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府,吳用正埋首案牘。


    宋仁宗時,唃廝囉建立了青唐吐蕃政權,所謂“青唐”,青唐城就是現在的西寧城,這個吐蕃小政權隨著唃廝囉的去世,諸部勢力被其子孫瓜分,已經名存實亡了。


    新漢對吐蕃地區的開發,繞過了唃廝囉的孫子們,這些人已經接受前宋的招攬,更改姓名,皆以趙為氏,擁有部分土司的權力,但威望又不夠。


    故而吳用也懶得繼續籠絡這些他眼中的廢物,有史文恭在皋蘭府,有酆泰領兵在附近坐鎮,新漢已經將勢力範圍從青海向西推入到了西域境內。


    吳用忙碌的一件事,是對青海西麵的鹽池的開發,隴南行省的鹽,主要是四川的井鹽,還有一部分從山東遠途運來的海鹽。


    河東的解鹽算是奢侈品,而西夏與朝廷議和後,又將鹽州青鹽恢複了,吳用打算用青海鹽池產的鹽,繼續打擊西夏鹽。


    這種事情王倫在梁山時代就曾做了示範,所以吳用與隴南行省布政司商議並上奏朝廷後,便開始組織吐蕃牧民前往鹽池采集鹽塊,運到西寧府進行粗加工,再轉運到皋蘭府。


    由於朝廷與金國在北方大戰,故而朝堂中有些官員便認為,不宜對西夏逼迫太甚,萬一逼的西夏再次向金國投靠,中原兩麵受敵,大為不妥。


    對此吳用嗤之以鼻,他在西北待了這麽久,也算是看明白了西夏黨項人的德行。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實在是太對了!


    不趁著西夏同樣衰弱的機會繼續打壓,反而趁機鬆綁讓西夏坐大,這得多腦殘才能想得出來!


    興慶府的李乾順最近日子過得可一點兒也不順心,數年前為了支援遼國,他派出三萬大軍出河套,被完顏婁室一戰擊破,逼得李乾順把皇後和太子都逼死了,好歹阻止了金兵入侵西夏的腳步。


    而且朝廷通過對前宋西軍的整合,重新構築了對西夏的半包圍,眼下的情況,是西夏不想打,西北禁軍希望打,吳用根本不擔心。


    所以他抓緊時間和一切可用的機會,繼續打擊西夏的經濟,尤其是西夏國內的重點產業,西夏除了部分生藥,還有哪些產業不是我大漢搞不出來的?


    王倫曾經寫過一本小冊子,介紹了經濟戰,吳用對此很感興趣,擺在書桌前,得空就要翻來覆去地看。雖然王倫由於理論不夠紮實,寫得不夠多,但吳用畢竟是鄉村教授出身,華夏史書繁多,翻找一下就能找到類似的例子。


    管仲有衡山之謀,難道我吳用就學不來平夏之謀嗎?


    覆滅一國,未必總要在沙場上獲得,商場也是一樣的。


    二月底,隴南行省應李彥仙所請,又向西域派了五百名漢兵,走的仍舊是青海南道,這一條路實在難走,但李彥仙那裏隻有三百名漢、黨項士兵和隨從,要想在播仙城站穩腳跟實在不容易。


    哪怕東喀拉汗國出於對抗大食的心理,主動派使者入京,表示願意讓出被李彥仙占據的小城,吳用也不敢有一絲懈怠,實在是李彥仙太孤軍深入了。


    吐蕃與草原一樣,諸部也都被劃分了遊牧的範圍,但隨著漢軍再次迴到西寧府,青海周邊的牧區劃分權力,也重新迴到了朝廷的手中,所以吳用便打算沿著青海南北兩道,凡經過牧區,皆設立由牧民協助的小型補給點,使青海南道更加順暢。


    相比於在中原對佛教的打壓,朝廷在吐蕃對佛教甚是寬容,對於王倫的區別對待,吳用漸漸也想明白了,他最近甚至開始研究起了傳入吐蕃的佛教各宗,一個更大的計劃也逐漸形成。


    隻要朝廷消滅了金國、將精力和注意力投向西北,吳用就敢著手操盤。


    所以吳用對北方戰事同樣很關注,隻是路途遙遠,他剛剛聽說孫安在遼南擊退了完顏宗磐,算是站穩了腳跟。


    就在吳用對未來充滿了暢想時,武州東、儒州西南的草原上,漢軍與金兵的大戰已經爆發了。


    從梁山時代,王倫就意識到山寨存在的最大問題,那就是缺乏一個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將領,哪怕他本人,也沒有這方麵的才能。


    頭領們可以通過學習和戰爭實踐,成為千人將,但成為萬人將,靠學習和實踐是出不來的,這就需要極高的軍事天賦。


    意識到自己和山寨頭領們的欠缺,王倫一麵鼓勵頭領們繼續學習,給他們領兵的機會,一麵仿照後世創設了參謀司,將參軍一職下放到“都”一級別,便兼有了政委和參謀的職責。


    林衝能夠成為行軍總管統領大軍,是因為他資曆夠老,威望足夠,眾將都信服,指揮河北數萬大軍,林衝靠得就是數百名參軍組成的參謀團。


    從梁山崛起到現如今,原梁山頭領中,領兵過萬而不亂、還能夠沙場獲勝的頭領,王倫挑來挑去,也就那麽幾個人選而已。


    不過好在韓世忠與嶽飛已經成長了起來,王倫又開始培養曲端、吳玠、吳璘三人,而且他又找到了另外一個名將。


    武州戰場,林衝排出了個四平八穩的戰陣來,仍舊以步兵為主,騎兵在兩翼隨時出擊。


    似這樣數萬人規模的大戰,隻能往“正”的方向打,創造機會後再用“奇”兵,如何化正為奇,就要考驗統帥的個人指揮能力和水平了。


    對麵的完顏宗望一臉病容,金國戰事不利,於是國內各種矛盾頓時爆發了出來,這讓完顏宗望心力憔悴。


    當初阿骨打領兵攻占遼國西京道,大約是沒有考慮太長遠,沒有想到短短幾年後金國就要南侵,於是西京道人口大量被強行東遷,這讓領兵進駐武州的完顏宗望很是為難。


    西京道人口少,導致金國大軍的補給線就得從上京道延伸出來,若是南侵順利,從河北、河東搶掠人口,還能彌補一下運送軍資民夫數量的不足。


    但完顏宗望到了西京道後,還得請求勃極烈們將部分東遷的百姓迴遷安置,還要去草原抓捕牧民充當民夫,他這個統兵大將反而更像是個治民官員。


    可以說完顏宗望的權力雖大,仿佛唐朝時的實權節度使,但一應軍、民事務都壓在他身上,操勞過度,完顏宗望的身體也承受不住了。


    完顏宗望現在隻祈求,能夠勝上一場,哪怕是小勝,也能夠安穩一下西京乃至中京的民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