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稚使出了盜馬的看家本事,
將對方大營搞得雞飛狗跳,
使得劉勳不得不舍棄追擊李矩大軍,
調頭入營來追擊耿稚。
這次追出了真火的劉勳,
沒有再手軟,
將耿稚這幾千人從營中趕到北山,
又從北山趕到河陽,
到了河陽,
耿稚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圍三闕一,
缺得那一邊正是滾滾的黃河水,
包圍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朝河岸推進,
有那些受不了壓迫感的人,
紛紛跳下的黃河,
淹沒在波濤之中,
還挺著頑抗的,
也紛紛倒在了刀戟之下。
沒過多久,
滔滔的黃河,
亮閃閃的刀戟,
中間就隻夾著耿稚一人,
他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們,
都已經塵歸塵,土歸土。
劉勳這時候站了出來,
進行了最後一次的勸降,
說道,
“耿將軍,你孤軍臨淵,
已經盡忠到底了,
李矩也在你的掩護之下,
成功的渡河而去了,
你不需要再堅持了。”
耿稚笑了笑,
抹了抹臉上的血汙,
說道,
“這要是迴到家鄉去,
東邊的大娘、西邊的侄子,
拉著我的衣袖問我,
她的兒子、他的爹,
都去了哪裏,
我該怎麽說?”
劉勳默然,
這個他深有體會,
每次戰後,
無論勝敗,
他都不敢迴鄉。
耿稚立在黃河邊上,
看著滔滔的黃河,
和西去的殘陽,
說道,
“多美的山川大地,
可惜被你們這幫髒胡臭羯給汙了。”
說完,
就跳進了黃河之中,
幾個浪花後,
就再也看不到蹤影。
劉勳也在岸邊立了良久,
說道,
“是啊,
這大美山川,
落在我們手裏,
我們也沒有珍惜。”
劉勳迴兵大營,
上報了全殲耿稚五千餘眾的戰報,
又轉到了對孟津大營的輪番攻擊中去。
退出了孟津大營的李矩沒有走遠,
舍步就船,
先是把兩岸停靠的敵船鑿沉,
然後再放下船隻將兩側碼頭堵塞,
這樣,
李矩的船隻就能沿著黃河不斷的對敵人進行騷擾。
最後還是劉翼光想出了辦法,
折了一下樹木,
製成了長杆,
頂端綁了個鉤子,
七八個人抱住一根長鉤,
四五十個長鉤,
在楯牆後齊刷刷的伸向河中,
船一靠近就往岸邊鉤,
一連著鉤過來李矩七八條船。
鉤過來之後,
先是一頓箭雨招唿,
然後派人登船撿屍,
一番清理後,
將鉤過來的七八條船,
作為前沿陣地,
用鐵索甲板連在一起,
楯牆和長鉤陣也跟著推進到了俘獲的船上,
繼續向前鉤進,
再次鉤住十幾條船,
將新船舊艦連起來後,
一個作戰平台就橫在了渡口外。
隻要有敢靠近的船隻,
一律鉤了過來,
編進了船陣之中,
漢國不善水戰,
就把水戰變成了陸戰,
這甲板也越連越大。
一直連到上百艘,
幾乎把整個渡口都堵了個嚴實,
要不是現在刮得是西北風,
李矩高低再給他來個火燒連環。
被對方憑借自己的優勢再度壓製的李矩,
隻能先將船隻都撤迴來,
重新召集將領們開會。
李矩也不諱言,
說道,
“現在的情況,
大家都看到了,
耿稚將軍下落不明,
張皮將軍還在大營中堅守,
敵軍封鎖了渡口,
我大軍無法靠近,
隻能派小股部隊潛到大營中,
告訴張皮將軍從之前挖好的密道中撤離。
哪位將軍願擔此重任。”
李矩這話一說,
眾人紛紛表示自己願意去接應張皮,
這時候,
格增說道,
“刺史大人,讓末將去吧,
末將善水,
就算是被敵軍圍上了,
跳到黃河裏,
也能遊過來。
再說,
我這手下還有一千多水鬼,
原來都不是幹正經營生的,
死了也不可惜。”
李矩點了點頭,
格增帶著他這一千多水鬼摸黑就潛了過去,
好不容易繞開敵軍,
進了孟津大營,
找到了張皮。
張皮卻怎麽也不肯撤離,
說道,
“格增將軍,
你領著這些傷員先撤,
我還能抵擋一陣。
不用管我。”
格增也不是廢話的人,
先把輕傷員帶入密道,
然後送重傷員走,
返迴來一記蒙棍敲暈張皮,
再派人去把軍械都推到營門口,
燃起了大火後,
紛紛下了密道,
逃出了孟津大營。
等劉雅、劉勳看到營中火起,
攻破營寨之時,
格增已經帶著人馬逃出了十多裏地,
竄入密林之中,
並且在密林中取到了耿稚在這裏提前拴好的千匹戰馬,
格增得了戰馬,不敢停留,
繼續沿著河岸向東奔走。
又奔出了十幾裏,
隱隱約約,
看到河岸邊有微光晃動,
格增一馬當先跑過去觀瞧,
原來是郭默的弟弟郭芝,
不滿兄長見利忘義,
私自找了幾百條小船,
要來接應孟津大營,
結果船多人少,
就擱淺在了岸邊。
格增這些人下馬去把船推進河裏,
人也都上了船,
一路上給郭芝講了孟津的戰事,
郭芝越聽越臊,
恨不得有個地縫自己鑽了進去。
眾人都在感慨幸虧耿稚將軍舍生忘死,
才救了大家一條命時,
前麵的船隻就從河裏把耿稚撈了起來,
一頓搶救之後,
總算把耿稚從閻王爺那裏拉了迴來,
眾人歡喜萬分,
劃船的手更賣力了,
天明的時候,
這兩千多人,
就到了成皋,
和李矩會合。
等劉雅這些人再攻到成皋的時候,
祖逖借口清剿山匪,
也追到了成皋關。
南邊的梁州刺史周訪,
也出南陽,過梁縣,
威脅洛陽。
中山王劉曜看準時機進兵洛陽,
甚至連本來和範隆談好了契約的郭默,
也再度翻臉,
不斷派出部隊襲劫劉粲的糧道。
進無可攻、退無可守。
在眾人的商議下,
劉粲隻好下令班師迴朝。
孟津之戰的落幕,
劉淵建立起來的漢國也走到了曆史的盡頭。
退守到成皋關的李矩,
反倒是擔心起來增援的祖逖,
“士稚兄,
你這麽做,
兄弟自然是感激不盡,
隻是,
恐怕建康那些大老爺們會不高興,
說不定會找人來取代你。”
祖逖點了點頭,
說道,
“你說的沒錯,
建康早就傳出風來,
說陛下有意讓戴若思來做豫州刺史,
以製衡大將軍王敦。”
李矩更是覺得為難,
說道,
“既然你都知道了,
還要授人以柄?”
祖逖歎了口氣,
說道,
“世人隻知道我銳意北伐,
可誰知道最苦最難的是你李世迴?
我若再不來救你,
那還有天理嘛?
不就是一個豫州刺史,
他們想要就讓他們拿去。”
李矩皺了皺眉頭,
說道,
“士稚兄何不走一走王家公子的門路,
我聽說你和那幾位王家公子交情不錯。”
祖逖點了點頭,
說道,
“該做的我兩個月前就都做了,
最後的輸贏,
隻能交給天意了。”
時間倒推兩個月,
太興元年,那時候還叫建武二年,
祖逖秘密離開豫州,
喬裝打扮悄悄的來到了烏衣巷,
叩開了王家的後門,
見到了王悅、王羲之兩兄弟。
見麵時,
兩兄弟正在商量著怎麽把刁協在尚書台的事情大做文章。(見第三卷第84章)
祖逖的突然來訪,
把兄弟倆嚇了一跳。
王羲之首先說道,
“祖刺史,
你這身行頭,
不說的話,
還以為是叫花子登門了。”
祖逖看了看自己這個倒黴模樣,
攤開雙手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
朝廷查得嚴,
我也怕丟了腦袋。”
王悅擺了擺手,
問道,
“祖刺史這次來建康,
是為了什麽事情,
不妨直說。”
祖逖壓了一口水下肚,
說道,
“長豫、逸少,
我也就不打官腔了,
我聽說朝廷打算把我和戴若思換一下?
我來當這個中護軍,
他去當豫州刺史?”
王悅點了點頭,
說道,
“有這個事,
朝廷感念你勞苦功高,
想換你迴來休息休息。”
祖逖哼了一聲,
說道,
“怕是大王在王家吃了虧,
徐州的兵力也落到了王家手中,
才來找我都麻煩吧?”
王悅笑了笑,
說道,
“也不是沒有可能,
誰讓祖刺史和我們王家也糾纏不清哪?”
祖逖見王悅死活不接招,
幹脆再挑明了說道,
“要是換上了戴若思,
我看也別北伐了,
改成合圍江州算了。”
王悅還是不接招,
說道,
“也不是不行,
反正我現在連烏衣巷也離不開,
江州、豫州,還是冀州,
對我都沒有什麽分別。”
祖逖見對方怎麽也不入局,
改了方向,
攻略起王羲之來,
說道,
“逸少,你到中原的時候,
我可是盡了地主之誼,
現在,
你可不能丟下我不管。”
王羲之也笑了笑,
說道,
“管,
怎麽能不管哪,
你在建康的吃穿用度,
都包在我身上,
明天太子要舉辦個中第郎官的酒會,
我到時候再去贏一把,
連祖刺史迴去的路費也夠了。”
祖逖看二人誰也不急,
就自己幹著急,
說道,
“你們要是不管,
那我就去找驃騎將軍了。”
王悅頭都沒抬,
說道,
“那快去,
不許各地刺史擅自入建康,
是家父起草的詔令,
你去找他試試,
看他給不給你好臉色。”
祖逖隻是說說,
並沒有真要去的意思,
索性拉下臉來,
說道,
“二位公子,
就看在往日的情分上,
拉我一把吧?”
王悅抬了抬頭,
說道,
“剛才阿羲不是已經說了嘛,
明天太子要開個酒會,
現在能讓晉王改變主意的,
除了家父,
還有太子,
祖刺史為什麽不去走走太子的門路,
你看人家甘刺史,
就懂得先行一步。”
祖逖試探性的問道,
“這,
這合適嘛?
酒會那麽多人,
不會給殿下惹麻煩吧?”
王悅繼續落著子,
說道,
“路給你找好了,
去不去是你的事情,
你也知道,
晉王是針對王家,
才要換了你的官,
那能解決這事的,
就不是王家。”
祖逖一邊看著二人對弈,
一邊問道,
“我和太子也沒什麽交情,
這樣去是不是太冒昧了?”
王羲之下了一顆黑子,
說道,
“聽說叔父和劉司空聞雞起舞,
是莫逆之交,
現在他的外甥溫太真,
可是建康的紅人。”
祖逖眼睛一亮,
說道,
“多謝二位公子指路,
逖先行告退。”
王悅下了一個白子,
指了指旁邊的包裹,
說道,
“等一下,
溫太真來往的都是豪客富貴,
祖刺史穿這身去,
實在不合適。”
祖逖聞言拿過包袱,
到耳房中換了衣服,
還從裏麵翻出個麵具來戴了上去。
離開了烏衣巷,
祖逖很快就找到了溫嶠,
溫嶠還是照樣在花船裏宴請賓朋。
一起受邀的好兄弟桓彝,
有些為兄弟的錢袋子擔憂了,
畢竟前些天被王家兩位公子,
把積蓄都騙沒了。
這還是這般的拋金撒銀,
錢從哪裏啊?
麵對桓彝的精打細算,
溫嶠調侃道,
“茂倫,你算這麽細,
是打算生七八個兒子嘛?
錢這個東西,
自己花了,
才是自己的。
你可別光攢不花,
都讓你那些酒肉朋友替你花了。”
桓彝也迴懟道,
“可說哪,
某些人,
現在拿著別人的錢瀟灑請客。”
溫嶠一把摟住桓彝的脖子,
說道,
“我這怎麽能說是花你的錢哪?
你看看今天這些賓客,
平日裏,
在你那個小縣城裏,
你巴結得上嘛?
這可是老弟在給你的仕途鋪路。
是用你的錢,辦你的事。”
桓彝哼了一聲,
摸了摸自己的錢袋子,
溫嶠這家夥的話,
那是一個字也不能信,
“你是說,
就這些新進的郎官?”
溫嶠說道,
“你可別小看這些郎官,
他們既是晉王門生,又是太子門生,
這以後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尤其是庾元規,
我過去就常和你講,
你這一手清談,
是無上利器,
你怎麽就是不聽哪?
你但凡要是聽老弟一句,
也不至於到現在了,
還是一個縣令吧?”
桓彝將信將疑的點了點頭,
說道,
“你要是這麽說,
我這錢花得不虧,
別人想花這份錢,
還沒這個門路哪。”
溫嶠拍了拍桓彝的肩膀,
說道,
“哎,
這份覺悟就對了,
舍得舍得嘛,
不舍,你怎麽得。
你不把你胸中抱負展示給大家看,
誰知道你桓茂倫?”
桓彝被溫嶠這麽一捧,
頓時覺得這錢花得值得,
顛顛的去找周縉付錢去了。
見桓彝離去後,
庾亮才走過來,
說道,
“要是茂倫知道,
尚書吏部郎的任命,
早就下來了,
就被你壓在手裏。
他會怎麽想?”
溫嶠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
說道,
“做學問,
十個溫嶠也不不上一個茂倫,
但要說這為官之道,
他就差得遠了,
我不是讓他去認識更多的人,
是讓更多的人知道,
惹了茂倫,
就是惹了我。”
將對方大營搞得雞飛狗跳,
使得劉勳不得不舍棄追擊李矩大軍,
調頭入營來追擊耿稚。
這次追出了真火的劉勳,
沒有再手軟,
將耿稚這幾千人從營中趕到北山,
又從北山趕到河陽,
到了河陽,
耿稚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圍三闕一,
缺得那一邊正是滾滾的黃河水,
包圍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朝河岸推進,
有那些受不了壓迫感的人,
紛紛跳下的黃河,
淹沒在波濤之中,
還挺著頑抗的,
也紛紛倒在了刀戟之下。
沒過多久,
滔滔的黃河,
亮閃閃的刀戟,
中間就隻夾著耿稚一人,
他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們,
都已經塵歸塵,土歸土。
劉勳這時候站了出來,
進行了最後一次的勸降,
說道,
“耿將軍,你孤軍臨淵,
已經盡忠到底了,
李矩也在你的掩護之下,
成功的渡河而去了,
你不需要再堅持了。”
耿稚笑了笑,
抹了抹臉上的血汙,
說道,
“這要是迴到家鄉去,
東邊的大娘、西邊的侄子,
拉著我的衣袖問我,
她的兒子、他的爹,
都去了哪裏,
我該怎麽說?”
劉勳默然,
這個他深有體會,
每次戰後,
無論勝敗,
他都不敢迴鄉。
耿稚立在黃河邊上,
看著滔滔的黃河,
和西去的殘陽,
說道,
“多美的山川大地,
可惜被你們這幫髒胡臭羯給汙了。”
說完,
就跳進了黃河之中,
幾個浪花後,
就再也看不到蹤影。
劉勳也在岸邊立了良久,
說道,
“是啊,
這大美山川,
落在我們手裏,
我們也沒有珍惜。”
劉勳迴兵大營,
上報了全殲耿稚五千餘眾的戰報,
又轉到了對孟津大營的輪番攻擊中去。
退出了孟津大營的李矩沒有走遠,
舍步就船,
先是把兩岸停靠的敵船鑿沉,
然後再放下船隻將兩側碼頭堵塞,
這樣,
李矩的船隻就能沿著黃河不斷的對敵人進行騷擾。
最後還是劉翼光想出了辦法,
折了一下樹木,
製成了長杆,
頂端綁了個鉤子,
七八個人抱住一根長鉤,
四五十個長鉤,
在楯牆後齊刷刷的伸向河中,
船一靠近就往岸邊鉤,
一連著鉤過來李矩七八條船。
鉤過來之後,
先是一頓箭雨招唿,
然後派人登船撿屍,
一番清理後,
將鉤過來的七八條船,
作為前沿陣地,
用鐵索甲板連在一起,
楯牆和長鉤陣也跟著推進到了俘獲的船上,
繼續向前鉤進,
再次鉤住十幾條船,
將新船舊艦連起來後,
一個作戰平台就橫在了渡口外。
隻要有敢靠近的船隻,
一律鉤了過來,
編進了船陣之中,
漢國不善水戰,
就把水戰變成了陸戰,
這甲板也越連越大。
一直連到上百艘,
幾乎把整個渡口都堵了個嚴實,
要不是現在刮得是西北風,
李矩高低再給他來個火燒連環。
被對方憑借自己的優勢再度壓製的李矩,
隻能先將船隻都撤迴來,
重新召集將領們開會。
李矩也不諱言,
說道,
“現在的情況,
大家都看到了,
耿稚將軍下落不明,
張皮將軍還在大營中堅守,
敵軍封鎖了渡口,
我大軍無法靠近,
隻能派小股部隊潛到大營中,
告訴張皮將軍從之前挖好的密道中撤離。
哪位將軍願擔此重任。”
李矩這話一說,
眾人紛紛表示自己願意去接應張皮,
這時候,
格增說道,
“刺史大人,讓末將去吧,
末將善水,
就算是被敵軍圍上了,
跳到黃河裏,
也能遊過來。
再說,
我這手下還有一千多水鬼,
原來都不是幹正經營生的,
死了也不可惜。”
李矩點了點頭,
格增帶著他這一千多水鬼摸黑就潛了過去,
好不容易繞開敵軍,
進了孟津大營,
找到了張皮。
張皮卻怎麽也不肯撤離,
說道,
“格增將軍,
你領著這些傷員先撤,
我還能抵擋一陣。
不用管我。”
格增也不是廢話的人,
先把輕傷員帶入密道,
然後送重傷員走,
返迴來一記蒙棍敲暈張皮,
再派人去把軍械都推到營門口,
燃起了大火後,
紛紛下了密道,
逃出了孟津大營。
等劉雅、劉勳看到營中火起,
攻破營寨之時,
格增已經帶著人馬逃出了十多裏地,
竄入密林之中,
並且在密林中取到了耿稚在這裏提前拴好的千匹戰馬,
格增得了戰馬,不敢停留,
繼續沿著河岸向東奔走。
又奔出了十幾裏,
隱隱約約,
看到河岸邊有微光晃動,
格增一馬當先跑過去觀瞧,
原來是郭默的弟弟郭芝,
不滿兄長見利忘義,
私自找了幾百條小船,
要來接應孟津大營,
結果船多人少,
就擱淺在了岸邊。
格增這些人下馬去把船推進河裏,
人也都上了船,
一路上給郭芝講了孟津的戰事,
郭芝越聽越臊,
恨不得有個地縫自己鑽了進去。
眾人都在感慨幸虧耿稚將軍舍生忘死,
才救了大家一條命時,
前麵的船隻就從河裏把耿稚撈了起來,
一頓搶救之後,
總算把耿稚從閻王爺那裏拉了迴來,
眾人歡喜萬分,
劃船的手更賣力了,
天明的時候,
這兩千多人,
就到了成皋,
和李矩會合。
等劉雅這些人再攻到成皋的時候,
祖逖借口清剿山匪,
也追到了成皋關。
南邊的梁州刺史周訪,
也出南陽,過梁縣,
威脅洛陽。
中山王劉曜看準時機進兵洛陽,
甚至連本來和範隆談好了契約的郭默,
也再度翻臉,
不斷派出部隊襲劫劉粲的糧道。
進無可攻、退無可守。
在眾人的商議下,
劉粲隻好下令班師迴朝。
孟津之戰的落幕,
劉淵建立起來的漢國也走到了曆史的盡頭。
退守到成皋關的李矩,
反倒是擔心起來增援的祖逖,
“士稚兄,
你這麽做,
兄弟自然是感激不盡,
隻是,
恐怕建康那些大老爺們會不高興,
說不定會找人來取代你。”
祖逖點了點頭,
說道,
“你說的沒錯,
建康早就傳出風來,
說陛下有意讓戴若思來做豫州刺史,
以製衡大將軍王敦。”
李矩更是覺得為難,
說道,
“既然你都知道了,
還要授人以柄?”
祖逖歎了口氣,
說道,
“世人隻知道我銳意北伐,
可誰知道最苦最難的是你李世迴?
我若再不來救你,
那還有天理嘛?
不就是一個豫州刺史,
他們想要就讓他們拿去。”
李矩皺了皺眉頭,
說道,
“士稚兄何不走一走王家公子的門路,
我聽說你和那幾位王家公子交情不錯。”
祖逖點了點頭,
說道,
“該做的我兩個月前就都做了,
最後的輸贏,
隻能交給天意了。”
時間倒推兩個月,
太興元年,那時候還叫建武二年,
祖逖秘密離開豫州,
喬裝打扮悄悄的來到了烏衣巷,
叩開了王家的後門,
見到了王悅、王羲之兩兄弟。
見麵時,
兩兄弟正在商量著怎麽把刁協在尚書台的事情大做文章。(見第三卷第84章)
祖逖的突然來訪,
把兄弟倆嚇了一跳。
王羲之首先說道,
“祖刺史,
你這身行頭,
不說的話,
還以為是叫花子登門了。”
祖逖看了看自己這個倒黴模樣,
攤開雙手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
朝廷查得嚴,
我也怕丟了腦袋。”
王悅擺了擺手,
問道,
“祖刺史這次來建康,
是為了什麽事情,
不妨直說。”
祖逖壓了一口水下肚,
說道,
“長豫、逸少,
我也就不打官腔了,
我聽說朝廷打算把我和戴若思換一下?
我來當這個中護軍,
他去當豫州刺史?”
王悅點了點頭,
說道,
“有這個事,
朝廷感念你勞苦功高,
想換你迴來休息休息。”
祖逖哼了一聲,
說道,
“怕是大王在王家吃了虧,
徐州的兵力也落到了王家手中,
才來找我都麻煩吧?”
王悅笑了笑,
說道,
“也不是沒有可能,
誰讓祖刺史和我們王家也糾纏不清哪?”
祖逖見王悅死活不接招,
幹脆再挑明了說道,
“要是換上了戴若思,
我看也別北伐了,
改成合圍江州算了。”
王悅還是不接招,
說道,
“也不是不行,
反正我現在連烏衣巷也離不開,
江州、豫州,還是冀州,
對我都沒有什麽分別。”
祖逖見對方怎麽也不入局,
改了方向,
攻略起王羲之來,
說道,
“逸少,你到中原的時候,
我可是盡了地主之誼,
現在,
你可不能丟下我不管。”
王羲之也笑了笑,
說道,
“管,
怎麽能不管哪,
你在建康的吃穿用度,
都包在我身上,
明天太子要舉辦個中第郎官的酒會,
我到時候再去贏一把,
連祖刺史迴去的路費也夠了。”
祖逖看二人誰也不急,
就自己幹著急,
說道,
“你們要是不管,
那我就去找驃騎將軍了。”
王悅頭都沒抬,
說道,
“那快去,
不許各地刺史擅自入建康,
是家父起草的詔令,
你去找他試試,
看他給不給你好臉色。”
祖逖隻是說說,
並沒有真要去的意思,
索性拉下臉來,
說道,
“二位公子,
就看在往日的情分上,
拉我一把吧?”
王悅抬了抬頭,
說道,
“剛才阿羲不是已經說了嘛,
明天太子要開個酒會,
現在能讓晉王改變主意的,
除了家父,
還有太子,
祖刺史為什麽不去走走太子的門路,
你看人家甘刺史,
就懂得先行一步。”
祖逖試探性的問道,
“這,
這合適嘛?
酒會那麽多人,
不會給殿下惹麻煩吧?”
王悅繼續落著子,
說道,
“路給你找好了,
去不去是你的事情,
你也知道,
晉王是針對王家,
才要換了你的官,
那能解決這事的,
就不是王家。”
祖逖一邊看著二人對弈,
一邊問道,
“我和太子也沒什麽交情,
這樣去是不是太冒昧了?”
王羲之下了一顆黑子,
說道,
“聽說叔父和劉司空聞雞起舞,
是莫逆之交,
現在他的外甥溫太真,
可是建康的紅人。”
祖逖眼睛一亮,
說道,
“多謝二位公子指路,
逖先行告退。”
王悅下了一個白子,
指了指旁邊的包裹,
說道,
“等一下,
溫太真來往的都是豪客富貴,
祖刺史穿這身去,
實在不合適。”
祖逖聞言拿過包袱,
到耳房中換了衣服,
還從裏麵翻出個麵具來戴了上去。
離開了烏衣巷,
祖逖很快就找到了溫嶠,
溫嶠還是照樣在花船裏宴請賓朋。
一起受邀的好兄弟桓彝,
有些為兄弟的錢袋子擔憂了,
畢竟前些天被王家兩位公子,
把積蓄都騙沒了。
這還是這般的拋金撒銀,
錢從哪裏啊?
麵對桓彝的精打細算,
溫嶠調侃道,
“茂倫,你算這麽細,
是打算生七八個兒子嘛?
錢這個東西,
自己花了,
才是自己的。
你可別光攢不花,
都讓你那些酒肉朋友替你花了。”
桓彝也迴懟道,
“可說哪,
某些人,
現在拿著別人的錢瀟灑請客。”
溫嶠一把摟住桓彝的脖子,
說道,
“我這怎麽能說是花你的錢哪?
你看看今天這些賓客,
平日裏,
在你那個小縣城裏,
你巴結得上嘛?
這可是老弟在給你的仕途鋪路。
是用你的錢,辦你的事。”
桓彝哼了一聲,
摸了摸自己的錢袋子,
溫嶠這家夥的話,
那是一個字也不能信,
“你是說,
就這些新進的郎官?”
溫嶠說道,
“你可別小看這些郎官,
他們既是晉王門生,又是太子門生,
這以後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尤其是庾元規,
我過去就常和你講,
你這一手清談,
是無上利器,
你怎麽就是不聽哪?
你但凡要是聽老弟一句,
也不至於到現在了,
還是一個縣令吧?”
桓彝將信將疑的點了點頭,
說道,
“你要是這麽說,
我這錢花得不虧,
別人想花這份錢,
還沒這個門路哪。”
溫嶠拍了拍桓彝的肩膀,
說道,
“哎,
這份覺悟就對了,
舍得舍得嘛,
不舍,你怎麽得。
你不把你胸中抱負展示給大家看,
誰知道你桓茂倫?”
桓彝被溫嶠這麽一捧,
頓時覺得這錢花得值得,
顛顛的去找周縉付錢去了。
見桓彝離去後,
庾亮才走過來,
說道,
“要是茂倫知道,
尚書吏部郎的任命,
早就下來了,
就被你壓在手裏。
他會怎麽想?”
溫嶠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
說道,
“做學問,
十個溫嶠也不不上一個茂倫,
但要說這為官之道,
他就差得遠了,
我不是讓他去認識更多的人,
是讓更多的人知道,
惹了茂倫,
就是惹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