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再次給弟弟祖約畫餅後,
總算是平息了一點怒氣。
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
祖約揣著那份舉薦太守的名單,
來到了台閣。
剛一進門,
就碰上了吏部尚書周伯仁,
這天周伯仁倒是沒多喝,
隻是微醺之中,
也就是把祖約認成了祖逖,
手往前一攔,
問道,
“好你個士稚,
迴到建康,
也不到我那裏去喝酒?”
祖約上前一步,
攙扶著周伯仁進去坐下,
說道,
“伯仁兄,
你再好好看看,
我是士少。”
周伯仁撐開醉眼,
仔細的看了看,
說道,
“哦~,
是士少啊,
你說這事怪誰?
你們兄弟倆長得一個樣子,
害得我都認錯了,
你得罰酒三杯。”
祖約見慣了這位尚書裝糊塗的本事,
也就見慣不怪了,
附和著說道,
“我們兄弟長得再像,
也沒有尚書和令郎長得像啊?
昨天,
我在街上遇到令郎,
那風度氣質,
簡直就和尚書一模一樣,
像這樣的年輕才俊,
實在不應該窩在建康蹉跎歲月,
隻該到個郡裏去曆練一番。”
周伯仁沒有接話,
把話題岔到另一邊去,
說道,
“士少啊,
以後走路可得小心了,
得看看身後有沒有跟著。
你就像昨天,
有兩個心術不正的賊,
跟了你一路,
還聽了你的牆根,
你都一點也不知道。
這怎麽能行哪?”
祖約心裏一緊,
該不會是昨天和祖納的爭吵,
讓外人聽去抓了把柄吧?
順嘴就問道,
“那伯仁兄有沒有看清那兩個人是誰?”
周伯仁一手攏著耳朵,
一手從懷裏抽出個小酒壺來,
說道,
“這上了年紀了,
耳聾眼花,
看不真亮,
也聽不清楚了,
你留(劉)點神,
帶(戴)份小心,
做事恭敬謹慎,
可不要大大咧咧、馬馬虎虎的,
怎麽?
我還說不得你了?”
祖約真是佩服這位周尚書,
你說他不清楚吧?
他比誰都清楚,
你說他清楚吧,
他現在又仰脖喝酒。
“伯仁兄教訓的是,
下官一定留(劉)神帶(戴)心。
子騫今年也快而立之年了吧?
伯仁兄也該讓子騫出去闖蕩闖蕩了。”
周伯仁的醉眼往起翻了一下,
又瞄在酒壺上,
說道,
“哎呀,
子騫啊,
他不行,
連酒也喝不了,
他能幹什麽?
給他個衡陽太守幹,
他幹得了嘛?”
祖約當下明白周伯仁的心意,
原來是不想摻和爭得最兇的揚州、江州這些大郡,
想到湘州去刷個履曆,
立刻就說道,
“伯仁兄,
這話,
我就不能讚同了,
行不行的,
不得先讓子騫試試,
這有伯仁兄看著,
子騫一定錯不了。”
周伯仁醉眼閃了一下,
很快就全是酒色,
說道,
“你要覺得他行,
讓他試試也行,
反正湘州還有甘季思坐鎮,
也讓他看看民間疾苦,
別一天到晚傷春悲秋的。”
祖約總算是從酒仙口中套出一句實話——
朝廷真的有意來一場郡守大換血。
祖約剛想要再問什麽,
禦史中丞劉隗和尚書戴淵走了進來,
看到聊在一起的二人,
也圍了上來。
劉隗開口就問道,
“伯仁兄,
難得啊,
連著三天,
能在台閣裏見到伯仁兄。”
周伯仁晃了晃酒壺,
自嘲道,
“像我這樣的酒囊飯袋,
占著這個位置,
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要不大連兄,
能者多勞?”
劉隗連忙擺了擺手,
說道,
“伯仁兄說笑了,
要說彈劾官吏不軌,
隗還能憑著一腔血勇,
去闖一闖,
但要論品評天下人物,
擇優而任,
隗不及伯仁兄萬一。”
周伯仁又蘸了一口酒,
轉問戴淵,
“若思,
要不然你來?
反正你那個中護軍,
連你自己的腚也護不住,
不如坐這把椅子上,
起碼還能保住屁股。”
戴淵也微微的擺了擺手,
說道,
“淵自來魯笨,
三年前的案子都還沒結,
哪裏還有臉麵品評天下人物是非?”
周伯仁雙手一攤,
無可奈何的說道,
“哎,
今天又沒讓出去,
還得再混一天,
你說,
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就不能隻喝酒不幹活嘛?”
這時候尚書仆射刁協也走了進來,
看到幾個人說得熱鬧,
就來湊了一嘴,
“幾位仁兄,
這是都聽到風聲,
跑到伯仁兄這裏來舉薦人才了?”
周伯仁醉眼一張,
反問道,
“玄亮兄,
什麽風?
是酒旗風,
還是陣陣香風?
我可是好長時間,
沒見玄亮兄去酒肆撈我了,
莫不是玄亮兄找了別的酒友,
把我給落下了。”
刁協擺了擺手,
一臉慚愧的說道,
“別提了,
那天咱們在酒肆痛飲一番,
伯仁兄有心事早醉,
我把伯仁兄送迴家中,
卻被令弟仲智撞見,
指著我的鼻子說,
伯仁兄與和長輿齊名等量,
什麽時候用我這奸佞小人攙扶了?”
周伯仁今天沒有醉,
那天也沒有,
說道,
“嗐,
仲智這個脾氣,
怎麽說他也不改,
這下好了,
被他打發到新安去,
讓他心好好安定安定。”
刁協倒是也沒揪著不放,
畢竟好多事情,
還得靠周伯仁的人脈去落實,
說道,
“既然大家都聽到了風聲,
我也就不藏著了,
我剛從晉王那裏過來,
現在六州安定,
豫州、徐州的兵事也停了,
循行各州郡的中書郎,
也把各地郡守縣令的良莠報了上來,
朝廷下決心要換掉一批拿錢不幹活的人,
各位有什麽見解,
盡可暢所欲言。”
周伯仁先迴話了,
還是那份酒在糊塗裏、糊塗在酒中的勁頭,
說道,
“玄亮兄,
這總得先有個藥方,
才好照方子抓藥吧?”
聽到周伯仁遞上來了話,
刁協暗自點了點頭,
別看這位周伯仁三日台閣兩天醉,
還有一天沒有醒,
但沒了他,
還真不行。
刁協順勢拿出一個章程來,
說道,
“晉王有兩點意見,
一要家世清白、人品高貴的,
二要真才實學、務實敦厚的。
大家都議一議。”
戴淵接過話茬,
說道,
“玄亮兄,
我看哪,
這要選人正,
首先得選人的人,
自身要正,
要是有那些為了竊玉偷香,
私開司馬門出城幽會,
還把妻子撞破,
撓了滿臉血的宵小之輩,
是不是就不太合適了?”
祖約一聽,
要不然你直接點名吧。
他這麽想著,
劉隗就真的點出了名字,
說道,
“若思兄,
理直無需迴避,
你就直接是祖士少私德敗壞,
不配做典選之人,
相信玄亮兄和伯仁兄,
也能體會你的一片公心。”
刁協先是看了一眼周伯仁,
周伯仁還在搖晃他的酒壺,
好似搖晃的快一點能再生出一點酒來,
揭過了周伯仁,
刁協又看向劉隗、戴淵,
雖說他們四個號稱是中興四佐,
但也是各懷心思,
周伯仁是糊塗也有酒也有,
那兩位哪,
就差把——
刺史有兵又有權,
我也想當刺史,
刻臉上了。
而刁協自己哪?
既想辦成那些得罪人的事,
又不想得罪事裏的人。
最後,
刁協又把目光落到當事人祖約身上,
發現祖約沒有絲毫的慌張,
想來是有了應對的法子,
這下又放心下來,
問道,
“士少兄,
既然大連兄、若思兄都直麵彈劾,
你是不是要解釋解釋?”
祖約點了點頭,
說道,
“二位大人說的句句在理,
我也件件都認,
隻是,
我想問二位大人,
這事情,
隻是下官的私事,
二位大人又是怎麽隔著院牆知道的哪?
難道是聽了下官的牆根?”
祖約很爽快的就承認了,
倒是出乎劉隗、戴淵的預料,
而刁協打算拉偏架的舉動,
更是讓二人震驚非常。
刁協也是揭過祖約的私德不談,
直接問道,
“是啊,
這麽隱秘的私事,
二位是如何知道的?
監察百官,
也不能鑽到人家褲襠裏監察吧?”
劉隗看了看戴淵,
戴淵也看了看劉隗,
兩人也搞不清楚,
一向共同進退的刁協,
這次怎麽突然轉了向。
他兩人不清楚,
但都在酒了,
周伯仁連忙出場說道,
“哎,諸位仁兄,
這盛世重德,亂世重才,
誰還沒點小毛病哪,
晉王仁慈寬厚,
連我這樣的酒囊飯袋都能擇其能而任,
何況諸位仁兄,
隻是犯了些微不足道的錯誤。
玄亮兄,
依我看啊,
與其在這裏鬥氣爭個高低,
倒不如比一比、看一看,
看誰挑選的人才能夠勝任郡守之責,
豈不是更好?”
刁協這下子也不得不佩服這位酒在糊塗裏、糊塗在酒中的吏部尚書,
點了點頭,
說道,
“還是伯仁兄說得對,
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事情辦了,
再分對錯。
那我就來出第一題了,
這題可難啊。
吳郡,
自來就是江南大郡,
眼下遭了大旱,
郡縣大饑,
諸位仁兄看,
誰可當此郡守?”
劉隗第一個站出來,
說道,
“當仁不讓,
隗自薦此郡守。”
戴淵也不相讓,
說道,
“大連兄還有台閣重任在肩,
不宜外任,
吳郡世族林立,
關係錯綜複雜,
外人要是去了,
隻怕會適得其反,
掀起民變也說不定。
依我愚見,
陸家女婿張茂張偉康,
人品貴重,
做事妥帖,
可以穩定吳郡災情。
堪當此任。”
刁協聽到張茂的名字,
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倒不是張偉康就有多好,
眼下這個災情,
還就得有這麽一個吳郡自己人,
才能讓事態迅速得到控製。
刁協滿意的又看了看,
渺著眼看酒壺的周伯仁,
問道,
“伯仁兄,
怎麽樣?
若思這個提法不錯吧?”
周伯仁抖了抖酒壺,
搭了一句,
“這酒真是不經喝,
才喝了兩口,
就沒了。
士少,
你要是提出的人壓不過張偉康,
可就得認輸給我打酒去了。”
祖約立刻說道,
“能給伯仁兄沽酒,
那是可是榮幸。
下官不知道這張偉康如何?
但眼下,
下官倒是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
太子中庶子,平陽鄧伯道。”
這個名字一說出口,
刁協和周伯仁打心裏都是那麽開心,
鄧攸鄧伯道,
那可不是外人,
是他們酒林三豪客的另一位。
實際上,
那天周伯仁裝醉退場,
被刁協扶迴去,
正是和鄧攸在一起喝的酒。
祖約這張王牌一打,
刁協立刻就拉了偏架,
說道,
“士少兄說得不錯,
伯道這人,
我了解,
他這個人至公無私,
清如水,明如鏡,
這個吳郡太守,
他來做,
最合適不過了。
當然,
張偉康也是上佳的人選,
那就一起寫上去,
請晉王來定奪。”
刁協都親自下場表態,
戴淵自然也不再糾纏,
至於刁協,
他就是像表現一下自己可以外任,
畢竟他的目標,
那可是豫州刺史、徐州刺史這樣封疆大吏,
區區一個郡守,
沒撈著也沒什麽可惜的。
刁協看眾人沒有反對,
就把鄧攸、張茂的名字寫在吳郡的下麵,
擱下手中筆,
刁協繼續問道,
“吳郡算是打平,
下麵來說說晉陵郡。”
祖約笑了笑,
說道,
“戴尚書、劉中丞,
這次就由下官先說。”
二人點了點頭,
雖說在吳郡上輸了一籌,
但這個晉陵,
他們的把握可太大了,
而對方再也沒有鄧伯道這種王牌,
就在二人還在自鳴得意的時候,
祖約開口說道,
“丹陽侯張敬緒,
吳輔吳將軍昭之曾孫,
又是佐翼元勳,
下官以為,
可當此大任。”
戴淵、劉隗一臉慘綠,
心裏大唿——
他說的是我的詞?
他一個幽冀之客,
怎麽能舉徐揚之士哪?
刁協也注意到了二人的臉色,
替二人問了一句,
“這張敬緒可是丹陽人,
你這幽冀之士,
推薦了徐揚之客,
不怕家鄉的人說閑話?”
祖約一拍胸脯,
說道,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周尚書一直如此教導下官,
下官一刻也不敢忘記。
下官隻想著誰最合適,
沒想著這人和下官是什麽關係。”
刁協點了點頭,
提起筆,
看了一眼戴淵、劉隗,
說道,
“看樣子,
張敬緒這個晉陵太守,
二位仁兄,
好像也沒意見,
那我就寫上去了。”
二人隻能忍著點了點頭,
刁協提筆寫上張闓張敬緒後,
再次擱下筆,
問道,
“伯仁兄,
這次你總該說說了吧?
臨淮太守,
臨淮拱衛江北,
重要程度就不用我說了吧?”
周伯仁擺了擺手,
說道,
“還是大家先說,
我先醒醒酒。”
總算是平息了一點怒氣。
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
祖約揣著那份舉薦太守的名單,
來到了台閣。
剛一進門,
就碰上了吏部尚書周伯仁,
這天周伯仁倒是沒多喝,
隻是微醺之中,
也就是把祖約認成了祖逖,
手往前一攔,
問道,
“好你個士稚,
迴到建康,
也不到我那裏去喝酒?”
祖約上前一步,
攙扶著周伯仁進去坐下,
說道,
“伯仁兄,
你再好好看看,
我是士少。”
周伯仁撐開醉眼,
仔細的看了看,
說道,
“哦~,
是士少啊,
你說這事怪誰?
你們兄弟倆長得一個樣子,
害得我都認錯了,
你得罰酒三杯。”
祖約見慣了這位尚書裝糊塗的本事,
也就見慣不怪了,
附和著說道,
“我們兄弟長得再像,
也沒有尚書和令郎長得像啊?
昨天,
我在街上遇到令郎,
那風度氣質,
簡直就和尚書一模一樣,
像這樣的年輕才俊,
實在不應該窩在建康蹉跎歲月,
隻該到個郡裏去曆練一番。”
周伯仁沒有接話,
把話題岔到另一邊去,
說道,
“士少啊,
以後走路可得小心了,
得看看身後有沒有跟著。
你就像昨天,
有兩個心術不正的賊,
跟了你一路,
還聽了你的牆根,
你都一點也不知道。
這怎麽能行哪?”
祖約心裏一緊,
該不會是昨天和祖納的爭吵,
讓外人聽去抓了把柄吧?
順嘴就問道,
“那伯仁兄有沒有看清那兩個人是誰?”
周伯仁一手攏著耳朵,
一手從懷裏抽出個小酒壺來,
說道,
“這上了年紀了,
耳聾眼花,
看不真亮,
也聽不清楚了,
你留(劉)點神,
帶(戴)份小心,
做事恭敬謹慎,
可不要大大咧咧、馬馬虎虎的,
怎麽?
我還說不得你了?”
祖約真是佩服這位周尚書,
你說他不清楚吧?
他比誰都清楚,
你說他清楚吧,
他現在又仰脖喝酒。
“伯仁兄教訓的是,
下官一定留(劉)神帶(戴)心。
子騫今年也快而立之年了吧?
伯仁兄也該讓子騫出去闖蕩闖蕩了。”
周伯仁的醉眼往起翻了一下,
又瞄在酒壺上,
說道,
“哎呀,
子騫啊,
他不行,
連酒也喝不了,
他能幹什麽?
給他個衡陽太守幹,
他幹得了嘛?”
祖約當下明白周伯仁的心意,
原來是不想摻和爭得最兇的揚州、江州這些大郡,
想到湘州去刷個履曆,
立刻就說道,
“伯仁兄,
這話,
我就不能讚同了,
行不行的,
不得先讓子騫試試,
這有伯仁兄看著,
子騫一定錯不了。”
周伯仁醉眼閃了一下,
很快就全是酒色,
說道,
“你要覺得他行,
讓他試試也行,
反正湘州還有甘季思坐鎮,
也讓他看看民間疾苦,
別一天到晚傷春悲秋的。”
祖約總算是從酒仙口中套出一句實話——
朝廷真的有意來一場郡守大換血。
祖約剛想要再問什麽,
禦史中丞劉隗和尚書戴淵走了進來,
看到聊在一起的二人,
也圍了上來。
劉隗開口就問道,
“伯仁兄,
難得啊,
連著三天,
能在台閣裏見到伯仁兄。”
周伯仁晃了晃酒壺,
自嘲道,
“像我這樣的酒囊飯袋,
占著這個位置,
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要不大連兄,
能者多勞?”
劉隗連忙擺了擺手,
說道,
“伯仁兄說笑了,
要說彈劾官吏不軌,
隗還能憑著一腔血勇,
去闖一闖,
但要論品評天下人物,
擇優而任,
隗不及伯仁兄萬一。”
周伯仁又蘸了一口酒,
轉問戴淵,
“若思,
要不然你來?
反正你那個中護軍,
連你自己的腚也護不住,
不如坐這把椅子上,
起碼還能保住屁股。”
戴淵也微微的擺了擺手,
說道,
“淵自來魯笨,
三年前的案子都還沒結,
哪裏還有臉麵品評天下人物是非?”
周伯仁雙手一攤,
無可奈何的說道,
“哎,
今天又沒讓出去,
還得再混一天,
你說,
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就不能隻喝酒不幹活嘛?”
這時候尚書仆射刁協也走了進來,
看到幾個人說得熱鬧,
就來湊了一嘴,
“幾位仁兄,
這是都聽到風聲,
跑到伯仁兄這裏來舉薦人才了?”
周伯仁醉眼一張,
反問道,
“玄亮兄,
什麽風?
是酒旗風,
還是陣陣香風?
我可是好長時間,
沒見玄亮兄去酒肆撈我了,
莫不是玄亮兄找了別的酒友,
把我給落下了。”
刁協擺了擺手,
一臉慚愧的說道,
“別提了,
那天咱們在酒肆痛飲一番,
伯仁兄有心事早醉,
我把伯仁兄送迴家中,
卻被令弟仲智撞見,
指著我的鼻子說,
伯仁兄與和長輿齊名等量,
什麽時候用我這奸佞小人攙扶了?”
周伯仁今天沒有醉,
那天也沒有,
說道,
“嗐,
仲智這個脾氣,
怎麽說他也不改,
這下好了,
被他打發到新安去,
讓他心好好安定安定。”
刁協倒是也沒揪著不放,
畢竟好多事情,
還得靠周伯仁的人脈去落實,
說道,
“既然大家都聽到了風聲,
我也就不藏著了,
我剛從晉王那裏過來,
現在六州安定,
豫州、徐州的兵事也停了,
循行各州郡的中書郎,
也把各地郡守縣令的良莠報了上來,
朝廷下決心要換掉一批拿錢不幹活的人,
各位有什麽見解,
盡可暢所欲言。”
周伯仁先迴話了,
還是那份酒在糊塗裏、糊塗在酒中的勁頭,
說道,
“玄亮兄,
這總得先有個藥方,
才好照方子抓藥吧?”
聽到周伯仁遞上來了話,
刁協暗自點了點頭,
別看這位周伯仁三日台閣兩天醉,
還有一天沒有醒,
但沒了他,
還真不行。
刁協順勢拿出一個章程來,
說道,
“晉王有兩點意見,
一要家世清白、人品高貴的,
二要真才實學、務實敦厚的。
大家都議一議。”
戴淵接過話茬,
說道,
“玄亮兄,
我看哪,
這要選人正,
首先得選人的人,
自身要正,
要是有那些為了竊玉偷香,
私開司馬門出城幽會,
還把妻子撞破,
撓了滿臉血的宵小之輩,
是不是就不太合適了?”
祖約一聽,
要不然你直接點名吧。
他這麽想著,
劉隗就真的點出了名字,
說道,
“若思兄,
理直無需迴避,
你就直接是祖士少私德敗壞,
不配做典選之人,
相信玄亮兄和伯仁兄,
也能體會你的一片公心。”
刁協先是看了一眼周伯仁,
周伯仁還在搖晃他的酒壺,
好似搖晃的快一點能再生出一點酒來,
揭過了周伯仁,
刁協又看向劉隗、戴淵,
雖說他們四個號稱是中興四佐,
但也是各懷心思,
周伯仁是糊塗也有酒也有,
那兩位哪,
就差把——
刺史有兵又有權,
我也想當刺史,
刻臉上了。
而刁協自己哪?
既想辦成那些得罪人的事,
又不想得罪事裏的人。
最後,
刁協又把目光落到當事人祖約身上,
發現祖約沒有絲毫的慌張,
想來是有了應對的法子,
這下又放心下來,
問道,
“士少兄,
既然大連兄、若思兄都直麵彈劾,
你是不是要解釋解釋?”
祖約點了點頭,
說道,
“二位大人說的句句在理,
我也件件都認,
隻是,
我想問二位大人,
這事情,
隻是下官的私事,
二位大人又是怎麽隔著院牆知道的哪?
難道是聽了下官的牆根?”
祖約很爽快的就承認了,
倒是出乎劉隗、戴淵的預料,
而刁協打算拉偏架的舉動,
更是讓二人震驚非常。
刁協也是揭過祖約的私德不談,
直接問道,
“是啊,
這麽隱秘的私事,
二位是如何知道的?
監察百官,
也不能鑽到人家褲襠裏監察吧?”
劉隗看了看戴淵,
戴淵也看了看劉隗,
兩人也搞不清楚,
一向共同進退的刁協,
這次怎麽突然轉了向。
他兩人不清楚,
但都在酒了,
周伯仁連忙出場說道,
“哎,諸位仁兄,
這盛世重德,亂世重才,
誰還沒點小毛病哪,
晉王仁慈寬厚,
連我這樣的酒囊飯袋都能擇其能而任,
何況諸位仁兄,
隻是犯了些微不足道的錯誤。
玄亮兄,
依我看啊,
與其在這裏鬥氣爭個高低,
倒不如比一比、看一看,
看誰挑選的人才能夠勝任郡守之責,
豈不是更好?”
刁協這下子也不得不佩服這位酒在糊塗裏、糊塗在酒中的吏部尚書,
點了點頭,
說道,
“還是伯仁兄說得對,
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事情辦了,
再分對錯。
那我就來出第一題了,
這題可難啊。
吳郡,
自來就是江南大郡,
眼下遭了大旱,
郡縣大饑,
諸位仁兄看,
誰可當此郡守?”
劉隗第一個站出來,
說道,
“當仁不讓,
隗自薦此郡守。”
戴淵也不相讓,
說道,
“大連兄還有台閣重任在肩,
不宜外任,
吳郡世族林立,
關係錯綜複雜,
外人要是去了,
隻怕會適得其反,
掀起民變也說不定。
依我愚見,
陸家女婿張茂張偉康,
人品貴重,
做事妥帖,
可以穩定吳郡災情。
堪當此任。”
刁協聽到張茂的名字,
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倒不是張偉康就有多好,
眼下這個災情,
還就得有這麽一個吳郡自己人,
才能讓事態迅速得到控製。
刁協滿意的又看了看,
渺著眼看酒壺的周伯仁,
問道,
“伯仁兄,
怎麽樣?
若思這個提法不錯吧?”
周伯仁抖了抖酒壺,
搭了一句,
“這酒真是不經喝,
才喝了兩口,
就沒了。
士少,
你要是提出的人壓不過張偉康,
可就得認輸給我打酒去了。”
祖約立刻說道,
“能給伯仁兄沽酒,
那是可是榮幸。
下官不知道這張偉康如何?
但眼下,
下官倒是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
太子中庶子,平陽鄧伯道。”
這個名字一說出口,
刁協和周伯仁打心裏都是那麽開心,
鄧攸鄧伯道,
那可不是外人,
是他們酒林三豪客的另一位。
實際上,
那天周伯仁裝醉退場,
被刁協扶迴去,
正是和鄧攸在一起喝的酒。
祖約這張王牌一打,
刁協立刻就拉了偏架,
說道,
“士少兄說得不錯,
伯道這人,
我了解,
他這個人至公無私,
清如水,明如鏡,
這個吳郡太守,
他來做,
最合適不過了。
當然,
張偉康也是上佳的人選,
那就一起寫上去,
請晉王來定奪。”
刁協都親自下場表態,
戴淵自然也不再糾纏,
至於刁協,
他就是像表現一下自己可以外任,
畢竟他的目標,
那可是豫州刺史、徐州刺史這樣封疆大吏,
區區一個郡守,
沒撈著也沒什麽可惜的。
刁協看眾人沒有反對,
就把鄧攸、張茂的名字寫在吳郡的下麵,
擱下手中筆,
刁協繼續問道,
“吳郡算是打平,
下麵來說說晉陵郡。”
祖約笑了笑,
說道,
“戴尚書、劉中丞,
這次就由下官先說。”
二人點了點頭,
雖說在吳郡上輸了一籌,
但這個晉陵,
他們的把握可太大了,
而對方再也沒有鄧伯道這種王牌,
就在二人還在自鳴得意的時候,
祖約開口說道,
“丹陽侯張敬緒,
吳輔吳將軍昭之曾孫,
又是佐翼元勳,
下官以為,
可當此大任。”
戴淵、劉隗一臉慘綠,
心裏大唿——
他說的是我的詞?
他一個幽冀之客,
怎麽能舉徐揚之士哪?
刁協也注意到了二人的臉色,
替二人問了一句,
“這張敬緒可是丹陽人,
你這幽冀之士,
推薦了徐揚之客,
不怕家鄉的人說閑話?”
祖約一拍胸脯,
說道,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周尚書一直如此教導下官,
下官一刻也不敢忘記。
下官隻想著誰最合適,
沒想著這人和下官是什麽關係。”
刁協點了點頭,
提起筆,
看了一眼戴淵、劉隗,
說道,
“看樣子,
張敬緒這個晉陵太守,
二位仁兄,
好像也沒意見,
那我就寫上去了。”
二人隻能忍著點了點頭,
刁協提筆寫上張闓張敬緒後,
再次擱下筆,
問道,
“伯仁兄,
這次你總該說說了吧?
臨淮太守,
臨淮拱衛江北,
重要程度就不用我說了吧?”
周伯仁擺了擺手,
說道,
“還是大家先說,
我先醒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