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坐鎮的李俊再一次來到了海南島。
這個時期的海南島還沒有得名,是中原百姓眼中真正的蠻荒之地,從前宋時主要就是官員的流放地,也幾乎可以說是海南島最主要的人口補充來源。
新朝建立後,犯官、罪犯流放,基本就選擇了廣西、隴南和東北,所以李俊很著急,他這個南海水師都督還兼著廣東宣撫使,肩負著為當地百姓尋找生路的任務。
前次李俊想要推廣檳榔,但王倫禁止了,隻是命他送了幾船檳榔到蓬萊府,打算在漠南漠北地區售賣,但沒什麽銷路,李俊便想了另外一個辦法。
因為他長期與東南諸國商人打交道,得知許多土著野人習慣嚼檳榔提神,於是李俊就換了個思路,想要將檳榔賣到東南諸國去。
實在是這個時代的海南島,並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特產,亞熱帶水果不易儲藏運輸,也就甘蔗與檳榔能夠形成產業化,但甘蔗又競爭不過兩廣,地位就變得很是尷尬。
李俊派人收集了前來與中原貿易的諸國商人們攜帶的檳榔,對比了口味,便建議瓊崖府的檳榔作坊,在加工過程中加一些蔗糖,再以黃紙包裹了石灰當作幹燥劑,將檳榔的包裝弄得更精美一些,然後送到了南海府的市舶司發賣。
於是繼絲綢、瓷器、鐵器之後,華夏再一次以先進的技術工藝、規模化的生產,在檳榔行業對東南亞來了一次降維打擊。
東南諸國也產甘蔗,也會土法製糖,但製出來的都是黑糖、紅糖,遠不如華夏製造的白糖這麽有誘惑力,新朝延續了前宋發達的海貿,朝廷又鼓勵民間的新發明,推廣新技術,而且已經出現了聯合作坊式的集群化規模化生產,這讓東南諸國認定了,來自華夏的一切東西都是好的。
所以當市舶司試探地推出了瓊崖檳榔後,前來貿易的海商們迅速地丟棄了他們從老家帶來的簡單加工的檳榔,並願意采購運送迴國售賣。
市舶司就此簽訂了第一批關於瓊崖檳榔的訂單,雖然交易額不算大,但李俊卻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在瓊崖府又將一個奄奄一息的產業給重建了起來。
他現在對於王倫派他南下時,仔細叮囑讓他多關注民生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想一想也是,若百姓人人都能吃飽飯、有衣穿,心思也就定了,就不會鋌而走險,而是在朝廷法紀允許的範圍內,開始尋求致富。
李俊的感悟很深,他現在大致摸清楚了王倫與許貫忠、蕭嘉穗等重臣治理天下的總體思路,那就是保證絕大部分百姓的基本生存,朝廷的一切製度、政策都是為著這一個目的。
簡單來說,朝廷為百姓托底,保證他們的基本生存能力,至於如何發家致富,更上一步,朝廷就無能為力了,因為任何一個朝廷都做不到這一點。
想明白了的李俊很是感慨,他甚至覺得很榮幸,能夠跟著王倫,將“天下大同”這個理想一點點實踐出來,這莫大的成就感充滿了內心。
於是他打算將自己的心得寫成述職報告,遞交給朝廷,並結合嶺南的實際情況,懇請朝廷政策再傾斜一下。
當李俊的述職奏章送到東京城時,已經到了十一月底,王倫認真看完後,感慨了許久,不愧是能夠遠至暹羅、海外建國的人,眼光果然高遠啊!
在王倫心裏,坐鎮地方的統帥大將之中,能夠從全盤考慮的人物,本朝一共隻有兩個,嶽飛與李俊。
嶽飛支持均田,有著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李俊則是極其聰慧有悟性,兩個人都是相當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大才。
自新漢開國以來,朝廷對李俊的支持力度並不夠,當初王倫命張順、李俊領兵南下,梁山時代的水師,大部分都被分配給了蓬萊府與寧波府兩處,李俊的船隊規模並不大。
所以王倫隻能放權,允許李俊自己找戰船、招募水兵訓練,就是靠著這一點支持,李俊肅清了福建行省以南一直到三佛齊的海上商路,肅清了海盜,建立起了堪與蓬萊水師比肩的嶺南水師。
而且沿著廣西、廣東二行省尋找、修建港口,開辟航線,並在三佛齊也就是後世馬六甲海峽附近占據了一座小島,將朝廷水師的力量第一次投放到了南海的最南端。
正是靠著嶺南水師的威懾,大越李朝很是溫順,東南諸國也很是老實,朝廷每年從東南諸國貿易送迴國內的大米,去年的總量幾乎快要趕上湖南行省的糧食產量了。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朝廷北伐金國,至少一半的糧食都是李俊從嶺南北運而來的,即便是現在,遼東、吉林二行省三分之一的朝廷調運糧草,也是由李俊負責提供的。
前宋時期,由於兩廣路也算是產糧大省,宋朝並未以官方的形式介入,東南諸國的米價極賤,南糧北運基本被民間海商操控,現在朝廷接管了這一事務,將之製度化、規範化,李俊功不可沒。
現如今朝廷通過工業品的巨大差價,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購入東南的糧食,也讓王倫有足夠的底氣將常平倉徹底推廣了下去。
新漢立國以來,天下各府縣天災、水災、蝗災、旱災不斷,但朝廷賑災及時,並沒有發生大範圍的饑荒逃難事件,正是因為坐鎮嶺南的李俊為朝廷托底。
“李俊兄弟諸般功勞,當封公!”
許貫忠很感激李俊,若非李俊的努力,朝廷北伐金國怎麽可能如此順利?而且滅金不久,朝廷又發起滅西夏的戰爭,就是因為東南的糧食大量輸入啊!
蕭嘉穗也點頭支持,從前宋時期,江南地區就是朝廷賦稅之重,可以說東京城的糧食全靠漕運從江南運來,如今朝廷將江南打造為規模化的工業園區,天下的產糧區就逐漸向兩湖轉移。
可以說李俊從東南運糧,就是減輕了朝廷對江南地區的征稅,也一定程度緩解了江南對中央盤剝的不滿。
於是十二月初,皇帝下旨,冊封嶺南水師大都督、南海都督府都督、廣東宣撫使李俊為越國公,李俊就此成為國朝又一位國公。
這個時期的海南島還沒有得名,是中原百姓眼中真正的蠻荒之地,從前宋時主要就是官員的流放地,也幾乎可以說是海南島最主要的人口補充來源。
新朝建立後,犯官、罪犯流放,基本就選擇了廣西、隴南和東北,所以李俊很著急,他這個南海水師都督還兼著廣東宣撫使,肩負著為當地百姓尋找生路的任務。
前次李俊想要推廣檳榔,但王倫禁止了,隻是命他送了幾船檳榔到蓬萊府,打算在漠南漠北地區售賣,但沒什麽銷路,李俊便想了另外一個辦法。
因為他長期與東南諸國商人打交道,得知許多土著野人習慣嚼檳榔提神,於是李俊就換了個思路,想要將檳榔賣到東南諸國去。
實在是這個時代的海南島,並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特產,亞熱帶水果不易儲藏運輸,也就甘蔗與檳榔能夠形成產業化,但甘蔗又競爭不過兩廣,地位就變得很是尷尬。
李俊派人收集了前來與中原貿易的諸國商人們攜帶的檳榔,對比了口味,便建議瓊崖府的檳榔作坊,在加工過程中加一些蔗糖,再以黃紙包裹了石灰當作幹燥劑,將檳榔的包裝弄得更精美一些,然後送到了南海府的市舶司發賣。
於是繼絲綢、瓷器、鐵器之後,華夏再一次以先進的技術工藝、規模化的生產,在檳榔行業對東南亞來了一次降維打擊。
東南諸國也產甘蔗,也會土法製糖,但製出來的都是黑糖、紅糖,遠不如華夏製造的白糖這麽有誘惑力,新朝延續了前宋發達的海貿,朝廷又鼓勵民間的新發明,推廣新技術,而且已經出現了聯合作坊式的集群化規模化生產,這讓東南諸國認定了,來自華夏的一切東西都是好的。
所以當市舶司試探地推出了瓊崖檳榔後,前來貿易的海商們迅速地丟棄了他們從老家帶來的簡單加工的檳榔,並願意采購運送迴國售賣。
市舶司就此簽訂了第一批關於瓊崖檳榔的訂單,雖然交易額不算大,但李俊卻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在瓊崖府又將一個奄奄一息的產業給重建了起來。
他現在對於王倫派他南下時,仔細叮囑讓他多關注民生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想一想也是,若百姓人人都能吃飽飯、有衣穿,心思也就定了,就不會鋌而走險,而是在朝廷法紀允許的範圍內,開始尋求致富。
李俊的感悟很深,他現在大致摸清楚了王倫與許貫忠、蕭嘉穗等重臣治理天下的總體思路,那就是保證絕大部分百姓的基本生存,朝廷的一切製度、政策都是為著這一個目的。
簡單來說,朝廷為百姓托底,保證他們的基本生存能力,至於如何發家致富,更上一步,朝廷就無能為力了,因為任何一個朝廷都做不到這一點。
想明白了的李俊很是感慨,他甚至覺得很榮幸,能夠跟著王倫,將“天下大同”這個理想一點點實踐出來,這莫大的成就感充滿了內心。
於是他打算將自己的心得寫成述職報告,遞交給朝廷,並結合嶺南的實際情況,懇請朝廷政策再傾斜一下。
當李俊的述職奏章送到東京城時,已經到了十一月底,王倫認真看完後,感慨了許久,不愧是能夠遠至暹羅、海外建國的人,眼光果然高遠啊!
在王倫心裏,坐鎮地方的統帥大將之中,能夠從全盤考慮的人物,本朝一共隻有兩個,嶽飛與李俊。
嶽飛支持均田,有著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李俊則是極其聰慧有悟性,兩個人都是相當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大才。
自新漢開國以來,朝廷對李俊的支持力度並不夠,當初王倫命張順、李俊領兵南下,梁山時代的水師,大部分都被分配給了蓬萊府與寧波府兩處,李俊的船隊規模並不大。
所以王倫隻能放權,允許李俊自己找戰船、招募水兵訓練,就是靠著這一點支持,李俊肅清了福建行省以南一直到三佛齊的海上商路,肅清了海盜,建立起了堪與蓬萊水師比肩的嶺南水師。
而且沿著廣西、廣東二行省尋找、修建港口,開辟航線,並在三佛齊也就是後世馬六甲海峽附近占據了一座小島,將朝廷水師的力量第一次投放到了南海的最南端。
正是靠著嶺南水師的威懾,大越李朝很是溫順,東南諸國也很是老實,朝廷每年從東南諸國貿易送迴國內的大米,去年的總量幾乎快要趕上湖南行省的糧食產量了。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朝廷北伐金國,至少一半的糧食都是李俊從嶺南北運而來的,即便是現在,遼東、吉林二行省三分之一的朝廷調運糧草,也是由李俊負責提供的。
前宋時期,由於兩廣路也算是產糧大省,宋朝並未以官方的形式介入,東南諸國的米價極賤,南糧北運基本被民間海商操控,現在朝廷接管了這一事務,將之製度化、規範化,李俊功不可沒。
現如今朝廷通過工業品的巨大差價,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購入東南的糧食,也讓王倫有足夠的底氣將常平倉徹底推廣了下去。
新漢立國以來,天下各府縣天災、水災、蝗災、旱災不斷,但朝廷賑災及時,並沒有發生大範圍的饑荒逃難事件,正是因為坐鎮嶺南的李俊為朝廷托底。
“李俊兄弟諸般功勞,當封公!”
許貫忠很感激李俊,若非李俊的努力,朝廷北伐金國怎麽可能如此順利?而且滅金不久,朝廷又發起滅西夏的戰爭,就是因為東南的糧食大量輸入啊!
蕭嘉穗也點頭支持,從前宋時期,江南地區就是朝廷賦稅之重,可以說東京城的糧食全靠漕運從江南運來,如今朝廷將江南打造為規模化的工業園區,天下的產糧區就逐漸向兩湖轉移。
可以說李俊從東南運糧,就是減輕了朝廷對江南地區的征稅,也一定程度緩解了江南對中央盤剝的不滿。
於是十二月初,皇帝下旨,冊封嶺南水師大都督、南海都督府都督、廣東宣撫使李俊為越國公,李俊就此成為國朝又一位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