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武鬆帶領一千五百餘步人甲重裝騎兵硬扛女真鐵浮屠騎兵時,嶽飛與楊再興已經領一千漢軍重騎,從左陣後方繞出,來到了戰場之上。


    完顏闍母匆忙間命八百騎調轉方向,便與漢騎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楊再興手持一杆大鐵槍,衝鋒在前,看到武鬆英勇的表現,楊再興也跟著興奮了起來,一個在戰場上起手就活躍起來的猛將,對金兵的殺傷便可想而知了。


    由於金國與遼國、西夏一樣,重騎兵往往以皮索將騎兵的鎧甲與馬甲相連,這是因為騎兵鎧甲太重,騎在馬背上衝刺顛簸很容易重心不穩,故而楊再興也與武鬆一樣,選擇了攻擊女真騎兵的脖子處。


    若將鐵浮屠視為重騎兵,那麽漢騎隻能算是具裝中型騎兵,畢竟前宋傳承下來的重騎兵,到唿延灼手裏時,與西夏鐵鷂子軍已經相去甚遠了。


    大宋處於冷兵器巔峰、火器開始出現並運用的軍事變革時代,由於挨打太多,宋朝的軍事裝備發展的思路,就是一麵追求疊甲,一麵追求破甲,這個思路是沒有問題的。


    但大宋的軍器監管理太過於混亂,再加上一塌糊塗的馬政,導致大宋的軍隊建設,不斷向重型步兵發展,重甲對士兵的身體素質又要求太高,而宋朝兵源過於複雜,於是就出現了這麽一個奇葩的大宋:漢人並非不能戰,但大宋就是打不了進攻戰。


    王倫的出現,總算是初步扭轉了這一現象,鬆開了套在武將脖子上的層層枷鎖,並指明了新漢的未來軍事建設方向,那就是火器。


    這也是王倫很不希望這麽早就與金國開戰的原因,再給他哪怕多兩年時間,別的不說,虎蹲炮至少能夠在邊軍得到更大規模的普及,再加上紅衣炮的不斷推廣和改進,誰還敢說騎兵就是無敵的?


    故而在這種整體的軍事建設思想下,漢軍並沒有刻意向遼國、西夏式的重騎兵發展,因為重騎兵固然短途衝鋒無敵,但短板也很明顯,哪怕一個再平庸的將領,打仗多了也能看明白這一點。


    嶽飛就很好地利用了金國鐵浮屠的短板,有武鬆領兵正麵硬抗,他就帶著比重騎兵更靈活的漢騎側翼衝擊陣型,通過小範圍的不斷迂迴和拉扯,一旦鐵浮屠的陣型被破,又被限製了短途衝擊的能力,還有什麽可怕的呢?


    這種應對之策或許很多將領都能夠想到,但能夠將想法落到實處,這就是名將與普通將領的最大區別。


    嶽飛便領著一千漢騎,牽扯出了八百鐵浮屠,在數裏方圓內不斷拉扯、襲繞,逼得鐵浮屠不得不追趕、攔截,拉扯了七八個迴合,鐵浮屠的衝刺速度就漸漸慢了下來。


    連帶騎士、數百斤的重量壓在身上,再強壯的戰馬也經受不住這種短距離內的來迴衝鋒、折返、變向,於是原本還能三騎並列的鐵浮屠們,也出現了散亂、掉隊的情況。


    楊再興殺得興起,隻挑著女真騎兵的脖子處刺去,他那柄鐵槍又重,他本人也是槍術高手,於是不少女真騎兵被硬生生折斷了脖子。


    完顏闍母是帶兵衝武鬆陣的,他倒是很聰明,並沒有向著武鬆所在的位置殺去,但訓練有素的步人甲漢兵們,還是硬生生攔下了鐵浮屠的衝陣。


    完顏闍母很有耐心,女真兵最是堅韌,哪怕再衝個一百合,隻要能夠衝破步兵大陣,漢兵必破!


    然而等他繞行重新組織了陣型,想要再次衝殺時,發現鐵浮屠已經戰死了近二百騎!


    我才衝陣了三次啊,怎麽就會有這麽大的損失!


    若是草原征召的牧民騎兵,就是戰死三千完顏闍母也不心疼;若是渤海、契丹等騎兵,戰死一千他也能接受,但這可是女真本部最精銳的鐵浮屠啊!


    完顏闍母頓時不敢再衝了,看到派出去的八百鐵浮屠仍舊與漢騎廝殺,當即調轉馬頭,向著嶽飛的方向衝去。


    馬勁、朱仝所領的騎兵們立刻出陣支援,張憲、黃鉞等也帶領步兵前推,完顏闍母合兵一處,略一點檢,發現鐵浮屠損失了近四百騎,差點兒昏厥過去!


    我大金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鐵浮屠全國總共才有多少?四百騎啊,你們漢人怎麽敢下這樣的狠手?


    看到已經三麵圍來的漢軍,完顏闍母很明智地選擇了後撤,嶽飛不住扼腕歎息,完顏闍母再晚來一會兒,他就能遛得這數百鐵浮屠陣型全亂了!


    完顏闍母的千餘鐵浮屠還有一戰之力,嶽飛也不敢逼得太近,如今漢軍整體前推,車陣連同火炮都要前移,否則鐵浮屠一個反衝鋒,說不得會被金兵反敗為勝!


    於是在遼西走廊的第一戰,就以金國損失近兩千契丹、奚、渤海、漢人士兵,以及近四百鐵浮屠而暫告一段落。


    作為進攻方的完顏闍母後撤三十裏,仍舊占據來州城,但來州西南不得不讓給了漢軍。


    臨黃昏時,完顏闍母派出使者,希望能夠交換迴戰死的女真勇士的屍體,但楊再興卻將使者幾人引到了一座不大的京觀前。


    看到金國使者氣得渾身發抖,楊再興哈哈大笑,滿是挑釁地說:“若爾等胡虜不服氣,來日再戰!”


    自呂方在皋蘭府築了京觀、王倫命《民報》刊登消息並繪製圖案後,築京觀就在邊軍成了一股風潮。


    最開始時,朝堂以及民間士林風議,都認為國朝太過於野蠻殘暴,這般作為與蠻夷野獸何異?王倫根本不去理會,反而親自下旨表揚,隨著越來越多築京觀的消息傳來,文人士大夫都閉上了嘴。


    因為他們突然驚恐地意識到,假如自己再反對的話,或許有一天自己的腦袋也會成為京觀的一部分。


    王倫鼓勵築京觀,就是期望引發被大宋壓製了百餘年、但始終隱藏在漢人血脈中的那股武勇之氣,大宋積弱二百年,周邊諸小國、勢力們都覺得中原王朝已經衰敗了,他王倫偏要告訴四夷:從秦始皇開始,當了你們一千多年的那個“父上”,很快就要王者歸來啦!


    聽聞漢軍在河畔築起了京觀,第二日午後,完顏闍母再次後撤三十裏,退往了錦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