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大夏開國五代君王,也沒有如此獨斷的,何況王爺!”朝臣紛紛聲討,楊士誠則皺緊眉頭,有不祥的預感。
季賢達揮揮手,禁衛軍各歸各位,他手背後開口:“程明舉,本王問你戶部的職責是什麽?”不等程明舉迴答,他又接著說:“不要說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響。招撫安置流民,移民開荒是不是戶部職責?”
季賢達一步一步走下台階,繞著跪地的程明舉轉了一圈,在他麵前立定:“本王隻問你,北境大片荒野,你戶部這些年安排多少流民過去開墾,以實邊塞?”
程明舉囁囁嘴唇沒有說話:誰願意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本王知道,要讓百姓落戶邊塞苦寒之地,需要朝廷獎勵政策和補助,短時間內不但沒有收益,朝廷還要貼錢。可是你知不知道,百姓們一旦在邊境安家落戶,就是北境軍隊最好的糧糙兵源後備,甚而可以慢慢侵蝕瓦刺。”
季賢達冷笑:“你沒有這樣的遠見,好,這件事本王算你庸才不為錯。但是抑製豪民兼併,來限田裁異端之民是不是戶部的職責?”
“不說民間現在情形如何,本王問你,去年朝堂上那麽多被罰沒田產的大臣,你是如何有臉一直站在朝堂之上?民間的你看不到,朝廷上的你也不知道?陛下要你何用?”
“嗬,本王沒記錯的話,你戶部就有多家被查沒的。”季賢達一字一句的問他“程明舉,你真有臉繼續站在這朝堂之上?”
季賢達彎下腰低聲問:“你兒子給你三個孫子單獨立戶,每個名下都有五百畝地,你最大的孫子有十歲沒?”
隨著季賢達的話,程明舉的挺直的腰一點點彎下去,最後跪伏在地麵:“……罪臣愧對陛下,愧對先帝信任。”他哆嗦的說完,起身往外走。滿朝的大臣驚訝不已,這就認了?
程明舉認了,另一個可不認,那是文人裏少有的暴脾氣,他跳著怒吼:“下官就是言官,言者無罪,季賢達你憑什麽……嗚嗚嗚”他被身後的禁衛軍捂住嘴說不出話了。
“憑什麽?憑本王一心為大夏。言官,察群臣、諫天子,以使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本王問你如今大夏律法被如此踐踏,你們幾百禦史、給事中都是瞎子嗎?拉下去。”
伴隨著‘嗚嗚’的聲音,那個禦史被禁衛軍一路拖走,朝堂裏安靜極了。
“季大人好威風”金簾後響起蘭太後慢悠悠的聲音,“太宗皇帝製定的國法,也說改就改,怎麽季大人覺得,自己比太宗皇帝還英明神武?”
“小王怎敢比太宗皇帝”季賢達迴身彎腰拱手“隻是時過境遷人心不古,有那些小人鑽空子想方設法多占田地。小王為先帝所託暫攝朝政,自當盡忠職守,安天下百姓穩大夏江山。”
“季大人”楊士誠出列“大人要丈量全國土地,核查戶戶田產。大人可知這一項政令下去,足以讓大夏民反,談何安百姓穩江山。”
“正是,再者天下人有勤快能幹的,自然會為子孫考量,那一起子懶饞jian賭之徒敗壞家業,斷送田產能怨何人?”蘭太後坐在金簾後應和楊士誠的話。
“劉安順可是懶饞jian賭之徒?”季賢達背手而立“刑部尚書出列。”
“下官在”張聰文抱著笏板出來揖手。
“你來說說近十年,各地州府因為土地糾紛有多少案子?”
這些數據張聰文早就銘記在心,便是不看笏板上的提示,也不會答錯:“截止去年底因田產糾紛,產生的案件八萬八千六百二十七件,其中治人身殘的……致人身亡的九千四百五十六件,牽扯人命兩萬零四十三人。”
季賢達背著手站在台階上,冷眼掃視階下眾人:“聽到沒有,如果真的尊文皇帝製定的大夏律法,會出現這麽多案子嗎,會死這麽多人嗎?慾壑難填,越是占得多越想占,陽高縣的今日便是大夏的明日。真要等到百姓流離失所活不下去造反嗎?”
“季大人既是如此,陽高縣派人去核查便是,何至全國丈量核查。”楊士誠慢慢的說道。
“本王不知道便罷了,如今既然知道自然要全國都查一查。”
季賢達話音落下,便有支持的附和,不用說刑部是沒人反對的,他們都是經過張聰文核查過的,最是奉公守法。可是這朝堂畢竟是以楊士誠為首,朝堂上辯論的雖然沒完沒了,卻解決不了季賢達的提議。
李慕君靜靜的坐在龍椅上看群臣爭辯,直到一個鬚發皆白的禮部郎中撲倒在楊士誠麵前:“首輔大人,季王爺這是要壞我大夏百年根基啊!我大夏承平日久,自勤奮良善的百姓攢下家私,他如此莽撞必然激起民憤大夏危矣,老臣寧死也不能答應啊!”
朝臣見狀紛紛跪地請命“身為命官,臣等寧死也不能認可季大人所說之事”
季賢達冷笑:“好啊,‘武戰死、文諫死’不知諸位是要鳩酒還是白綾,抑或有血性的碰死在柱子上。”他背起雙手冷酷的看著朝堂裏的眾臣。
“也或者本王讓禁衛軍給你們個痛快。”他一揮手,兩邊的禁軍幾步走到跪地的朝臣麵前‘唰’的一聲鋼刀出鞘。
“季賢達你反了!”蘭太後驚叫。
“小王既然是先帝遺命的攝政王,自然可以攝理朝政,官員無視王命本王自可料理。”季賢達說的風輕雲淡,這便是有軍權的好處,這些士兵楊士誠和蘭太後可命令不了。
“死便死,便是死我也不改初衷,先皇微臣來了。”不知是哪一科的一個給事中,拉著兵士的手直接抹脖子,一腔鮮血濺到明亮的鎧甲和金磚上。那個士兵麵色平靜等他倒下,拿著染血的刀站到另一個朝臣麵前。這些士兵可不是普通禁軍,這是季賢達從北境領迴來的精英假扮的,這些人都是見過血的。
“楊大人,季賊所說之事絕不可行,為了大夏百年安穩,下官先走一步。”又一個朝臣血染金殿。
李慕君麵色平靜心裏卻並不好受,這些人其實是真的想為國家好,隻是他們目光短淺隻管苟安一時。
“不錯,有血性”季賢達笑道,“剩下的還有嗎?不如本王送你們一程。”他慢慢的抬起手,那些士兵雙手握刀高高舉起。
頓時有嚇哭的,有癱軟的,也有高聲怒罵的。
“夠了!”楊士誠高喝一聲,這便是文臣的悲哀,他心裏有些淒涼“陛下,你就看著季王爺如此般把重臣性命當兒戲?”
李慕君緩緩開口:“楊愛卿忘了嗎,朕沒有親政隻是聽政。”
楊士誠心裏一涼,這件事絕對是皇帝和攝政王還有張聰文提前商量好的,難道皇上想要親政,所以借季賢達的手清除自己的羽翼?
何苦來哉,自己一心為大夏……楊士誠心冷不已,他蕭索的開口:“季大人所說之事,老臣不能答應,季大人若是要殺人便先從老臣開始。”說完楊士誠‘噗通’一聲跪倒。
</br>
季賢達揮揮手,禁衛軍各歸各位,他手背後開口:“程明舉,本王問你戶部的職責是什麽?”不等程明舉迴答,他又接著說:“不要說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響。招撫安置流民,移民開荒是不是戶部職責?”
季賢達一步一步走下台階,繞著跪地的程明舉轉了一圈,在他麵前立定:“本王隻問你,北境大片荒野,你戶部這些年安排多少流民過去開墾,以實邊塞?”
程明舉囁囁嘴唇沒有說話:誰願意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本王知道,要讓百姓落戶邊塞苦寒之地,需要朝廷獎勵政策和補助,短時間內不但沒有收益,朝廷還要貼錢。可是你知不知道,百姓們一旦在邊境安家落戶,就是北境軍隊最好的糧糙兵源後備,甚而可以慢慢侵蝕瓦刺。”
季賢達冷笑:“你沒有這樣的遠見,好,這件事本王算你庸才不為錯。但是抑製豪民兼併,來限田裁異端之民是不是戶部的職責?”
“不說民間現在情形如何,本王問你,去年朝堂上那麽多被罰沒田產的大臣,你是如何有臉一直站在朝堂之上?民間的你看不到,朝廷上的你也不知道?陛下要你何用?”
“嗬,本王沒記錯的話,你戶部就有多家被查沒的。”季賢達一字一句的問他“程明舉,你真有臉繼續站在這朝堂之上?”
季賢達彎下腰低聲問:“你兒子給你三個孫子單獨立戶,每個名下都有五百畝地,你最大的孫子有十歲沒?”
隨著季賢達的話,程明舉的挺直的腰一點點彎下去,最後跪伏在地麵:“……罪臣愧對陛下,愧對先帝信任。”他哆嗦的說完,起身往外走。滿朝的大臣驚訝不已,這就認了?
程明舉認了,另一個可不認,那是文人裏少有的暴脾氣,他跳著怒吼:“下官就是言官,言者無罪,季賢達你憑什麽……嗚嗚嗚”他被身後的禁衛軍捂住嘴說不出話了。
“憑什麽?憑本王一心為大夏。言官,察群臣、諫天子,以使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本王問你如今大夏律法被如此踐踏,你們幾百禦史、給事中都是瞎子嗎?拉下去。”
伴隨著‘嗚嗚’的聲音,那個禦史被禁衛軍一路拖走,朝堂裏安靜極了。
“季大人好威風”金簾後響起蘭太後慢悠悠的聲音,“太宗皇帝製定的國法,也說改就改,怎麽季大人覺得,自己比太宗皇帝還英明神武?”
“小王怎敢比太宗皇帝”季賢達迴身彎腰拱手“隻是時過境遷人心不古,有那些小人鑽空子想方設法多占田地。小王為先帝所託暫攝朝政,自當盡忠職守,安天下百姓穩大夏江山。”
“季大人”楊士誠出列“大人要丈量全國土地,核查戶戶田產。大人可知這一項政令下去,足以讓大夏民反,談何安百姓穩江山。”
“正是,再者天下人有勤快能幹的,自然會為子孫考量,那一起子懶饞jian賭之徒敗壞家業,斷送田產能怨何人?”蘭太後坐在金簾後應和楊士誠的話。
“劉安順可是懶饞jian賭之徒?”季賢達背手而立“刑部尚書出列。”
“下官在”張聰文抱著笏板出來揖手。
“你來說說近十年,各地州府因為土地糾紛有多少案子?”
這些數據張聰文早就銘記在心,便是不看笏板上的提示,也不會答錯:“截止去年底因田產糾紛,產生的案件八萬八千六百二十七件,其中治人身殘的……致人身亡的九千四百五十六件,牽扯人命兩萬零四十三人。”
季賢達背著手站在台階上,冷眼掃視階下眾人:“聽到沒有,如果真的尊文皇帝製定的大夏律法,會出現這麽多案子嗎,會死這麽多人嗎?慾壑難填,越是占得多越想占,陽高縣的今日便是大夏的明日。真要等到百姓流離失所活不下去造反嗎?”
“季大人既是如此,陽高縣派人去核查便是,何至全國丈量核查。”楊士誠慢慢的說道。
“本王不知道便罷了,如今既然知道自然要全國都查一查。”
季賢達話音落下,便有支持的附和,不用說刑部是沒人反對的,他們都是經過張聰文核查過的,最是奉公守法。可是這朝堂畢竟是以楊士誠為首,朝堂上辯論的雖然沒完沒了,卻解決不了季賢達的提議。
李慕君靜靜的坐在龍椅上看群臣爭辯,直到一個鬚發皆白的禮部郎中撲倒在楊士誠麵前:“首輔大人,季王爺這是要壞我大夏百年根基啊!我大夏承平日久,自勤奮良善的百姓攢下家私,他如此莽撞必然激起民憤大夏危矣,老臣寧死也不能答應啊!”
朝臣見狀紛紛跪地請命“身為命官,臣等寧死也不能認可季大人所說之事”
季賢達冷笑:“好啊,‘武戰死、文諫死’不知諸位是要鳩酒還是白綾,抑或有血性的碰死在柱子上。”他背起雙手冷酷的看著朝堂裏的眾臣。
“也或者本王讓禁衛軍給你們個痛快。”他一揮手,兩邊的禁軍幾步走到跪地的朝臣麵前‘唰’的一聲鋼刀出鞘。
“季賢達你反了!”蘭太後驚叫。
“小王既然是先帝遺命的攝政王,自然可以攝理朝政,官員無視王命本王自可料理。”季賢達說的風輕雲淡,這便是有軍權的好處,這些士兵楊士誠和蘭太後可命令不了。
“死便死,便是死我也不改初衷,先皇微臣來了。”不知是哪一科的一個給事中,拉著兵士的手直接抹脖子,一腔鮮血濺到明亮的鎧甲和金磚上。那個士兵麵色平靜等他倒下,拿著染血的刀站到另一個朝臣麵前。這些士兵可不是普通禁軍,這是季賢達從北境領迴來的精英假扮的,這些人都是見過血的。
“楊大人,季賊所說之事絕不可行,為了大夏百年安穩,下官先走一步。”又一個朝臣血染金殿。
李慕君麵色平靜心裏卻並不好受,這些人其實是真的想為國家好,隻是他們目光短淺隻管苟安一時。
“不錯,有血性”季賢達笑道,“剩下的還有嗎?不如本王送你們一程。”他慢慢的抬起手,那些士兵雙手握刀高高舉起。
頓時有嚇哭的,有癱軟的,也有高聲怒罵的。
“夠了!”楊士誠高喝一聲,這便是文臣的悲哀,他心裏有些淒涼“陛下,你就看著季王爺如此般把重臣性命當兒戲?”
李慕君緩緩開口:“楊愛卿忘了嗎,朕沒有親政隻是聽政。”
楊士誠心裏一涼,這件事絕對是皇帝和攝政王還有張聰文提前商量好的,難道皇上想要親政,所以借季賢達的手清除自己的羽翼?
何苦來哉,自己一心為大夏……楊士誠心冷不已,他蕭索的開口:“季大人所說之事,老臣不能答應,季大人若是要殺人便先從老臣開始。”說完楊士誠‘噗通’一聲跪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