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賢達微微的眯起眼睛,看著蹦躂最歡的那幾個,想著迴去就讓哨兵去掀他們老底。


    當然也不是沒有一個支持的,前軍的左都督就大聲駁斥:“文聖有仲尼,武聖有關公,你們能科舉,我們為什麽不能?”


    “嗬嗬,那你知道‘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也。’”一分文官諷刺迴去。


    “蘇秦張儀,合縱連橫何等厲害?也不見你們有什麽功勞,整日裏遊手好閑的白吃俸祿,如今竟然還要開科舉,弄些更多吃白飯的。”


    “王八蛋!”幾個都督氣的撲上去捶打,嘴皮子厲害的文臣。作為武將他們打個把文臣沒問題,可是耐不住文臣多啊,於是朝堂裏打成一團——花臉共錦袍一色,烏紗和笏板齊飛。


    李慕君眼裏露出些好笑,這些年紀夠做爺爺的人,一言不合就開打,還說武將不重要。不過她很快掩去笑意,清冷的開口:“夠了,你們當這是什麽地方?成何體統!”


    第12章 初綻風華


    皇帝雖然發話了,可是朝臣們群毆的正在興頭上,還是亂糟糟一團,你拽我鬍子我踢你肚子。季賢達冷笑,喜歡打架?他把袍腳別到玉帶裏走下台階,揚手抬腳,打成一團的大臣被他一個個扔到兩邊。


    李慕君慢慢地從龍椅上站起來,清涼的說道:“禦前失儀,咆哮朝堂,卿等該當何罪?”


    “臣等死罪,請陛下寬恕。”


    台階下跪倒一片,這就是法不責眾的意思了。李慕君心裏明白真要治罪,一個個論起來,肯定是先動手的武將吃虧。倒不是她要偏袒武將,而是攝政王已經夠勢單力薄,她得扶持一下,要不然楊士誠坐大會不好控製。


    “卿等也是為國為民才會一時激動,何至死罪?”李慕君慢慢地坐下說道。


    “謝陛下寬仁”大臣們一板一眼的道謝。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否則朝廷威嚴何在。”


    底下的大臣僵了一下,鴉雀無聲。按理李慕君是來旁聽的,並不能處置朝政,奈何她每次都是依理依法,這些大臣們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就罰俸一個月,楊大人以為如何?”說完李慕君看向楊士誠。


    季賢達聽了心裏暗笑:這小女人還挺有心眼,明明是她做的決定卻要楊士誠做壞人,而且楊士誠不做還不行,誰讓他是首輔呢?當然楊士誠如果有皇帝那麽大的心胸甘於讓權,也可以來一句‘請攝政王裁決’,或者‘陛下聖明’。


    季賢達心裏冷笑,楊士誠必定沒有那樣的心胸。果然楊士誠楞了一下拱手:“臣正有此意。”


    “剛才本王聽有人說‘我大夏泱泱大國,當以教化為主’?”季賢達放下袍腳,站會台階上開口。


    “正是,我們乃是上邦大國,當教化四夷讓萬國來朝。”


    季賢達冷笑:“照你的話,就該先裁撤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底下的文臣們聽得一愣,心思急轉考慮怎麽駁斥,結果季賢達的話竟然還沒有說完。


    “還有各地州府衙門的牢房捕快,包括京城刑部的大牢……”


    楊士誠微低頭,心裏卻無奈,季賢達這是抓住錯處不肯輕輕放過了。他眼風掃過刑部右侍郎張貞樂,張貞樂也恰好瞄過來,他微微點頭。楊士誠安心的重新垂下眼,張貞樂最善辯。


    “……還有大夏的律法,也可以廢除了,教化即可。”


    “王爺所言差異,教化為主刑法為輔,文臣為主……”


    季賢達懶得跟隻會動嘴皮子的人多說廢話,直接打斷他:“既然文臣這麽重要,以後邊境就由你們去鎮守。”


    “你”


    “我怎麽?武將領著士兵們冒著生死守衛大夏,結果在你們眼裏就是遊手好閑吃白食?”季賢達心裏壓著怒火。


    “邊境上千萬士兵將領,用血肉之軀擋住敵人的鐵蹄,結果呢?軍餉不是拖欠就是不夠,還要被所謂的文人視作莽夫、匹夫……”季賢達冷冷的掃過下邊的朝臣“有個成語不知諸位可曾聽說過‘忘恩負義’!”


    “夠了”李慕君清冷的聲音響起。季賢達說的不錯,可是文臣裏善辯的多了,爭來辯去李慕君可以肯定季賢達會落下風。


    “朕記得季愛卿剛才提議武舉開科,諸位愛卿全都覺得不好?”


    “微臣啟奏陛下”監察禦史馬文芳手持笏板出列“‘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是先賢的話,可見兵事乃是國家大事,微臣複議攝政王殿下。”


    這時候有一個大臣站出來:“我大夏子民尚不能全部教化,更何況蠻夷?需得武力震懾,微臣複議攝政王殿下。”


    “微臣複議殿下”


    ……不一會朝堂上有十來個大臣站出來。


    “哀家不懂許多大道理,可是這治國如齊家”紛紛嚷嚷之後,一直端坐在金簾後的蘭太後溫和的開口。


    “文臣比如賢婦安定國內,武將比如男子守護家園。家宅不安賢婦所託何處?由此哀家以為武舉還是開科取士的好。”


    “臣等複議。”


    瞬間又有好些大臣出列支持,李慕君大概看了下有三分之一。她心裏微微嘆息,季賢達和蘭太後加起來不過這麽多,還是得她親自出麵。


    李慕君搶在楊士誠之前開口:“朕覺得母後言之有理,又有這許多大臣們複議,想來是不會錯的。隻是大夏立朝近百年未有此先河,若是能在季愛卿、楊大人手中開始,從此我大夏永世固若金湯。想來後世的子民,都會感念你們的恩澤。”


    李慕君給楊士誠送出這頂高帽子,不過楊士誠卻不為所動,依舊皺眉想要駁斥,李慕君隻好繼續開口。


    “再者‘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從開國□□皇帝到現在,武將們的勳爵基本都到了最後一代,總不能下一代國中沒有武將吧?”


    楊士誠愣住了,他竟然把這茬給忘了!而顯然朝中忘了此事的大有人在,看他們麵麵相覷就知道了。


    李慕君輕輕抿出一點笑意,這笑意恰好被迴頭的季賢達看見,原本是想用稱讚的目光給予支持的季賢達楞了一下:好美!他連忙迴頭假裝沒看到。


    李慕君慢悠悠的開口:“若是此事可以,朕倒有個想法,不如明年文舉春闈試題由楊大人來出,武舉試題由季大人出。”


    楊士誠徹底愣住,春闈出題是多大的榮耀,那是隻有帝王才有的權利!當然帝王年幼也可以讓臣下出,可是這一榮耀多半是太傅才能有的。


    不過今年秋闈還是李慕君出的,候太傅為人恬淡,不願意為此名聲所累,更何況他教的學生能力如何他心裏清楚。可是楊士誠想要啊,這是多少年都不會碰到的殊榮。


    楊士誠心裏嘆口氣苦笑,新帝雖然年幼,厲害卻不必先帝差,甚至更上一層樓。先是點明開國武將們的世襲快要到頭,必須武舉取士,再用這齣題來誘惑自己……高。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瓜人並收藏帝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