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怎麽才開門?”母親有些不滿,卻也隻能將人領進屋。
“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從鼻子裏發出的聲音。
“沒事,是我們來早了。”原來陽光的少年也隻能尷尬的笑,卻得來外公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帶著露水的禮物被放到有點陳舊的木桌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從樓上下來的舅媽看到這陣勢,隻能擠出笑“來了,吃飯了嗎?”
母親有些麵皮發燙,笑笑張羅飯菜去了。外公坐在那,開始查戶口,從家住哪裏,一直查到他準備在哪裏工作,以及身上的衣服哪裏買的。談笑間,日落西山,送走這個愛笑的年輕人,一家人在一起吃飯。
“我覺得,人不錯,長得精神,笑盈盈的。就是家裏兄弟多,這也不是啥大事,人家有個分配的工作。”舅媽不深不淺的說了一句後外公瞪了她一眼“哪好了?”大家都不再說話,吃完飯後匆匆洗漱。夏天農村的夜,並不寧靜,公路上傳來轟隆隆的汽車聲,讓人有些不安。
日子不鹹不淡的過著,帶著歲月的痕跡和些許漫不經心。在這個女大不中留的夏天,母親在縣城一家大點的理發店找到了工作。許是母親有專業文憑,不用在理發店從洗頭妹開始幹,待遇不低。雖不及拉貨車的舅舅整的多,可在一家老小裏麵,也是抬得起頭的。
母親長得好看,手藝又好,所以老闆對她頗為賞識。老闆名字大家都不知道,隻是聽人叫她老徐,大傢夥也就這麽叫她。老徐長得不算好看,甚至平庸,但是有一雙深刻的眼睛,眼神中讓人覺得她有一種魄力。她燙著發紅的順發,很是亮眼,打扮也前衛。不由人家說,那個年代,染頭發的無非就是那麽幾種人,一類是明星,一類是藝術家,還有一類就是理發師,可見大家對理發師的打扮多麽憧憬了。大概母親也是愛美才學理發的吧?
在老徐的賞識下,母親開始成為店裏的一等理發師傅。做什麽好像都有土規定,做老師要熬資曆,你教的再好,沒有資曆,也就那麽點工資;做理發師也是要熬資曆的,你有能力,技術好,客人認可你是一方麵,可資曆也是一方麵,你見到老師傅就得低頭。所以老徐的賞識讓母親的地位在無形中升遷迅速。
與此同時的,母親開始打扮了,之前她就很好看,但是人們更能看到她的酒窩。母親開始穿各種時髦的衣服,拖到腳踝的毛呢大衣,灰褐色的帶著一股子咖啡味道;領子高高的白色豎條紋毛衣,最驚奇的是袖子隻有半截,據說要搭配小夾克,我無法想像,應該是很摩登的;還有有著寬寬的褲腿的喇叭褲,大約要搭配一雙鬆糕鞋才算正經;以及各式各樣的帽子和高跟鞋,它們的顏色大都很奇怪,除了應有的白灰紅,還有那種說不出的紅,帶著淡淡的黃或者說是綠,毛邊的,翻著大大小小的碎步料的做舊感。還有一件從沒見她穿過的紗衣,豆綠的顏色,帶著一層層的褶皺。隻是這些衣服她後來便很少穿,直到她死,我才把這一堆舊衣服翻出來看,各種各樣的色彩映著她曾經的年歲,翻著七彩的漣漪。
而此刻的母親還帶著少年人的紅潤與朝氣,她圓長的臉上畫著亮眼的色彩,藍紫色的眼影,大約是老徐從外國學來的,有些發白的粉刷在臉上,顯得不近人情,正紅的唇一張嘴便讓人覺得這又是那個她了。隻是,那個少年的消息越來越少了,母親隻知道他在一個店裏打工,每月的工資都要往家裏拿。輪番轉的身子能不能吃得消,是不是瘦了,一概不知,大概是報喜不報憂,可是每日打工大約實在是沒什麽喜可報,所以一來二去,聯絡變少了。隻是母親還仍舊等著結婚,等著他來。
聽人說,那個年輕人來過。他打工掙了不少錢,來提親的。在一個唿吸都冒著白氣的早上,他便來了,沒到半晌午就走了,沒留下來吃午飯。打那以後,再也沒人見過他了,母親也從此和他斷了聯繫。之後,許久沒有消息的母親請了幾天的假,去他家找他。
“大爺,你知道這家的何生去哪了嗎”母親裹著一件紫色大衣,領子上帶著一隻狐狸皮,據說,是母親花了半月工資買的。狐狸毛在陽光下發亮,襯的她臉色耀白。
半晌,老頭慢慢的說“出去打工了。”老頭的頭發花白,冬天的太陽很亮,他的臉色卻發黃,長滿了歲月的指紋。
“去打工了?”
“去了半個月了,說是去南方了。”老頭不再說話,雙手插在袖子裏。
“哦,這樣啊。”母親沒有再問,看著擁擠的房子,若有所思。她轉身走了。陽光下,紫色的毛皮翻著白光,看不清人的臉。
之後便再沒有提過這個人了。
老徐店裏的理發師迴老家了,大約是年紀大了,想迴家開個店,安穩一些。母親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頭號師傅。客人也都喜歡她,直到後來,還有人到家裏讓母親給她做頭發。他們都說她摸過的頭發有魔力,更加柔順。老徐依然是一副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樣子,仿佛不關己事。
一片片熱鬧中,冬天散著大片大片的雪花映著春節的火紅。外公穿著黃綠色的舊大衣,瞪著老大的眼睛,看著遲遲迴來的母親。他的頭發早就白了,大約是血遺的少白頭,在風雪中顯得很滄桑,連皺紋都有雪水凝在上麵。
</br>
“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從鼻子裏發出的聲音。
“沒事,是我們來早了。”原來陽光的少年也隻能尷尬的笑,卻得來外公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帶著露水的禮物被放到有點陳舊的木桌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從樓上下來的舅媽看到這陣勢,隻能擠出笑“來了,吃飯了嗎?”
母親有些麵皮發燙,笑笑張羅飯菜去了。外公坐在那,開始查戶口,從家住哪裏,一直查到他準備在哪裏工作,以及身上的衣服哪裏買的。談笑間,日落西山,送走這個愛笑的年輕人,一家人在一起吃飯。
“我覺得,人不錯,長得精神,笑盈盈的。就是家裏兄弟多,這也不是啥大事,人家有個分配的工作。”舅媽不深不淺的說了一句後外公瞪了她一眼“哪好了?”大家都不再說話,吃完飯後匆匆洗漱。夏天農村的夜,並不寧靜,公路上傳來轟隆隆的汽車聲,讓人有些不安。
日子不鹹不淡的過著,帶著歲月的痕跡和些許漫不經心。在這個女大不中留的夏天,母親在縣城一家大點的理發店找到了工作。許是母親有專業文憑,不用在理發店從洗頭妹開始幹,待遇不低。雖不及拉貨車的舅舅整的多,可在一家老小裏麵,也是抬得起頭的。
母親長得好看,手藝又好,所以老闆對她頗為賞識。老闆名字大家都不知道,隻是聽人叫她老徐,大傢夥也就這麽叫她。老徐長得不算好看,甚至平庸,但是有一雙深刻的眼睛,眼神中讓人覺得她有一種魄力。她燙著發紅的順發,很是亮眼,打扮也前衛。不由人家說,那個年代,染頭發的無非就是那麽幾種人,一類是明星,一類是藝術家,還有一類就是理發師,可見大家對理發師的打扮多麽憧憬了。大概母親也是愛美才學理發的吧?
在老徐的賞識下,母親開始成為店裏的一等理發師傅。做什麽好像都有土規定,做老師要熬資曆,你教的再好,沒有資曆,也就那麽點工資;做理發師也是要熬資曆的,你有能力,技術好,客人認可你是一方麵,可資曆也是一方麵,你見到老師傅就得低頭。所以老徐的賞識讓母親的地位在無形中升遷迅速。
與此同時的,母親開始打扮了,之前她就很好看,但是人們更能看到她的酒窩。母親開始穿各種時髦的衣服,拖到腳踝的毛呢大衣,灰褐色的帶著一股子咖啡味道;領子高高的白色豎條紋毛衣,最驚奇的是袖子隻有半截,據說要搭配小夾克,我無法想像,應該是很摩登的;還有有著寬寬的褲腿的喇叭褲,大約要搭配一雙鬆糕鞋才算正經;以及各式各樣的帽子和高跟鞋,它們的顏色大都很奇怪,除了應有的白灰紅,還有那種說不出的紅,帶著淡淡的黃或者說是綠,毛邊的,翻著大大小小的碎步料的做舊感。還有一件從沒見她穿過的紗衣,豆綠的顏色,帶著一層層的褶皺。隻是這些衣服她後來便很少穿,直到她死,我才把這一堆舊衣服翻出來看,各種各樣的色彩映著她曾經的年歲,翻著七彩的漣漪。
而此刻的母親還帶著少年人的紅潤與朝氣,她圓長的臉上畫著亮眼的色彩,藍紫色的眼影,大約是老徐從外國學來的,有些發白的粉刷在臉上,顯得不近人情,正紅的唇一張嘴便讓人覺得這又是那個她了。隻是,那個少年的消息越來越少了,母親隻知道他在一個店裏打工,每月的工資都要往家裏拿。輪番轉的身子能不能吃得消,是不是瘦了,一概不知,大概是報喜不報憂,可是每日打工大約實在是沒什麽喜可報,所以一來二去,聯絡變少了。隻是母親還仍舊等著結婚,等著他來。
聽人說,那個年輕人來過。他打工掙了不少錢,來提親的。在一個唿吸都冒著白氣的早上,他便來了,沒到半晌午就走了,沒留下來吃午飯。打那以後,再也沒人見過他了,母親也從此和他斷了聯繫。之後,許久沒有消息的母親請了幾天的假,去他家找他。
“大爺,你知道這家的何生去哪了嗎”母親裹著一件紫色大衣,領子上帶著一隻狐狸皮,據說,是母親花了半月工資買的。狐狸毛在陽光下發亮,襯的她臉色耀白。
半晌,老頭慢慢的說“出去打工了。”老頭的頭發花白,冬天的太陽很亮,他的臉色卻發黃,長滿了歲月的指紋。
“去打工了?”
“去了半個月了,說是去南方了。”老頭不再說話,雙手插在袖子裏。
“哦,這樣啊。”母親沒有再問,看著擁擠的房子,若有所思。她轉身走了。陽光下,紫色的毛皮翻著白光,看不清人的臉。
之後便再沒有提過這個人了。
老徐店裏的理發師迴老家了,大約是年紀大了,想迴家開個店,安穩一些。母親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頭號師傅。客人也都喜歡她,直到後來,還有人到家裏讓母親給她做頭發。他們都說她摸過的頭發有魔力,更加柔順。老徐依然是一副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樣子,仿佛不關己事。
一片片熱鬧中,冬天散著大片大片的雪花映著春節的火紅。外公穿著黃綠色的舊大衣,瞪著老大的眼睛,看著遲遲迴來的母親。他的頭發早就白了,大約是血遺的少白頭,在風雪中顯得很滄桑,連皺紋都有雪水凝在上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