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次取得了大勝之後,吳玠本沒有急著立刻向靈州方向進發,而是將大軍擺在了鹽州西北方向。


    西夏推行全民皆兵的製度,靈州可以看作是西夏核心統治區域的南大門,顯然並不是那麽好打的,這個西北大國足夠頑強,隨時都可能再拉出來數萬乃至十萬大軍。


    在前宋時,吳玠就已經聽聞過西夏的軍隊動員能力,所以他並不著急,因為鹽州之戰隻是開始。


    王倫與眾臣們定下的攻滅西夏計劃,反複提及的一個要求就是領兵諸將不得冒進,前宋就是因為冒進,浪費了太多本可以徹底消滅西夏的機會,逼得宋哲宗用出了蠶食、步步為營的對策,這就是新漢能夠學習到的曆史教訓。


    所以漢軍中沒有朝廷派來的監軍指手畫腳,監軍製度、或者說監軍的權力,實際上被隨軍的禦史、兵部官員、軍法司下屬的軍法官們給“瓜分”了。


    朱武也不反對前線將領們的指揮,甚至吳玠靜坐不動,對西夏的威脅是一樣的,因為西夏已經經受不起這樣的長期戰爭了。


    吳玠在等待韓世忠那裏的消息,同時也要讓參戰諸都督府兵馬休整一番。


    兀剌海城,韓世忠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戰術,卻把跟隨的漠南牧民撒了出去,不斷向南騷擾、襲擊,他同樣也不急。


    經過這麽多的大戰之後,韓世忠已經徹底成為國朝乃至華夏戰爭史上的名將之一了,旁的不說,韓世忠的大名,威震淮南、江西等行省,威震漠南。


    自北向南進攻西夏,韓世忠的後勤補給路線就拖得相當長,後勤車隊要從河東行省集結,經雲中府至河套平原西部,也就是朝廷規劃中的五原府北麵,繞一個大圈運來。


    韓世忠攜帶的火炮、火藥不多,他不願意浪費在兀剌海城這座堅固的軍事堡壘上,於是一麵派牧民南下劫掠,就食於敵,一麵將兀剌海城死死圍困,並切斷了兀剌海城與黃河河道之間的聯係。


    兀剌海城中的白馬強鎮軍司本是西夏數得著的戰鬥力強的軍司,但是李良輔一戰葬送於完顏婁室手中近半精銳,保寧砦之戰又被韓世忠領兵追擊至黃河邊,前一任軍司的都指揮使都被漢軍梟了首級。


    所以看到城外飄揚的“韓”字將旗時,兀剌海城內的西夏官兵根本不敢迎戰,這可是殺名赫赫的中原秦國公啊!


    在圍城一個多月後,兀剌海城也與夏州一樣,選擇了投降。


    不投降不行啊,韓世忠截斷了兀剌海城與興慶府方向的一切聯係,漠南牧民仿佛蝗蟲一般四下裏劫掠,大量西夏村寨被攻破、燒毀,糧食被搶走,男人被殺死,婦女兒童被擄掠,兀剌海城已經得不到任何外部的增援和補給。


    不要認為漠南牧民的行為太過分、太不符合人道,實際上西夏立國百餘年來,在西北地區與前宋西軍互相攻打,黨項人得勢時,就是對漢人的村莊這麽幹的,而且行為更加兇殘。


    韓世忠要顧及漢軍的軍紀,所以他選擇了漠南牧民來充當打手,也算是狠狠出了一口陝西行省邊地諸府縣百餘年來百姓們遭受的惡氣。


    兀剌海城的守軍不敢跟韓世忠對戰,於是困守城中,守軍為了一口吃的,便開始大肆搶劫城內百姓,當第一起百姓相食的事件發生後,西夏將領李保忠選擇了開城投降。


    在韓世忠圍城期間,李乾順是如何應對的呢?他繼續增兵克夷門,沒有向兀剌海城派出一兵一卒,顯然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兀剌海城內投降的黨項士兵,被韓世忠收繳了武器、鎧甲,便向著陰山方向送去,至於路上死多少人,他不在乎,這些黨項俘虜已經被朝廷劃給了河東行省,負責在新設立的北方幾個府縣修路。


    就在對西夏戰場不斷推進的同時,東京城內發生了一件小事,皇帝陛下改“一賜樂業人”為“猶太人”,引起了“一賜樂業人”的強烈不滿。


    先前一賜樂業人請求在東京城修建屬於自己的教堂,王倫沒有理會他們,隻是要求他們必須按照華夏的習俗生活,不要妄圖尋求什麽特殊的對待和權力。


    這讓一賜樂業人很是不滿,認為當今的皇帝遠不如前宋的皇帝們那般仁慈,王倫心眼兒不大,你要說我不如漢文帝唐太宗,那我認了,說我不如宋太祖,我也表示可以理解,但你說我不如趙佶,他娘的是老子提不動刀了?


    一賜樂業人的不滿,不僅僅是王倫不允許他們自設教堂,還因為王倫規定,不許他們經商,要給他們劃分土地,讓他們轉變為農耕。


    猶太人搞金融、搞投資、搞商貿、搞投機早已經習慣了,他們覺得很委屈,流浪了一千多年,在哪裏不是被當作座上賓,被許多國王任為征稅官,怎麽到了華夏就這麽難呢?


    於是王倫故意給他們改名,有些一賜樂業人在東京城已經生活了差不多兩代人了,對華夏文化很是了解,認為“猶”為反犬旁,本義是一種猴類的野獸,這是皇帝陛下對他們的汙蔑和輕視。


    華夏的文化自信,從給周邊諸族的名稱就可以看出來,匈奴、鮮卑、突厥、羌、氐、羯,哪個字的含義好了?


    一賜樂業人認為猶太人這個漢字名稱侮辱性太過於強烈,他們不肯接受,王倫表示這好辦,既然不聽從我這個皇帝的統治,那你們從哪裏來就迴到哪裏去吧。


    這些一賜樂業人是從天竺地區沿著絲綢之路跑來的,王倫一聲令下,禁軍出動,在開封府官衙的協助下,無視任何抗議,被辨別出來的數千一賜樂業人都集中了起來,財產收繳,打包送到了蓬萊府。


    王倫很和善地表示,如今朝廷正在攻打西夏,向西的道路不通暢,你們就走海路,從蓬萊府去廣東行省,然後去三佛齊,朝廷水師會給你們聯係從天竺來的船隊,安全把你們送迴去的。


    阮小五盡職盡責地調了船,送這幫一賜樂業人南下,但半個月後,淮北行省布政使秦檜上書自請受罰,因為在他的治理下,淮北行省的東部沿海,居然出現了一股海盜。


    由於這股海盜被坐鎮日照港的阮小七及時“剿滅”,所以王倫隻是下旨審斥了秦檜一番,便再沒有了下文。


    哦,你說一賜樂業人的船隊被海盜圍攻擊沉了,哪裏有這種事?朝廷善待天下各族百姓,一賜樂業人不是安全抵達明州寧波府了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