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文帝朱允炆,後來就一直沒有找到?”孟平問老朱。


    老朱點點頭,一直都沒有找到,不過,我現在知道他的下落了。


    “你知道他的下落?怎麽知道的,掐指一算?”孟平奇怪道。


    “對,這才是我們要說到的核心部分,這也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直到現在,這還屬於機密。”


    孟平啞然失笑,罵道:“一個明朝皇帝的下落,算個鬼機密,老朱,別裝神弄鬼了。”


    “不是我裝神弄鬼,是我們這次的工作,就和建文帝密切相關,而且,這也是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沒有暴露,世人一直不知道建文帝的原因。”老朱說。


    孟平看了看老朱,見他一臉的正經,絲毫也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孟平問:


    “怎麽迴事,老朱?”


    “這就又要迴到那個小太監馬三保了,不對,這時已經叫鄭和的身上了。”老朱說,“建文四年,也就是1402年,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間的皇位爭奪戰結束的時候,當年的那個小太監鄭和,已經三十一歲了。


    “南京皇宮被攻陷的時候,鄭和在宮裏找到了朱允炆,是他讓朱允炆穿上自己手下的衣服,冒充是自己的手下,他把他帶出了宮。


    “反正那時候又沒有什麽照片,一般的士兵,以前也沒有機會見過朱允炆,不知道朱允炆長什麽樣,就是當麵看到,也認不出來,但他們都認識鄭和,知道他是朱棣身旁的紅人。


    “鄭和把朱允炆帶出宮後,帶到了自己的兄長馬文銘家裏,一直把他藏在那裏。


    “‘靖難之役’之後,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他以次年,也就是1403年為永樂元年,從此開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統治。


    “1402年12月18日,鄭和以太監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馮氏,這是很崇高的榮譽,可見鄭和當時在宮中受寵的程度,也正因為此,沒有人敢去騷擾他兄長馬文銘的家,更不會想到,那四處搜捕不到的建文帝,是會被鄭和藏匿起來的。


    “1405年7月11日,朱棣任命鄭和為正使,率領了一支兩萬七千多人,兩百四十多艘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使西洋,鄭和的船隊,從蘇州的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起航,駛向現在的南中國海。


    “這次出使,鄭和的船上,有個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他裝扮成在鄭和的指揮船上,幫鄭和做飯的夥夫,借以掩人耳目。


    “鄭和為什麽要帶建文帝出行?因為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一直就是朱棣的心病,朱棣每年都會派出大量的人員,在全國各地搜捕朱允炆,朱允炆留在南京,甚至留在中國,都太危險了。


    “正好有這麽一個機會,鄭和和朱允炆商量的結果是,帶他出海,這像不像後來的革命黨人,有事就往海外跑,海外才是逃避朝廷追捕的真正天堂。


    “朱允炆本人也很想去西洋的原因,是他在國內幾乎寸步難行,什麽也做不了,到了海外,他就可以找一個地方,像當年的越王勾踐一樣,厲兵秣馬,臥薪嚐膽,建立和組建自己的人馬,積聚力量後再圖複辟大業。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落腳點是在靠近蘇門答臘,也就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島上,鄭和還留下了一批自己的親信,在那裏跟隨朱允炆的左右,包括鄭和每次下西洋時,在途中俘虜的海盜,也送去了那裏。


    “他們在那裏,很快繁衍出了一個由數千人的漢人組成的小國,尊朱允炆為王,因為害怕走漏風聲,被朱棣知道,那島上的國王就是朱允炆,禍及鄭和,影響他們的複辟大業,朱允炆的真實身份,隻有他自己和鄭和兩個人知道。


    “他對外也不說自己姓朱,而是說自己姓鄭,是鄭和的一個遠房的叔叔。


    “同時,對他們來說,最有利的是,鄭和每次下西洋時,都帶著大量的金銀珠寶,那麽龐大的船隊,每次在海上損失和沉沒幾艘船和一些人,都是很正常的,因此鄭和的船隊,每次抵達那個小島,都會留下大量的金銀財寶,以作日後圖謀大業的資金。”


    “無奈那地方孤懸海外,實在是難招兵買馬,加上不時就有附近蘇門答臘島上的,大大小小的王國的兵馬前來侵擾,發生了幾次戰爭,讓朱允炆窮於應付,很難擴大自己的勢力。


    “反攻中土,完成複辟大業,眼看著在自己的手裏沒有辦法完成了,朱允炆隻能囑咐自己的幾個兒子,守住那數額龐大的財富。


    “那時候附近的蘇門答臘島上,蘇門答臘國、孤兒國、亞齊酋長國,也正進行連年的戰爭,朱允炆擔心蘇門答臘島一旦統一,那統一的新王國一定會進犯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這一脈香火,也為了保住那巨大的財富,朱允炆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決定把自己的四個兒子,分成四脈,每一脈攜帶一部分的金銀珠寶,離開這裏,他給每個兒子寫了一封詔書,在詔書裏,詳細敘說了自己離開中土,抵達這裏的原因,和自己真實的身份,他讓自己的後代,從此就姓鄭,直到迴歸中土後,才恢複姓朱。


    “他囑咐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從中土出來的,有一天必將迴歸中土,完成複興大業。


    “他交待自己的兒子們,把自己的詔書和那些金銀珠寶放在一起,那些金銀珠寶不得揮霍,世世代代,除了每一脈的大家長,也就是掌寶人之外,其他人一律不能知道這真實的情況和寶藏所在。


    “他讓四個兒子,帶了四支船隊出發,約定每十年每一脈,不管是在哪裏,一定要派出一個代表,到蘇門答臘,開一個宗族會議,修改族譜,商議族中的大事,隻有這樣,自己的整個宗族,才不會散了。


    “這四脈的人,其實是五脈,還有一脈是留在朱允炆身邊的三個女兒,其餘的那四脈人,後來有一脈到了馬六甲,一脈到了後來的檀香山,一脈到了錫蘭,也就是現在的斯裏蘭卡,還有一脈,先是到了古裏,也就是印度,後來又從古裏,去了歐洲。


    “這五脈人,直到朱允炆在蘇門答臘去世,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在印度的古裏去世之後,他們還一直遵循著祖訓,每十年召開一次宗族大會,整個宗族,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係。


    “中國人的族譜真是個好東西,每十年修訂一次的族譜,讓他們始終從情感上,也還是一家人。


    “到了十六世紀,大量的西方人,什麽荷蘭、英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開始大舉地進入東南亞各地,整個東南亞開始變得動蕩不安,他們的整個宗族,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開始進一步的遷移,原來留在蘇門答臘的,往檀香山走。


    “在錫蘭和馬六甲的,開始往歐洲走,最後和從古裏去的那一脈,會合到了一起,臨走的時候,他們把不方便攜帶的金銀財寶,都在錫蘭,換成了寶石,以方便攜帶。


    “他們這五脈人,最後其實就變成了兩脈,一脈在檀香山,還有一脈,乘坐歐洲人的商船,去了歐洲大陸,最後散落在歐洲各地,那可是幾萬人十幾年的大遷徙,想想都讓人激動。”


    “這些人現在還在嗎?”孟平問。


    “當然還在,分散在歐洲和美國,你要是去這兩個地方的唐人街,看到有鄭姓宗祠,就能找到他們。”老朱說。


    “那些寶藏呢,也藏在這些宗祠裏?”孟平問。


    “不在了,這些寶藏,最後集中在了瑞士兩家銀行的保險庫裏,你知道藏在那裏的寶藏,現在價值多少嗎?”老朱問。


    “多少?”孟平好奇了。


    “最保守估計,六十億美金以上。”


    “我去,這麽多!”孟平叫道,接著他馬上又叫道:“不對不對,老朱,他們的寶藏,這麽秘密的東西,你怎麽知道的?”


    “我見過他們寶藏的清單,還有詔書啊。”老朱說。


    “啊!”孟平吃了一驚,叫道:“你說什麽,你是說,你看過朱允炆留給他兒子們的詔書?”


    “對。”


    “你怎麽看到的?”


    “當然是老查給我看的,看到的是照片,不然我怎麽能把這段曆史,和你說的頭頭是道,不僅是詔書,還有和那份清單一起,有一份文字的記錄,記載了他們每次宗族會議的決定。”


    “你怎麽知道,那個詔書不是假的?”孟平問。


    “老孟,你他媽的瞧不起我是不是,你忘了我是學什麽的?能做出假詔書騙過我的,那得是什麽人?”老朱罵道。


    孟平想了一下說:“既然是詔書也看到了,清單也看到了,那肯定是藏寶人也找到了,那還找個鬼,朱允炆的這些後代,現在也是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了吧?”


    “對,沒錯,但現在這批寶藏的掌管人,已經不是鄭氏族人了。”老朱說,“他們宗族大會,對這些寶藏,做過三次決議,一次是拿出了一部分,支持孫中山革命,我估計孫中山喊‘驅除韃虜’,就是為了騙他們錢,孫大炮這是想讓他們覺得,這是恢複他們祖先的江山。


    “還有一次,他們是拿出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捐給了國家,當然,是指民國,最後一部分,他們用來支持***建國,建立新加坡,我覺得這應該是,原來在馬六甲的那一脈提出來的,他們覺得在馬六甲那地方,建立一個華人的國家,也算是完成祖先的遺願。”


    “我去,那這麽說,等於是這些寶藏都用完了,那還找個屁啊。”孟平說,“去找***要?對,他現在有錢。”


    老朱看了看他,嘿嘿笑著:“看你急的,最大的那一部分還在瑞士銀行,我前麵說的,最少值六十億美金,就是指這個。”


    孟平罵道:“你不是說它已經捐出去了嗎?”


    “對,捐出去了,但沒有到老蔣的手裏。”


    “這又是怎麽迴事?”


    “這個嘛,又說來話長了……”老朱不知道是有意賣關子,還是真的急了,叫道:“哎呀,我又要噓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奔騰年代——向南向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眉師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眉師娘並收藏奔騰年代——向南向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