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直接說與父親,他定是樂意至極,但先前自己部分隱瞞的話述就會遭到質疑,而且到時父親定會要求自己對李玄昭表順從親近之意,而溫曦並不願這般。母親必定極力反對,先前的叮囑還隱隱縈繞耳邊。到底如何才能找到兩全其美的法子,在父母親都不曾察覺的情況下到宜州,為李玄昭治理水患出一份力呢?
正苦惱著,抬眼處已是溫府府邸。“進去吧。”李玄昭示意溫府側門。溫曦看了看李玄昭,欲言又止,最後還是點點頭:“好。殿下和安大哥行夜路時要當心。”“嗯。”李玄昭點點頭,安文江笑道:“這就不用溫小曦操心啦,行夜路對於我來說可是家常便飯。”溫曦朝兩人笑笑,轉身輕敲側門,不多久,溫曦的侍僕打開門,因為事前先打發侍僕的時候叮囑過他記得守門。
待側門關閉後,李玄昭和安文江轉身離去,行了大約百步遠處,護衛牽著兩匹馬在一旁恭候,飛身上馬,幾人疾馳在黑夜中。
“父親、母親都歇下了嗎?”溫曦問身旁的侍僕。“大人還在書房,夫人已經歇下了。”侍僕停頓了一下又開口道:“奴才迴來時按照公子的吩咐告知大人和夫人,大人說今日是鄉試結束之日,眾學子和夫子定有宴飲酒會,公子晚歸也無妨。溫翰公子至今都尚未迴來。”溫曦點點頭,繼而行至溫闌書房前,侍僕上前扣門。“進來。”裏麵傳來溫闌低沉的聲音。
溫曦推門而入,立在溫闌的案桌前請安:“父親,孩兒迴來了。”“嗯。聚會散了?溫翰呢?”溫闌並未抬頭,依舊借著燭火看桌上的文案。“孩兒並未與兄長一處,並不知曉。”溫曦低眉作答,心若擂鼓。“莫不是又與他人瞎玩鬧去了?罷了,時辰不早了,你也去歇息吧。”昏黃燭光下,溫曦看不清溫闌的表情,應答過後轉身離去,迴到自己的院落整頓歇息自是不提。
在溫曦離去後,溫翰從書房的暗角處走出來,對溫闌笑道:“如此,父親可信了?”溫闌看向門口目光陰沉:“當初倒是錯信了他,還道他性子寡言沉靜不會編謊,如今倒是小瞧了他。方才可都看見了?真是大皇子和安文江送他迴來的?”“千真萬確,他身邊的侍僕親口所說。我今日出考場時就看見他和大皇子、安文江一同離去,他和大皇子、安文江的關係絕非泛泛之交。”溫翰堅定道。
“父親,溫曦不理會您的囑咐,私下多次謀劃與大皇子的相遇,現如今看來與大皇子私交甚篤已成事實。他定是打算搭上大皇子這條船,然後帶著他的娘遠離我們溫家,我們可不能讓溫曦一人這般快活。”溫翰看著溫闌惡狠狠道。“他倒是打的如意算盤。”溫闌冷笑道,“他既是想搭上大皇子,那我便如他所願。隻要他娘還在溫府,料想他也不會輕舉妄動,屆時就隻能聽從我們的安排。”聽到溫闌的話溫翰心道,到底薑還是老的辣。轉而點頭贊道:“父親英明。”父子兩人對視一眼,應對之策已在胸中生成,不言而喻。
☆、第十四章
次日清晨,溫曦準備出門到書齋尋些農田水利的書籍時,在大堂看到溫闌正在訓斥溫翰不僅晚歸還帶著滿身脂粉味迴府,聽到溫曦告知出門的緣由,擺擺手讓溫曦自行離去,溫曦轉身經過溫翰身旁時,感受到溫翰投到自己身上那意味不明的目光,盡管疑惑,但溫曦還是徑直離去,不願參入西廂的是非。
如此過了十日有餘,這十日間溫曦日日流連在碭山的各大書齋。今日依舊如此。在去往書齋的途中,徑過碭山碼頭時發現碼頭上聚著許多人,一群人圍著幾名官差打扮的人在詢問,那幾名官差則高聲作答,隱約間溫曦似乎聽到“攔堤壩”、“防洪”、“水患”等字眼。禁不住好奇,溫曦走上前詢問一名站在圈外的漢子。那漢子跟他解釋說這是汛期將至,宜州太守派人來徵召圍建堤壩的苦力。
“這徵召每年都有,說是自願其實都是強製,除了有功名在身的能免除之外,家中凡是有多名壯勞動力的,要求必須出一名去修建堤壩。你說這正直春耕時節,誰家願意出人呢?而且工作苦累不說,還沒有工錢。隻是今年貌似從都裏來了個大官,不僅不強製征人,還發文書說凡是參與修建堤壩的,官府提供夥食,修好後每人一兩銀子!乖乖,這可相當於我們一年的一人的收成了。”
那漢子正高興地向溫曦解釋著,突然斜眼發現先前還圍做一團的人已經散開,並爭先恐後排隊應召修堤壩。漢子趕忙結束和溫曦的交談,奔向排隊的眾人擠入隊伍中,排隊的壯丁們擠擠攘攘,但臉上都是一副欣喜期待的神情。溫曦微笑地看向眼前這一幕,想來這是李玄昭或安文江的主意,倒是為官府贏得一片好名聲。自己也該努力了,對水利一竅不通的自己還需要多找些書籍來看才能也為水患治理出一份力呢。
從碼頭往東到上梨街,碭山最大的書齋——“品墨軒”就在上梨街右側。入齋後溫曦在掌櫃的指引下找到了一些相關的書籍,隻是書的內容較為淺顯,質量低劣,不過作為初級入門倒是可以。溫曦拿著書到書齋二樓要了個茶位邊品茶邊閱讀,不知不覺間到了晚飯的時辰。溫曦捧著書到樓下付書費後匆匆離去,可算趕在溫府飯點前到達。
先行迴到房中放置好書籍,之後再前往大堂。進入大堂時溫曦發現堂內還另坐著三位官差,細看時發現竟是今晨在碭山碼頭主持征丁的幾人!溫闌向剛進門的溫曦點了一下頭,對其中一位官差說:“這便是我的小兒子溫曦,明天就由他和你們一起將新征的壯丁運送至宜州。”聞言,溫曦內心一番驚喜,正愁找不到上宜州的機會,現如今父親這番安排自己就不用再找藉口了。
思及這,溫曦壓下內心的欣喜,對官差說:“請問官差大哥,現如今已有多少新丁報名了?”“已有兩百一十三名。”一名官差答道。兩百一十三名,宜州有四縣十二鄉,因常年水患總人口不及萬人,碭山多山地丘陵,居民人口是宜州四縣中最少的,不過兩千。以此為基數,四縣的全部新丁人數再加上各縣鄉衙役約為千人。隻是按往年慣例受患縣鄉多達三縣八鄉,想來這千人新丁定是不足,到時怕是還要臨時徵集。
“溫曦,今晚你收拾一下,明日卯時一道上宜州。”溫闌道。“是,父親。”溫曦點頭。用了晚飯,溫曦照例到杜氏院裏請安。“聽杜鵑說你父親派你明天和官差一道運送新丁至宜州?”在杜氏院落的亭子裏,杜氏讓杜鵑端上一碟梨花糕,這是她今日閑著無事在廚娘的指導下試做的。
每年梨花之際,明順齋就會推出梨花糕,溫曦總喜歡買來吃。後來溫曦入住廣陽宮後,李玄昭每年都會派人至碭山取最新鮮的梨花現場製成梨花糕,密封送往廣陽宮。隻是每次都是借安文江之手,溫曦便一直誤認為是安文江念及宜州,每年都讓人送些宜州特產至明都,而自己的這點小嗜好,不過占了安文江的便宜。殊不知每年安文江接到這差事時各種的無奈,總是匆匆交付匆匆離去,因為他擔心自己待的時間長了就會控製不住說出事實,畢竟這種心裏有話卻不能說的感受太讓人難受了。
</br>
正苦惱著,抬眼處已是溫府府邸。“進去吧。”李玄昭示意溫府側門。溫曦看了看李玄昭,欲言又止,最後還是點點頭:“好。殿下和安大哥行夜路時要當心。”“嗯。”李玄昭點點頭,安文江笑道:“這就不用溫小曦操心啦,行夜路對於我來說可是家常便飯。”溫曦朝兩人笑笑,轉身輕敲側門,不多久,溫曦的侍僕打開門,因為事前先打發侍僕的時候叮囑過他記得守門。
待側門關閉後,李玄昭和安文江轉身離去,行了大約百步遠處,護衛牽著兩匹馬在一旁恭候,飛身上馬,幾人疾馳在黑夜中。
“父親、母親都歇下了嗎?”溫曦問身旁的侍僕。“大人還在書房,夫人已經歇下了。”侍僕停頓了一下又開口道:“奴才迴來時按照公子的吩咐告知大人和夫人,大人說今日是鄉試結束之日,眾學子和夫子定有宴飲酒會,公子晚歸也無妨。溫翰公子至今都尚未迴來。”溫曦點點頭,繼而行至溫闌書房前,侍僕上前扣門。“進來。”裏麵傳來溫闌低沉的聲音。
溫曦推門而入,立在溫闌的案桌前請安:“父親,孩兒迴來了。”“嗯。聚會散了?溫翰呢?”溫闌並未抬頭,依舊借著燭火看桌上的文案。“孩兒並未與兄長一處,並不知曉。”溫曦低眉作答,心若擂鼓。“莫不是又與他人瞎玩鬧去了?罷了,時辰不早了,你也去歇息吧。”昏黃燭光下,溫曦看不清溫闌的表情,應答過後轉身離去,迴到自己的院落整頓歇息自是不提。
在溫曦離去後,溫翰從書房的暗角處走出來,對溫闌笑道:“如此,父親可信了?”溫闌看向門口目光陰沉:“當初倒是錯信了他,還道他性子寡言沉靜不會編謊,如今倒是小瞧了他。方才可都看見了?真是大皇子和安文江送他迴來的?”“千真萬確,他身邊的侍僕親口所說。我今日出考場時就看見他和大皇子、安文江一同離去,他和大皇子、安文江的關係絕非泛泛之交。”溫翰堅定道。
“父親,溫曦不理會您的囑咐,私下多次謀劃與大皇子的相遇,現如今看來與大皇子私交甚篤已成事實。他定是打算搭上大皇子這條船,然後帶著他的娘遠離我們溫家,我們可不能讓溫曦一人這般快活。”溫翰看著溫闌惡狠狠道。“他倒是打的如意算盤。”溫闌冷笑道,“他既是想搭上大皇子,那我便如他所願。隻要他娘還在溫府,料想他也不會輕舉妄動,屆時就隻能聽從我們的安排。”聽到溫闌的話溫翰心道,到底薑還是老的辣。轉而點頭贊道:“父親英明。”父子兩人對視一眼,應對之策已在胸中生成,不言而喻。
☆、第十四章
次日清晨,溫曦準備出門到書齋尋些農田水利的書籍時,在大堂看到溫闌正在訓斥溫翰不僅晚歸還帶著滿身脂粉味迴府,聽到溫曦告知出門的緣由,擺擺手讓溫曦自行離去,溫曦轉身經過溫翰身旁時,感受到溫翰投到自己身上那意味不明的目光,盡管疑惑,但溫曦還是徑直離去,不願參入西廂的是非。
如此過了十日有餘,這十日間溫曦日日流連在碭山的各大書齋。今日依舊如此。在去往書齋的途中,徑過碭山碼頭時發現碼頭上聚著許多人,一群人圍著幾名官差打扮的人在詢問,那幾名官差則高聲作答,隱約間溫曦似乎聽到“攔堤壩”、“防洪”、“水患”等字眼。禁不住好奇,溫曦走上前詢問一名站在圈外的漢子。那漢子跟他解釋說這是汛期將至,宜州太守派人來徵召圍建堤壩的苦力。
“這徵召每年都有,說是自願其實都是強製,除了有功名在身的能免除之外,家中凡是有多名壯勞動力的,要求必須出一名去修建堤壩。你說這正直春耕時節,誰家願意出人呢?而且工作苦累不說,還沒有工錢。隻是今年貌似從都裏來了個大官,不僅不強製征人,還發文書說凡是參與修建堤壩的,官府提供夥食,修好後每人一兩銀子!乖乖,這可相當於我們一年的一人的收成了。”
那漢子正高興地向溫曦解釋著,突然斜眼發現先前還圍做一團的人已經散開,並爭先恐後排隊應召修堤壩。漢子趕忙結束和溫曦的交談,奔向排隊的眾人擠入隊伍中,排隊的壯丁們擠擠攘攘,但臉上都是一副欣喜期待的神情。溫曦微笑地看向眼前這一幕,想來這是李玄昭或安文江的主意,倒是為官府贏得一片好名聲。自己也該努力了,對水利一竅不通的自己還需要多找些書籍來看才能也為水患治理出一份力呢。
從碼頭往東到上梨街,碭山最大的書齋——“品墨軒”就在上梨街右側。入齋後溫曦在掌櫃的指引下找到了一些相關的書籍,隻是書的內容較為淺顯,質量低劣,不過作為初級入門倒是可以。溫曦拿著書到書齋二樓要了個茶位邊品茶邊閱讀,不知不覺間到了晚飯的時辰。溫曦捧著書到樓下付書費後匆匆離去,可算趕在溫府飯點前到達。
先行迴到房中放置好書籍,之後再前往大堂。進入大堂時溫曦發現堂內還另坐著三位官差,細看時發現竟是今晨在碭山碼頭主持征丁的幾人!溫闌向剛進門的溫曦點了一下頭,對其中一位官差說:“這便是我的小兒子溫曦,明天就由他和你們一起將新征的壯丁運送至宜州。”聞言,溫曦內心一番驚喜,正愁找不到上宜州的機會,現如今父親這番安排自己就不用再找藉口了。
思及這,溫曦壓下內心的欣喜,對官差說:“請問官差大哥,現如今已有多少新丁報名了?”“已有兩百一十三名。”一名官差答道。兩百一十三名,宜州有四縣十二鄉,因常年水患總人口不及萬人,碭山多山地丘陵,居民人口是宜州四縣中最少的,不過兩千。以此為基數,四縣的全部新丁人數再加上各縣鄉衙役約為千人。隻是按往年慣例受患縣鄉多達三縣八鄉,想來這千人新丁定是不足,到時怕是還要臨時徵集。
“溫曦,今晚你收拾一下,明日卯時一道上宜州。”溫闌道。“是,父親。”溫曦點頭。用了晚飯,溫曦照例到杜氏院裏請安。“聽杜鵑說你父親派你明天和官差一道運送新丁至宜州?”在杜氏院落的亭子裏,杜氏讓杜鵑端上一碟梨花糕,這是她今日閑著無事在廚娘的指導下試做的。
每年梨花之際,明順齋就會推出梨花糕,溫曦總喜歡買來吃。後來溫曦入住廣陽宮後,李玄昭每年都會派人至碭山取最新鮮的梨花現場製成梨花糕,密封送往廣陽宮。隻是每次都是借安文江之手,溫曦便一直誤認為是安文江念及宜州,每年都讓人送些宜州特產至明都,而自己的這點小嗜好,不過占了安文江的便宜。殊不知每年安文江接到這差事時各種的無奈,總是匆匆交付匆匆離去,因為他擔心自己待的時間長了就會控製不住說出事實,畢竟這種心裏有話卻不能說的感受太讓人難受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