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兒當然等不到下次。
月明星稀,有清淡的雲彩順著風向飄動,那雲彩很薄,薄得遮不住天上不算太亮的星星。蘇鶴舒展手腳在院中矮木凳上坐著,身邊擺了個小爐,爐裏燃著炭火,火上煨著一個瓦罐。罐子裏頭是那三個梨子的梨皮,帶一個酸梨,加了幾粒冰糖,一罐水。待慢火熬得湯汁甜香濃稠,便能出鍋了,怕那罐中水熬得空了,蘇鶴時不時還打開罐子瞧瞧得不得添水。
闊兒在廊下坐著,正看著蘇鶴加炭添火,看湯的火候,也不知忽然想起了什麽,忽得就笑出了聲兒。
蘇鶴聽著了那一聲笑,便轉頭去看他,問:“你笑話我麽?”
聽得蘇鶴這一句問,闊兒笑得越發厲害,肩膀都跟著亂顫。月亮灑在他月白的中衣上頭,襯得整個人渾如透明,吹一口氣兒就散了似的。彼時蘇鶴還沒察覺,待到日後,蘇鶴才察覺,那一夜的月光與梨湯,還有月下的闊兒,他竟然記得如此清明。
一身玄色寬袍的男人,手握長弓功夫了得的男人,為他削梨煮湯,在深夜裏架起了紅爐,煨了一鍋梨湯。闊兒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淚,道:“我是覺著你竟然也有洗手作羹湯的這一天,實在是太有趣了。”
莫說闊兒,蘇鶴自己,都覺得有趣得緊,“也確實很長時間沒有做過了,晚間吃太甜不好,冰糖放得少了,你先將就著吃了吧,待到來日,我煮個多放些糖的與你吃。”蘇鶴一麵說,一麵將瓦罐裏頭煮得半點兒汁水都沒了的梨皮取出,竟留了雪白的梨肉,在湯裏翻騰。
一瓦罐的湯,煮到最後,也隻剩了一小碗。雪白的瓷碗,雪白的湯,還有雪白的梨。碗叫梨湯熱得滾燙,蘇鶴怕燙著闊兒,待湯放得半涼,才叫闊兒上手。
梨肉分明煮了很久,入口是滑的,咬著是脆的,湯煮得有些粘稠,入口是一片清甜,帶著梨子清爽的香味兒,半點兒也不黏膩。蘇鶴分明說了沒有放什麽糖的,可是,還是很甜。甜得闊兒忍不住眯起眼睛來,一口氣喝完了溫涼的湯。
蘇鶴見闊兒喝完了湯,自覺收起了碗筷和爐火。闊兒坐在廊下,歪著頭問他:“你一會兒,要去哪裏歇?”
幸好蘇鶴迴頭看了闊兒一眼,借著月光,他隱約看清了闊兒麵上,那幾分勾人的笑意,登時心猿意馬,“在此處。”
等蘇鶴收拾妥帖,闊兒也已經收拾妥帖。
燈火幽微得恰到好處,闊兒披衣垂發坐在帳內,影子隨著燭火在帳中飄搖。
蘇鶴忍不住屏住唿吸,放緩放輕了腳步,慢慢靠近。好像坐在那兒的闊兒,是個一不小心,便會被驚跑了的精靈。蘇鶴如願掀開紗帳,闊兒沒有被驚跑,但他又不敢,不忍繼續動作,隻在榻前站住,垂眼看著闊兒。
闊兒抬頭時,蘇鶴仍在看他,隻是蘇鶴背著燭光,他看不清蘇鶴的表情,但他能想見蘇鶴熱烈的眸光,恨不得將他燒光。闊兒咬唇,偏頭,輕聲罵:“呆子,你看什麽?”
蘇鶴將闊兒從榻沿上撈起來,像撈起一個落水的人。他把闊兒摟在胸前,雙臂托著他雙腿,抬頭看他。長長的發絲落在他臉上,彼此的臉都暴露在了燭火之下,羞紅的,隱忍的,期待的,瘋狂的,都無所遁藏。
闊兒居高臨下,親吻蘇鶴的唇,輕聲說:“蘇鶴,你想要我嗎?”
蘇鶴是使弓的人,在尋得契機射出長箭之前,會一直隱忍蓄力。故而待他能夠射出長箭之時,必是破竹之勢。
翌日清早,蘇鶴被外頭的人聲吵著,但尚未清醒時,下意識撫向身側時,隻摸到了一片溫涼,他豁然驚醒起身,四下去尋。
寢被尤亂,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證明荒唐旖旎的一夜,不是黃粱一夢。
☆、第二十二章
闊兒不見了。
不論是輔宮內,皇宮內還是皇城內,都找不到了。
蘇鶴花了小半個時辰的功夫,才猜了個大概。
他甦醒時便覺得有些不對,他昨夜睡得實在太沉了,闊兒起身都不曾驚動他;他也睡得太久了,他出得寢殿時已經巳時過半;輔宮內實在太亂,他才出了寢殿,就被宮內禁軍押解。他與若幹侍從一道,被關進了輔宮內的一座大殿。
他便是在這座大殿中,想明白此事的。這殿中押著輔宮內侍從兵甲,想必另有一殿,押著宮婢女官。這麽大的動靜,自然是出了不得了的事情,以致於需要拿住全輔宮之人來詢問。該是丟了什麽東西,怕是輔宮裏最要緊的一樣,關乎國運,關乎王位傳承。念頭轉到此處,蘇鶴唿吸猛得一滯,是闊兒!輔宮裏最要緊的,關於國運與王位傳承的,就是輔政太子。蘇鶴麵色猛然一沉。
蘇鶴在侍從兵甲之間格外惹眼,自然引來不少指指點點竊竊私語,眾人見他麵色陡得一沉,整個人便猶如利箭張弓,沉凝蓄力,又鋒芒無匹。寂靜猶如漣漪在殿內傳了開去,頃刻間,大殿之內落針可聞。
輔政太子眼下雖還被幽閉輔宮,但出臘節騎象一事已然表明南掌王對他的態度,輔政太子仍舊是不容置喙的王儲,幽閉輔宮隻是對他犯錯的懲罰而已。
明白了此事的嫡子料來不會就此甘心。
出臘節時,嫡子本想尋釁拿他,但他被人留在了宮中,故而沒有成事。其實事後他猜過,嫡子要拿他,怕是會假意行刺輔政太子,他若是在場,定然會出手,到時再反咬一口,把行刺之責按到他頭上,那麽既坐實了他蘇鶴是細作,又往闊兒頭上扣了個通敵叛國的屎盆子。說不定還會好心好意說幾句闊兒是被矇騙之類的話。但這些隻是猜測,不曾親曆,也略有遺憾。不過此事要成,首先得有禁衛軍配合,若是他們不知禁衛軍統領已有二心,此計其實可以反將他們一軍。可惜,闊兒事先聽了消息,怕是不肯叫自個兒涉險,也不敢拿出臘節這麽個舉國歡騰的節日玩笑。
</br>
月明星稀,有清淡的雲彩順著風向飄動,那雲彩很薄,薄得遮不住天上不算太亮的星星。蘇鶴舒展手腳在院中矮木凳上坐著,身邊擺了個小爐,爐裏燃著炭火,火上煨著一個瓦罐。罐子裏頭是那三個梨子的梨皮,帶一個酸梨,加了幾粒冰糖,一罐水。待慢火熬得湯汁甜香濃稠,便能出鍋了,怕那罐中水熬得空了,蘇鶴時不時還打開罐子瞧瞧得不得添水。
闊兒在廊下坐著,正看著蘇鶴加炭添火,看湯的火候,也不知忽然想起了什麽,忽得就笑出了聲兒。
蘇鶴聽著了那一聲笑,便轉頭去看他,問:“你笑話我麽?”
聽得蘇鶴這一句問,闊兒笑得越發厲害,肩膀都跟著亂顫。月亮灑在他月白的中衣上頭,襯得整個人渾如透明,吹一口氣兒就散了似的。彼時蘇鶴還沒察覺,待到日後,蘇鶴才察覺,那一夜的月光與梨湯,還有月下的闊兒,他竟然記得如此清明。
一身玄色寬袍的男人,手握長弓功夫了得的男人,為他削梨煮湯,在深夜裏架起了紅爐,煨了一鍋梨湯。闊兒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淚,道:“我是覺著你竟然也有洗手作羹湯的這一天,實在是太有趣了。”
莫說闊兒,蘇鶴自己,都覺得有趣得緊,“也確實很長時間沒有做過了,晚間吃太甜不好,冰糖放得少了,你先將就著吃了吧,待到來日,我煮個多放些糖的與你吃。”蘇鶴一麵說,一麵將瓦罐裏頭煮得半點兒汁水都沒了的梨皮取出,竟留了雪白的梨肉,在湯裏翻騰。
一瓦罐的湯,煮到最後,也隻剩了一小碗。雪白的瓷碗,雪白的湯,還有雪白的梨。碗叫梨湯熱得滾燙,蘇鶴怕燙著闊兒,待湯放得半涼,才叫闊兒上手。
梨肉分明煮了很久,入口是滑的,咬著是脆的,湯煮得有些粘稠,入口是一片清甜,帶著梨子清爽的香味兒,半點兒也不黏膩。蘇鶴分明說了沒有放什麽糖的,可是,還是很甜。甜得闊兒忍不住眯起眼睛來,一口氣喝完了溫涼的湯。
蘇鶴見闊兒喝完了湯,自覺收起了碗筷和爐火。闊兒坐在廊下,歪著頭問他:“你一會兒,要去哪裏歇?”
幸好蘇鶴迴頭看了闊兒一眼,借著月光,他隱約看清了闊兒麵上,那幾分勾人的笑意,登時心猿意馬,“在此處。”
等蘇鶴收拾妥帖,闊兒也已經收拾妥帖。
燈火幽微得恰到好處,闊兒披衣垂發坐在帳內,影子隨著燭火在帳中飄搖。
蘇鶴忍不住屏住唿吸,放緩放輕了腳步,慢慢靠近。好像坐在那兒的闊兒,是個一不小心,便會被驚跑了的精靈。蘇鶴如願掀開紗帳,闊兒沒有被驚跑,但他又不敢,不忍繼續動作,隻在榻前站住,垂眼看著闊兒。
闊兒抬頭時,蘇鶴仍在看他,隻是蘇鶴背著燭光,他看不清蘇鶴的表情,但他能想見蘇鶴熱烈的眸光,恨不得將他燒光。闊兒咬唇,偏頭,輕聲罵:“呆子,你看什麽?”
蘇鶴將闊兒從榻沿上撈起來,像撈起一個落水的人。他把闊兒摟在胸前,雙臂托著他雙腿,抬頭看他。長長的發絲落在他臉上,彼此的臉都暴露在了燭火之下,羞紅的,隱忍的,期待的,瘋狂的,都無所遁藏。
闊兒居高臨下,親吻蘇鶴的唇,輕聲說:“蘇鶴,你想要我嗎?”
蘇鶴是使弓的人,在尋得契機射出長箭之前,會一直隱忍蓄力。故而待他能夠射出長箭之時,必是破竹之勢。
翌日清早,蘇鶴被外頭的人聲吵著,但尚未清醒時,下意識撫向身側時,隻摸到了一片溫涼,他豁然驚醒起身,四下去尋。
寢被尤亂,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證明荒唐旖旎的一夜,不是黃粱一夢。
☆、第二十二章
闊兒不見了。
不論是輔宮內,皇宮內還是皇城內,都找不到了。
蘇鶴花了小半個時辰的功夫,才猜了個大概。
他甦醒時便覺得有些不對,他昨夜睡得實在太沉了,闊兒起身都不曾驚動他;他也睡得太久了,他出得寢殿時已經巳時過半;輔宮內實在太亂,他才出了寢殿,就被宮內禁軍押解。他與若幹侍從一道,被關進了輔宮內的一座大殿。
他便是在這座大殿中,想明白此事的。這殿中押著輔宮內侍從兵甲,想必另有一殿,押著宮婢女官。這麽大的動靜,自然是出了不得了的事情,以致於需要拿住全輔宮之人來詢問。該是丟了什麽東西,怕是輔宮裏最要緊的一樣,關乎國運,關乎王位傳承。念頭轉到此處,蘇鶴唿吸猛得一滯,是闊兒!輔宮裏最要緊的,關於國運與王位傳承的,就是輔政太子。蘇鶴麵色猛然一沉。
蘇鶴在侍從兵甲之間格外惹眼,自然引來不少指指點點竊竊私語,眾人見他麵色陡得一沉,整個人便猶如利箭張弓,沉凝蓄力,又鋒芒無匹。寂靜猶如漣漪在殿內傳了開去,頃刻間,大殿之內落針可聞。
輔政太子眼下雖還被幽閉輔宮,但出臘節騎象一事已然表明南掌王對他的態度,輔政太子仍舊是不容置喙的王儲,幽閉輔宮隻是對他犯錯的懲罰而已。
明白了此事的嫡子料來不會就此甘心。
出臘節時,嫡子本想尋釁拿他,但他被人留在了宮中,故而沒有成事。其實事後他猜過,嫡子要拿他,怕是會假意行刺輔政太子,他若是在場,定然會出手,到時再反咬一口,把行刺之責按到他頭上,那麽既坐實了他蘇鶴是細作,又往闊兒頭上扣了個通敵叛國的屎盆子。說不定還會好心好意說幾句闊兒是被矇騙之類的話。但這些隻是猜測,不曾親曆,也略有遺憾。不過此事要成,首先得有禁衛軍配合,若是他們不知禁衛軍統領已有二心,此計其實可以反將他們一軍。可惜,闊兒事先聽了消息,怕是不肯叫自個兒涉險,也不敢拿出臘節這麽個舉國歡騰的節日玩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