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雲十六州被徹底光複後,大同府的北麵,朝廷也調派了金軍俘虜,協助工程隊,將官道向北不斷修繕並延伸。
昭君驛大致位於後世烏蘭察布市卓資縣西南,東漢時南匈奴第二次內附,其中四大貴族之一的須卜氏的遊牧地,大致就在這一帶區域。
傳聞西漢元帝時以宮女王昭君與匈奴和親,王昭君遂成為“寧胡閼氏”,並生有長女須卜居次雲,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本地百姓傳言,都說王昭君曾在這裏居住過一段時間,所以負責修建驛站的驛部官員就將這裏命名為了昭君驛。
由於西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父親司馬昭,為避父諱,便改王昭君為王明君,驛部官員最初也打算設明君驛,順便拍一拍王倫的馬屁。
但王倫覺得,我避你奶奶個腿的諱啊,西晉司馬家幹的那些破事,八百多年還要讓後人“為尊者諱”,這是不是腦袋有毛病?
於是漠南諸驛站,昭君驛就成為皇帝陛下唯一一個確定了名稱的。
昭君驛是個大驛,一共五個大院子,兩個院子為官驛,主要住宿驛吏、驛卒、驛丁,這三種人的身份是有區別的,驛吏主要負責管理本驛站,驛卒則負責協助驛吏,並管理朝廷給驛站劃定的驛田、牧場等。
來往策馬奔行送信件的,則是驛丁,也是最為辛苦的一個職業。
另外兩個院子,則屬於民驛,即百姓旅行借宿、民間信件包裹傳遞,都是走民驛,與官驛並行而不相通。
這五個院子呈“品”字形分布,皆以大石、夯土為牆,是可以充當臨時防禦所的,而且驛站外就有一處烽火台可以緊急報警。
作為大驛,昭君驛配置的人員滿額,達到了二十人,主要由願意留下來的退伍老兵、傷兵組成,也雇傭了一些漢人和部落民。
“劉韃子,去看看烽火台,勿要被雪濕了幹柴!”剛剛從隔壁大院巡視迴來的驛吏縮著脖子跺著腳,湊到爐火旁,便吩咐一個驛卒去幹活。
劉韃子便起身,戴好了毛皮帽子,朝屋外走去。他的父親是漠南草原的一個部落民,母親是漢家女子,是被他老爹在遼國還在時搶迴來的。
所以劉韃子算是混血,隻是他老爹戰死得早,兩個異母的兄長便聯合起來欺負他,要逼著他母親改嫁,沒辦法母親隻好帶著他向南逃來。
等到漢軍收複了大同府、將金兵趕出了漠南,劉韃子母子二人總算是轉了運,朝廷主持給他們家分了牲畜、牧場,劉韃子便隨了母姓,自認為是漢人。
在從一個漠南來互市的同族人口中得知,那兩個欺負他母子的異母兄長的老二,被漢軍砍了腦袋、築為京觀時,劉韃子高興壞了,便時常主動給駐守的漢軍們幫些小忙。
等到驛部將官道、驛站鋪開後,他也被選為昭君驛的一名驛卒,這讓劉韃子更加歡喜,因為這就意味著他漢人的身份徹底被朝廷認可並接納了!
與本驛的驛吏、驛卒們廝混得熟了之後,眾人都喜他為人樸實憨厚,給他起了個諢名,劉韃子也不惱,他聽得出這是一種認可式的玩笑,而非是帶有貶義。
吩咐了劉韃子去幹活,驛吏齜牙咧嘴地將左腿翹了起來,他的左腿在與金兵作戰時受了傷,沒法騎馬,這才轉入地方為小官。
劉韃子順著烽火台外懸掛的軟梯爬了上去,冒著風雪仔細察看了擺放整齊的木柴,摸了摸狼糞,都是幹的,這才放下心來。
塞北風雪極大,狂風夾雜著雪花,劉韃子站起身來隨意四下裏張望了一番,便眯起了眼睛,他看到了冒雪而來的蕭抱珍一行道人。
朝廷大軍自黃龍府迴師後,河東邊軍雖然主要駐紮在大同府一線,但漢軍的商棧、民驛比官驛深入得更加向北,已經在陰山南大致形成了一條線。
那麽這些人應該不是從北麵流竄而來的小股土匪,畢竟也從未見過步行的馬匪不是?
王倫拚命地以官方渠道收購漠南的馬匹牛羊,並鼓勵民間與漠南的貿易往來,又通過征召漠南諸部隨漢軍攻打金國,已經在漠南初步建立了中原王朝的威信。
至少在劉韃子看來,這兩年漠南諸部百姓們生活比以前要好多了,至少家家戶戶都有存糧,朝廷允許牧民們以散戶的形式前來貿易,而且漢人的商隊也不斷深入,至少這個冬天,河東不用擔心又凍又餓的牧民們,在開春後像狼群一般南下入侵了。
劉韃子便蹲在烽火台上不住張望,這樣的大雪天氣,官道上來往的行人車輛幾乎絕跡了,他得觀察一下,這些是不是歹人,也好提前通風報信。
等這群道人走得近了,劉韃子認了出來,頓時欣喜地從烽火台上探出腦袋高喊:“來得可是蕭真人麽?”
蕭抱珍的一個徒弟也聽出了劉韃子的聲音,迴應了一聲,使勁兒揮了揮手。劉韃子便興奮地從烽火台上爬了下來,小跑地闖進屋裏高喊:“丁老大,蕭真人迴來了!”
丁驛吏正在揉著左腿,聞言也大笑了起來:“快去迎著,請他們來少歇!”說著就站起身來,重新將靴子穿上。
王倫在漠南推行道教,道士們便走了底層路線,到各個牧區,與牧民們交流,診治一些小病,有的道人甚至連如何給牲畜看病都學了一手。
朝廷雖然一直推行醫學堂,但好的大夫畢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所以醫生、大夫仍舊主要集中在漢地,道士們便在王倫的建議下,以醫開路,從而吸引些信徒來。
而這個舉動,也讓分散在各府、各部落之間的道士們迅速獲得了大量的聲望,蕭抱珍已經發展出了數百名信徒,他覺得等到明年春夏時,就可以在武川縣那邊修建一座道觀了。
劉韃子便跑到官道旁迎接,他嗓門大,民驛那裏有借宿的行人聽到了,也紛紛走出來候著。
“蕭真人!”不少行人都恭敬行禮,都是在這一條商道上來迴奔忙的人,遇到個頭疼發熱的小病,又不好去大同府尋醫問藥,故而許多人都曾受蕭抱珍師徒們的恩惠。
蕭抱珍也拱手迴禮,曾有商人主動贈送馬車和馬匹,但都被他拒絕了,道士麽,生就一雙鐵腳,路走的多了,也便習慣了,何須借助外力呢?
昭君驛大致位於後世烏蘭察布市卓資縣西南,東漢時南匈奴第二次內附,其中四大貴族之一的須卜氏的遊牧地,大致就在這一帶區域。
傳聞西漢元帝時以宮女王昭君與匈奴和親,王昭君遂成為“寧胡閼氏”,並生有長女須卜居次雲,嫁給了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
本地百姓傳言,都說王昭君曾在這裏居住過一段時間,所以負責修建驛站的驛部官員就將這裏命名為了昭君驛。
由於西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父親司馬昭,為避父諱,便改王昭君為王明君,驛部官員最初也打算設明君驛,順便拍一拍王倫的馬屁。
但王倫覺得,我避你奶奶個腿的諱啊,西晉司馬家幹的那些破事,八百多年還要讓後人“為尊者諱”,這是不是腦袋有毛病?
於是漠南諸驛站,昭君驛就成為皇帝陛下唯一一個確定了名稱的。
昭君驛是個大驛,一共五個大院子,兩個院子為官驛,主要住宿驛吏、驛卒、驛丁,這三種人的身份是有區別的,驛吏主要負責管理本驛站,驛卒則負責協助驛吏,並管理朝廷給驛站劃定的驛田、牧場等。
來往策馬奔行送信件的,則是驛丁,也是最為辛苦的一個職業。
另外兩個院子,則屬於民驛,即百姓旅行借宿、民間信件包裹傳遞,都是走民驛,與官驛並行而不相通。
這五個院子呈“品”字形分布,皆以大石、夯土為牆,是可以充當臨時防禦所的,而且驛站外就有一處烽火台可以緊急報警。
作為大驛,昭君驛配置的人員滿額,達到了二十人,主要由願意留下來的退伍老兵、傷兵組成,也雇傭了一些漢人和部落民。
“劉韃子,去看看烽火台,勿要被雪濕了幹柴!”剛剛從隔壁大院巡視迴來的驛吏縮著脖子跺著腳,湊到爐火旁,便吩咐一個驛卒去幹活。
劉韃子便起身,戴好了毛皮帽子,朝屋外走去。他的父親是漠南草原的一個部落民,母親是漢家女子,是被他老爹在遼國還在時搶迴來的。
所以劉韃子算是混血,隻是他老爹戰死得早,兩個異母的兄長便聯合起來欺負他,要逼著他母親改嫁,沒辦法母親隻好帶著他向南逃來。
等到漢軍收複了大同府、將金兵趕出了漠南,劉韃子母子二人總算是轉了運,朝廷主持給他們家分了牲畜、牧場,劉韃子便隨了母姓,自認為是漢人。
在從一個漠南來互市的同族人口中得知,那兩個欺負他母子的異母兄長的老二,被漢軍砍了腦袋、築為京觀時,劉韃子高興壞了,便時常主動給駐守的漢軍們幫些小忙。
等到驛部將官道、驛站鋪開後,他也被選為昭君驛的一名驛卒,這讓劉韃子更加歡喜,因為這就意味著他漢人的身份徹底被朝廷認可並接納了!
與本驛的驛吏、驛卒們廝混得熟了之後,眾人都喜他為人樸實憨厚,給他起了個諢名,劉韃子也不惱,他聽得出這是一種認可式的玩笑,而非是帶有貶義。
吩咐了劉韃子去幹活,驛吏齜牙咧嘴地將左腿翹了起來,他的左腿在與金兵作戰時受了傷,沒法騎馬,這才轉入地方為小官。
劉韃子順著烽火台外懸掛的軟梯爬了上去,冒著風雪仔細察看了擺放整齊的木柴,摸了摸狼糞,都是幹的,這才放下心來。
塞北風雪極大,狂風夾雜著雪花,劉韃子站起身來隨意四下裏張望了一番,便眯起了眼睛,他看到了冒雪而來的蕭抱珍一行道人。
朝廷大軍自黃龍府迴師後,河東邊軍雖然主要駐紮在大同府一線,但漢軍的商棧、民驛比官驛深入得更加向北,已經在陰山南大致形成了一條線。
那麽這些人應該不是從北麵流竄而來的小股土匪,畢竟也從未見過步行的馬匪不是?
王倫拚命地以官方渠道收購漠南的馬匹牛羊,並鼓勵民間與漠南的貿易往來,又通過征召漠南諸部隨漢軍攻打金國,已經在漠南初步建立了中原王朝的威信。
至少在劉韃子看來,這兩年漠南諸部百姓們生活比以前要好多了,至少家家戶戶都有存糧,朝廷允許牧民們以散戶的形式前來貿易,而且漢人的商隊也不斷深入,至少這個冬天,河東不用擔心又凍又餓的牧民們,在開春後像狼群一般南下入侵了。
劉韃子便蹲在烽火台上不住張望,這樣的大雪天氣,官道上來往的行人車輛幾乎絕跡了,他得觀察一下,這些是不是歹人,也好提前通風報信。
等這群道人走得近了,劉韃子認了出來,頓時欣喜地從烽火台上探出腦袋高喊:“來得可是蕭真人麽?”
蕭抱珍的一個徒弟也聽出了劉韃子的聲音,迴應了一聲,使勁兒揮了揮手。劉韃子便興奮地從烽火台上爬了下來,小跑地闖進屋裏高喊:“丁老大,蕭真人迴來了!”
丁驛吏正在揉著左腿,聞言也大笑了起來:“快去迎著,請他們來少歇!”說著就站起身來,重新將靴子穿上。
王倫在漠南推行道教,道士們便走了底層路線,到各個牧區,與牧民們交流,診治一些小病,有的道人甚至連如何給牲畜看病都學了一手。
朝廷雖然一直推行醫學堂,但好的大夫畢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所以醫生、大夫仍舊主要集中在漢地,道士們便在王倫的建議下,以醫開路,從而吸引些信徒來。
而這個舉動,也讓分散在各府、各部落之間的道士們迅速獲得了大量的聲望,蕭抱珍已經發展出了數百名信徒,他覺得等到明年春夏時,就可以在武川縣那邊修建一座道觀了。
劉韃子便跑到官道旁迎接,他嗓門大,民驛那裏有借宿的行人聽到了,也紛紛走出來候著。
“蕭真人!”不少行人都恭敬行禮,都是在這一條商道上來迴奔忙的人,遇到個頭疼發熱的小病,又不好去大同府尋醫問藥,故而許多人都曾受蕭抱珍師徒們的恩惠。
蕭抱珍也拱手迴禮,曾有商人主動贈送馬車和馬匹,但都被他拒絕了,道士麽,生就一雙鐵腳,路走的多了,也便習慣了,何須借助外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