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革除其丞相之位
嗅青梅:重生太子不好追 作者:卿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朝。
眾大臣見久未出現的太子殿下也上朝了,才知道他已經迴了京。
支持雲頊的大臣頓時有些激動。
太子殿下這次可是立了大功迴來的。
而雲瑜和雲璃的人,則一臉沉重。
尤其是雲瑜的人,心裏不免浮起幾分擔憂。
之前出事的章京和荊州知州,可都是二殿下的人啊!
楚皇掃了眼下麵神色各異的大臣,笑著開口,“這次荊江二州災情和瘟疫順利解決,各位愛卿功不可沒,尤其是石大人、寧大人、劉大人和於大人,以及前往荊州的各位禦醫,還有二州的各級官吏,朕已吩咐下去,讓他們具體擬折子出來,全部論功行賞。”
被點名的幾人連忙出列謝恩。
“太子,等中書省折子擬出來,你先過目,荊江二州的事都是由你負責的,你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讓他們改進。”
雲頊應道,“兒臣遵旨!”
“皇上,這次最大的功勞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睿智果斷,微臣等不過是遵照太子殿下的指令而行,並無大的功勞。”劉禦史連忙開口。
於侍郎也出列稟道,“微臣同意劉大人的話,這次最大的功勞是太子殿下,還有林三小姐,她的方子在治療瘟疫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石忠也立刻開口,“微臣附議。”
其他大臣聞言,紛紛出列,“臣附議。”
事實擺在那,這沒什麽好爭議的。
楚皇心情愈發大好,朗聲笑道,“太子這次的確是立了大功,對於太子的封賞,朕早有決斷。”
至於小丫頭的賞賜,他得私下問過雲頊。
賞的不合心意了,臭小子又要同他別扭了。
眾臣一聽,才知道皇上並沒有忘了太子殿下。
楚皇看了眼雲頊,笑著道,“大楚自來無尚書令,太子因荊江一事領尚書令,將賑災和瘟疫一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所以朕決定,從此以後,設尚書令一職,由太子擔任。”
他的話音剛落,底下眾臣頓時議論紛紛。
皇上真的要設尚書令了?
蘭王和歐陽亭的麵色愈發難看。
他們原以為這尚書令不過是臨時為了荊州一事而設,可現在聽皇上的意思,是要長設了?
那丞相以後豈不是要受尚書令掣肘?
楚皇沒管他們,輕咳出聲,底下頓時安靜下來。
“另外,從此以後,太子可以直接參議國事,朝中所有事宜,均由三省同東宮共同商議奏報。”
其實一些大事,他私下經常同雲頊商議,可現在,他要給他明麵上的權利。
尚書令乃尚書省最高官員,本就有參與國事的權利,一些大臣聽了,不知皇上為何還要再下一道重複的命令。
可那些機靈的大臣,卻隱隱聽出了裏麵的意思。
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管不同,中書管擬定詔令,門下管審核駁迴,尚書管執行,可現在,皇上讓三省所有事宜都同東宮商量,那太子殿下豈不是等同有了三省所有的權利?
也就是說,東宮想要下詔令,其實隻需要報給皇上通過即可?
不巧,蘭王和歐陽亭就是這裏麵的聰明者,他們幾乎瞬間就想到了皇上的意思。
這還了得?
“皇上,”蘭王現在哪裏還沉得住氣,立刻出列反對,“太子殿下年紀尚輕,經驗不足,恐不能很好的處理國事。”
他的話音剛落,劉禦史就冷笑反駁,“蘭王殿下舉薦的章京經驗可足?他不僅沒賑災成功,還惹了一堆事出來,若不是太子殿下處理及時,恐怕早已釀成大禍,你那會兒怎麽不說太子殿下年輕?”
蘭王最怕有人提章京的事,可皇上現在要給太子這麽大的權利,他不得不反對,所以隻得硬著頭皮道,“這是兩碼事,劉大人不要混淆。”
“怎麽就是兩碼事了?”劉禦史熟悉的大嗓門又響起來,“太子殿下有治國之才,又是儲君,如何不能參與國事?”
他毫不留情的諷刺,“倒是兩位丞相大人,不僅沒什麽建樹,反而添了不少亂,本官倒是覺得,這丞相之位,越來越成了擺設了。”
這話說的可就有些嚴重了。
不止蘭王, 歐陽亭的臉色也不好看了。
什麽叫擺設,他每天不是都在處理政事?
“你———你怎可如此胡說八道?”蘭王頓時怒了。
這個劉禦史簡直豈有此理。
劉禦史剛要說話,就見楚皇擺擺手,示意他退迴去。
他雖然心有不甘,也隻得暫時將話咽到了肚子裏。
“蘭丞相所顧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太子雖然聰慧,可畢竟還年輕,”楚皇又看了眼雲頊,見他沒什麽反應,就笑嗬嗬開口,“所以朕決定,讓東宮開設弘文館,招納天下賢才,協助太子處理政事。”
笑話,他怎麽不知道蘭家會反對,所以早就留了後手。
楚皇此言一出,不亞於在平靜的湖麵拋下一塊巨石。
眾大臣驚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皇上對太子的賞賜也太大了吧?
給了尚書令,給了三省的權力,竟然還讓太子殿下招納賢才?
那太子殿下以後豈不就能明目張膽的招賢納士、擴大勢力了?
支持雲頊的大臣們一臉欣慰,皇上果然英明啊!
那些中立的,支持楚皇的則神色複雜,皇上這又是鬧哪出啊?
不過皇上是一國之君,太子是儲君,他們也不好說什麽。
更何況,這大楚本就是人家雲家的,人家皇上給誰權力,他們隻能支持。
臉色最難看的還數支持雲瑜和雲璃的大臣,一瞬間,他們想哭的心都有了。
皇上這心偏的,讓他們頓感前途渺茫啊!
雲頊原本是垂著眸子的,聞言,也不由抬起頭,看向楚皇。
他這是——
蘭王反應過來,也顧不得擺架子了,立刻向楚皇跪了下去,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皇上,不可啊,如此下去,這朝廷還不亂了套?”
此刻他根本想不到其他,隻求皇上能收迴成命。
否則,這朝堂哪裏還有他蘭家的立足之地?
“蘭丞相不要危言聳聽,這明明就是皇上的英明決斷,怎麽就會亂套了?”劉禦史忍不住反駁。
蘭王一聽又是那個油鹽不進的劉禦史,臉愈發黑了,站起來指著他就厲聲道,“你不必作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騙人了,你以為你站在太子殿下一邊是什麽目的,本王就不知道了?”
這個人早就投靠了雲頊,還在這裏假惺惺。
既如此,那他就當場戳穿他。
他這話一出,眾大臣不由抹了抹頭上的汗。
果然是蘭王殿下,什麽事都敢說。
這不明擺著說劉禦史是太子殿下的人嗎?
劉禦史冷笑,“本官為公之心天地可鑒,支持皇上,支持大楚儲君有什麽不對,倒是你,仗著蘭太後的權勢,仗著是二皇子的舅舅,封了異姓王還不知足,還要在朝堂上插一腳,你這才是狼子野心,居心不良。”
“你——你——”蘭王被他氣的臉色鐵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什麽我,本官不支持太子殿下,難不成要支持二皇子,還是三皇子?”劉禦史的話愈發驚世駭俗。
雲瑜和雲璃的人不自覺縮了縮脖子,減少存在感。
站隊站的這麽理直氣壯,恐怕也隻有劉禦史一人了。
蘭王被劉禦史一頓嗆,氣的恨不得上去扒了他的皮,可礙於場合,他隻得忍了下來。
同這個劉禦史打嘴仗就是個錯誤,恐怕十個他,都說不過這個劉禦史。
他偶然一抬頭,見楚皇正玩味的瞧著他們,他頓時有了計策,立刻向他哭訴,“皇上,您要給老臣做主啊!”
他就不信,皇上不會顧及他蘭家的麵子。
楚皇看見他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是不能再看戲了,就斂了神色淡聲問,“你要朕給你做什麽主?”
這蘭家還以為他會一直維護他們麽?
真是可笑。
蘭王被楚皇這麽一問,頓時一噎。
劉禦史雖然話不好聽,可也的確沒什麽把柄。
不過他終究在浸淫官場多年,連忙轉了話題,“皇上,臣並非反對太子殿下,隻是擔心太子殿下經驗不足,恐難勝此大任。”
他一臉凜然,“臣身為左丞相,自然要直言進諫,否則到時候若出了事,臣難辭其咎啊!”
楚皇瞧著他到現在還一幅理直氣壯的模樣,愈發覺得他滑稽可笑,就順著他的話冷笑開口,“你的確難辭其咎。”
蘭家果然太過放肆,簡直不將他放在眼裏。
前麵闖了那麽大的禍,現在都忘了?
蘭王一愣,下意識看向楚皇,卻在他的眼神裏,看到了層層冷意。
他的心頓時忐忑起來。
皇上這是什麽意思?
楚皇沒讓他等多久,就嗓音沉冷的下令,“蘭丞相舉薦章京失職,釀成荊州大亂,從今日起,革除其丞相之位,以後不得再參與政事。”
他說完,頓感心裏一輕。
眾人嘩然。
這左丞相,又給罷免了?
蘭王上任也不過兩個月吧?
蘭王頓時呆了。
皇上怎麽會忽然處罰他?
這兩個月皇上都沒有動靜,他還以為皇上不會動他了。
可不曾想——
他的目光頓時陰狠的看向雲頊,一定是他,是他使了手段。
雲頊感覺到他的視線,微微勾唇。
楚皇自然也看到了蘭王的眼神,臉上冷意劃過。
真是太囂張了,他還坐在這裏,這蘭王就敢給雲頊擺臉色了。
看著皇上的神色愈發冰冷,顯然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蘭王閉了閉目,再一睜眼,就換上了波瀾不驚的神情,沉沉答道,“臣領旨!”
以為這樣就能扳倒他?
他心中冷笑,沒門兒。
見其他大臣都不曾言語,楚皇威嚴的聲音響起,“既無事,今日就這樣吧,退朝。”
下了早朝,蘭王直接拉住了歐陽亭,怒聲問,“你怎麽不說話?”
這個老狐狸,每次都藏的這麽深,每次都縮在後麵,和個烏龜似的。
歐陽亭推開他的手,淡淡道,“皇上明擺著是向著太子的,你再怎麽進言都沒用。”
他怕他若進言,皇上一衝動,會直接傳位給太子。
憑今日皇上的狀態,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蘭王冷冷瞧了他一瞬,轉身離開了。
他並未迴蘭王府,而是直接去了壽康宮。
隻是他剛到門口,一名嬤嬤就出來告訴他,“蘭王殿下,太後娘娘說了,讓您迴去吧!”
蘭王神色一僵,連忙問,“太後她老人家還說了什麽?”
他的丞相之位都被撤了,難道皇姑母還不管?
嬤嬤抬頭看了他一眼,小聲道,“太後娘娘說,您不用心急。”
——————
禦書房!
雲頊跟著楚皇進去,剛要開口,楚皇就興致勃勃的迴身,看著他笑道,“頊兒,荊江兩州災情無恙,而且瘟疫也控製住了,朕尋摸著,是不是要大赦天下,也好用喜事衝一衝。”
最近他一直在琢磨著這個事,隻等雲頊迴來,和他商議。
畢竟,大赦天下也不是一件小事。
雲頊見他高興,隻得先壓下心裏的話,順著他的思路想了一瞬,眸中忽而劃過幾分笑意,“父皇,兒臣倒是有個建議。”
他從來都不讚同大赦天下,如此一來,豈不便宜了那些罪犯?
可這次的災情和瘟疫又折騰的太久,影響也比較大,為了安撫百姓,照往常來說,朝廷也的確需要頒布一些喜事蓋過去。
“什麽建議?”楚皇好奇的問。
臭小子可是第一次這麽熱切的給他提建議,他心裏不由激動了。
見楚皇感興趣,雲頊眸中的笑意愈發深了。
他薄唇翹了翹,愉悅的吐出兩個字,“賜婚。”
眾大臣見久未出現的太子殿下也上朝了,才知道他已經迴了京。
支持雲頊的大臣頓時有些激動。
太子殿下這次可是立了大功迴來的。
而雲瑜和雲璃的人,則一臉沉重。
尤其是雲瑜的人,心裏不免浮起幾分擔憂。
之前出事的章京和荊州知州,可都是二殿下的人啊!
楚皇掃了眼下麵神色各異的大臣,笑著開口,“這次荊江二州災情和瘟疫順利解決,各位愛卿功不可沒,尤其是石大人、寧大人、劉大人和於大人,以及前往荊州的各位禦醫,還有二州的各級官吏,朕已吩咐下去,讓他們具體擬折子出來,全部論功行賞。”
被點名的幾人連忙出列謝恩。
“太子,等中書省折子擬出來,你先過目,荊江二州的事都是由你負責的,你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讓他們改進。”
雲頊應道,“兒臣遵旨!”
“皇上,這次最大的功勞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睿智果斷,微臣等不過是遵照太子殿下的指令而行,並無大的功勞。”劉禦史連忙開口。
於侍郎也出列稟道,“微臣同意劉大人的話,這次最大的功勞是太子殿下,還有林三小姐,她的方子在治療瘟疫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石忠也立刻開口,“微臣附議。”
其他大臣聞言,紛紛出列,“臣附議。”
事實擺在那,這沒什麽好爭議的。
楚皇心情愈發大好,朗聲笑道,“太子這次的確是立了大功,對於太子的封賞,朕早有決斷。”
至於小丫頭的賞賜,他得私下問過雲頊。
賞的不合心意了,臭小子又要同他別扭了。
眾臣一聽,才知道皇上並沒有忘了太子殿下。
楚皇看了眼雲頊,笑著道,“大楚自來無尚書令,太子因荊江一事領尚書令,將賑災和瘟疫一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所以朕決定,從此以後,設尚書令一職,由太子擔任。”
他的話音剛落,底下眾臣頓時議論紛紛。
皇上真的要設尚書令了?
蘭王和歐陽亭的麵色愈發難看。
他們原以為這尚書令不過是臨時為了荊州一事而設,可現在聽皇上的意思,是要長設了?
那丞相以後豈不是要受尚書令掣肘?
楚皇沒管他們,輕咳出聲,底下頓時安靜下來。
“另外,從此以後,太子可以直接參議國事,朝中所有事宜,均由三省同東宮共同商議奏報。”
其實一些大事,他私下經常同雲頊商議,可現在,他要給他明麵上的權利。
尚書令乃尚書省最高官員,本就有參與國事的權利,一些大臣聽了,不知皇上為何還要再下一道重複的命令。
可那些機靈的大臣,卻隱隱聽出了裏麵的意思。
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管不同,中書管擬定詔令,門下管審核駁迴,尚書管執行,可現在,皇上讓三省所有事宜都同東宮商量,那太子殿下豈不是等同有了三省所有的權利?
也就是說,東宮想要下詔令,其實隻需要報給皇上通過即可?
不巧,蘭王和歐陽亭就是這裏麵的聰明者,他們幾乎瞬間就想到了皇上的意思。
這還了得?
“皇上,”蘭王現在哪裏還沉得住氣,立刻出列反對,“太子殿下年紀尚輕,經驗不足,恐不能很好的處理國事。”
他的話音剛落,劉禦史就冷笑反駁,“蘭王殿下舉薦的章京經驗可足?他不僅沒賑災成功,還惹了一堆事出來,若不是太子殿下處理及時,恐怕早已釀成大禍,你那會兒怎麽不說太子殿下年輕?”
蘭王最怕有人提章京的事,可皇上現在要給太子這麽大的權利,他不得不反對,所以隻得硬著頭皮道,“這是兩碼事,劉大人不要混淆。”
“怎麽就是兩碼事了?”劉禦史熟悉的大嗓門又響起來,“太子殿下有治國之才,又是儲君,如何不能參與國事?”
他毫不留情的諷刺,“倒是兩位丞相大人,不僅沒什麽建樹,反而添了不少亂,本官倒是覺得,這丞相之位,越來越成了擺設了。”
這話說的可就有些嚴重了。
不止蘭王, 歐陽亭的臉色也不好看了。
什麽叫擺設,他每天不是都在處理政事?
“你———你怎可如此胡說八道?”蘭王頓時怒了。
這個劉禦史簡直豈有此理。
劉禦史剛要說話,就見楚皇擺擺手,示意他退迴去。
他雖然心有不甘,也隻得暫時將話咽到了肚子裏。
“蘭丞相所顧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太子雖然聰慧,可畢竟還年輕,”楚皇又看了眼雲頊,見他沒什麽反應,就笑嗬嗬開口,“所以朕決定,讓東宮開設弘文館,招納天下賢才,協助太子處理政事。”
笑話,他怎麽不知道蘭家會反對,所以早就留了後手。
楚皇此言一出,不亞於在平靜的湖麵拋下一塊巨石。
眾大臣驚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皇上對太子的賞賜也太大了吧?
給了尚書令,給了三省的權力,竟然還讓太子殿下招納賢才?
那太子殿下以後豈不就能明目張膽的招賢納士、擴大勢力了?
支持雲頊的大臣們一臉欣慰,皇上果然英明啊!
那些中立的,支持楚皇的則神色複雜,皇上這又是鬧哪出啊?
不過皇上是一國之君,太子是儲君,他們也不好說什麽。
更何況,這大楚本就是人家雲家的,人家皇上給誰權力,他們隻能支持。
臉色最難看的還數支持雲瑜和雲璃的大臣,一瞬間,他們想哭的心都有了。
皇上這心偏的,讓他們頓感前途渺茫啊!
雲頊原本是垂著眸子的,聞言,也不由抬起頭,看向楚皇。
他這是——
蘭王反應過來,也顧不得擺架子了,立刻向楚皇跪了下去,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皇上,不可啊,如此下去,這朝廷還不亂了套?”
此刻他根本想不到其他,隻求皇上能收迴成命。
否則,這朝堂哪裏還有他蘭家的立足之地?
“蘭丞相不要危言聳聽,這明明就是皇上的英明決斷,怎麽就會亂套了?”劉禦史忍不住反駁。
蘭王一聽又是那個油鹽不進的劉禦史,臉愈發黑了,站起來指著他就厲聲道,“你不必作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騙人了,你以為你站在太子殿下一邊是什麽目的,本王就不知道了?”
這個人早就投靠了雲頊,還在這裏假惺惺。
既如此,那他就當場戳穿他。
他這話一出,眾大臣不由抹了抹頭上的汗。
果然是蘭王殿下,什麽事都敢說。
這不明擺著說劉禦史是太子殿下的人嗎?
劉禦史冷笑,“本官為公之心天地可鑒,支持皇上,支持大楚儲君有什麽不對,倒是你,仗著蘭太後的權勢,仗著是二皇子的舅舅,封了異姓王還不知足,還要在朝堂上插一腳,你這才是狼子野心,居心不良。”
“你——你——”蘭王被他氣的臉色鐵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什麽我,本官不支持太子殿下,難不成要支持二皇子,還是三皇子?”劉禦史的話愈發驚世駭俗。
雲瑜和雲璃的人不自覺縮了縮脖子,減少存在感。
站隊站的這麽理直氣壯,恐怕也隻有劉禦史一人了。
蘭王被劉禦史一頓嗆,氣的恨不得上去扒了他的皮,可礙於場合,他隻得忍了下來。
同這個劉禦史打嘴仗就是個錯誤,恐怕十個他,都說不過這個劉禦史。
他偶然一抬頭,見楚皇正玩味的瞧著他們,他頓時有了計策,立刻向他哭訴,“皇上,您要給老臣做主啊!”
他就不信,皇上不會顧及他蘭家的麵子。
楚皇看見他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是不能再看戲了,就斂了神色淡聲問,“你要朕給你做什麽主?”
這蘭家還以為他會一直維護他們麽?
真是可笑。
蘭王被楚皇這麽一問,頓時一噎。
劉禦史雖然話不好聽,可也的確沒什麽把柄。
不過他終究在浸淫官場多年,連忙轉了話題,“皇上,臣並非反對太子殿下,隻是擔心太子殿下經驗不足,恐難勝此大任。”
他一臉凜然,“臣身為左丞相,自然要直言進諫,否則到時候若出了事,臣難辭其咎啊!”
楚皇瞧著他到現在還一幅理直氣壯的模樣,愈發覺得他滑稽可笑,就順著他的話冷笑開口,“你的確難辭其咎。”
蘭家果然太過放肆,簡直不將他放在眼裏。
前麵闖了那麽大的禍,現在都忘了?
蘭王一愣,下意識看向楚皇,卻在他的眼神裏,看到了層層冷意。
他的心頓時忐忑起來。
皇上這是什麽意思?
楚皇沒讓他等多久,就嗓音沉冷的下令,“蘭丞相舉薦章京失職,釀成荊州大亂,從今日起,革除其丞相之位,以後不得再參與政事。”
他說完,頓感心裏一輕。
眾人嘩然。
這左丞相,又給罷免了?
蘭王上任也不過兩個月吧?
蘭王頓時呆了。
皇上怎麽會忽然處罰他?
這兩個月皇上都沒有動靜,他還以為皇上不會動他了。
可不曾想——
他的目光頓時陰狠的看向雲頊,一定是他,是他使了手段。
雲頊感覺到他的視線,微微勾唇。
楚皇自然也看到了蘭王的眼神,臉上冷意劃過。
真是太囂張了,他還坐在這裏,這蘭王就敢給雲頊擺臉色了。
看著皇上的神色愈發冰冷,顯然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蘭王閉了閉目,再一睜眼,就換上了波瀾不驚的神情,沉沉答道,“臣領旨!”
以為這樣就能扳倒他?
他心中冷笑,沒門兒。
見其他大臣都不曾言語,楚皇威嚴的聲音響起,“既無事,今日就這樣吧,退朝。”
下了早朝,蘭王直接拉住了歐陽亭,怒聲問,“你怎麽不說話?”
這個老狐狸,每次都藏的這麽深,每次都縮在後麵,和個烏龜似的。
歐陽亭推開他的手,淡淡道,“皇上明擺著是向著太子的,你再怎麽進言都沒用。”
他怕他若進言,皇上一衝動,會直接傳位給太子。
憑今日皇上的狀態,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蘭王冷冷瞧了他一瞬,轉身離開了。
他並未迴蘭王府,而是直接去了壽康宮。
隻是他剛到門口,一名嬤嬤就出來告訴他,“蘭王殿下,太後娘娘說了,讓您迴去吧!”
蘭王神色一僵,連忙問,“太後她老人家還說了什麽?”
他的丞相之位都被撤了,難道皇姑母還不管?
嬤嬤抬頭看了他一眼,小聲道,“太後娘娘說,您不用心急。”
——————
禦書房!
雲頊跟著楚皇進去,剛要開口,楚皇就興致勃勃的迴身,看著他笑道,“頊兒,荊江兩州災情無恙,而且瘟疫也控製住了,朕尋摸著,是不是要大赦天下,也好用喜事衝一衝。”
最近他一直在琢磨著這個事,隻等雲頊迴來,和他商議。
畢竟,大赦天下也不是一件小事。
雲頊見他高興,隻得先壓下心裏的話,順著他的思路想了一瞬,眸中忽而劃過幾分笑意,“父皇,兒臣倒是有個建議。”
他從來都不讚同大赦天下,如此一來,豈不便宜了那些罪犯?
可這次的災情和瘟疫又折騰的太久,影響也比較大,為了安撫百姓,照往常來說,朝廷也的確需要頒布一些喜事蓋過去。
“什麽建議?”楚皇好奇的問。
臭小子可是第一次這麽熱切的給他提建議,他心裏不由激動了。
見楚皇感興趣,雲頊眸中的笑意愈發深了。
他薄唇翹了翹,愉悅的吐出兩個字,“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