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手拔出長劍,從劍端解下了青黑如湖的玉璽,把那塊冰涼捏在指尖,睜眼瞎地稍一端詳,開口道:“蒼生萬手,就是螻蟻,也可聚身成海……可惜,天就是天。”
整片鐵器出鞘的聲音,肅然劃開了第一片夜色鋪陳開的靜寂。燕於飛的聲線仍然帶點鄉音,平靜如冷鐵,不帶絲毫情緒,“誰敢動。”
殿中無人點燈,隻有月色慘澹掉落滿地。
半晌,才有個糟老頭涕泗橫流地跪了下去,“國丈,那是金陵,來的是整個金陵啊……”
夜色綿展開來,一隻大手劈頭蓋臉蓋下,緊緊捂住了宿羽的口鼻。李曇臉上圍著條打濕的手巾,狠狠一巴掌摑了下來。
宿羽有好半天沒動彈,李曇發完了火,彎腰把宿羽拖開幾十步遠,又拍了拍他的臉,宿羽這才茫然睜眼,躬身狠狠咳嗽了起來,同時點了點李曇的膝蓋,嘶聲說:“一丈遠跟著,看我旗語。”
李曇紅著眼點了點頭。
宿羽按了按疼得發燒的腰側,居然跟謝懷似的覺出了一點“我疼故我活得比死人自在”的自得其樂,然後居然又冒出一點“我跟謝懷想得一樣我倆可真是天生一對大尾巴狼”的月下綺夢。
他這麽跑著神,忍不住咧嘴一笑,一邊在心裏喊疼,一邊彎腰撿起了尾端竹竿染血的銀黑大旗,重新向北濟大營縱馬而去。
主將陣亡,黑魆魆的原野之上不見燈火,雪霰不知何時散去,隻剩一彎缺月初弓掛在天邊,些微光色映得金銀相間的北濟大旗格外刺眼。
馬蹄聲達達踏近,留守的北濟將士拔營而出,一見那黑洞洞的漏風國旗,便一邊嬉笑一邊提刀上馬,有個中年男人拿長劍點了點宿羽,“失心瘋,來賣國還是送死?”
宿羽並不著急穿營而過,繞了個大圈,遛得大半營人無頭蒼蠅似的跟在身後亂轉,猛地撒蹄向南奔了迴去,同時揮旗迎風一招。
上百將士風一樣卷了過來,同時,一片火星密密麻麻地伴隨著細雪落下,青藍的煙霧頓時如鬼火般騰起。
北濟兵這才發覺背後有埋伏,滿地都是毒水,但迴撤不及,霎時有不少人摳住喉嚨尖叫著倒了下去。
宿羽迴頭看了帳頂上的李曇一眼。
李公子本來是個將才,卻沒將命,隻能一路踩著他的後塵,給人當抹灰擦地的小嘍囉。
亂世道衰,人負殘戈,誌如飛蓬。好在還有謝懷,他說過“一定給你”。
捧出新天談何容易,但形後有影,似乎便可對影成千軍。
這一眼看得深而柔情,但霸王花大概不習慣被小宿柔情,不但沒有精蟲上腦,居然還靠譜了起來,一邊憋著咳嗽一邊揮揮手,示意他趕緊幹活別等死。
宿羽不易察覺地稍微低了低下頜,隨即縱馬上前,反手抽出金錯刀。
“哢擦”一聲,金銀大旗應聲而斷,又展風而倒。馬蹄逡巡一圈,另一幅漏風的旗幟在夜風中轉過了一整個圓弧,宿羽騎在馬背上,揚臂狠狠一送,竹竿尖尖的尾端倏地沒入了土地,缺個口的大周國旗驀地蕩了開來。
與此同時,數裏之外的城牆之上簇地映起了上百束火光,整片血腥戰場幾乎亮如白晝。
燈火井然移動,漸次登上城牆。城牆缺開一角,燈光卻無絲毫偏心,數裏土地上分散糾鬥的士兵同時停下了動作,一片光竟然散出了數裏的岑寂。
城上的人可能在說話,這裏太遠了,什麽都聽不到。宿羽跳下馬,紮正了那副獵獵招展的大旗,握著竹竿,冷得抽了抽鼻子,極其輕聲地說:“我知道。”
“我也贏了。”
腰側、喉嚨、額角、後背、膝彎……無數舊傷新傷終於開始叫囂沸騰。他被夜風吹得憑空抖了一下,扶著旗杆蜷縮了下去。
李曇飛身躍下大帳,幾步上前來,狠狠捏住了那隻冰涼的手腕,厲聲吼道:“別睡!宿羽!”
入冬已深,深至即將入春。
北濟軍隊源源不斷地南下,郭單皮星夜奔馳,終於帶著袁境之和高唐軍抵達城外,與虎賁軍匯成一股攝人的寒流,擋住了暮冬的霜雪。
一疊疊幹糧一車車運出城中,金陵百姓籠著袖子堵在城門口,逮著送飯的小兵問:這次多送了幾裏地?
食物送得越來越遠,說明戰事順利非凡。
新帝手腕強硬,在虎賁軍裏泡了大半輩子,一身刀疤都派上了用場,除了算無遺策的軍師之外,還有無數可放心交予後背的膀臂。
至於排除異己——比之先帝當年,他甚至都可算有過之之處。
巡防營晝夜不停,在城中各處逡巡,拔除逆亂黨羽,仿若黎明之前的幽靈。
先帝的列傳史書沒有來得及修,大周開國百年,第一次迎來了在兵臨王城的戰亂中開啟新治的時代。
而這座城對四軍之亂毫無知覺,隻像是跟這個漫長的冬天有說不完的道別,大雪一場接一場。雪下完了,又該落梅紛紛。
老皇帝發喪當日,白梅花瓣飄滿了整個金陵,攝山為之一白,山色盡空。
未央殿裏的龍椅正要換把新的,匠人宦官在殿中忙成一團。人人都壓著嗓子說話,可是小心翼翼比大聲叫嚷還讓人煩擾。
新帝自己提了把紅木椅子在未央殿的廊下,反著往上一坐,提起蘸滿硃砂的青金狼毫,在奏摺上批了一筆鋒銳外露的“準”。
謝疆剛封了衡親王,從戶部被提溜到了中書。戶部沒新人,林頒洛隻好頂了他戶部的缺,又被禮部的傅為叨叨了一腦袋官司,此時隻能提著袍子走上白玉長階,在地下端正跪好,把送先帝下葬的規矩從天幹地支掰到父子人倫。
他說得口都幹了,忍不住幹咳一聲,謝疆路過,垂眼給他遞了杯茶。
皇帝批完一疊奏摺,林頒洛也喝完了茶,被皇帝身上的藥香味一熏,便想起了傳聞中血守金陵重傷未愈的鷹揚衛,似乎正是被抬進了王宮。
那個鷹揚衛應該叫宿羽。林頒洛還記得某年的五馬渡,春光半麵,細雨昏黃,有個人摸了半晌泛出青茬的下巴,最後囑託林頒洛送他渡河,用的詞是“專愛闖禍”。
關於人生之漫長與無常,那時的謝懷自己大概也沒想清楚,所以一身膽氣鏗鏘,不高興就橫刀,被冒犯就反目。
但每走一步路,其實都會意味著什麽,並且無可迴頭。
傅為說人身居高位,重壓之下,一定會變。林大人對此很有些不以為然——坐的位子再高,不也就是個死後軟塌塌的肉體凡胎麽?
不管是謝懷還是宿羽,哪怕再加上一個粉飾太平的謝疆,其實跟他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年紀相仿的青年人,不滿鬱積,熱血滿頭,會退縮,會躊躇。
就像謝懷,少時輕狂變風雅,如今當了經法之上的皇帝,仍然可以蔑視經傳正風。
林頒洛在謝疆跟前胡說八道慣了,一時沒把自己當奴才,又問了一句:“臣鬥膽請問,陛下為什麽不去?不然傅大人都沒法告知萬民給個交代,史官都沒法落筆,總得有個說法……”
</br>
整片鐵器出鞘的聲音,肅然劃開了第一片夜色鋪陳開的靜寂。燕於飛的聲線仍然帶點鄉音,平靜如冷鐵,不帶絲毫情緒,“誰敢動。”
殿中無人點燈,隻有月色慘澹掉落滿地。
半晌,才有個糟老頭涕泗橫流地跪了下去,“國丈,那是金陵,來的是整個金陵啊……”
夜色綿展開來,一隻大手劈頭蓋臉蓋下,緊緊捂住了宿羽的口鼻。李曇臉上圍著條打濕的手巾,狠狠一巴掌摑了下來。
宿羽有好半天沒動彈,李曇發完了火,彎腰把宿羽拖開幾十步遠,又拍了拍他的臉,宿羽這才茫然睜眼,躬身狠狠咳嗽了起來,同時點了點李曇的膝蓋,嘶聲說:“一丈遠跟著,看我旗語。”
李曇紅著眼點了點頭。
宿羽按了按疼得發燒的腰側,居然跟謝懷似的覺出了一點“我疼故我活得比死人自在”的自得其樂,然後居然又冒出一點“我跟謝懷想得一樣我倆可真是天生一對大尾巴狼”的月下綺夢。
他這麽跑著神,忍不住咧嘴一笑,一邊在心裏喊疼,一邊彎腰撿起了尾端竹竿染血的銀黑大旗,重新向北濟大營縱馬而去。
主將陣亡,黑魆魆的原野之上不見燈火,雪霰不知何時散去,隻剩一彎缺月初弓掛在天邊,些微光色映得金銀相間的北濟大旗格外刺眼。
馬蹄聲達達踏近,留守的北濟將士拔營而出,一見那黑洞洞的漏風國旗,便一邊嬉笑一邊提刀上馬,有個中年男人拿長劍點了點宿羽,“失心瘋,來賣國還是送死?”
宿羽並不著急穿營而過,繞了個大圈,遛得大半營人無頭蒼蠅似的跟在身後亂轉,猛地撒蹄向南奔了迴去,同時揮旗迎風一招。
上百將士風一樣卷了過來,同時,一片火星密密麻麻地伴隨著細雪落下,青藍的煙霧頓時如鬼火般騰起。
北濟兵這才發覺背後有埋伏,滿地都是毒水,但迴撤不及,霎時有不少人摳住喉嚨尖叫著倒了下去。
宿羽迴頭看了帳頂上的李曇一眼。
李公子本來是個將才,卻沒將命,隻能一路踩著他的後塵,給人當抹灰擦地的小嘍囉。
亂世道衰,人負殘戈,誌如飛蓬。好在還有謝懷,他說過“一定給你”。
捧出新天談何容易,但形後有影,似乎便可對影成千軍。
這一眼看得深而柔情,但霸王花大概不習慣被小宿柔情,不但沒有精蟲上腦,居然還靠譜了起來,一邊憋著咳嗽一邊揮揮手,示意他趕緊幹活別等死。
宿羽不易察覺地稍微低了低下頜,隨即縱馬上前,反手抽出金錯刀。
“哢擦”一聲,金銀大旗應聲而斷,又展風而倒。馬蹄逡巡一圈,另一幅漏風的旗幟在夜風中轉過了一整個圓弧,宿羽騎在馬背上,揚臂狠狠一送,竹竿尖尖的尾端倏地沒入了土地,缺個口的大周國旗驀地蕩了開來。
與此同時,數裏之外的城牆之上簇地映起了上百束火光,整片血腥戰場幾乎亮如白晝。
燈火井然移動,漸次登上城牆。城牆缺開一角,燈光卻無絲毫偏心,數裏土地上分散糾鬥的士兵同時停下了動作,一片光竟然散出了數裏的岑寂。
城上的人可能在說話,這裏太遠了,什麽都聽不到。宿羽跳下馬,紮正了那副獵獵招展的大旗,握著竹竿,冷得抽了抽鼻子,極其輕聲地說:“我知道。”
“我也贏了。”
腰側、喉嚨、額角、後背、膝彎……無數舊傷新傷終於開始叫囂沸騰。他被夜風吹得憑空抖了一下,扶著旗杆蜷縮了下去。
李曇飛身躍下大帳,幾步上前來,狠狠捏住了那隻冰涼的手腕,厲聲吼道:“別睡!宿羽!”
入冬已深,深至即將入春。
北濟軍隊源源不斷地南下,郭單皮星夜奔馳,終於帶著袁境之和高唐軍抵達城外,與虎賁軍匯成一股攝人的寒流,擋住了暮冬的霜雪。
一疊疊幹糧一車車運出城中,金陵百姓籠著袖子堵在城門口,逮著送飯的小兵問:這次多送了幾裏地?
食物送得越來越遠,說明戰事順利非凡。
新帝手腕強硬,在虎賁軍裏泡了大半輩子,一身刀疤都派上了用場,除了算無遺策的軍師之外,還有無數可放心交予後背的膀臂。
至於排除異己——比之先帝當年,他甚至都可算有過之之處。
巡防營晝夜不停,在城中各處逡巡,拔除逆亂黨羽,仿若黎明之前的幽靈。
先帝的列傳史書沒有來得及修,大周開國百年,第一次迎來了在兵臨王城的戰亂中開啟新治的時代。
而這座城對四軍之亂毫無知覺,隻像是跟這個漫長的冬天有說不完的道別,大雪一場接一場。雪下完了,又該落梅紛紛。
老皇帝發喪當日,白梅花瓣飄滿了整個金陵,攝山為之一白,山色盡空。
未央殿裏的龍椅正要換把新的,匠人宦官在殿中忙成一團。人人都壓著嗓子說話,可是小心翼翼比大聲叫嚷還讓人煩擾。
新帝自己提了把紅木椅子在未央殿的廊下,反著往上一坐,提起蘸滿硃砂的青金狼毫,在奏摺上批了一筆鋒銳外露的“準”。
謝疆剛封了衡親王,從戶部被提溜到了中書。戶部沒新人,林頒洛隻好頂了他戶部的缺,又被禮部的傅為叨叨了一腦袋官司,此時隻能提著袍子走上白玉長階,在地下端正跪好,把送先帝下葬的規矩從天幹地支掰到父子人倫。
他說得口都幹了,忍不住幹咳一聲,謝疆路過,垂眼給他遞了杯茶。
皇帝批完一疊奏摺,林頒洛也喝完了茶,被皇帝身上的藥香味一熏,便想起了傳聞中血守金陵重傷未愈的鷹揚衛,似乎正是被抬進了王宮。
那個鷹揚衛應該叫宿羽。林頒洛還記得某年的五馬渡,春光半麵,細雨昏黃,有個人摸了半晌泛出青茬的下巴,最後囑託林頒洛送他渡河,用的詞是“專愛闖禍”。
關於人生之漫長與無常,那時的謝懷自己大概也沒想清楚,所以一身膽氣鏗鏘,不高興就橫刀,被冒犯就反目。
但每走一步路,其實都會意味著什麽,並且無可迴頭。
傅為說人身居高位,重壓之下,一定會變。林大人對此很有些不以為然——坐的位子再高,不也就是個死後軟塌塌的肉體凡胎麽?
不管是謝懷還是宿羽,哪怕再加上一個粉飾太平的謝疆,其實跟他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年紀相仿的青年人,不滿鬱積,熱血滿頭,會退縮,會躊躇。
就像謝懷,少時輕狂變風雅,如今當了經法之上的皇帝,仍然可以蔑視經傳正風。
林頒洛在謝疆跟前胡說八道慣了,一時沒把自己當奴才,又問了一句:“臣鬥膽請問,陛下為什麽不去?不然傅大人都沒法告知萬民給個交代,史官都沒法落筆,總得有個說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