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國防軍提供空中掩護,又有東北國防軍的坦克部隊和重炮部隊提供支援的前提下,三十萬的孟加拉國軍隊近乎全殲印度的五十萬大軍。
但是,孟加拉國軍隊的損失也是相當嚴重的。
等到戰爭結束,統計傷亡的時候,才是一眾中國教官心疼的時候。
在有製空權的情況下,還是追著敵人打,居然都出現了十萬傷亡,這完全是不應該的。
按照教官團的預計,有個三四萬的傷亡就已經很大了。
畢竟,這不是惡戰。
等到孟加拉國軍隊出擊的時候,印度軍隊基本已經被擊潰了。
也就是說,孟加拉國軍隊在追擊的時候就付出了近乎三分之一的戰損。
這讓那些教官生氣不已。
本來可以以更小的代價完成殲滅敵人的任務,沒想到這幫家夥一上戰場就控製不住自己。
同時,這也讓這些教官頭疼不已。
通過幾個月的相處,這些中國教官喜歡上這些訓練刻苦的孟加拉士兵。
戰鬥時,中國教官表示要帶著這些孟加拉新兵一起上戰場,讓他們好好體驗一下戰場的殘酷。
然而,這些孟加拉新兵紛紛表示,指揮他們作戰,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要帶領他們打衝鋒,那就絕對不行。
因為這些孟加拉士兵都很清楚,在後方指揮作戰,風險相對較小,但是一旦帶領他們衝鋒了,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而且孟加拉士兵已經決定了,此戰中那些主動投降的印度兵可以活下去,但是那些不願意放下武器投降的,一律擊斃。
也正因為孟加拉士兵強硬的態度,讓不少逃跑中的印度士兵放棄逃命,居然轉身和追擊的孟加拉士兵拚殺了起來。
這也是孟加拉士兵戰損居然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
明明能夠好好的活著的,你們這些這些家夥,非要趕盡殺絕,不給自己留後路。
在得到自己的部隊在友軍的配合下不僅打敗了來襲的一人付,還擊殺了大部分來襲的印軍士兵。
孟加拉國的總理沙夫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沒有中國軍隊支援,自己這三十萬大軍不遠說什麽全數殲滅來犯之敵,能夠守住孟加拉國就已經超乎他們的想了。
沙夫更是清楚經此一役,孟加拉國和印度的關係就更加緊張了。
今後,孟加拉國或許就需要成為中國的堅實盟友。
或者說孟加拉國需要和緬甸結盟了。
希望緬甸的龍雲不會像印度一樣貪得無厭。
同時,沙夫再度下達了招募軍隊的命令。
這一戰雖然消滅了五十萬的印度士兵,但是自身的傷亡居然達到了三分之一。
以孟加拉國如今剩下的二十萬人大軍,根本就無法保衛孟加拉國。
增加軍隊勢在必行。
以目前的形勢,沙夫直接再度招募了三十萬人。
因為沙夫知道目前的印度招募了三百萬新兵。
以他對印度的了解,這三百萬人的新兵一旦訓練出來了,印度出兵孟加拉那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除非孟加拉國能夠找到堅實的盟友。
於是,沙夫將緬甸的就選做他的結盟目標。
其實,沙夫的首選目標不是緬甸,而是東北國防軍,然而東北國防軍離得太遠,又或者沙夫覺得孟加拉國作為東北國防軍的盟友有些不合適,思慮再三還是把結盟的目標變成了緬甸。
再說,如今孟加拉國的教官團隊就是來自緬甸。
說句實話,沙夫對這些教官相當滿意。
於是,副總理穆薩就帶著秘密使命開啟了對緬甸的國事訪問。
當穆薩說明他的來意之後,龍雲沒有任何猶豫,立馬就同意了。
和孟加拉國結盟也是符合緬甸利益。
於是,雙方迅速簽訂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
在緬甸孟加拉國關係備忘錄裏明確說明,緬甸和孟加拉國將在今後的時間內共同麵對敵人,一方受到攻擊,等同於第二方也受到攻擊。
同時,備忘錄裏該明確寫著,緬甸應該肩負為孟加拉國建立強大的國防的義務。
也就是說,緬甸方麵軍要負責給孟加拉國培養坦克部隊和空軍以及海軍,至於炮兵什麽的,他們自己就搞定。
當然,這個結盟的消息在雙方都心照不宣的情況下是秘密進行的。
盡管如此,還是被英米的諜報人員獲得了這一消息。
很快,這一消息也就傳到了印度德裏辛巴的辦公桌上。
這給辛巴再次一擊。
至此,這位以強硬著稱的印度開國總理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當即指派副總理甘地前往沈陽,和東北國防軍商議停戰的相關事宜。
辛巴不得不低頭。
緬甸和孟加拉國結盟,他就完全可以和巴基斯坦結盟。
緬甸能夠武裝孟加拉國,他也完全能夠武裝巴基斯坦。
無論從國土麵積還是人口數量,甚至還有物資產出,巴基斯坦都遠遠不是孟加拉國可以比擬的。
如果緬甸在東北國防軍的授意下,武裝巴基斯坦,那對印度來說就是致命的了。
1946年8月10日,在英米等國的斡旋下,印度和緬甸第一次坐在談判桌前,認真地商議關於停戰都事情。
出席的各方代表分別是,印度副總理甘地,緬甸軍總參謀長甘芳,東北國防軍總參謀長鄧琦,米國駐沈陽總領事史密斯,以及英國駐沈陽總領事皮諾得。
談判開始的時候,印度提出雙方各自迴到開戰之初的控製線,同時為了緩解雙方的緊迫感各自的兵力後撤二十公裏。
交換雙方的戰俘。
雙方保證不得再次向對方發起進攻。
對於印度提出的這個停戰條件,不要說東北國防軍的鄧琦和緬甸的甘芳覺得可能不可思議,印度的這個談判代表哪裏來的底氣?
立即印度的兩個金主爸爸米國和英國的兩個代表都感覺很是不可思議。
“甘地副總理,你沒有喝酒吧,怎麽能夠胡說八道呢?”
緬甸總參謀長甘芳就很不樂意了。
“這場戰爭可是你們印度首率先發起的,現在你們感覺打不下去了,就想和我們停火了。
這個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於是甘芳繼續提出了他們的停火條件。
“第一,雙方以目前的實際控製線劃分地盤。
第二,對於雙方的戰俘,以自願的原則,想迴去就迴去,不想迴去就可以繼續留下。”
甘芳沒有說什麽永久停火之類的話。
畢竟,這次戰爭已經讓雙方的內心產生了隔閡,甚至產生了仇恨,想要和沒事一樣,根本就不可能。
緬甸提出這樣的停火要求,其實也是和東北國防軍商量的結果。
畢竟,如今的緬甸方麵軍從那個方麵說,都可以說是東北國防軍的下屬勢力。
“土地是不可以談判的!”
印度談判團長甘地拍桌子說道。
“甘地先生,不要這麽激動,如今可以說是你們戰敗了。”
鄧琦幽幽地說道:“作為戰敗的一方,不付出一定的代價怎麽行呢?
開戰之前我們就警告過你們,不要擅自開啟戰端。
你們可以決定開戰的時間,卻不能決定停戰的時間。
現在,情況已經應驗了。
作為國際慣例,戰敗了就要割地賠款,皮諾得和史密斯兩位總領事,你們說呢?”
作為藍牌帝國主義,這樣的事情英國人幹的多了去。
皮諾得和史密斯還沒有迴答,甘芳卻很是不屑地說道:“我們隻要我們已經拿到手的,而你們也沒有失去什麽。
戰場上不能獲得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是無法獲得的。
當初你們進攻我們的時候,可是興致很高啊,要直接吧我們緬甸給吞並了。
隻不過你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罷了。
如果戰敗的是我們,你們還會和我們搞什麽的停戰談判嗎?
直接都把我們給吞並了。
現在你們是戰敗方,作為戰敗方,不付出一定都代價怎麽能行呢?”
大家都知道,打仗輸了那就要接受懲罰,一般都是割地賠款。
你要能打,那就接著打,不能打就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甘團長,我們印度有三億人口,戰爭潛力巨大,你們最好還是見好就收,真要撕破臉皮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聽到甘地這麽說,甘芳差點笑了出來。
“甘地團長,你要弄明白一件事,現在是你們在請求停火。”
甘芳目光陰冷地說道。
“你們如果想繼續作戰,我們也是非常樂意的。
等到我們把新占領的土地消化吸收了,也就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戰事了。
而且,據說目前在印度也有不少想自己獨立建國的,比如泰米爾人,比如錫克教徒。
你們要是想繼續作戰,我們反擊方式還是有很多的。
甚至我們還可以和巴基斯坦結盟,巴基斯坦的人口應該也是不少的,隻要我們支援他們武器彈藥,在你們的西部,我們照樣能夠拉起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和你們作對。”
甘地很無語了,對方說的很對,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印度剛建國,國內矛盾該很多。
印度之所以這麽急著進攻緬甸,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印度已經無法讓戰爭繼續下去了。
緬甸方麵和東北國防軍強硬的態度讓甘地無所適從。
印度想要立即停止戰爭狀態,可是他們不願意失去國土,更不願意賠錢。
“戰爭繼續下去對你們也不好。”
甘地隻得放低姿態。
“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對我們雙方的士兵和平民都是殘酷的,我們不應該做曆史的罪人。”
“停停停!”
鄧琦趕緊叫停。
“我們大家都要弄清楚一件事,這場戰爭是誰挑起的?
是你們印度挑起的吧,一百五十萬壓境,直接想一口吃掉緬甸,結果被我們反殺兩百萬。
你們現在還有一百萬大軍吧,不知道你們的這一百萬大軍還能不能投入戰場?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看來我們應該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
讓我想一想,無論從陸路還是海路,我們應該都能對巴基斯坦進行物資援助吧。
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
說出援助巴基斯坦的話,鄧琦一點也不避諱在場的眾人。
說白了,鄧琦這就是故意讓這三方代表聽到的。
米英兩國要在中國周邊選擇一個代理人來對付東北國防軍以及今後可能出現對西方有一定敵視的中國,那就需要一個有一定體量的國家。
找遍中國周邊的,發現還真的沒有幾個可以選擇的對象。
其實日本倒是可以的,可惜的是日本作為戰敗國,如今也被米國駐軍。
如今的日本已經被去軍事化了。
如果讓日本再度崛起,米國人不知道到時候日本人會找中國的麻煩還是找他們米國的麻煩。
而且,如今的日本也被東北國防軍駐軍,不好操作。
於是就選到了印度。
如今的印度,人口超過三億,體量足夠大,戰爭潛力也足夠大。
唯一的遺憾就是印度的工業底子有些薄了,想要印度對抗中國,他們這些西方國家就需要不斷給印度輸血。
這都認了,畢竟戰後,西方各國在軍事方麵的產能都嚴重過剩,支援印度武裝幾百萬軍隊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支援印度的不僅僅是他們米英兩國,蘇俄支援的力度也不小。
然而,印度卻相當自我,在自己的三百萬大軍成軍之後,就徹底飄了,對於他們這些金主爸爸就愛搭不理了。
而且居然對巴基斯坦動起了手。
當然,在當時也是沒有什麽大問題的。
畢竟巴基斯坦的實力本來就不是印度的對手,後來印度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又增兵兩百萬,使得軍事實力本來就占有絕對優勢的印度,相比於巴基斯坦就更加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了。
好在印度本身也是想當地區霸主。
在收拾完了巴基斯坦,就將矛頭對準了緬甸,這個曾經讓米英兩國聯軍吃了大虧的國家。
在印度看來,他們在東線有一百五十萬大軍,而緬甸的龍雲所部也就五十萬,他們完全能夠一波直接將緬甸給推平了。
但是,孟加拉國軍隊的損失也是相當嚴重的。
等到戰爭結束,統計傷亡的時候,才是一眾中國教官心疼的時候。
在有製空權的情況下,還是追著敵人打,居然都出現了十萬傷亡,這完全是不應該的。
按照教官團的預計,有個三四萬的傷亡就已經很大了。
畢竟,這不是惡戰。
等到孟加拉國軍隊出擊的時候,印度軍隊基本已經被擊潰了。
也就是說,孟加拉國軍隊在追擊的時候就付出了近乎三分之一的戰損。
這讓那些教官生氣不已。
本來可以以更小的代價完成殲滅敵人的任務,沒想到這幫家夥一上戰場就控製不住自己。
同時,這也讓這些教官頭疼不已。
通過幾個月的相處,這些中國教官喜歡上這些訓練刻苦的孟加拉士兵。
戰鬥時,中國教官表示要帶著這些孟加拉新兵一起上戰場,讓他們好好體驗一下戰場的殘酷。
然而,這些孟加拉新兵紛紛表示,指揮他們作戰,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要帶領他們打衝鋒,那就絕對不行。
因為這些孟加拉士兵都很清楚,在後方指揮作戰,風險相對較小,但是一旦帶領他們衝鋒了,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而且孟加拉士兵已經決定了,此戰中那些主動投降的印度兵可以活下去,但是那些不願意放下武器投降的,一律擊斃。
也正因為孟加拉士兵強硬的態度,讓不少逃跑中的印度士兵放棄逃命,居然轉身和追擊的孟加拉士兵拚殺了起來。
這也是孟加拉士兵戰損居然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
明明能夠好好的活著的,你們這些這些家夥,非要趕盡殺絕,不給自己留後路。
在得到自己的部隊在友軍的配合下不僅打敗了來襲的一人付,還擊殺了大部分來襲的印軍士兵。
孟加拉國的總理沙夫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沒有中國軍隊支援,自己這三十萬大軍不遠說什麽全數殲滅來犯之敵,能夠守住孟加拉國就已經超乎他們的想了。
沙夫更是清楚經此一役,孟加拉國和印度的關係就更加緊張了。
今後,孟加拉國或許就需要成為中國的堅實盟友。
或者說孟加拉國需要和緬甸結盟了。
希望緬甸的龍雲不會像印度一樣貪得無厭。
同時,沙夫再度下達了招募軍隊的命令。
這一戰雖然消滅了五十萬的印度士兵,但是自身的傷亡居然達到了三分之一。
以孟加拉國如今剩下的二十萬人大軍,根本就無法保衛孟加拉國。
增加軍隊勢在必行。
以目前的形勢,沙夫直接再度招募了三十萬人。
因為沙夫知道目前的印度招募了三百萬新兵。
以他對印度的了解,這三百萬人的新兵一旦訓練出來了,印度出兵孟加拉那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除非孟加拉國能夠找到堅實的盟友。
於是,沙夫將緬甸的就選做他的結盟目標。
其實,沙夫的首選目標不是緬甸,而是東北國防軍,然而東北國防軍離得太遠,又或者沙夫覺得孟加拉國作為東北國防軍的盟友有些不合適,思慮再三還是把結盟的目標變成了緬甸。
再說,如今孟加拉國的教官團隊就是來自緬甸。
說句實話,沙夫對這些教官相當滿意。
於是,副總理穆薩就帶著秘密使命開啟了對緬甸的國事訪問。
當穆薩說明他的來意之後,龍雲沒有任何猶豫,立馬就同意了。
和孟加拉國結盟也是符合緬甸利益。
於是,雙方迅速簽訂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
在緬甸孟加拉國關係備忘錄裏明確說明,緬甸和孟加拉國將在今後的時間內共同麵對敵人,一方受到攻擊,等同於第二方也受到攻擊。
同時,備忘錄裏該明確寫著,緬甸應該肩負為孟加拉國建立強大的國防的義務。
也就是說,緬甸方麵軍要負責給孟加拉國培養坦克部隊和空軍以及海軍,至於炮兵什麽的,他們自己就搞定。
當然,這個結盟的消息在雙方都心照不宣的情況下是秘密進行的。
盡管如此,還是被英米的諜報人員獲得了這一消息。
很快,這一消息也就傳到了印度德裏辛巴的辦公桌上。
這給辛巴再次一擊。
至此,這位以強硬著稱的印度開國總理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當即指派副總理甘地前往沈陽,和東北國防軍商議停戰的相關事宜。
辛巴不得不低頭。
緬甸和孟加拉國結盟,他就完全可以和巴基斯坦結盟。
緬甸能夠武裝孟加拉國,他也完全能夠武裝巴基斯坦。
無論從國土麵積還是人口數量,甚至還有物資產出,巴基斯坦都遠遠不是孟加拉國可以比擬的。
如果緬甸在東北國防軍的授意下,武裝巴基斯坦,那對印度來說就是致命的了。
1946年8月10日,在英米等國的斡旋下,印度和緬甸第一次坐在談判桌前,認真地商議關於停戰都事情。
出席的各方代表分別是,印度副總理甘地,緬甸軍總參謀長甘芳,東北國防軍總參謀長鄧琦,米國駐沈陽總領事史密斯,以及英國駐沈陽總領事皮諾得。
談判開始的時候,印度提出雙方各自迴到開戰之初的控製線,同時為了緩解雙方的緊迫感各自的兵力後撤二十公裏。
交換雙方的戰俘。
雙方保證不得再次向對方發起進攻。
對於印度提出的這個停戰條件,不要說東北國防軍的鄧琦和緬甸的甘芳覺得可能不可思議,印度的這個談判代表哪裏來的底氣?
立即印度的兩個金主爸爸米國和英國的兩個代表都感覺很是不可思議。
“甘地副總理,你沒有喝酒吧,怎麽能夠胡說八道呢?”
緬甸總參謀長甘芳就很不樂意了。
“這場戰爭可是你們印度首率先發起的,現在你們感覺打不下去了,就想和我們停火了。
這個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於是甘芳繼續提出了他們的停火條件。
“第一,雙方以目前的實際控製線劃分地盤。
第二,對於雙方的戰俘,以自願的原則,想迴去就迴去,不想迴去就可以繼續留下。”
甘芳沒有說什麽永久停火之類的話。
畢竟,這次戰爭已經讓雙方的內心產生了隔閡,甚至產生了仇恨,想要和沒事一樣,根本就不可能。
緬甸提出這樣的停火要求,其實也是和東北國防軍商量的結果。
畢竟,如今的緬甸方麵軍從那個方麵說,都可以說是東北國防軍的下屬勢力。
“土地是不可以談判的!”
印度談判團長甘地拍桌子說道。
“甘地先生,不要這麽激動,如今可以說是你們戰敗了。”
鄧琦幽幽地說道:“作為戰敗的一方,不付出一定的代價怎麽行呢?
開戰之前我們就警告過你們,不要擅自開啟戰端。
你們可以決定開戰的時間,卻不能決定停戰的時間。
現在,情況已經應驗了。
作為國際慣例,戰敗了就要割地賠款,皮諾得和史密斯兩位總領事,你們說呢?”
作為藍牌帝國主義,這樣的事情英國人幹的多了去。
皮諾得和史密斯還沒有迴答,甘芳卻很是不屑地說道:“我們隻要我們已經拿到手的,而你們也沒有失去什麽。
戰場上不能獲得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是無法獲得的。
當初你們進攻我們的時候,可是興致很高啊,要直接吧我們緬甸給吞並了。
隻不過你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罷了。
如果戰敗的是我們,你們還會和我們搞什麽的停戰談判嗎?
直接都把我們給吞並了。
現在你們是戰敗方,作為戰敗方,不付出一定都代價怎麽能行呢?”
大家都知道,打仗輸了那就要接受懲罰,一般都是割地賠款。
你要能打,那就接著打,不能打就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甘團長,我們印度有三億人口,戰爭潛力巨大,你們最好還是見好就收,真要撕破臉皮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聽到甘地這麽說,甘芳差點笑了出來。
“甘地團長,你要弄明白一件事,現在是你們在請求停火。”
甘芳目光陰冷地說道。
“你們如果想繼續作戰,我們也是非常樂意的。
等到我們把新占領的土地消化吸收了,也就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戰事了。
而且,據說目前在印度也有不少想自己獨立建國的,比如泰米爾人,比如錫克教徒。
你們要是想繼續作戰,我們反擊方式還是有很多的。
甚至我們還可以和巴基斯坦結盟,巴基斯坦的人口應該也是不少的,隻要我們支援他們武器彈藥,在你們的西部,我們照樣能夠拉起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和你們作對。”
甘地很無語了,對方說的很對,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印度剛建國,國內矛盾該很多。
印度之所以這麽急著進攻緬甸,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印度已經無法讓戰爭繼續下去了。
緬甸方麵和東北國防軍強硬的態度讓甘地無所適從。
印度想要立即停止戰爭狀態,可是他們不願意失去國土,更不願意賠錢。
“戰爭繼續下去對你們也不好。”
甘地隻得放低姿態。
“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對我們雙方的士兵和平民都是殘酷的,我們不應該做曆史的罪人。”
“停停停!”
鄧琦趕緊叫停。
“我們大家都要弄清楚一件事,這場戰爭是誰挑起的?
是你們印度挑起的吧,一百五十萬壓境,直接想一口吃掉緬甸,結果被我們反殺兩百萬。
你們現在還有一百萬大軍吧,不知道你們的這一百萬大軍還能不能投入戰場?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看來我們應該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
讓我想一想,無論從陸路還是海路,我們應該都能對巴基斯坦進行物資援助吧。
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
說出援助巴基斯坦的話,鄧琦一點也不避諱在場的眾人。
說白了,鄧琦這就是故意讓這三方代表聽到的。
米英兩國要在中國周邊選擇一個代理人來對付東北國防軍以及今後可能出現對西方有一定敵視的中國,那就需要一個有一定體量的國家。
找遍中國周邊的,發現還真的沒有幾個可以選擇的對象。
其實日本倒是可以的,可惜的是日本作為戰敗國,如今也被米國駐軍。
如今的日本已經被去軍事化了。
如果讓日本再度崛起,米國人不知道到時候日本人會找中國的麻煩還是找他們米國的麻煩。
而且,如今的日本也被東北國防軍駐軍,不好操作。
於是就選到了印度。
如今的印度,人口超過三億,體量足夠大,戰爭潛力也足夠大。
唯一的遺憾就是印度的工業底子有些薄了,想要印度對抗中國,他們這些西方國家就需要不斷給印度輸血。
這都認了,畢竟戰後,西方各國在軍事方麵的產能都嚴重過剩,支援印度武裝幾百萬軍隊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支援印度的不僅僅是他們米英兩國,蘇俄支援的力度也不小。
然而,印度卻相當自我,在自己的三百萬大軍成軍之後,就徹底飄了,對於他們這些金主爸爸就愛搭不理了。
而且居然對巴基斯坦動起了手。
當然,在當時也是沒有什麽大問題的。
畢竟巴基斯坦的實力本來就不是印度的對手,後來印度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又增兵兩百萬,使得軍事實力本來就占有絕對優勢的印度,相比於巴基斯坦就更加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了。
好在印度本身也是想當地區霸主。
在收拾完了巴基斯坦,就將矛頭對準了緬甸,這個曾經讓米英兩國聯軍吃了大虧的國家。
在印度看來,他們在東線有一百五十萬大軍,而緬甸的龍雲所部也就五十萬,他們完全能夠一波直接將緬甸給推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