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笑著說道:“可能是我個人的原因吧,總感覺活著壓力太大了,沒啥生活質量。倒不如像現在這樣,早點兒退休,也算是彎道超車了。”


    另一個女生說道:“李曉說的沒毛病,我是省大的大學生,叫吳妮妮,就業恐慌這東西挺讓人焦躁的。”


    “我大學的時候考了研,以為自己上岸了,但是發現,自己雖然比同期的人就業好一些,但是也就是那樣。”


    “其實到我們這一代壓力真的太大了,結婚,買房,生孩子,每一筆開銷加在一起都讓我不敢對談戀愛有一丁點兒的想法。”


    “我這個人還是屬於那種很理想型的,我的條件找個有車有房的應該不難,但是我不想我的婚姻,是嫁給了車還有房子。”


    “可是你讓我真的和一個人去奮鬥,去天天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我也沒那個決心。”


    李菁點了點頭,讚同道:“就是啊,我爸我媽結婚的時候,房價也沒這麽貴啊,你瞅瞅現在。。。大城市買不起,小城市不想去,人和人不斷的內耗。”


    “可能對有些人說,我們這種人算是被生活打敗的懦夫,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過的舒服那才叫勝利者。”


    陳默點了點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現在擺爛迴農村的大學生不少,你說他們真的擺爛麽?


    陳默不這麽認為。


    就打陳默的一個同學做例子,他這個同學一個月能賺一萬五左右,老婆每個月八千左右,倆人一個月穩定兩萬。


    倆人在濱城買了個房子,奉子成婚,房子按揭,一個月房貸四千,孩子保險一千,奶粉尿不濕一個月又好幾千。


    倆人剛結婚的時候做生意賠了,還欠了二十多萬貸款,每個月還得還小五千。


    一個月兩萬多塊,倆人得計算著花,女的一年沒買一身新衣服,男的硬生生的戒了煙。


    沒結婚之前吧,倆人都過得特別特別好,但是一結婚,完了,瞬間像是進了地獄。


    說這個吧,有些人會對婚姻恐懼,但是現在絕大部分的婚姻,都是這個樣子。


    有些人覺得大城市好,想在大城市混,結婚生子買房子,房貸還完了,孩子也長大該結婚了,還得給孩子買房子。


    就總感覺,這些人的時間都不是自己的,像是在為別人活一樣。


    要是真有個比較穩定的收入,大可以不用考慮什麽教育水平,考慮什麽大城市的優越感,老老實實找個四五線小城市,一個月兩三萬,那不想幹啥就幹啥?


    什麽是生活質量?


    最起碼你想吃海鮮的時候,不用想這頓海鮮吃完了以後,房貸怎麽還。最起碼是你女朋友在逛淘寶的時候,你能偷偷把她購物車清了給個驚喜。


    而不是東借一點兒西借一點,整的最後朋友都沒了,社交圈子都讓你借垮了。


    清醒點兒吧,真要是有那個能力,趕快提桶跑路吧。


    陳默笑著說道:“你們說的這些我挺理解的,咱們村很歡迎你們,隻不過村民的有些福利待遇啥的,就是那些分成還有土地,這些給不了你們。”


    三個人點了點頭,李菁說道:“陳醫生,能讓我們自己買房子就行了,別的我們不要,給了我們也不會種啊。”


    陳默說道:“那行,到時候領你們先辦手續,咱這地方別的不咋地,風景還是不錯的,有錢你也花不出去。”


    李曉有些躍躍欲試:“那啥,咱們夜市兒還開麽?”


    陳默點了點頭,說道:“咋不開呢,過了十五都開。現在村子村子之間路修的都好,便利了許多,有挺多鄰村的晚上都來湊熱鬧,隻要能維持經營他們一直都開著,”


    吳妮妮也是一臉的興奮:“太棒了,這地方,你說誰能不愛吧。”


    帶著三個人看完了房子,三家離得都不遠,房子都是去年的時候剛建的,兩間瓦房帶小院兒,一套四萬五。


    裏麵裝修都完事兒了,就是家具什麽的都沒有,去年陳默特意批了一塊兒地建了五十套這種小院兒,專門往外出售的。


    房子錢收的都是成本價,主要就是為了吸引人過來生活。


    村子現在不差錢,差的是年輕人,陳默當時特意整了個主題,叫從城市迴歸田園。


    這三個人,算是今年第一批入住的,有一種當年知青下鄉的感覺。


    拿著房子的鑰匙,李菁感慨道:“我昨天到這裏之後,我朋友還跟我感慨呢,說他要是能有個吃飯的手藝,也來投奔我了。”


    “他買了套房子,一個月房貸八千多,而且聽說今年房子還得交什麽養護的錢了,這家夥,人還不知道多少年退休呢,新房剛住一年,房子先體驗退休生涯了。”


    陳默笑著說道:“沒事兒,村裏沒這些說道的,你們要是沒事兒想買家具,明天早晨可以讓書記開車帶你們去,到時候缺啥直接讓人送過來就行。”


    “咱們這城市小,這些家電啥的不比網上貴,特別是咱們村,運輸費人家都不收,到時候就給個安裝費就行了。”


    三個人心裏暖暖的:“那太謝謝您了。”


    “謝啥啊,對了,想養雞鴨鵝啥的,你們讓書記帶你們去村裏問問誰家今年孵了,你們要是想學人家也能教你們,你們也可以自己學。”


    “苞米碴子啥的到時候在村裏買就行,私聊小賣部有,其餘的沒啥了,有啥事兒給我倆打電話就行。”


    送走了仨人,大寶子感慨道:“你當時整這個定居的,我還覺得條件苛刻,必須三十五以下的,現在這麽一瞅,好家夥,這才剛開年就來了仨,瞅這樣這些院子還不夠。”


    陳默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這個說不準。”


    大寶子問道:“你說為啥都知道小城市好活,都不往小城市去呢,圖啥呢?”


    陳默歎了口氣,說道:“第一個是不甘心,第二個是怕有人說閑話,第三個,是行業太固定。”


    “其實像他們三個這種人吧,不多,想開的就更少了,而大多數人沒什麽技術,或者一身掙錢的本事隻能在大城市發展,硬讓他們去小城市也不現實。”


    “人啊,一生下來以後,這一輩子,就很難屬於自己的了。”


    “小時候聽爹媽的,長大了聽媳婦兒的,老了聽兒女的,有些人啊,甚至連死了埋在哪都選擇不了。。。。”


    “這特麽才是活生生的人生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當赤腳醫生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濱城老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濱城老三並收藏我當赤腳醫生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