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循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是啊,


    我聽說過你,最近風頭無兩的溫太真嘛,


    聽說滿朝公卿都到你的船上去問策清談。


    就是老夫這身體實在不由自己,


    要不然也早就去拜見你這位高賢了。”


    溫嶠被賀循調侃的一陣臉紅,說道,


    “晚輩豈敢,晚輩是太急了,


    一時說錯了話,還請賀令君海涵。”


    賀循擺了擺手,說道,


    “都自己找地方坐下,我這裏沒那麽多規矩。”


    接著,賀循看向和他年紀差不多的杜夷,問道,


    “行齊兄,你不是也一直病臥府中,怎麽今天也跟著這些年輕人出來瘋了。”


    杜夷看了一眼司馬紹,


    司馬紹點了點頭,


    杜夷直接說道,


    “本來哪,


    我和彥先兄一樣,也是老病不堪驅使,


    但今天,太子殿下說要重開太學,傳播教化。”


    賀循聽到太學兩字,挑了挑眉頭,


    據他所知,今天的朝會裏,隻提了庠序,並沒有談論太學。


    看來又是這太子司馬紹自作主張。


    看到賀循的反應,杜夷也不意外,繼續說道,


    “我想著這把老骨頭也沒幾年活頭了,


    要是能在故去之前,看到儒學再興,


    也算沒有辜負這一生受得聖人教誨。”


    賀循點了點頭,


    英雄所見略同,


    他也正有這個想法,


    尤其是永嘉之亂以來,


    渡江的也好,還是江南吳人也罷,


    都不再談論儒學經典,


    反倒熱衷於清談辯難,


    在玄之又玄的爭論中混日子。


    見賀循也有同樣的想法,


    杜夷索性就放開了說,


    “自晉代魏以來,


    浮華之風日隆,奢靡之氣日盛。


    世人多棄儒入玄,以清談論玄來博取聲名,


    各州郡中正,選人用才,也不再以策試為憑,而隻看其名望家世。


    永嘉之亂,與這些清談之士位居三公,荒廢政務,不無關係。


    現在,我也就剩下這一口氣了,


    依我看,晉朝的命數在太子殿下身上,


    我就是拚上這最後一口氣,


    也要把該做的都做了。”


    賀循點了點頭,說道,


    “你是想讓我出任太常,給太子殿下扛旗?”


    杜夷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彥先兄是當世儒宗,百官敬仰,


    如果彥先兄能夠旗幟鮮明的站過來,


    那麽儒學必興,浮華必退。”


    賀循思考了一陣,問向司馬紹,


    “這也是你所想的?


    我聽說你和庾元規走得很近?


    他好像是推崇申韓法術。”


    司馬紹驚訝於賀循不出門,就知天下聞的人脈,


    要知道這些申韓法術,


    庾亮隻在東宮和自己提過。


    想來想去,看到賀循那雙深邃的雙眸,決定還是實話實說,


    反正憑自己這點閱曆和見識,也騙不了對方,反而會給對方留下壞印象。


    “是,元規常和我講申韓變法之道。”


    賀循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那你怎麽看?”


    司馬紹正了正衣冠,說道,


    “先生,弟子這麽看。


    聖人以禮治世,


    以禮約君子,


    但如果王道墜地,世無君子,


    則即便是聖人複生,


    禮樂之道,也不足以興國安邦。”


    賀循微微一皺眉頭,


    他心中儒學的禮樂之教,


    是根深蒂固的。


    但也沒急著去反駁司馬紹。


    而是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司馬紹得到了鼓勵,繼續說道,


    “禮約君子,法製小人。


    禮是君子之道,


    法是小人之道。


    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同樣,


    也不可以用君子之心體小人之行。


    對待君子當然要以禮相待,


    但對付小人,就要以法相處。”


    賀循不置可否,沒有做評價,而是問道,


    “你現在記著要行齊兄來做國子祭酒,讓我來出任太常,


    是不是想借著我們二人的名望,來穩固你的太子之位?”


    司馬紹毫不掩飾的點了點頭,說道,


    “是,我確實有此私心。


    我也不得不有此私心,


    就在剛才,


    我的三弟,一把火燒死了我的二弟。”


    賀循眉頭皺得更緊了,說道,


    “這天下還沒安定哪,八王之亂的故事,還曆曆在目哪,


    這就又要開始了嘛?


    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


    你可以不答。”


    司馬紹猜中了八九分,說道,


    “先生請講。”


    賀循雙眸盯著司馬紹的反應,說道,


    “如果有一天,你位登九五了,


    會怎麽對待你那些異母弟?”


    司馬紹平靜的看著賀循,說道,


    “武帝待兄弟宗親太寬仁,才有得八王之亂,


    魏文帝待兄弟太刻薄,才會讓權柄移位。


    平心而論,我當取其中,


    不會太寬仁,也不會太嚴厲。”


    賀循點了點頭,說道,


    “你還算老實,


    既然行齊兄那麽看好你,


    那我這把老骨頭,也就最後拚一下。


    這個太常之位,


    我就接下來了。”


    賀循說完了這話,就把幾個年輕人打發了出去,留下杜夷又探討了幾句雙方各自的病情。


    談得差不多了,確定司馬紹等人沒在守在門口了,


    賀循才悠悠的說道,


    “行齊兄,你藏了一輩子,


    這次終於是要出鞘了嘛?”


    杜夷歎了一口氣說道,


    “我本來隻是想敷衍一番,


    畢竟太子三番兩次的來拜訪,


    可我看到了東海王的狠毒,


    他居然敢在宗廟之外放火,


    還把看守宗廟的人也都殺人滅口,


    簡直是無法無天,


    要是這樣的人,


    走到了那個位置上,


    還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跟著受苦。”


    賀循點了點頭,說道,


    “這樣的人自然不配,


    但太子,也不見得就那麽簡單。


    你聽到他今天那番話了嘛?


    世無君子,當行小人之道。


    隻怕他將來會走魏武帝的路子也不一定,


    那樣的話,對我們這些世族子弟,


    又是一場災難。”


    杜夷搖了搖頭,說道,


    “我不這麽看,人在其所染。


    太子現在身邊都是一些銳意進取、一心求變的新銳,


    自然就會想要變革掉舊的,才好讓這些新銳掌權。


    可現在,如果你和我,再加上薛令長。


    三人共同輔佐太子,


    太子未必不能重迴聖人禮樂之道。”


    賀循聽杜夷提到了老友薛兼,直搖頭,說道,


    “令長兄?比你還大兩三歲吧?


    我們這三個耳順之年的老頭?”


    杜夷眼珠子一瞪,說道,


    “老頭怎麽了?魏武帝不是還說——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嘛,


    怎麽,彥先兄就沒有這想法?


    要是我們三人再不拚一迴,


    隻怕我們三人一去,


    世間就沒有儒學了。”


    賀循點了點頭,坐起身來,說道,


    “那就聽你的,你說琅琊王的妻子被誰接走了?”


    杜夷看到賀循坐了起來,完全不像剛才就提著一絲遊絲的樣子,說道,


    “你這老東西,這不是什麽事都沒有嘛?怎麽不去上朝?”


    賀循把眼睛一瞪,說道,


    “上朝去幹什麽?


    看著王家兄弟耍威風?”


    杜夷也點了點頭,說道,


    “你還真別說,


    敢在這個時候,收留琅琊王妻子的,


    恐怕也就隻有王家了。”


    賀循附和道,


    “是啊,剛才你說去找令長兄,


    是不是現在就去,


    畢竟令長兄歲數大了,


    睡得早。”


    這時候,門外傳來了薛兼的聲音,


    “彥先,這背後說人,可不是君子之道哦?”


    杜夷往旁邊坐了坐,給進來的薛兼騰了個地方出來。


    薛兼剛剛坐下,


    賀循就說道,


    “君子之道?


    剛才有個小子說了,


    世無君子,當行小人之道。”


    薛兼聽到這話,笑了笑,說道,


    “怎麽沒有君子?


    這一個屋子裏,


    不就有三個君子嘛?


    天下缺得不是君子,


    而是君子容身之處。”


    杜夷配合的鼓了鼓掌,說道,


    “令長兄應該早來一點,


    就能教訓教訓那幾個年輕人了。”


    薛兼可不是什麽幾句話一誇就飄起的年輕人,隨著杜夷的話,笑了笑,說道,


    “行齊這是哪裏的話,


    我不過就是虛長幾歲,


    哪能倚老賣老哪?


    我家養得龜,還是家祖年幼時養得哪,


    要是比年歲,


    它是不是也該教訓我?”


    杜夷見薛兼就是不入套,忙看向賀循。


    賀循笑了笑,說道,


    “行齊,你還不知道吧?


    他們薛家兩代為太子師,


    宮裏的、官場上的那些彎彎繞繞,


    哪一個能逃過他的眼睛。”


    杜夷故作驚訝,說道,


    “失敬失敬,


    我以前隻知道你們被稱為江南五雋,


    不知道令長兄家學淵源。


    看來這太子少傅,是非令長兄不可。”


    薛兼把眼珠子一瞪,說道,


    “少了啊,


    你們一個個的才多大歲數,就在家裝病不去上朝,


    害得我這麽大的年紀,還得去做什麽丹陽尹,


    現在又想害我當太子少傅。


    我今年都六十有三了,


    我不幹,


    你們誰愛幹,誰幹。”


    賀循不慌不忙的問道,


    “那可是三世太子師啊,


    這個美名可是要記在史書上,


    傳頌千秋萬載的,


    你就一點也不動心?”


    薛兼搖了搖腦袋,說道,


    “要是早四十年,你問我,


    我肯定動心,


    現在嘛,


    除非有人能當這個太子太傅。”


    杜夷順著就說道,


    “是啊,彥先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可是聖人教化。


    你要想讓令長兄同意,


    你也得動動地方不是?”


    賀循嗖一下蹦起來,兩拳虎虎生風,說道,


    “來啊,比劃比劃?


    打贏了我,


    怎麽都行。”


    杜夷看著剛才還吊著一口氣的賀循,現在像個跳脫的猴子一樣,說道,


    “好,我說一件事,


    這消息是從平陽傳出來的,


    傳聞劉聰打算在今年處死皇帝。”


    賀循不再玩鬧,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盯著杜夷問道,


    “你這話當真?”


    杜夷點了點頭,說道,


    “千真萬確,


    石勒在晉陽,劉曜在蒲阪,郭默在河內,


    三人天天派人到平陽和河東聚攏流民,


    這兩郡本就遭了半年的旱災、蝗災,


    又被石勒決了汾河、黃河,灌了汾河穀地,


    一旱一澇之下,百姓根本沒法活了,


    都紛紛外逃。”


    賀循點了點頭,說道,


    “看來時間緊迫,不能再裝病了。”


    三人打定了主意,共同出任要職,輔佐太子司馬紹。


    司馬紹這裏還不太知情,


    他迴到府後,也沒閑著,


    派出左右衛率的人,去城裏打聽山氏和安國的下落。


    不多時,左衛率羊鑒來迴報——


    說有人看到,


    王羲之在東海王去之前,乘一輛馬車離開了宗廟。


    司馬紹盯著羊鑒,問道,


    “這個消息還有誰知道?”


    羊鑒說道,


    “現在就殿下和臣,


    殿下若是不放心臣,


    臣知道該怎麽做。”


    司馬紹擺了擺手,說道,


    “你可是羊太妃的親眷,孤怎麽會不信你哪?


    這消息可靠嘛?”


    羊鑒點了點頭,說道,


    “臣親自去和逸少核實過,


    他沒有否認。”


    司馬紹點了點頭,說道,


    “好了,這件事就到這裏了。”


    羊鑒擦了一把汗,好在自己剛才腦子快——


    把查到這消息的那個兵丁瞞了下來,


    要不然,今天就都得死了。


    當然了,自己沒死,也不是自己就有多可靠,


    實在是按照輩分來說,


    王敦都得喊他一聲舅舅。


    羊鑒這邊慶幸自己饒了一條命,


    王羲之那邊把風露給太子左衛率後,


    一直等在門口,


    可左等右等,


    等得太陽的休假了,


    還是沒有看到太子來王家展示一波兄弟親深。


    倒是看他等得久了,


    王悅命人給他搬了張椅子過來,


    “你還等嘛?


    依我對他的了解,


    他不會來的。”


    王羲之迴頭看向王悅,


    見他就這麽輕鬆的開口說話了,


    屬實是有點驚訝。


    王悅倒是不在乎,說道,


    “嗐,現在沒人會在我身上花心思了,


    琅琊王都死了,


    那太子和東海王的紛爭也就該開始了。”


    王羲之好奇的看向自己這個心大的堂兄,問道,


    “你覺得他倆誰會贏?”


    王悅笑了笑,說道,


    “這還用問,看看兩人從宗廟迴來都做了什麽吧——


    太子去了賀令君的府邸,而且還是帶著杜祭酒去的,


    可東海王哪?


    發動了六軍五校的人馬,


    在城裏搜查盜匪?”


    王羲之略微一驚,問道,


    “長豫兄,足不出戶,是怎麽知道這麽多的?”


    王悅笑了笑,說道,


    “自然是有內應了,


    總不能讓同樣的事情,


    在你身上再發生一次吧?”


    王羲之望向王悅的眼神中帶了些感動,畢竟當初要不是王悅把保護自己的人調過去保護王羲之,他自己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王悅看王羲之就要哭出來了,安慰道,


    “行了,該知足了,


    我就是腿都廢了,他們死了一堆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語新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重疑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重疑路並收藏新語新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