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曦沉醉於此間美景,胸中頓生豪情萬丈,頓生不枉此行之感。馮庭亦為岱宗山山頂的景色震撼。兩人靜靜地觀賞了一番峰頂,待胸中激情緩緩沉澱後,方借著霞輝去尋正一道。山頂有一被人修整好的山道,四人順著山道不多時即尋到那道觀。此時道觀觀門微敞,侍僕上前敲了敲門,稍等一會不見有人應門,即推門而入。
那道觀觀院之中有古鬆四株,挺拔屹立,相襯覆蓋庭院。觀院正中擺放著一香爐,縷縷輕煙自爐中升騰。香爐前乃正一道大殿——三清殿,三清殿內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塑像。神情肅穆,悲憫眾生。四人正觀賞間,忽聞門外傳來人聲:“幾位善人此番前來所謂何事?”溫曦四人轉身,看見門外侍立著一名道士,手邊放置著一把掃帚。
☆、第三十六章
“這位道長,我們四人今晨自岱宗山下而來,方才登至山頂時天色已晚,不宜下山。尋至這道觀,想來借宿一宿,不知道長可否行個方便?”馮庭上前微笑施禮道。“借宿一宿自是無妨,幾位請隨我來吧。”言罷,那道士拿起掃帚在前引路,溫曦四人道謝後跟隨身後。隻見那道士引領他們穿過三清殿旁的側門來到後院,瑟瑟秋風席捲著落葉,紛紛揚揚,右前方打掃好的落葉堆隨山風四散。
“道長方才可是在此處打掃院落?”馮庭問道。“正是,聽聞前院有人聲,循聲而去時發現你們。你們可是前往明都趕考的學子?”那道士觀溫曦和馮庭兩人裝扮氣質肯定道。“正是。途經此處時聽聞岱宗山乃千古名山,故而慕名前來。”溫曦微笑。“往年每逢這時日,我們這岱宗山均有許多學子前來,隻是今年少了許多。”行至一屋前,那道士推開房門,伸手示意溫曦四人進入,“此處專為旅人留宿而用,前幾日方打掃,四位今晚可在此處將就。”
殘餘的霞光借著敞開的房門映入屋內,常見的布局結構,中間擺放著供閑談議事的桌椅,左右兩旁各設一屏風,屏風後各有一張床可供住宿。“多謝道長。請問道長道名?”“木青,草木皆青的木青。”“在下溫曦。”“在下馮庭。”“溫公子、馮公子,你們可稍作歇息,兩位小公子過會可隨我前去取晚飯。”
“如此便有勞木青道長。”馮庭和溫曦施禮道謝。“不妨事。”木青還禮後拿著掃帚離去。溫曦和馮庭兩人稍作整頓後,侍僕帶迴了道觀的飯食。道士並無佛家弟子那邊清心寡欲,平日飲用的飯食亦如平常人家般搭著肉食,隻是沒有鎮上那般講究,倒是極好地還原了食材的原汁原味。食用完畢,兩人洗漱過後各自歇下,畢竟走了一日的山路,睏倦非常。
豎日清晨,溫曦在山中低於平地許多的氣溫中轉醒。溫曦醒時天蒙蒙亮,起身坐在床上,喉嚨有些幹癢,腦子還有些昏沉,約莫是昨日登山勞累,亦或不適這山上氣候,溫曦並不在意。換好衣物後推門而出,一股透著初秋寒意的山風迎麵而來,溫曦攏了攏身上的衣袍,踏著滿地落葉出了他們落腳的院落。
不遠處隱約傳來“沙沙”的掃地聲,溫曦循聲而去,走過幾處院門,溫曦來到那處院落。一著青衣的老道正執著掃帚在打掃,溫曦瞧這院落與自己所居之處並無太大不同,走向那打掃的老道施禮道:“道長安好。”“公子這天日尚早,如何這般起早?”老道停下打掃的動作,將掃帚立起。“醒來便不易入睡。”溫曦微笑,“道長不也這般早起?”“老道這是習慣了。”
溫曦側身指向身後的屋子:“這可是您的住處?”老道順著溫曦的指示看過去,沉聲道:“非也,這是關刈子真人的故居。”“關刈子真人?”溫曦輕喃道,自己竟誤打誤撞間來到真人故居。“距離關刈子真人悟道已有十來個年頭,果真山中無歲月。”老道滿懷感慨,他曾是關刈子真人的侍道,關刈子真人悟道後這院落便空置下來,偶有慕名前來的信徒前來參觀,他每日如今晨這般打掃,不讓真人昔日所居蒙塵。
“冒昧詢問道長,在下可否一觀?”老道看著麵前容貌清秀,氣質溫和的少年,“公子亦識得關刈子真人?”“曾有幸拜讀過真人的《道經論》,隻是當時並未知曉此乃真人所著。”“屋內有《道經論》的手稿,公子請隨我來。”言罷,老道走向那屋子,將掃帚放置在門邊,取出鑰匙開鎖後推開門:“公子,請。”溫曦點頭微笑步入。
老道隨在溫曦身後步入,打開四周的窗戶,晨光自敞開的窗門而入,柔和的日光緩和了屋子的莊重。溫曦環顧這故居,正對門的位置放置了一張方桌,方桌上是一套紫砂茶具,方桌兩邊各擺放一張蒲墊。屋子右邊有一排書架,上麵擺放著許多經書,左邊是日常起居室。屋內並無多餘擺飾。
溫曦走向那排書架觀摩架上的經書,《道德經》、《清戒》、、《百字碑》、《大道論》等經典論著均在其中,溫曦在中間一排架上末尾尋到《道經論》,小心取出翻閱,是關刈子真人的手稿。“這是真人唯一的傳世之作。”老道細細摩挲書架上的紋理,昔日與真人論道的情形曆曆在目。
《道經論》扉頁手書“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餘,天下行之,不聞不足,此謂道矣”,這是溫曦最有感觸的一句真言,心中有道者自可修道,道並非修道者所獨有,其間的許多真言亦做警世之用。因著先前已閱讀過,溫曦隻稍做瀏覽即放迴書稿。
“這便是真人日常所居之處?”“正是。隻是真人更喜流連藏經閣,那是他參道悟道之處。”溫曦瀏覽下層的架子,不經意間瞧見一經書內封露出書籤一角,溫曦拿出那本經書翻開,取出書籤,上麵用小篆書寫道:“無形無狀,無所不包,無處不在,是為道也。”溫曦細細品鑑這字體,還有這句關於道的領悟。
“此乃玉耶居士製來贈與真人的書籤。”“前日至岱宗山下的鎮子,聞玉耶居士開壇盛況非常,信者眾多。”“確是如此,隻是玉耶居士以封壇一年有餘。”“聽聞玉耶居士乃真人的親傳弟子?”“正是。當年關刈子真人下山遊曆,迴來時身邊跟隨著玉耶居士。玉耶居士自幼隨在真人身邊習道,加之悟性非常,於道有獨到的見解。”“玉耶居士何故封壇?”老道但笑不語,溫曦見老道不願坦言,亦不強求,心中隻到可惜,細細觀那行小篆。
瞧那筆法字體,娟秀靈氣,倒似一女子所作。“公子若是喜歡,可將這書籤留作紀念。”溫曦微訝:“如此可好?”“無礙,公子可自行拿去。”老道微笑。“我可否與居士當麵求個應允?”“玉耶居士早年下山,此時並不在觀中。”“居士下山遊曆了?無怪乎要封壇。”溫曦將書籤取出,他確是歡喜那書籤,既得了應允亦不作態,恭謝後將書籤收置好。
</br>
那道觀觀院之中有古鬆四株,挺拔屹立,相襯覆蓋庭院。觀院正中擺放著一香爐,縷縷輕煙自爐中升騰。香爐前乃正一道大殿——三清殿,三清殿內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塑像。神情肅穆,悲憫眾生。四人正觀賞間,忽聞門外傳來人聲:“幾位善人此番前來所謂何事?”溫曦四人轉身,看見門外侍立著一名道士,手邊放置著一把掃帚。
☆、第三十六章
“這位道長,我們四人今晨自岱宗山下而來,方才登至山頂時天色已晚,不宜下山。尋至這道觀,想來借宿一宿,不知道長可否行個方便?”馮庭上前微笑施禮道。“借宿一宿自是無妨,幾位請隨我來吧。”言罷,那道士拿起掃帚在前引路,溫曦四人道謝後跟隨身後。隻見那道士引領他們穿過三清殿旁的側門來到後院,瑟瑟秋風席捲著落葉,紛紛揚揚,右前方打掃好的落葉堆隨山風四散。
“道長方才可是在此處打掃院落?”馮庭問道。“正是,聽聞前院有人聲,循聲而去時發現你們。你們可是前往明都趕考的學子?”那道士觀溫曦和馮庭兩人裝扮氣質肯定道。“正是。途經此處時聽聞岱宗山乃千古名山,故而慕名前來。”溫曦微笑。“往年每逢這時日,我們這岱宗山均有許多學子前來,隻是今年少了許多。”行至一屋前,那道士推開房門,伸手示意溫曦四人進入,“此處專為旅人留宿而用,前幾日方打掃,四位今晚可在此處將就。”
殘餘的霞光借著敞開的房門映入屋內,常見的布局結構,中間擺放著供閑談議事的桌椅,左右兩旁各設一屏風,屏風後各有一張床可供住宿。“多謝道長。請問道長道名?”“木青,草木皆青的木青。”“在下溫曦。”“在下馮庭。”“溫公子、馮公子,你們可稍作歇息,兩位小公子過會可隨我前去取晚飯。”
“如此便有勞木青道長。”馮庭和溫曦施禮道謝。“不妨事。”木青還禮後拿著掃帚離去。溫曦和馮庭兩人稍作整頓後,侍僕帶迴了道觀的飯食。道士並無佛家弟子那邊清心寡欲,平日飲用的飯食亦如平常人家般搭著肉食,隻是沒有鎮上那般講究,倒是極好地還原了食材的原汁原味。食用完畢,兩人洗漱過後各自歇下,畢竟走了一日的山路,睏倦非常。
豎日清晨,溫曦在山中低於平地許多的氣溫中轉醒。溫曦醒時天蒙蒙亮,起身坐在床上,喉嚨有些幹癢,腦子還有些昏沉,約莫是昨日登山勞累,亦或不適這山上氣候,溫曦並不在意。換好衣物後推門而出,一股透著初秋寒意的山風迎麵而來,溫曦攏了攏身上的衣袍,踏著滿地落葉出了他們落腳的院落。
不遠處隱約傳來“沙沙”的掃地聲,溫曦循聲而去,走過幾處院門,溫曦來到那處院落。一著青衣的老道正執著掃帚在打掃,溫曦瞧這院落與自己所居之處並無太大不同,走向那打掃的老道施禮道:“道長安好。”“公子這天日尚早,如何這般起早?”老道停下打掃的動作,將掃帚立起。“醒來便不易入睡。”溫曦微笑,“道長不也這般早起?”“老道這是習慣了。”
溫曦側身指向身後的屋子:“這可是您的住處?”老道順著溫曦的指示看過去,沉聲道:“非也,這是關刈子真人的故居。”“關刈子真人?”溫曦輕喃道,自己竟誤打誤撞間來到真人故居。“距離關刈子真人悟道已有十來個年頭,果真山中無歲月。”老道滿懷感慨,他曾是關刈子真人的侍道,關刈子真人悟道後這院落便空置下來,偶有慕名前來的信徒前來參觀,他每日如今晨這般打掃,不讓真人昔日所居蒙塵。
“冒昧詢問道長,在下可否一觀?”老道看著麵前容貌清秀,氣質溫和的少年,“公子亦識得關刈子真人?”“曾有幸拜讀過真人的《道經論》,隻是當時並未知曉此乃真人所著。”“屋內有《道經論》的手稿,公子請隨我來。”言罷,老道走向那屋子,將掃帚放置在門邊,取出鑰匙開鎖後推開門:“公子,請。”溫曦點頭微笑步入。
老道隨在溫曦身後步入,打開四周的窗戶,晨光自敞開的窗門而入,柔和的日光緩和了屋子的莊重。溫曦環顧這故居,正對門的位置放置了一張方桌,方桌上是一套紫砂茶具,方桌兩邊各擺放一張蒲墊。屋子右邊有一排書架,上麵擺放著許多經書,左邊是日常起居室。屋內並無多餘擺飾。
溫曦走向那排書架觀摩架上的經書,《道德經》、《清戒》、、《百字碑》、《大道論》等經典論著均在其中,溫曦在中間一排架上末尾尋到《道經論》,小心取出翻閱,是關刈子真人的手稿。“這是真人唯一的傳世之作。”老道細細摩挲書架上的紋理,昔日與真人論道的情形曆曆在目。
《道經論》扉頁手書“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餘,天下行之,不聞不足,此謂道矣”,這是溫曦最有感觸的一句真言,心中有道者自可修道,道並非修道者所獨有,其間的許多真言亦做警世之用。因著先前已閱讀過,溫曦隻稍做瀏覽即放迴書稿。
“這便是真人日常所居之處?”“正是。隻是真人更喜流連藏經閣,那是他參道悟道之處。”溫曦瀏覽下層的架子,不經意間瞧見一經書內封露出書籤一角,溫曦拿出那本經書翻開,取出書籤,上麵用小篆書寫道:“無形無狀,無所不包,無處不在,是為道也。”溫曦細細品鑑這字體,還有這句關於道的領悟。
“此乃玉耶居士製來贈與真人的書籤。”“前日至岱宗山下的鎮子,聞玉耶居士開壇盛況非常,信者眾多。”“確是如此,隻是玉耶居士以封壇一年有餘。”“聽聞玉耶居士乃真人的親傳弟子?”“正是。當年關刈子真人下山遊曆,迴來時身邊跟隨著玉耶居士。玉耶居士自幼隨在真人身邊習道,加之悟性非常,於道有獨到的見解。”“玉耶居士何故封壇?”老道但笑不語,溫曦見老道不願坦言,亦不強求,心中隻到可惜,細細觀那行小篆。
瞧那筆法字體,娟秀靈氣,倒似一女子所作。“公子若是喜歡,可將這書籤留作紀念。”溫曦微訝:“如此可好?”“無礙,公子可自行拿去。”老道微笑。“我可否與居士當麵求個應允?”“玉耶居士早年下山,此時並不在觀中。”“居士下山遊曆了?無怪乎要封壇。”溫曦將書籤取出,他確是歡喜那書籤,既得了應允亦不作態,恭謝後將書籤收置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