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的“五年計劃”的第三條,則是興修水利。
從他稱帝後,在推行均田令、推行行省製度、變州為府的過程中,水利、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的修建、維護,也成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重點。
興修水利並不局限於疏通溝渠,還包括新開鑿灌溉水渠、設立水力磨麵、各種水力機械、挖掘池塘、修建陂坡等。
而這一切的重點,仍舊是治理黃河。
王倫不清楚黃河什麽時候會突然改道南下奪淮入海,趙不試、李光、歐鵬三人正在治理淮河,他是很不希望母親河突然起了爆脾氣,將新朝建立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給毀於一旦的。
如何治理黃河,王倫是真的很想知道東漢明帝時王景的具體方法,他不期望似王景治河千年無患,隻求黃河能夠穩定個三百年。
於是王倫提出了明朝水利專家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法”,他已經派了王定六為黃河都督,負責考察被新漢占據的黃河河段,並打算以此法進行嚐試。
但許貫忠卻提出了反對,理由也很正當,西夏目前占據著河套平原,據石秀、馬擴反饋的情報,那裏已經出現了沙漠化,若朝廷隻治理陝西與河東行省交界的黃河,上遊仍舊有大量泥沙匯入,不能完全治本,不如先平定西夏!
好嘛,許貫忠比自己還激進!
事實上作為尚書令,在王倫親征期間主持內閣會議、總領朝政,許貫忠也嚐到了朝廷對外開拓帶來的甜頭。
與王倫一樣,許貫忠也不僅僅隻考慮經濟賬,北伐巨大的靡費固然讓他頭疼,但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就好比滅金之戰結束後,明麵上朝廷獲得了兩個行省的大量土地,但是要移民、要維穩,駐軍的開銷花費等,都是海量的。
但我們要知道,金國滅遼,掠奪了遼國積蓄數百年的財富,現在這批財富雖然被大量消耗,卻也被朝廷搶奪了迴來,許多財富是並不直接以金銀珠寶布帛等體現出來的。
當初新漢剛建立時,許貫忠接手政務、協助王倫治理國家,很是手忙腳亂了一陣子,甚至出現了頭腦發昏、被投降的前宋官員忽悠著跑來勸說王倫娶一位趙佶的女兒的事情。
但許貫忠也迅速調整了過來,再次與王倫統一了思想,可以說他就是新漢版的蕭何。
攻滅西夏,朝廷肯定要在軍事上產生一筆巨大的開支,但遠在西寧府的吳用、更遠在西域的李彥仙已經向朝廷證明了,滅西夏不僅僅有巨大的政治意義,同時還有巨大的經濟意義。
西夏一旦滅亡,朝廷就可以將勢力向西域延伸,從而掌控了王倫提出的“絲綢之路”的東段和中段,整個西北就此可以盤活,甚至可以說,朝廷打西夏,不是為了滅國,而是為了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啊!
所以許貫忠更希望朝廷先不忙著全麵治理黃河,仍舊在河南、河北二行省加固堤壩,推行預警與災後救助工作,仍舊將滅西夏作為接下來幾年的重心。
許貫忠雖然是文臣,但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梁山時代的軍師,所以他也是梁山勳貴派係的代表,他和王倫的想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扶持武將勳貴集團,以對抗華夏傳統的文官勢力,從而讓新朝可以兩條腿走路。
許貫忠的提議,得到了多半朝廷重臣的支持,就連文官們也不反對,因為朝廷若滅了西夏,將西夏設行省、設府縣,一如東北二行省一樣,就意味著文官群體的再次壯大。
但王倫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因為沒人能說準,黃河母親不會突然發脾氣,朝廷在延安府等府縣推行植樹,短時間內是看不出成效的,所以必須做兩手準備。
最終王倫的意見一言九鼎,因為他還要搞一個戰略欺騙,讓西夏、漠北以及周邊諸國都以為,新朝就此偃武修文、專注內政,這樣繼續由著他們去折騰。
第四件事,則是王倫準備對各行省的布政使、各邊地都督府的都督、將領們進行一次大調整。
李綱在四川行省坐鎮超過了五年,他效仿武侯諸葛亮,刑罰嚴峻且公平,蜀地的大族豪強被治理得服服帖帖,沒辦法,李綱可是真的敢殺人滅族的。
所以王倫打算調李綱迴京,出任尚書右仆射,作為許貫忠的副手,若是類比後世,許貫忠大約算是國務院總理,而李綱則是副總理。
調吳用迴京,出任中書左仆射,作為蕭嘉穗的副手,協助朝廷以及天下諸法律的修訂、製定。
新漢的中書省主管立法,也分擔了一部分民事行政權力,因此王倫打算頒行更適合國情的《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甚至他打算立《憲法》,這樣《憲法》就可以作為新漢的所謂“祖製”了。
新漢開國以來,王倫對監督、監察十分重視,也正是這種重視,讓天下百姓們再次建立起了對國朝法律以及朝廷公信力的信心,所以他要繼續推動這一事業的前進。
在抽調地方諸多文官返迴京師後,王倫又對將領們做了調整,他準備將史文恭調迴來,畢竟這位在皋蘭府壓得西夏喘不過氣來,在廣武縣北布設了重兵,生怕漢軍突然殺過來。
至於袁朗,王倫也打算將他從川西調迴來,至於抽調迴來的地方將領,王倫也大致有了思路,準備做出妥善的安置。
這並不是王倫突然對史文恭、袁朗等將領起了疑心,兵部牢牢控製著軍隊的兵源補充權,朝廷牢牢掌握著後勤補給權,史文恭等人除非腦子進水才會想要謀反。
這隻是王倫按照傳統的製度,對將領們進行安撫和調整的正常行為,王倫的打算,是借助史文恭對西夏的了解、借助袁朗對山地作戰的熟悉,與參謀司一起,聯手規劃未來反攻討伐西夏的作戰計劃,爭取短時間內快速消滅西夏。
他還打算將坐鎮廣西行省的高可立調到湖南行省,對湘西的少數民族進行一番梳理和整頓,最終的目的還是梳理黔中行省。
王倫相信,經過“五年計劃”的實施,朝廷就可以繼續調和內部的諸多矛盾,穩固基礎的農業生產,強化各種加工業、手工業、製造業等,等到內部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將會把這股力量全部釋放出去,再一次證明中原王朝的強悍!
從他稱帝後,在推行均田令、推行行省製度、變州為府的過程中,水利、灌溉等農業基礎設施的修建、維護,也成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重點。
興修水利並不局限於疏通溝渠,還包括新開鑿灌溉水渠、設立水力磨麵、各種水力機械、挖掘池塘、修建陂坡等。
而這一切的重點,仍舊是治理黃河。
王倫不清楚黃河什麽時候會突然改道南下奪淮入海,趙不試、李光、歐鵬三人正在治理淮河,他是很不希望母親河突然起了爆脾氣,將新朝建立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給毀於一旦的。
如何治理黃河,王倫是真的很想知道東漢明帝時王景的具體方法,他不期望似王景治河千年無患,隻求黃河能夠穩定個三百年。
於是王倫提出了明朝水利專家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法”,他已經派了王定六為黃河都督,負責考察被新漢占據的黃河河段,並打算以此法進行嚐試。
但許貫忠卻提出了反對,理由也很正當,西夏目前占據著河套平原,據石秀、馬擴反饋的情報,那裏已經出現了沙漠化,若朝廷隻治理陝西與河東行省交界的黃河,上遊仍舊有大量泥沙匯入,不能完全治本,不如先平定西夏!
好嘛,許貫忠比自己還激進!
事實上作為尚書令,在王倫親征期間主持內閣會議、總領朝政,許貫忠也嚐到了朝廷對外開拓帶來的甜頭。
與王倫一樣,許貫忠也不僅僅隻考慮經濟賬,北伐巨大的靡費固然讓他頭疼,但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就好比滅金之戰結束後,明麵上朝廷獲得了兩個行省的大量土地,但是要移民、要維穩,駐軍的開銷花費等,都是海量的。
但我們要知道,金國滅遼,掠奪了遼國積蓄數百年的財富,現在這批財富雖然被大量消耗,卻也被朝廷搶奪了迴來,許多財富是並不直接以金銀珠寶布帛等體現出來的。
當初新漢剛建立時,許貫忠接手政務、協助王倫治理國家,很是手忙腳亂了一陣子,甚至出現了頭腦發昏、被投降的前宋官員忽悠著跑來勸說王倫娶一位趙佶的女兒的事情。
但許貫忠也迅速調整了過來,再次與王倫統一了思想,可以說他就是新漢版的蕭何。
攻滅西夏,朝廷肯定要在軍事上產生一筆巨大的開支,但遠在西寧府的吳用、更遠在西域的李彥仙已經向朝廷證明了,滅西夏不僅僅有巨大的政治意義,同時還有巨大的經濟意義。
西夏一旦滅亡,朝廷就可以將勢力向西域延伸,從而掌控了王倫提出的“絲綢之路”的東段和中段,整個西北就此可以盤活,甚至可以說,朝廷打西夏,不是為了滅國,而是為了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啊!
所以許貫忠更希望朝廷先不忙著全麵治理黃河,仍舊在河南、河北二行省加固堤壩,推行預警與災後救助工作,仍舊將滅西夏作為接下來幾年的重心。
許貫忠雖然是文臣,但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梁山時代的軍師,所以他也是梁山勳貴派係的代表,他和王倫的想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扶持武將勳貴集團,以對抗華夏傳統的文官勢力,從而讓新朝可以兩條腿走路。
許貫忠的提議,得到了多半朝廷重臣的支持,就連文官們也不反對,因為朝廷若滅了西夏,將西夏設行省、設府縣,一如東北二行省一樣,就意味著文官群體的再次壯大。
但王倫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因為沒人能說準,黃河母親不會突然發脾氣,朝廷在延安府等府縣推行植樹,短時間內是看不出成效的,所以必須做兩手準備。
最終王倫的意見一言九鼎,因為他還要搞一個戰略欺騙,讓西夏、漠北以及周邊諸國都以為,新朝就此偃武修文、專注內政,這樣繼續由著他們去折騰。
第四件事,則是王倫準備對各行省的布政使、各邊地都督府的都督、將領們進行一次大調整。
李綱在四川行省坐鎮超過了五年,他效仿武侯諸葛亮,刑罰嚴峻且公平,蜀地的大族豪強被治理得服服帖帖,沒辦法,李綱可是真的敢殺人滅族的。
所以王倫打算調李綱迴京,出任尚書右仆射,作為許貫忠的副手,若是類比後世,許貫忠大約算是國務院總理,而李綱則是副總理。
調吳用迴京,出任中書左仆射,作為蕭嘉穗的副手,協助朝廷以及天下諸法律的修訂、製定。
新漢的中書省主管立法,也分擔了一部分民事行政權力,因此王倫打算頒行更適合國情的《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甚至他打算立《憲法》,這樣《憲法》就可以作為新漢的所謂“祖製”了。
新漢開國以來,王倫對監督、監察十分重視,也正是這種重視,讓天下百姓們再次建立起了對國朝法律以及朝廷公信力的信心,所以他要繼續推動這一事業的前進。
在抽調地方諸多文官返迴京師後,王倫又對將領們做了調整,他準備將史文恭調迴來,畢竟這位在皋蘭府壓得西夏喘不過氣來,在廣武縣北布設了重兵,生怕漢軍突然殺過來。
至於袁朗,王倫也打算將他從川西調迴來,至於抽調迴來的地方將領,王倫也大致有了思路,準備做出妥善的安置。
這並不是王倫突然對史文恭、袁朗等將領起了疑心,兵部牢牢控製著軍隊的兵源補充權,朝廷牢牢掌握著後勤補給權,史文恭等人除非腦子進水才會想要謀反。
這隻是王倫按照傳統的製度,對將領們進行安撫和調整的正常行為,王倫的打算,是借助史文恭對西夏的了解、借助袁朗對山地作戰的熟悉,與參謀司一起,聯手規劃未來反攻討伐西夏的作戰計劃,爭取短時間內快速消滅西夏。
他還打算將坐鎮廣西行省的高可立調到湖南行省,對湘西的少數民族進行一番梳理和整頓,最終的目的還是梳理黔中行省。
王倫相信,經過“五年計劃”的實施,朝廷就可以繼續調和內部的諸多矛盾,穩固基礎的農業生產,強化各種加工業、手工業、製造業等,等到內部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將會把這股力量全部釋放出去,再一次證明中原王朝的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