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他母後身邊悄然下藥,引得小弟失蹤,母後崩逝的人,腳趾頭想都是皇貴妃身邊的人。
隻可惜當年那個女人鬧事,居然把小弟的行位降到了她兩個兒子下。
大皇子看著宮牆深處,緩緩飄落的雪花,說道:“國師是不是對父皇說過,這天就要暖起來了?”這消息傳到戶部,很是安撫了一些人的心,他的聲音很小,許穆青疑惑的側過頭,並沒有聽清。
師明知知道皇帝的態度,卻也不在意大皇子到底弄懂了他父皇隱喻的幾層意思。
國師這樣高潔不染世俗的仙長,怎麽能參合到後宮一眾女人的勾心鬥角中去呢?一個男朋友就很難哄的好麽……
師明知自從生病開始吃了五天的藥後,天氣就轉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化雪。
國師府所有的黑瓦上隻剩寥寥幾處融白的雪跡,滴答滴答的雪水從房簷上落下,在地麵形成一排水窪。水窪倒映著國師府青白的天空,和偶爾路過的飛鳥。
……
農祭和親耕,在戶部的安排下是緊靠在一起的。
一年的農事始於燒荒,農民把燒荒看作是豐收的前奏,因而要舉行歡快而隆重的儀式。農祭在大熙是一項親民活動,國都近處的農民都會在這一天在京郊,等祭天儀式結束後,開場焚田。
皇帝親耕,聽來新鮮,但這是一項國家典禮,也是大熙群眾近距離接觸皇帝的一個機會。雖然皇帝可能在重重護衛和朝臣的擁護下,但還是有好運氣的人能近距離觀看。
親耕以表示天子劭農勸稼、祈求年豐之意。兩項大型活動聚集在一起,都城中的貴族在在這一天也會舉家踏青。
大熙的國師每一任留下的傳說和故事都不一樣,但深入群眾的卻依然占少數。大熙人民對國師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摘星閣上清冷似仙人的想像中。即使生活在國都的人民,有幸得見國師真顏的也是寥寥無幾。
師明知曾經都是按照一個國師標準行為守則來規範自己的,參加的幾次大型活動,也因為需要戴麵具而保持了不可褻瀆的高貴感。
但是師明知的係統在判定積分時,是準確區分開他師父和他自己的。如果一個群眾對國師產生了敬仰、敬畏、信仰之情,但卻沒有下意識分清國師是否是前任和現任的差別,這些本應該添加在師明知頭上的民望就是無效的。
因此,重新收集積分才任重道遠啊……
農祭開始前兩天,師明知就為自己擔任的火正一職開始埋首研究起來。火正的任務,就是布置、點燃和守護祭天的柴堆,完成燎祭的儀式。但是大熙的祭祀儀式上,有許多需要大喊出來的禱詞、祝語。
光記憶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量,好在許多句子都是押韻的,讀起來就和唱起來一樣,唱著唱著,師明知就把暗月扔到一邊兒去了。
儀式上除了祝語,還有舞蹈動作。
本來皇帝派了一個樂工團的人來教他,但那個內侍不知是否是聽信傳言的緣故,老是動手動腳,妄圖“求得國師寵愛”,因此被暗月扔出去了。
被扔出門後還擺了個委屈巴巴的姿勢,小臉皺著,眨巴著淚汪汪的大眼睛,門口的侍衛都看著不忍心……可惜師明知門都沒出。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是真·日常向作者
寫的文經常偏向真·日常向風
這個文估計是真·日常向·國師大人和他男朋友的日常
第13章 魔教教主與國師(十三)
當日下午,皇宮中又流傳起了新的八卦,國師一怒為新寵,將意圖攀高枝的內侍扔出大門。
師明知:“……”
師明知隻得委婉的向上麵說明了情況,推拒了其它人選,自己看著畫圖的線本練起來。當然,練之前是將暗月趕了出去的。
不然看他一個大男人扭來扭去,自己都覺著別扭。
農祭其實早在一月就開始準備了,隻不過因為一場大雪延時,又因為最主要的出風頭的人沒定下來,便拖著了。
所以唯一忙得團團轉的人,隻有師明知一個而已,誰叫他是臨時插隊的呢?
其實大熙任何一場有關祭祀的活動,第一候選人就是國師,隻是前任和前前任以及前前前任國師有些任性,等輪到師明知時,他自然也就學會了偷懶。
摘星閣上,是皇城最適合觀星的位置,每月月初和月中,師明知都需要將觀後感寫到觀星筆記中。這些筆記用作考證,隻有星象變動十分明顯時,他才會直接上稟皇帝。
大熙的夜空,綿延悠長。
……
師明知忙碌時,暗月也忙碌了起來。他不能天天留在國師府過夜,有時隻能淩晨天將亮時,抱著師明知眯一眯。
其實也就一兩天而已……
農祭當日,師明知淩晨就被靜思叫醒,半睡半醒間,被一個人溫柔的護到馬車上坐下,身前身後還墊著幾個墊子,但最舒服的還是環著他的那雙臂膀。
皇城內一路火光,等隊伍走到郊外時,遠處天邊正跳出一抹耀眼的橘紅。
師明知還睡著,他身後的人撥開簾子,輕聲叫醒他:“明知,日出了。”
師明知睜開眼,這幾天被勞碌的身心疲倦一掃而空。郊外地廣,那太陽尤其震撼。但最令師明知最舒暢的,卻是把他叫醒的人。
</br>
隻可惜當年那個女人鬧事,居然把小弟的行位降到了她兩個兒子下。
大皇子看著宮牆深處,緩緩飄落的雪花,說道:“國師是不是對父皇說過,這天就要暖起來了?”這消息傳到戶部,很是安撫了一些人的心,他的聲音很小,許穆青疑惑的側過頭,並沒有聽清。
師明知知道皇帝的態度,卻也不在意大皇子到底弄懂了他父皇隱喻的幾層意思。
國師這樣高潔不染世俗的仙長,怎麽能參合到後宮一眾女人的勾心鬥角中去呢?一個男朋友就很難哄的好麽……
師明知自從生病開始吃了五天的藥後,天氣就轉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化雪。
國師府所有的黑瓦上隻剩寥寥幾處融白的雪跡,滴答滴答的雪水從房簷上落下,在地麵形成一排水窪。水窪倒映著國師府青白的天空,和偶爾路過的飛鳥。
……
農祭和親耕,在戶部的安排下是緊靠在一起的。
一年的農事始於燒荒,農民把燒荒看作是豐收的前奏,因而要舉行歡快而隆重的儀式。農祭在大熙是一項親民活動,國都近處的農民都會在這一天在京郊,等祭天儀式結束後,開場焚田。
皇帝親耕,聽來新鮮,但這是一項國家典禮,也是大熙群眾近距離接觸皇帝的一個機會。雖然皇帝可能在重重護衛和朝臣的擁護下,但還是有好運氣的人能近距離觀看。
親耕以表示天子劭農勸稼、祈求年豐之意。兩項大型活動聚集在一起,都城中的貴族在在這一天也會舉家踏青。
大熙的國師每一任留下的傳說和故事都不一樣,但深入群眾的卻依然占少數。大熙人民對國師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摘星閣上清冷似仙人的想像中。即使生活在國都的人民,有幸得見國師真顏的也是寥寥無幾。
師明知曾經都是按照一個國師標準行為守則來規範自己的,參加的幾次大型活動,也因為需要戴麵具而保持了不可褻瀆的高貴感。
但是師明知的係統在判定積分時,是準確區分開他師父和他自己的。如果一個群眾對國師產生了敬仰、敬畏、信仰之情,但卻沒有下意識分清國師是否是前任和現任的差別,這些本應該添加在師明知頭上的民望就是無效的。
因此,重新收集積分才任重道遠啊……
農祭開始前兩天,師明知就為自己擔任的火正一職開始埋首研究起來。火正的任務,就是布置、點燃和守護祭天的柴堆,完成燎祭的儀式。但是大熙的祭祀儀式上,有許多需要大喊出來的禱詞、祝語。
光記憶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量,好在許多句子都是押韻的,讀起來就和唱起來一樣,唱著唱著,師明知就把暗月扔到一邊兒去了。
儀式上除了祝語,還有舞蹈動作。
本來皇帝派了一個樂工團的人來教他,但那個內侍不知是否是聽信傳言的緣故,老是動手動腳,妄圖“求得國師寵愛”,因此被暗月扔出去了。
被扔出門後還擺了個委屈巴巴的姿勢,小臉皺著,眨巴著淚汪汪的大眼睛,門口的侍衛都看著不忍心……可惜師明知門都沒出。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是真·日常向作者
寫的文經常偏向真·日常向風
這個文估計是真·日常向·國師大人和他男朋友的日常
第13章 魔教教主與國師(十三)
當日下午,皇宮中又流傳起了新的八卦,國師一怒為新寵,將意圖攀高枝的內侍扔出大門。
師明知:“……”
師明知隻得委婉的向上麵說明了情況,推拒了其它人選,自己看著畫圖的線本練起來。當然,練之前是將暗月趕了出去的。
不然看他一個大男人扭來扭去,自己都覺著別扭。
農祭其實早在一月就開始準備了,隻不過因為一場大雪延時,又因為最主要的出風頭的人沒定下來,便拖著了。
所以唯一忙得團團轉的人,隻有師明知一個而已,誰叫他是臨時插隊的呢?
其實大熙任何一場有關祭祀的活動,第一候選人就是國師,隻是前任和前前任以及前前前任國師有些任性,等輪到師明知時,他自然也就學會了偷懶。
摘星閣上,是皇城最適合觀星的位置,每月月初和月中,師明知都需要將觀後感寫到觀星筆記中。這些筆記用作考證,隻有星象變動十分明顯時,他才會直接上稟皇帝。
大熙的夜空,綿延悠長。
……
師明知忙碌時,暗月也忙碌了起來。他不能天天留在國師府過夜,有時隻能淩晨天將亮時,抱著師明知眯一眯。
其實也就一兩天而已……
農祭當日,師明知淩晨就被靜思叫醒,半睡半醒間,被一個人溫柔的護到馬車上坐下,身前身後還墊著幾個墊子,但最舒服的還是環著他的那雙臂膀。
皇城內一路火光,等隊伍走到郊外時,遠處天邊正跳出一抹耀眼的橘紅。
師明知還睡著,他身後的人撥開簾子,輕聲叫醒他:“明知,日出了。”
師明知睜開眼,這幾天被勞碌的身心疲倦一掃而空。郊外地廣,那太陽尤其震撼。但最令師明知最舒暢的,卻是把他叫醒的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