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囂在長安也沒有多少根基,於是便設立了義舍。


    從前來長安參加科考的士人中挑選了十幾個品行敦厚的老實人提供免費的食宿。


    一方麵是結個善緣,萬一其中有誰考中了,也算是為楊家賺了一份人情。


    另一方麵,即便沒有考中的,他們也會傳播他楊家的好話,楊囂自己也能賺些名聲。


    總之呢,就是一個惠而不費的小事。


    隨後包括司馬昭在內的十幾人跟著楊囂入了大門,府上早就備好了晚宴。


    賓客與主家推杯換盞之間,所談論的事情也始終繞不開科舉之事。


    賓客之中,韓儼、黎韜互相對視一眼,隨後起身向楊囂敬酒道:


    “我等自蜀中來,身無分文,幸公子相助,此身無長物,權且以此杯敬公子,並祝公子高中。”


    因為在皇榜上名次越靠前,名字越在上麵,故有‘高中’之稱。


    韓儼是巴西郡人,他和同郡黎韜自幼年就感情深厚、相互親近。


    同時二人也都是寒門旁係出身,家中沒有多少餘財。


    就像當年的老劉一樣,外出求學也需要別人救濟才能遠行。


    到了長安之後,已經身無分文。


    長安的館舍資源立刻就被這大量湧來的士人和他們的親眷擠滿,供不應求。


    朝廷雖然提供了營地食宿給這些外地寒門士子。


    但是好的場地畢竟有限,大部分會被安排住到騰出來的軍營之中。


    但是,大冬天裏,住在軍營實在不好受。


    而且飯食單調,基本上是維持在不餓肚子的狀態。


    隻能維持基本的食宿,但那樣的話,並不利於他們這些讀書人備考。


    因此朝廷鼓勵一些大戶人家開設義舍,接納這些士人住宿。


    因為科舉算是新興事物,許多細節上還需要隨著時間進行完善。


    比如之後,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學習曆史上的做法,讓每個州都在長安為自己籍貫的子弟修築館舍提供食宿。


    甚至可以讓他們為了麵子卷起來,紛紛捐錢在長安搞具有各地建築特點的土木建設。


    總之,圍繞科舉的配套設施建設沒辦法在一開始就完全準備好,隻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完善。


    當下朝廷物資方麵不甚富裕,因此劉禪決定多給這些讀書人一些精神大餅,讓他們保持幹勁。


    同時也是為了讓科舉帶來的社會氛圍進一步發酵,強調科舉的選拔人才的重要意義。


    同時,劉禪還要強調一番科舉相較於察舉,具有更大的包容性的優點,讓更多寒庶子弟更加暖心。


    劉禪在科考第二場考試之前,又發表了一首詩‘自己寫’的詩。


    在暗暗踩一腳表達自己求賢若渴,思慕人才的態度。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首詩‘寫’完之後,劉禪不僅下令宮中的內侍宣傳,讓內閣官員們點評。


    同時立刻要求加印在邸報上發行出去,讓盡可能更多的人都知道咱們的大文豪皇帝陛下又又又有新詩出世了。


    還有東廠的人在民間做托,專門引導大街小巷的人聊天的話題到這首詩上麵來。


    幾乎是一天之內,這首詩便已經風靡京師,乃至於有人編成童謠,讓小孩子傳唱。


    能參加科舉考試的都是能識文斷字的人才,而且這首詩很淺白,他們當然能看明白這首詩的意思。


    而底下看不懂的平民百姓,被有心人一傳一解釋,也能明白。


    這句話顯然表達了皇帝陛下對於此次科舉給予的厚望,對這些考生們給予的厚望。


    但同時,一些思緒比較活躍的人也開始緊張了。


    實際上,不隻黃權、諸葛亮感到長江後浪推前浪,並對子孫的教育有了緊迫感。


    其實大部分官僚士大夫和朝廷勳貴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危機感。


    實際上,科舉製度允許不問出身,社會上下各階級同台競技的取士模式。


    對於這些經曆過或者知道傳統上流社會運轉模式的大多數官員來說,科舉就顯得劉禪不怎麽地道了。


    明明他們身居高位,他們的子孫便可以因著血緣關係輕易入仕為官。


    運氣好出來一兩個人才,不僅可以穩住家族富貴,甚至可能帶著家族更上一層樓。


    即便運氣不好,生下來的三五個兒子全都是廢材,也能察舉入仕,占據一方官職維持家勢不衰。


    然而,若是走科舉取士,那就是在硬逼著他們強迫自己的家族子侄們讀書學習、練武不停。


    而且,即便學習刻苦認真,能否考中也是未知,還要看同期的競爭者有何種發揮。


    就像陛下說的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要的真人才,如果勳貴子弟不是人才,他恐怕真的會棄之如敝履。


    萬一自家碰上灘爛泥糊不上牆的子孫,那就完了,真成不孝子孫了。


    當不了官,家族榮華富貴便會迅速衰敗,眼瞅著五世甚至三世就能折損掉。


    不少有識之士已經發現了,科舉製對察舉製的內部存在著顛覆性機製。


    如果皇帝習慣了科舉,並且真的通過科舉選拔了一大批人才進入朝堂。


    那將來萬一決定宣布廢除察舉,而用科舉……


    嘶,不對,以陛下一步三算的性子,恐怕他現在就已經這樣計劃著了。


    最為熟悉劉禪的那批人,比如法正、諸葛亮、楊洪、黃權、伊籍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這種可能性。


    可是皇帝現在依舊是蹭蹭不進去,他們便是提前預知皇帝要‘犯罪’,也沒有任何辦法。


    就像在法律上,判刑必須在有真實行動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一個人很大概率會犯罪的,但隻要對方沒有采取犯罪行動,那他就是無罪的。


    當今陛下實在是太懂先勝於未勝的兵法之道了,他們紛紛表示佩服。


    至於想辦法提前布局以應對皇帝可能廢除察舉製的犯罪。


    至少這些熟悉劉禪身居高位,家中子弟接連入仕不必發愁的既得利益者們,是不會當這個急先鋒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然好像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然好像你並收藏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