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君出來的時候,皇後恰到好處的露出一點擔憂的笑意:“殿下累不累,可要休息一下?”


    李慕君臉上帶了點恭敬:“為人子女盡孝那裏說的上累,大臣們還在文華殿等候,咱們這就過去。”


    皇後點頭起身:“殿下一向孝順。”


    “百善孝為先,孤自當為萬民表率。”


    蘭皇後聽得滿意,她可是嫡母,李慕君懂得孝順最好。李慕君這話其實就是給蘭皇後安心,她率先走到寢殿門口去迎接她的前路。


    將要跨出門檻,李慕君又迴頭看了眼寢殿內室的方向,那裏有熙和帝的遺體。李慕君定定的看了一眼,轉身抬腳出門:父皇,女兒一定不會讓你魂魄難安。


    文華殿裏諸位大臣靜靜的坐等,等他們的幼主前來。


    “太子殿下駕到……皇後娘娘駕到……”肅穆寂靜中殿外傳來太監略細悠長的嗓音。


    殿裏的大臣齊齊站起,整理衣冠拜伏相迎:“臣季雍(楊士誠、韓一燝……)恭迎太子殿下,皇後娘娘,殿下千歲,娘娘千歲。”


    李慕君進來先扶季雍:“季愛卿有足疾,父皇早已免了國公的大禮。孤這裏自然和父皇一樣,國公以後也不必如此。”


    “先皇……”季雍哽咽了一下,熙和帝待他實在不薄。


    “季愛卿坐下說話。”說完她又轉頭對其他人說“諸位大人平身賜坐。”


    等李慕君和蘭皇後在正麵上首坐下,其他人才分左右半坐到下首。韓一燝先拱手啟奏:“殿下,先皇大行,不知此次喪禮儀注,是由禮部單獨擬定還是會同其他有司?”


    李慕君沒說話,喪禮儀注一般都是由禮部擬定,喪禮則是其他有司配合協作。韓一燝說這話其實就是在試探自己,對朝臣職能了解多少,也想試試自己如何處事。


    李慕君沒說話,坐在右邊第一的季雍冷冷的開口:“這個注本該是你們禮部擬定,要是韓大人做不好,不如換個人來做。”


    季雍的話落下,文華殿裏寂然無聲。李慕君平靜的安坐上位,她現在是儲君,即位是天子,犯不著為試探自己的臣子開脫。


    殿裏一片安靜,唯有香爐裏的明神香輕輕裊裊的揮散。


    楊士誠等了幾息,想看看臣下爭執幼主如何處理,卻沒想到座上的幼主是能沉住氣的。楊士誠是文官之首他不能再等,否則上邊接了季雍的話,文官這邊就有麻煩。


    “殿下,韓大人任禮部尚書以來兢兢業業……”


    李慕君淡淡的打斷楊士誠的開脫之言:“眾位大人為父皇所依重,人品能力自然不錯。”清涼的聲音讓眾臣一怔,就聽她繼續說。


    “韓大人怕是因為父皇大行過度哀痛,一時言語不察……”


    李慕君看著韓一燝悄悄坐直,心裏冷曬繼續說:“然既是朝中二品重臣,又掌管朝廷儀製,韓大人此時更應該拿出才幹,方不負父皇的信任。”


    “是”韓一燝站起來揖手躬身。


    “父皇喪儀一應事物,著司禮監同內閣禮部會同欽天監一起協理。眾位大人依禮而行,莫要辜負父皇對眾位的恩澤。”


    “是”兩邊大臣一起站起來躬身領命。


    “孤年紀尚幼,朝中諸事天下萬民還要仰仗諸位,不知孤今日令旨是否得宜?”說完李慕君用清靜的眼神掃過季雍和楊士誠。


    季雍見李慕君一番言辭作為,不偏不倚沉穩老練心裏感動不已,他躬身啟奏:“殿下雖在沖齡,卻早有沉穩賢達之名,今日處事大有太宗文皇帝之風。”


    季雍說的這位皇帝是大夏第二代皇帝,為君處事氣定神閑舉重若輕。當初他的庶母弟弟靈郡王深受皇寵,文皇帝太子位岌岌可危,然而他卻依舊穩得住。最後太宗皇帝,等靈郡王不可一世滿朝跋扈,領當時的鎮國公和勇侯埋伏拿下,率文武重臣到禦前一一清算。


    逼得開國皇帝退位才保住靈郡王一條性命,封在西境偏遠之地,無詔不可還朝。


    從李慕君進來到現在,處事確實沒有不妥的地方,楊士誠也跟著讚譽:“殿下確有太宗之風,實在是皇天庇佑萬民之福。”


    太宗文皇帝,文武全才上馬可安邦下馬能治國,開創了大夏盛世,李慕君實在不敢與之相比。


    “兩位卿家過譽了”說完她轉身問旁邊一直不語的蘭皇後“母後以為如何?”


    蘭皇後進來便一直端坐不語,這會李慕君問了,倒是微微一笑:“殿下睿質天成,由大行皇帝親自教導,殿下處事哀家再沒有什麽不放心。”


    這便是全力支持,楊士誠沒有料到蘭皇後會這樣,按理不是親生的怎樣也要壓製一二才對。


    楊士誠猜不到,李慕君倒是很明白,隻要不傷及蘭家利益,皇後都會全力支持她,好讓她安心生下蘭家的孩子。


    今天季雍和皇後都全力支持李慕君,而李慕君表現也是進退有度,楊士誠不再遲疑站起來躬身啟奏:“先帝大行,國不可一日無君懇請殿下早日即位。”


    話音剛落,其他大臣一起站起來躬身齊聲啟奏:“請殿下早日即位以安民心。”


    李慕君臉色平靜,她明白楊士誠的用意,自己登基了,他便是名正言順的輔政大臣,和現在不同。


    “父皇駕崩尚未大殮,孤心中悲痛難忍,此事容後再議。”


    李慕君要等一等,等到季賢達迴來,或者將要迴來的時候再登基這樣才好平衡。楊士誠聽了雖然遺憾卻也無法反駁,當年太宗文皇帝明明是逼宮,為了好看也是大臣們再三懇請才登上皇位。


    文華殿裏的事情忙完,李慕君陪同蘭皇後到了坤寧宮用晚膳。


    “殿下這些日子太過憂傷辛苦,哀家命熬了人紅棗銀耳羹。東西雖然普通卻最是平和滋補,哀家問了錢太醫,殿下正在長身體這個最適宜。”


    “母後費心”李慕君帶了點敬意點點頭,旁邊的宮女手托金盤呈上碗盞。


    金盤裏的青花瓷碗並不大,堪堪不過一拳,外壁飾纏枝蓮花勾畫婉轉流暢。大紅的棗子熬透的銀耳,甜甜的羹汁,在瑩白如玉的碗裏誘人胃口大開。


    李慕君手持細瓷勺慢慢用,每次吃完便可以看見細瓷勺裏一朵美麗的青蓮。按理她是太子,宮人應該用龍紋的餐具呈上來,她知道太後這裏就有一套九龍鬧海的瓷碗。


    當然宮人用纏枝蓮花也不是輕慢她,一則不是正式場合也沒有那麽多講究,二則怕是蘭皇後知道她喜愛蓮花,故意投其所好。


    李慕君臉色平靜的小口進膳,若她是男子熙和帝留下的朝局,對她而言並不難穩住。可惜她是女孩兒,還有把持後宮的皇後等著她生下蘭家子嗣。


    蘭皇後耐心的等李慕君用完,揮退宮人才開始說:“哀家說過殿下睿質天成,殿下理事哀家沒有什麽不放心的。”蘭皇後再一次表明自己全力支持的立場。


    “隻是哀家既受先皇託付,又是殿下的嫡母,於情於理都該幫持殿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瓜人並收藏帝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