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忠宴請眾將,主要是為了安撫,因為許多將領都覺得,朝廷花費心思,在漠南設虛府幹嘛,不如直接發兵殺過去,將漠南漠北一發梳理一番。
站在王倫與朝廷的角度,設府的目的是為了同化漠南諸部,這不是單純的殺戮就能夠解決問題的。
其實朝堂之上頗有些官員們認為,朝廷何必大費周章地開發漠南,不如效仿前朝,推行羈縻,通過互市,加強對漠南的控製,這就足夠了。
王倫實在無法解釋,他總不能告訴眾人,再過一百年,養蠱式的大亂鬥就要在漠北養出了成吉思汗來,所以提前將漠南消化了就很有必要。
實在是站在朝廷的角度,漠南漠北鬆散,諸部為了牧場土地,從遼國就開始互相廝殺,已經鬥毆了幾百年了,大概率還是會繼續鬥下去的。
因此王倫需要說服眾多反對的官員,需要安撫眾將,畢竟他可以一意孤行,卻無法在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強行推行自己的意誌。
任何一個強勢的皇帝都做不到這一點。
鈕文忠之所以宴請眾將,是因為他收到了在雲中府的石秀給他的一封書信,石秀派的手下,尋了漠南部落民為向導,已經將陰山到金山方向的草原道路大致走了一遍。
這一條道路,對於草原牧民以及從西域來的商隊而言是很熟悉的,但王倫打算以這條道路發起西征,那麽沿途哪些地方有河流、河流之間的距離,這麽重要的軍事情報還是得信得過的自己人走一趟才放心。
石秀的另外一個任務,則是繼續對西夏的北部進行滲透,摸清楚河套平原向南,西夏各地的駐軍數量、軍事長官等情報。
盡管京師那裏還未傳來什麽消息,但鈕文忠覺得,陛下若要攻滅西夏,必然也是兩路並進的,一如滅金之戰的整體布局,那麽河東行省肯定也要繼續出兵。
所以他得督促眾將,勤於練兵,左右不過是多等一二年,難道還怕沒有戰功?
要知道新漢建立後,在文武百官的眼裏,若將首級賞金排序,自然是女真人最高,金國的諸族次之,然後就是西夏黨項人,再向下則是漠南草原部落民,最低的則是吐蕃人等。
兵部的這個製度其實也反應了朝廷對周邊諸國、諸勢力的重視程度,如今金國既滅,下一個肯定就輪到西夏了。
在鈕文忠安撫眾將的情緒時,京師的王倫也覺得腦子有點兒疼,因為朱雀大街第一小學堂放寒假了。
臘月二十四,是漢文化習俗中祭祀灶神的日子,從這一天起,漫長的元旦假期慶賀就要開始了,京師諸衙門也開始陸續封印,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王倫知道在京任職的梁山諸頭領們,大多跟他一樣,沒什麽親人,府邸大多也不夠興旺熱鬧,幹脆在宮中設宴,請了不少武將們前來熱鬧一下。
武將們的妻子陪皇後等說話,他則與眾兄弟齊聚一堂,太子王聞難得看到這麽多校友、同學,便帶著朋友們在宮中亂竄,二兒子王閱樂嗬嗬地跟在一群小孩屁股後麵,老三王闡剛會走路,被熱鬧吸引,哇哇亂叫想要加入,眼看一群小孩跑得沒影了,急得大哭,連帶著梁山諸將中有些年紀小的孩子們也跟著大哭。
林衝此刻就滿臉尷尬地抱著兒子在那裏哄,他與妻子一直不曾生育,上梁山後被安道全調理了,卻先生了一個女兒,後來又無動靜,林娘子便主動讓他納妾,同劉唐一樣,也是漢金之戰爆發前,妾室才懷了身孕。
女兒們都跟著母親在皇後宮中,兒子自然就交給了一幫父親們,這讓宴會所在的宮殿內哭喊聲一片,王倫也不在乎,笑嗬嗬地抱著一個胖小子,卻是歐鵬的兒子,大名歐慶。
他頭疼的是太子王聞也太活躍、跳脫了,不過看了一眼不遠處規規矩矩坐著、跟王聞差不多大的一個小孩,王倫又覺得,老大活潑一些也還好,至少不是個驕縱的性子。
那個小孩名叫趙承先,是皇後趙盼兒的同父異母弟弟,王倫的小舅子。王倫的老丈人趙大夫當年納妾,生下了這麽個兒子,寶貝的緊。
依前宋製度,民間百姓四十歲無子,方可以納妾,畢竟任何時代都是有特權階層存在的,有錢人、權貴、士紳們從來不遵此令。
也正因為中老年得子,趙大夫對兒子十分溺愛,趙承先自幼嬌生慣養,便養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有一次竟將乳母的臉給抓傷了。
趙大夫不好管教,王倫卻不肯慣著,得知此事後將趙承先召到宮中,親自下手,畢竟是常年練劍的,手勁兒大,鐵掌打屁股,打得皇後心疼不已,生怕將弟弟給打壞了。
王倫又派了一名前宋留任的太監,前往趙府監管,有“奉旨打人”的權力,他又給趙大夫送去了一本小冊子,講的卻是前宋太祖趙匡胤小舅子王繼勳的事跡。
王繼勳出任西京河南尹,大約是受五代十國武將食人的非人行徑所影響,在洛陽大肆虐殺奴婢、捉捕百姓殘害,殺而食之,趙匡胤因為顧念皇後,沒有治他的罪。
等到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才處置了王繼勳,那時王繼勳已經殺奴婢、百姓百餘人了。
這是王倫對認為驢車皇帝難得做的幾件好事之一。
也正因為王倫對小舅子的處罰,天下官員莫不震悚,許多富二代、紈絝子弟們也大致清楚了皇帝的底線,你走馬鬥犬、不務正業,可以,但是你敢擾民、殘害百姓,那就看看王皇帝的寶劍鋒利不鋒利吧。
挨打吃了教訓的趙承先,至少現在就懂了許多規矩,他現在很害怕王倫,因為這個姐夫是真的敢下手打人的啊!
王倫逗弄了一會兒歐慶,這小家夥胖乎乎的,也不怕生,見誰都笑,十分可愛,他老爹歐鵬在王倫迴到京師後曾迴來述職,然後又去了淮北行省,如今治淮事務已經推進到了入海口附近,所以歐鵬的任務十分艱巨。
宮殿裏小童的哭喊聲漸漸停歇,不少太監、宮女們也幫著一群勳貴們哄孩子,王倫笑嗬嗬地舉杯:“當年與眾兄弟水泊聚義,唯願與眾兄弟們同甘苦、共富貴,有始有終,為百家慶,為天下慶,隻願天下年年如今日!眾兄弟共飲之!”
眾將也紛紛舉杯:“為陛下賀!”
站在王倫與朝廷的角度,設府的目的是為了同化漠南諸部,這不是單純的殺戮就能夠解決問題的。
其實朝堂之上頗有些官員們認為,朝廷何必大費周章地開發漠南,不如效仿前朝,推行羈縻,通過互市,加強對漠南的控製,這就足夠了。
王倫實在無法解釋,他總不能告訴眾人,再過一百年,養蠱式的大亂鬥就要在漠北養出了成吉思汗來,所以提前將漠南消化了就很有必要。
實在是站在朝廷的角度,漠南漠北鬆散,諸部為了牧場土地,從遼國就開始互相廝殺,已經鬥毆了幾百年了,大概率還是會繼續鬥下去的。
因此王倫需要說服眾多反對的官員,需要安撫眾將,畢竟他可以一意孤行,卻無法在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強行推行自己的意誌。
任何一個強勢的皇帝都做不到這一點。
鈕文忠之所以宴請眾將,是因為他收到了在雲中府的石秀給他的一封書信,石秀派的手下,尋了漠南部落民為向導,已經將陰山到金山方向的草原道路大致走了一遍。
這一條道路,對於草原牧民以及從西域來的商隊而言是很熟悉的,但王倫打算以這條道路發起西征,那麽沿途哪些地方有河流、河流之間的距離,這麽重要的軍事情報還是得信得過的自己人走一趟才放心。
石秀的另外一個任務,則是繼續對西夏的北部進行滲透,摸清楚河套平原向南,西夏各地的駐軍數量、軍事長官等情報。
盡管京師那裏還未傳來什麽消息,但鈕文忠覺得,陛下若要攻滅西夏,必然也是兩路並進的,一如滅金之戰的整體布局,那麽河東行省肯定也要繼續出兵。
所以他得督促眾將,勤於練兵,左右不過是多等一二年,難道還怕沒有戰功?
要知道新漢建立後,在文武百官的眼裏,若將首級賞金排序,自然是女真人最高,金國的諸族次之,然後就是西夏黨項人,再向下則是漠南草原部落民,最低的則是吐蕃人等。
兵部的這個製度其實也反應了朝廷對周邊諸國、諸勢力的重視程度,如今金國既滅,下一個肯定就輪到西夏了。
在鈕文忠安撫眾將的情緒時,京師的王倫也覺得腦子有點兒疼,因為朱雀大街第一小學堂放寒假了。
臘月二十四,是漢文化習俗中祭祀灶神的日子,從這一天起,漫長的元旦假期慶賀就要開始了,京師諸衙門也開始陸續封印,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王倫知道在京任職的梁山諸頭領們,大多跟他一樣,沒什麽親人,府邸大多也不夠興旺熱鬧,幹脆在宮中設宴,請了不少武將們前來熱鬧一下。
武將們的妻子陪皇後等說話,他則與眾兄弟齊聚一堂,太子王聞難得看到這麽多校友、同學,便帶著朋友們在宮中亂竄,二兒子王閱樂嗬嗬地跟在一群小孩屁股後麵,老三王闡剛會走路,被熱鬧吸引,哇哇亂叫想要加入,眼看一群小孩跑得沒影了,急得大哭,連帶著梁山諸將中有些年紀小的孩子們也跟著大哭。
林衝此刻就滿臉尷尬地抱著兒子在那裏哄,他與妻子一直不曾生育,上梁山後被安道全調理了,卻先生了一個女兒,後來又無動靜,林娘子便主動讓他納妾,同劉唐一樣,也是漢金之戰爆發前,妾室才懷了身孕。
女兒們都跟著母親在皇後宮中,兒子自然就交給了一幫父親們,這讓宴會所在的宮殿內哭喊聲一片,王倫也不在乎,笑嗬嗬地抱著一個胖小子,卻是歐鵬的兒子,大名歐慶。
他頭疼的是太子王聞也太活躍、跳脫了,不過看了一眼不遠處規規矩矩坐著、跟王聞差不多大的一個小孩,王倫又覺得,老大活潑一些也還好,至少不是個驕縱的性子。
那個小孩名叫趙承先,是皇後趙盼兒的同父異母弟弟,王倫的小舅子。王倫的老丈人趙大夫當年納妾,生下了這麽個兒子,寶貝的緊。
依前宋製度,民間百姓四十歲無子,方可以納妾,畢竟任何時代都是有特權階層存在的,有錢人、權貴、士紳們從來不遵此令。
也正因為中老年得子,趙大夫對兒子十分溺愛,趙承先自幼嬌生慣養,便養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有一次竟將乳母的臉給抓傷了。
趙大夫不好管教,王倫卻不肯慣著,得知此事後將趙承先召到宮中,親自下手,畢竟是常年練劍的,手勁兒大,鐵掌打屁股,打得皇後心疼不已,生怕將弟弟給打壞了。
王倫又派了一名前宋留任的太監,前往趙府監管,有“奉旨打人”的權力,他又給趙大夫送去了一本小冊子,講的卻是前宋太祖趙匡胤小舅子王繼勳的事跡。
王繼勳出任西京河南尹,大約是受五代十國武將食人的非人行徑所影響,在洛陽大肆虐殺奴婢、捉捕百姓殘害,殺而食之,趙匡胤因為顧念皇後,沒有治他的罪。
等到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才處置了王繼勳,那時王繼勳已經殺奴婢、百姓百餘人了。
這是王倫對認為驢車皇帝難得做的幾件好事之一。
也正因為王倫對小舅子的處罰,天下官員莫不震悚,許多富二代、紈絝子弟們也大致清楚了皇帝的底線,你走馬鬥犬、不務正業,可以,但是你敢擾民、殘害百姓,那就看看王皇帝的寶劍鋒利不鋒利吧。
挨打吃了教訓的趙承先,至少現在就懂了許多規矩,他現在很害怕王倫,因為這個姐夫是真的敢下手打人的啊!
王倫逗弄了一會兒歐慶,這小家夥胖乎乎的,也不怕生,見誰都笑,十分可愛,他老爹歐鵬在王倫迴到京師後曾迴來述職,然後又去了淮北行省,如今治淮事務已經推進到了入海口附近,所以歐鵬的任務十分艱巨。
宮殿裏小童的哭喊聲漸漸停歇,不少太監、宮女們也幫著一群勳貴們哄孩子,王倫笑嗬嗬地舉杯:“當年與眾兄弟水泊聚義,唯願與眾兄弟們同甘苦、共富貴,有始有終,為百家慶,為天下慶,隻願天下年年如今日!眾兄弟共飲之!”
眾將也紛紛舉杯:“為陛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