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州境內的這一場戰鬥,本屬於是邊地最為常見的斥候廝殺,但董平的出現,讓漢軍巡邏隊不斷向他這個方向靠攏,於是一場混戰開始了。


    董平依舊衝殺在前,他接連投擲出兩支騎兵長矛,看到兩個金國騎兵被撞下馬去,便舞著雙槍迎了過去。


    以他為鋒矢,近千名漢騎衝殺而至,與同樣悍不畏死的金國騎兵衝撞在了一起。


    完顏習室看到董平那格外顯眼的兩麵馬甲小旗,便知道此人就是最近聲名鵲起的漢軍猛將,提著狼牙棒便迎了上來。


    他可是跟隨完顏婁室從遼東一路殺到漠南的狠人,論騎馬廝殺,被他殺的有名有姓的遼將還少麽?


    然而他勢大力沉的一擊被董平輕鬆格開,錯馬而過後,完顏習室隻覺得雙臂發麻,差點兒就被董平身後跟上來的漢騎一槍刺中。


    大宋諸路,若論民風彪悍,非京東、河北、河東、關中莫屬,山東人認死理、不服就是幹;河北人崇尚任俠之氣,畢竟燕趙自古多慷慨之士;河東人身上的標簽沒有那麽重,更喜歡係統地組織化廝殺,畢竟河東出將嘛。


    所以河東邊地的漢軍更喜歡小隊配合,似這般騎兵對衝,河東兵往往數人攻一個金兵,金兵顧頭便不能顧腚,很快就被河東兵以人數優勢高效殺死。


    起初完顏習室看董平這裏隻有千騎左右,也隻派了千騎來迎,金國自崛起以來,不管是打遼國還是武裝遊行減丁漠南,早就習慣了以少擊多,這是連番的勝利給金國軍隊上下帶來的一股強烈自信。


    然而董平靠著個人的武勇、河東兵靠著密切的小隊配合,一番對衝後,漢軍的殺傷反而比金國更多。


    在對衝了四五合之後,完顏習室無奈地將帶來的三千騎兵全部投入戰場,妄圖以兵力優勢強行擊潰這一支愈戰愈勇的漢騎。


    然而應州、朔州畢竟離南長城雁門關一線太近了,張清很快領平陽都督府的兵馬趕到了戰場,並迅速加入了廝殺當中。


    河東行省一共設了四個都督府,東北方向是雁門都督府,太原都督府兼管西麵,南麵則是平陽都督府、高平都督府,與河北行省一樣,畢竟是邊地,故而四個都督府皆統領五千禁軍,同時還有地方上的二線部隊、民兵為輔助。


    漢軍五千對金兵三千,完顏習室想要依仗的兵力優勢迅速破產。


    戰場上最繁忙的,就成了兩國的傳令兵。聽聞張清部向應州方向不斷靠攏,朔州的完顏宗翰也緊急調兵來援,由完顏銀術可領四千步騎,向著完顏習室的方向匆匆趕來。


    收到金兵東向的消息,秦明也領兵向張清部的方向追了過去,雙方都在尋找著決戰的機會,朔州畢竟也是堅城,秦明等將領並不願打攻城戰,故而迫切地希望金兵出城野戰。


    完顏宗翰也同樣不願意據城而守,更加不願意用士卒性命堆在雁門關下,於是董平的巡防區內的廝殺,就逐漸演變成了兩軍在河東方向的最大規模的戰鬥。


    可以說秦明和完顏宗翰都不約而同地用“增兵”的戰術,向著應州西南匯聚而來。


    戰場上的完顏習室並不清楚身後已經來了兩股援軍,一個敢衝敢殺的董平已經夠讓他頭疼了,現在又來了一個槍法同樣不弱、而且還會一手飛石的張清,頓時讓他格外難受。


    合兵一處的張清,仍舊以董平為鋒矢箭頭,旁邊又多了個“中箭虎”丁得孫。


    丁得孫此前駐守在絳、慈二州之間,一旦前宋西軍不肯歸降,他就要領兵渡過黃河攻占潼關的,但好在他並未接到命令進入關中,仍舊留在了河東。


    丁得孫使得一手好飛叉,他又練了一都騎兵,皆善拋擲飛叉,因為梁山時代缺乏重騎兵,丁得孫那時便覺得,若能以飛叉攻擊遼、金、西夏具裝騎兵最薄弱的頭部,或許可以建功。


    在這種思路下,丁得孫開發出了飛叉的新玩法,在飛叉前端裝上火藥竹筒,點燃後讓有臂力的士卒投擲出去,一旦叉中人或者馬,必然能夠爆炸造成二次傷害。


    新漢雖然對軍器監大力整頓,但一些技術上的小問題仍舊限製於時代科技的發展,比如手雷的引線。


    戰場上很容易出現投擲兵瞄準敵人集群投擲後,爆炸不一致,讓敵騎有機會遠離,從而導致殺傷力不能夠完全發揮出來。


    丁得孫雖然搞了創新,但他的這個小戰術很難在戰場上推廣,飛叉本就有重量,再加上捆綁的手雷,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就太高了。


    所以他這一都飛叉騎兵,算是平陽都督府的特殊兵種,在混戰中卻發揮了奇效。


    騎兵對衝,漢軍往往用三眼銃,接戰三板斧砍過去,然後三眼銃就變成了鐵骨朵,在騎戰中很難進一步發揮出漢軍火器的優勢。


    而丁得孫這一都飛叉騎兵,皆是臂長力大之士,飛叉投擲並不直接對第一波敵人,而是通過拋物線,攻擊最前列敵人的後方,攻擊範圍可以達到四十步左右。


    這個距離手雷已經爆炸,己方戰馬衝過去並不會受到影響,也正是對騎兵的素質要求過高,所以丁得孫隻練出了百騎。


    有董平在前麵廝殺、減緩一下金兵的衝擊力,丁得孫便帶著騎兵,不斷投擲飛叉、發射三眼銃,又戰了數合,完顏習室那裏就堅持不住了。


    馬上對衝,隨身攜帶弓弩的騎兵們往往隻能夠射一兩箭就得快速接敵,而漢軍通過精銳騎兵配置兩具三眼銃,就可以連開六銃,發射六枚彈丸。


    女真騎兵的優勢是戰鬥廝殺經驗更豐富,所用武器更沉重,也多善騎射的士兵;漢軍的優勢則是更有組織性,在混戰中能夠快速通過臂章的辨認組成戰鬥小隊,而且遠程攻擊手段多樣。


    兩軍士氣皆足,而且都有敢於廝殺的勇氣,拚到最後就看哪一方的攻擊手段更多樣化了。


    很顯然,這一場戰鬥,漢軍的優勢隨著戰事的推進越來越大。


    完顏習室很明智地選擇了後撤,董平就要追趕,卻被張清鳴金召迴,因為完顏銀術可的援軍已經很近了。


    下馬峪之戰就成為應州之戰前的一次小小演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