會、國宴,以及一些祭祀活動的地方。
皇權便是在這裏得以彰顯,凡是能在這裏參與一場會議,哪怕沒有什麽發言,也已經可以算作是國家重要人物了。
當然,這是外人所認為的,實際上,朝廷真正的大佬,真正牛逼的人物在尚書台、在內閣、在軍機台。
當然,這對剛剛進入官場的大多數進士來說,就要求太過了,隻要能見到皇帝的麵,對現在的他們來說就夠了。
畢竟很多人實際上終其一生都沒機會見一見皇帝的長相,聲音又是如何的。
更別說近距離接觸了,大部分朝官都沒有機會近距離與皇帝接觸溝通。
天下成千上萬的官吏,九成以上的也是沒有走到皇帝麵前過的,說過話的。
因此,那六名進士是值得羨慕嫉妒的,這科舉三鼎甲不僅能和皇帝近距離接觸、交談。
還能得到皇帝親自給予的勉勵和贈禮,這是何等的榮耀,多麽令人羨慕的事情啊。
很快,禮部侍郎便出麵宣讀皇帝的詔書,宣告典禮流程。
然後黃門侍郎黃皓走出臨華殿,宣讀劉禪的詔書,勉勵莘莘學子。
然後一甲、二甲、三甲皆有不同程度的錢帛賞賜。
隨後便是一陣奏樂敲鼓,眾多內廷宦官和國家低級官員托舉著漢朝官員服裝緩緩入場,一人對一人與進士們麵麵相對。
然後平民學子的服飾就此脫下,褪去褐衣,著上官服,大部分進士都是當眾脫衣服。
而文武三鼎甲則是更莊重些,他們在黃皓的帶領下,登上那高聳的階梯,步入臨華殿。
石苞、羅式、程祁、胡濟、鍾離牧、蔣斌。
一寒門出身、三士族子弟,二豪強子弟。
沒有底層黎庶出身的子弟,黎庶群體在教育界太劣勢了。
這樣的劣勢還要持續很多時間,普及教育的基礎在經濟條件。
社會還要進一步提高生產力,提高物資基礎才能更進一步的普及教育。
慢慢來吧,劉禪如此想著,反正軍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並且能維持很長時間的這種局麵。
就比如南方水係發達,劉禪要求工匠們將研發的主要精力放在水利方麵。
有人認為現有的工具已經相當先進,隻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開發南方即可,沒有必要將精力浪費在研究新工藝器具上麵。
於是劉禪便給馬鈞布置了一個任務,讓他發明一件器物,向世人證明自然偉力與奇妙。
倡導大家積極格物致知,發現自然規律利用規律改造自然造福人類。
於是,經過四五個月的研究之後,馬鈞真的做出來一座水轉百戲。
並代表工部在前不久作為賀禮,正式給皇宮進獻了那個水轉百戲的大型水利玩具。
馬鈞在一座假山上,雕刻了許多木人、石人,暗中設下了機關,利用水力將它發動,製成活動的“百戲圖”。
隻要把機關一開,樂工木偶們立即擊鼓吹簫,歌女木偶們翩翩起舞。
雜技木偶的表演更是精彩,有的疊羅漢,有的翻滾、拋球,有的在繩索上作驚險的動作。
表演變化多端,惟妙惟肖,極為生動有趣。
劉禪親自帶著百官去參觀,看到這些人偶做出千奇百怪的動作後,沒有人不感到驚異的。
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發水利新科技的大批財政撥款順利在朝堂上通過。
後來那水轉百戲的大型器具,劉禪讓人搬到太學去了,用以啟迪那些學子探究物理科學。
這種克製玩樂的行為,倒是引起朝野上下一陣讚歎。
隻不過,這次的六名天之驕子便覺得可惜了。
他們去太學考試的時候,聽說過這個東西,但沒能看到那神奇的器物。
當然,這點小失落根本難掩他們的激動。
在當今眾多位高權重的大佬的視線中,他們走到了劉禪禦床前並不遠的階下。
他們本來心理素質還是挺不錯的,可是在今天這盛大的儀式中,還是不知道的麵色肅穆身體繃緊,變得非常緊張了,仿佛是在擔心自己不小心做出逾越的舉動。
劉禪站起身來,緩步走下台階,場麵非常的安靜,隻有劉禪的腳步聲。
劉禪從小重視健身和營養,也是長得身材魁梧,而今已經成年,身高八尺,身著龍袍更加威嚴十足。
“予一人難治理九州萬方,幸賴天公世代降良才,二三子,視餘麵。”
一聲清晰不容置疑的命令落到六人耳中,六人不自覺的身體一顫,然後遵照指令抬起了頭。
年輕卻手段老道的皇帝,年輕卻高齡長壽的政權,這麽衝突的屬性此事竟然這般和諧的融在了一起。
劉禪的視線在他們麵上一一掃過,有的人被看的緊張的咽了咽口水。
而劉禪微笑著,他隻是欣賞著六名帝國新招聘的人才代表。
“……願爾等為官行政,牧民一方的時候,一如筆下揮毫千言那般銳意十足,正直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