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當海遇到吳玠時,被對麵這名漢將嚇了一跳。
吳玠渾身是血,胯下青色戰馬也被鮮血染紅了多半,馬鞍兩側掛著四顆金兵的腦袋,其中一顆大約是砍得太急,還連著脖頸上的好大一塊皮,就在那裏晃晃悠悠的。
看著這麽個血人將頭轉向了自己,完顏當海忍不住連人帶馬後撤了一步,他身後數十名金國騎兵也不自禁地後撤了數步。
若是吳玠一個人如此還無所謂,但吳玠身側的數十名陝西騎兵皆如此,每個漢騎的馬首附近,都懸著至少一兩顆血淋淋的腦袋,便是完顏當海這樣廝殺十餘年的宿將,也忍不住咽了口吐沫。
吳玠將大槍一指,便向完顏當海殺來,不得已,完顏當海壯著膽迎了上來。
若是正常心態下,完顏當海的騎戰功夫也不弱,但他現在心態失衡,與吳玠拚了一招,就被刺倒馬下,吳玠顧不得收割首級,隻帶著部下騎兵衝了過去。
後麵吳璘眼看兄長太兇殘,幹脆帶人四處放火,金軍後陣頓時火起,將漸漸昏暗的大地映照得通紅。
在陣前觀戰的林衝頓時大喜,知道這是郝思文已經領兵殺到了,便傳令楊誌、唐斌兩部騎兵立刻從左翼向金軍大營移動,將最後的預備隊也投入了進去。
楊誌、唐斌兩部一動,左翼的盧俊義、花榮便如虎添翼一般,很快左翼傳來捷報:金國輕騎退走!
“全軍壓上!”看著四周行軍參軍、參軍們熱切的眼神,林衝果斷下令,於是統帥大旗緩緩地從中軍向右翼移動而去。
中場休息的劉唐、張覺二將接到傳令,對視一眼,張覺起身將頭盔扣上,舉起腰刀大唿:“隨老子再衝一陣!”
張覺的部下多是前遼國時期的北方漢人,之所以跟著張覺反抗金國,不就是因為金國要強行遷徙百姓,把自己的家都整沒了麽?
故而若論對金國的仇恨,唯張覺部最深,眼見河北、河東甚至山東、河南、淮北兵都在衝殺,那種因長久的地域阻斷而無法短時間消除的微妙的隔閡與疏離感,似乎在這一瞬間也消失了。
漢軍步兵普遍身著三十斤以上的鎧甲,持白刃砍殺了三個時辰以上,雖然通過輪番衝擊,可以中途退後休整一番,但身體的疲勞是無法快速消除的。
但金國大軍後方的大火不斷蔓延,這個時候即便是一個小兵也知曉,隻要全軍壓上,金兵必敗!
於是步兵們陸續快速集結了起來,整列了隊伍,在軍法官、司號官等的指揮下,跟隨著本部的隊旗,跟隨著有節奏的鼓點,再次踏步上前。
在金軍後陣,郝思文也殺成了一個血葫蘆一般,他的馬首隻掛著一顆腦袋,那是完顏奔睹的首級。
郝思文與吳玠兩人各自領兵,但有金兵敢聚在一處,就領騎兵踏去;曲端為人穩重,便留在中間查漏補缺;吳璘負責放火,順便協助吳玠,雖然是第一次配合行動,但彼此默契十足。
聽聞完顏當海、奔睹相繼被殺,完顏宗望隻覺得一陣頭暈目眩,這些可都是金國的中堅力量的將領,作戰勇猛,十餘年征戰不曾戰死,結果一戰就雙雙送命。
完顏宗望也迅速做出了決斷,再次派出親信將領,將大營分割,就地建立防線,防止後軍的動亂延續四方,同時主動出擊,他要將自己的鐵浮屠救出來!
但是隻休息了一刻鍾的漢軍步兵已經從戰場中間殺了過來,似這樣的兩支精銳大軍作戰,完顏宗望派騎兵攻左翼,林衝也派騎兵相迎,完顏宗望在派援軍,林衝同樣也派軍阻攔。
故而此時的戰場,大致就形成了一條長數裏的戰線,步對步,騎對騎,雖不能說涇渭分明,卻也差不多了。
完顏宗望的中軍剛剛移動,張覺帶領的步兵已經掩殺而至,看到對麵一堆旗幟,張覺如何不清楚,完顏宗望就在旗幟下麵?
他當即調來弓弩手,在前方刀盾兵的掩護下,猛地射出了一陣亂箭。慌亂之中,甚至有幾支羽箭射到了完顏宗望的馬前,頓時一群親衛策馬擁了過去,將完顏宗望護在身後。
有人驚恐地大喊:“郎君,你中箭了!”
完顏宗望大笑了一聲,揮刀將左臂上的羽箭尾部斬斷,說到:“力已盡,無妨!”眾將這才心安。
他剛安慰了眾將,臉色突然大變,因為他聽到對麵的漢軍中有聲音高喊,用了漢語、契丹語,接著就是女真語,內容都是一樣的:“完顏宗望被射殺了!”
叫喊的自然是張覺與他的部下,至於完顏宗望受沒受傷,張覺不在乎,能夠給金兵添點兒亂,何樂而不為?
他帶領著部下不斷用三種語言大喊,很快遠處也傳來同樣的漢語高喊。
戰場上本就亂糟糟的,慘烈的廝殺下,性命懸於一線,金兵又漸漸處於劣勢,本就情緒緊張,再加上傳令、溝通的不及時,這讓不少金兵信以為真。
畢竟中軍大旗都移動了,天色愈發昏暗,又看不清大旗是前進還是撤退,於是第一支投降的金兵出現了。
這是一支以契丹人為主的左翼騎兵,契丹人將隊伍中的女真、渤海軍官殺死,就地向逼近的楊誌部投降。
有人帶頭,金國以諸族混合為軍的弊端便開始無限放大,又有一支遼東漢人軍隊放下武器投降。
甚至混亂之中,不少契丹士兵調頭殺向了一直壓迫自己的女真軍官和渤海走狗,有更多的金國漢人士兵也跟著參與了進來。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到完顏宗望這裏,他痛苦地望向了遠處被唿延灼等將領死死纏住的鐵浮屠,無奈地下達了命令:“撤!”
看到中軍大旗向後開始快速移動,漢軍唿喊“完顏宗望死了”的聲音更大了,這個聲音很快響徹了整個戰場。
“直娘賊,追上去啊!”唐斌大唿,這他娘的可是追擊戰啊,於是他迅速領兵追了過去,身後楊誌剛剛安撫了投降的那支契丹騎兵,也聞訊追了上去。
吳玠渾身是血,胯下青色戰馬也被鮮血染紅了多半,馬鞍兩側掛著四顆金兵的腦袋,其中一顆大約是砍得太急,還連著脖頸上的好大一塊皮,就在那裏晃晃悠悠的。
看著這麽個血人將頭轉向了自己,完顏當海忍不住連人帶馬後撤了一步,他身後數十名金國騎兵也不自禁地後撤了數步。
若是吳玠一個人如此還無所謂,但吳玠身側的數十名陝西騎兵皆如此,每個漢騎的馬首附近,都懸著至少一兩顆血淋淋的腦袋,便是完顏當海這樣廝殺十餘年的宿將,也忍不住咽了口吐沫。
吳玠將大槍一指,便向完顏當海殺來,不得已,完顏當海壯著膽迎了上來。
若是正常心態下,完顏當海的騎戰功夫也不弱,但他現在心態失衡,與吳玠拚了一招,就被刺倒馬下,吳玠顧不得收割首級,隻帶著部下騎兵衝了過去。
後麵吳璘眼看兄長太兇殘,幹脆帶人四處放火,金軍後陣頓時火起,將漸漸昏暗的大地映照得通紅。
在陣前觀戰的林衝頓時大喜,知道這是郝思文已經領兵殺到了,便傳令楊誌、唐斌兩部騎兵立刻從左翼向金軍大營移動,將最後的預備隊也投入了進去。
楊誌、唐斌兩部一動,左翼的盧俊義、花榮便如虎添翼一般,很快左翼傳來捷報:金國輕騎退走!
“全軍壓上!”看著四周行軍參軍、參軍們熱切的眼神,林衝果斷下令,於是統帥大旗緩緩地從中軍向右翼移動而去。
中場休息的劉唐、張覺二將接到傳令,對視一眼,張覺起身將頭盔扣上,舉起腰刀大唿:“隨老子再衝一陣!”
張覺的部下多是前遼國時期的北方漢人,之所以跟著張覺反抗金國,不就是因為金國要強行遷徙百姓,把自己的家都整沒了麽?
故而若論對金國的仇恨,唯張覺部最深,眼見河北、河東甚至山東、河南、淮北兵都在衝殺,那種因長久的地域阻斷而無法短時間消除的微妙的隔閡與疏離感,似乎在這一瞬間也消失了。
漢軍步兵普遍身著三十斤以上的鎧甲,持白刃砍殺了三個時辰以上,雖然通過輪番衝擊,可以中途退後休整一番,但身體的疲勞是無法快速消除的。
但金國大軍後方的大火不斷蔓延,這個時候即便是一個小兵也知曉,隻要全軍壓上,金兵必敗!
於是步兵們陸續快速集結了起來,整列了隊伍,在軍法官、司號官等的指揮下,跟隨著本部的隊旗,跟隨著有節奏的鼓點,再次踏步上前。
在金軍後陣,郝思文也殺成了一個血葫蘆一般,他的馬首隻掛著一顆腦袋,那是完顏奔睹的首級。
郝思文與吳玠兩人各自領兵,但有金兵敢聚在一處,就領騎兵踏去;曲端為人穩重,便留在中間查漏補缺;吳璘負責放火,順便協助吳玠,雖然是第一次配合行動,但彼此默契十足。
聽聞完顏當海、奔睹相繼被殺,完顏宗望隻覺得一陣頭暈目眩,這些可都是金國的中堅力量的將領,作戰勇猛,十餘年征戰不曾戰死,結果一戰就雙雙送命。
完顏宗望也迅速做出了決斷,再次派出親信將領,將大營分割,就地建立防線,防止後軍的動亂延續四方,同時主動出擊,他要將自己的鐵浮屠救出來!
但是隻休息了一刻鍾的漢軍步兵已經從戰場中間殺了過來,似這樣的兩支精銳大軍作戰,完顏宗望派騎兵攻左翼,林衝也派騎兵相迎,完顏宗望在派援軍,林衝同樣也派軍阻攔。
故而此時的戰場,大致就形成了一條長數裏的戰線,步對步,騎對騎,雖不能說涇渭分明,卻也差不多了。
完顏宗望的中軍剛剛移動,張覺帶領的步兵已經掩殺而至,看到對麵一堆旗幟,張覺如何不清楚,完顏宗望就在旗幟下麵?
他當即調來弓弩手,在前方刀盾兵的掩護下,猛地射出了一陣亂箭。慌亂之中,甚至有幾支羽箭射到了完顏宗望的馬前,頓時一群親衛策馬擁了過去,將完顏宗望護在身後。
有人驚恐地大喊:“郎君,你中箭了!”
完顏宗望大笑了一聲,揮刀將左臂上的羽箭尾部斬斷,說到:“力已盡,無妨!”眾將這才心安。
他剛安慰了眾將,臉色突然大變,因為他聽到對麵的漢軍中有聲音高喊,用了漢語、契丹語,接著就是女真語,內容都是一樣的:“完顏宗望被射殺了!”
叫喊的自然是張覺與他的部下,至於完顏宗望受沒受傷,張覺不在乎,能夠給金兵添點兒亂,何樂而不為?
他帶領著部下不斷用三種語言大喊,很快遠處也傳來同樣的漢語高喊。
戰場上本就亂糟糟的,慘烈的廝殺下,性命懸於一線,金兵又漸漸處於劣勢,本就情緒緊張,再加上傳令、溝通的不及時,這讓不少金兵信以為真。
畢竟中軍大旗都移動了,天色愈發昏暗,又看不清大旗是前進還是撤退,於是第一支投降的金兵出現了。
這是一支以契丹人為主的左翼騎兵,契丹人將隊伍中的女真、渤海軍官殺死,就地向逼近的楊誌部投降。
有人帶頭,金國以諸族混合為軍的弊端便開始無限放大,又有一支遼東漢人軍隊放下武器投降。
甚至混亂之中,不少契丹士兵調頭殺向了一直壓迫自己的女真軍官和渤海走狗,有更多的金國漢人士兵也跟著參與了進來。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到完顏宗望這裏,他痛苦地望向了遠處被唿延灼等將領死死纏住的鐵浮屠,無奈地下達了命令:“撤!”
看到中軍大旗向後開始快速移動,漢軍唿喊“完顏宗望死了”的聲音更大了,這個聲音很快響徹了整個戰場。
“直娘賊,追上去啊!”唐斌大唿,這他娘的可是追擊戰啊,於是他迅速領兵追了過去,身後楊誌剛剛安撫了投降的那支契丹騎兵,也聞訊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