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魯智深等一直坐鎮西北的諸將領而言,這一天他們已經等待了很多年了!
當初王倫選定金國為第一目標,西北諸將並不反對,因為金國與西夏孰輕孰重,眾人還是分得清楚的。
朝廷對西夏的經濟放血,除了南麵的吳用之外,漢金開戰後韓世忠連通漠南,也是在西夏身上割了一道傷口。
因為在遼國時期,前宋與漠南並不接壤,故而中原與草原的商貿往來,遼國與西夏就充當了二道販子,尤其是西夏,因為國內漢臣多,漢人官僚也形成了一股勢力,所以西夏對商貿的重視甚至遠超遼國以及短暫存在的金國。
西夏的黑水城,在前漢屬於居延城,後世屬於額濟納旗,在這個時代屬於西北極其繁華的一座貿易城池,就是因為黑水城北接草原商路,南與絲綢之路連通,是漠南草原西部的貿易重鎮。
但隨著雲中府唐隆城的互市開放,願意前往黑水城貿易的草原商隊逐年減少,就連黑水城的支柱型產業佛經雕版印刷,也被新漢更加規模化的印刷業衝擊。
可以說西夏自議和以來,國力並不見好轉,王倫與吳用聯手對西夏持續放血,現在吳用又被調往大同府坐鎮,負責安撫漠南,同時繼續對西夏放血。
因此王倫攻打西夏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對中原流向外部的技術和產業進行全麵升級,並對外部的產業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將技術優勢重新奪取迴來。
故而在確定了各路領兵將領後,王倫就下了一道強硬殘酷的命令:此次攻滅西夏,要以殺立威,震懾諸夷!
在東北,王倫通過對女真的近乎滅族式的屠殺和強行改造來威懾,那麽在西北,他不介意再來一次,目標自然就是黨項人。
王倫對女真、黨項人並沒有似對日本人那般的刻骨深仇,若金國未崛起,他在東北自然就要挑選契丹人;若西北仍舊被吐蕃占據,那麽他挑選的自然也就是吐蕃人。
簡而言之,誰強滅誰,不在意對手究竟是誰。
王倫下達的屠殺令,仍舊隻針對西夏軍隊以及西夏國內任何膽敢反抗漢軍的勢力,他同時要求,出戰將領要安撫百姓,隻要安心做新漢治理下的民眾,不得將屠殺擴大。
王倫一直強調要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要盡量尋求打殲滅戰,延續的仍舊是對金國時的總體戰略,更延續了華夏戰爭史的那些古老且通用的軍事思想。
《孫子兵法》中就記載了相關的軍事理論: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漢軍也發揚了一貫出兵迅猛的風格,隻是魯智深兵出銀州,大大出乎了西夏的預料。
前宋時期,為了攻打西夏的核心區域,往往在西安州固原府方向北進,這樣隻要攻破鹽州、靈州,就可以直接逼近興慶府。
前宋西軍很能打,但始終無法一次性取得極大戰果的原因也在於此,進攻的路線和方向基本都固定了,作為防守方的西夏,也就清楚該如何應對了。
所以西夏麵對新漢時,仍舊習慣性地在固原府以北布設重兵,但漢軍偏偏不走宋軍的老路,而是用了一個很是激進的戰術,兩頭開花。
對於西夏而言,銀州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是西夏東部、黃河西岸人口最多的城池,更是西夏向南反攻、奪取關中的一個重要出兵點,軍事、經濟意義重大。
可以說漢軍此次出擊,雖然沒有走所謂的捷徑,但一東一西,卻都打在了西夏必救的兩個地方。
這些年由前宋西軍改組的新漢西北禁軍,基本並沒有成規模的戰事發生,西軍畢竟龐大,號稱二十萬,王倫能夠快速穩定關中,某種意義也是托了童貫葬送西軍精銳的“福”,諸多西軍將士對趙佶和童貫很是不滿,這讓新朝接手陝西少了許多的阻力。
經過數年的整頓改組後,西北禁軍兵力縮減到了不足六萬,但長安府軍器監調派的兵備齊整,又被王倫派來的梁山將領們按照漢軍的製度操練了數年,對於漢軍慣用的步騎結合、多用火器的戰術,已經相當嫻熟。
而且這一次攻打西夏,西北禁軍全員上場,王倫又抽調了隴南行省多半的兵力支援,並且從四川行省北部的廣元府、梓潼府、遂寧府抽調了萬餘蜀兵北上,若再加上嶽飛這一路兩萬人、韓世忠這一路一萬六千騎,總兵力達到了十萬。
滅西夏之戰的漢軍規模,已經與滅金國時的兵力相當,但王倫的意圖不僅僅是要消滅西夏,而是趁機北上,將陰山西段也納入到朝廷的勢力範圍,從而引導草原諸部西向。
以均田令為核心的諸項改革,在強力推行了七八年後,這一次王倫再次火力全開,便向天下展示出了一旦被整合後的中原王朝那恐怖的組織程度以及人力、國力優勢。
長江以南諸行省被抽調的物資,或經海路向日照港、東海縣連雲港方向匯聚,或從陸路匯聚至江陵府,然後從長江逆漢水而上,或從運河、漕運向東京城匯聚,並通過洛陽府向關中源源不斷地運輸而去。
對於長江以南諸行省的普通百姓而言,在西夏的戰事是很遙遠的,但他們也知道,自己將會受到朝廷收複西夏後帶來的便利與好處。
單單說一點,由於均田令的強製推行,百姓們對耕牛、耕馬的需求幾乎是無底洞,朝廷又鼓勵百姓開墾荒田,一旦拓荒成功,官府便會減免至少三年的新田賦稅,並提供低利息的官方小額貸款,組織農耕合作社,牛、馬的價格在消滅了金國後就迎來了一次大降。
若是再收複西夏,那就意味著耕牛的價格將會再次下降!
來自最廣大民間的支持,也成為朝廷敢於對西夏發動如此大規模進攻的底氣!
所以王倫並不擔心對西夏的戰事會失利,將士立功心切,文武官員都支持,百姓們也踴躍支持,萬眾一心,國力又碾壓,怎麽可能失敗?
他便將許多精力放在了後勤支持方麵,王倫相信,捷報很快就會一封接著一封傳來的!
當初王倫選定金國為第一目標,西北諸將並不反對,因為金國與西夏孰輕孰重,眾人還是分得清楚的。
朝廷對西夏的經濟放血,除了南麵的吳用之外,漢金開戰後韓世忠連通漠南,也是在西夏身上割了一道傷口。
因為在遼國時期,前宋與漠南並不接壤,故而中原與草原的商貿往來,遼國與西夏就充當了二道販子,尤其是西夏,因為國內漢臣多,漢人官僚也形成了一股勢力,所以西夏對商貿的重視甚至遠超遼國以及短暫存在的金國。
西夏的黑水城,在前漢屬於居延城,後世屬於額濟納旗,在這個時代屬於西北極其繁華的一座貿易城池,就是因為黑水城北接草原商路,南與絲綢之路連通,是漠南草原西部的貿易重鎮。
但隨著雲中府唐隆城的互市開放,願意前往黑水城貿易的草原商隊逐年減少,就連黑水城的支柱型產業佛經雕版印刷,也被新漢更加規模化的印刷業衝擊。
可以說西夏自議和以來,國力並不見好轉,王倫與吳用聯手對西夏持續放血,現在吳用又被調往大同府坐鎮,負責安撫漠南,同時繼續對西夏放血。
因此王倫攻打西夏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對中原流向外部的技術和產業進行全麵升級,並對外部的產業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將技術優勢重新奪取迴來。
故而在確定了各路領兵將領後,王倫就下了一道強硬殘酷的命令:此次攻滅西夏,要以殺立威,震懾諸夷!
在東北,王倫通過對女真的近乎滅族式的屠殺和強行改造來威懾,那麽在西北,他不介意再來一次,目標自然就是黨項人。
王倫對女真、黨項人並沒有似對日本人那般的刻骨深仇,若金國未崛起,他在東北自然就要挑選契丹人;若西北仍舊被吐蕃占據,那麽他挑選的自然也就是吐蕃人。
簡而言之,誰強滅誰,不在意對手究竟是誰。
王倫下達的屠殺令,仍舊隻針對西夏軍隊以及西夏國內任何膽敢反抗漢軍的勢力,他同時要求,出戰將領要安撫百姓,隻要安心做新漢治理下的民眾,不得將屠殺擴大。
王倫一直強調要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要盡量尋求打殲滅戰,延續的仍舊是對金國時的總體戰略,更延續了華夏戰爭史的那些古老且通用的軍事思想。
《孫子兵法》中就記載了相關的軍事理論: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漢軍也發揚了一貫出兵迅猛的風格,隻是魯智深兵出銀州,大大出乎了西夏的預料。
前宋時期,為了攻打西夏的核心區域,往往在西安州固原府方向北進,這樣隻要攻破鹽州、靈州,就可以直接逼近興慶府。
前宋西軍很能打,但始終無法一次性取得極大戰果的原因也在於此,進攻的路線和方向基本都固定了,作為防守方的西夏,也就清楚該如何應對了。
所以西夏麵對新漢時,仍舊習慣性地在固原府以北布設重兵,但漢軍偏偏不走宋軍的老路,而是用了一個很是激進的戰術,兩頭開花。
對於西夏而言,銀州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是西夏東部、黃河西岸人口最多的城池,更是西夏向南反攻、奪取關中的一個重要出兵點,軍事、經濟意義重大。
可以說漢軍此次出擊,雖然沒有走所謂的捷徑,但一東一西,卻都打在了西夏必救的兩個地方。
這些年由前宋西軍改組的新漢西北禁軍,基本並沒有成規模的戰事發生,西軍畢竟龐大,號稱二十萬,王倫能夠快速穩定關中,某種意義也是托了童貫葬送西軍精銳的“福”,諸多西軍將士對趙佶和童貫很是不滿,這讓新朝接手陝西少了許多的阻力。
經過數年的整頓改組後,西北禁軍兵力縮減到了不足六萬,但長安府軍器監調派的兵備齊整,又被王倫派來的梁山將領們按照漢軍的製度操練了數年,對於漢軍慣用的步騎結合、多用火器的戰術,已經相當嫻熟。
而且這一次攻打西夏,西北禁軍全員上場,王倫又抽調了隴南行省多半的兵力支援,並且從四川行省北部的廣元府、梓潼府、遂寧府抽調了萬餘蜀兵北上,若再加上嶽飛這一路兩萬人、韓世忠這一路一萬六千騎,總兵力達到了十萬。
滅西夏之戰的漢軍規模,已經與滅金國時的兵力相當,但王倫的意圖不僅僅是要消滅西夏,而是趁機北上,將陰山西段也納入到朝廷的勢力範圍,從而引導草原諸部西向。
以均田令為核心的諸項改革,在強力推行了七八年後,這一次王倫再次火力全開,便向天下展示出了一旦被整合後的中原王朝那恐怖的組織程度以及人力、國力優勢。
長江以南諸行省被抽調的物資,或經海路向日照港、東海縣連雲港方向匯聚,或從陸路匯聚至江陵府,然後從長江逆漢水而上,或從運河、漕運向東京城匯聚,並通過洛陽府向關中源源不斷地運輸而去。
對於長江以南諸行省的普通百姓而言,在西夏的戰事是很遙遠的,但他們也知道,自己將會受到朝廷收複西夏後帶來的便利與好處。
單單說一點,由於均田令的強製推行,百姓們對耕牛、耕馬的需求幾乎是無底洞,朝廷又鼓勵百姓開墾荒田,一旦拓荒成功,官府便會減免至少三年的新田賦稅,並提供低利息的官方小額貸款,組織農耕合作社,牛、馬的價格在消滅了金國後就迎來了一次大降。
若是再收複西夏,那就意味著耕牛的價格將會再次下降!
來自最廣大民間的支持,也成為朝廷敢於對西夏發動如此大規模進攻的底氣!
所以王倫並不擔心對西夏的戰事會失利,將士立功心切,文武官員都支持,百姓們也踴躍支持,萬眾一心,國力又碾壓,怎麽可能失敗?
他便將許多精力放在了後勤支持方麵,王倫相信,捷報很快就會一封接著一封傳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